Re: [請益] 古典樂錄音鑑定(高階耳機系統建議)

看板Headphone作者 (寒靜)時間7年前 (2017/04/02 11:00), 7年前編輯推噓22(22022)
留言44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04/01 23:12,
都是後人音樂家詮釋的版本,你要談「失真」問題?
04/01 23:12

04/01 23:12,
除非錄音跟後製的團隊出問題,不然說真的列出這麼多
04/01 23:12

04/01 23:13,
討論的意義在哪?
04/01 23:13

04/01 23:14,
再者你聽到的是後製的收音,現場你有親耳聽過嗎?
04/01 23:14

04/01 23:15,
你本人有親耳聽到最原始的版本嗎?沒有那你的依據是
04/01 23:15

04/01 23:15,
是建立在哪?
04/01 23:15
關於xyz246abc456的論點, 我實在十分認同, 其實就算本人在現場聽, 那你聽的地方,也不可能收音器材同一個地方, 聽的地方一定也會影響聆聽感受, 聆聽者距離演奏者距離的遠近,肯定也會影響音場、及音頻的分佈情況。 加上演奏者也不一定是坐在同一個位置,你根本就無從判定各種樂器的聲音, 在與聆聽者相差的距離、其它樂器相互影響、錄音室大小或裝簧材質不同等等因素底下, 它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 就不用談每個人使用的器材不一樣,影響的音頻也不一樣, 除非有很明顯的失真,例如整個糊成一片或高頻剌耳等等的狀況, 否則在影響變數極多的情況下,討論這個問題,個人亦覺得無太大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39.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91102030.A.D81.html

04/02 11:19, , 1F
即使同指揮同團隊,不同場地聽起來就是不一樣,何謂
04/02 11:19, 1F

04/02 11:19, , 2F
失真?
04/02 11:19, 2F

04/02 11:25, , 3F
耳屎有沒有挖乾淨聽感也會有差喲
04/02 11:25, 3F

04/02 11:28, , 4F
沒睡好也有差
04/02 11:28, 4F

04/02 11:33, , 5F
失真是指錄音 反正聽不出來就算了 我到時會說明
04/02 11:33, 5F
我其實也不太懂你要如何證明是錄音失真,而不是放音器材失真? 這整個串連系統,一直到你聽到的聲音,根本拆不開,影響因素一整個是連動的。 就算你聽到的聲音,你認為沒失真也不代表是錄音沒失真, 也可能是因為你的放音器材失真所導致的補正。 除非你有辦法從0101判斷是否為錄音失真? 還是你會先測定錄音的波型及放音後的波型是否一致? 確定你的放音器材為低失真狀態,再進行聆聽。 若您是用這兩種方式或其它科學的方式來說明的話,我相信你會得到我的尊重。

04/02 11:35, , 6F
待過錄音室再來說你能說明什麼吧,紙上談兵誰不會?
04/02 11:35, 6F

04/02 11:36, , 7F
可以永久水桶嗎?太強的言論不要讓凡夫俗子聽
04/02 11:36, 7F

04/02 11:40, , 8F
錄音失真要嘴麥克風公司的意思
04/02 11:40, 8F

04/02 11:44, , 9F
不說收音位置跟相位影響光換條線聲音就不一樣了,
04/02 11:44, 9F

04/02 11:44, , 10F
還在那聽不聽的出來,通常能討論的頂多就clip問題
04/02 11:44, 10F

04/02 11:44, , 11F
而已,還在那聽不出來就算了
04/02 11:44, 11F

04/02 11:45, , 12F
感覺q大應該現場音樂會聆聽經驗豐富?
04/02 11:45, 12F
r兄,說來慚愧,我現場聆聽經驗並不多, 但在音樂會我剛好有機會換一下聆聽位置。

04/02 11:47, , 13F
耳朵那麼強乾脆列一下這些檔案的收音mic是那幾支,
04/02 11:47, 13F

04/02 11:47, , 14F
如何依據、癖性在哪,列的出來自然不用質疑你的內涵
04/02 11:47, 14F

04/02 12:16, , 15F
為什麼要跟滑滑認真呢 ... 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而已
04/02 12:16, 15F
...................你指出我的盲點了,我錯了。

04/02 12:24, , 16F
錄音失真 混音後製失真 播放器材失真 耳屎沒挖失真
04/02 12:24, 16F

04/02 12:25, , 17F
唯一確定的就是不要跟滑滑認真 這樣就對了 (完)
04/02 12:25, 17F
I got it.

04/02 12:46, , 18F
二泉映月怎麼辦。原始檔那聲音
04/02 12:46, 18F

04/02 12:47, , 19F
滑滑大概真的不清楚錄音階段對成品的影響會有多大吧
04/02 12:47, 19F

04/02 12:48, , 20F
用心戰華給推
04/02 12:48, 20F

04/02 12:48, , 21F
不只Mic的癖性 Interface本身也會有癖性
04/02 12:48, 21F

04/02 12:50, , 22F
更別說什麼Pre/Post-Gain要推多大這種眉眉角角
04/02 12:50, 22F

04/02 12:50, , 23F
大師要怎麼從成品聽出這些東西我也很好奇...
04/02 12:50, 23F

04/02 12:51, , 24F
是說大師都用管擴了 他真的在意失真嗎XDDD
04/02 12:51, 24F

04/02 13:01, , 25F
隨便一個環節都能出paper他買個HD800加一台tube amp
04/02 13:01, 25F

04/02 13:01, , 26F
就已經當自己站在樂手旁喬mic了
04/02 13:01, 26F

04/02 14:13, , 27F
他應該是要考大家哪個版本定位聽起來最像在現場聽
04/02 14:13, 27F

04/02 14:13, , 28F
的聽感而已
04/02 14:13, 28F

04/02 14:13, , 29F
順便1.炫耀他聽很多現場,他最好棒棒
04/02 14:13, 29F

04/02 14:14, , 30F
2.酸耳機版的人只會談音響,不懂音樂,不聽現場而已
04/02 14:14, 30F

04/02 14:14, , 31F
這種人,理他幹嘛?
04/02 14:14, 31F
呃~~~其實我一開始只想表達對xyz246abc456的認同,沒想到丫華兄會來推文。 一不小心就戰下去了~~XD ※ 編輯: quii11 (223.136.39.83), 04/02/2017 14:59:54

04/02 15:14, , 32F
撇開人格因素,我是覺得這種文不錯
04/02 15:14, 32F

04/02 15:17, , 33F
從無解的問題,了解為什麼無解
04/02 15:17, 33F

04/02 15:18, , 34F
我以前看過他在01的文章說他開EQ在聽古典樂www
04/02 15:18, 34F

04/02 15:18, , 35F
也是種學習不是嗎?
04/02 15:18, 35F

04/02 15:32, , 36F
但他不會覺得自己有錯誤 何來學習XD
04/02 15:32, 36F

04/02 16:22, , 37F
不會學習啊,他會學習的話現在就不會像這樣了www
04/02 16:22, 37F

04/02 16:28, , 38F
這種不一樣時間的演奏沒有失真問題
04/02 16:28, 38F

04/02 16:29, , 39F
失真是指同首歌不同耳機的聽感吧
04/02 16:29, 39F
主要是要看討論是哪的失真,你的基準點為何,再決定你要怎麼量測失真。 (失真) (失真) (失真) (失真) (失真) 現場------>CD------>轉盤------>DAC------>擴大機------>耳機------>聆聽者 (失真) (失真) (失真) (失真) (失真) (失真) 那我們在調系統做的是啥事?就是調整這些失真,把這些失真的綜合,調成自己想要的。 假如我們的目標是要把系統盡量還原成「自已」認為的現場, 那事實上我們在做的動作稍為簡單舉例如下: 先假設音頻是一致往上或往下(實際情況當然更複雜的多), 下面的數字正的表示音頻往上偏了,負的代表音頻往下偏了。 現場----->CD----->轉盤(0)---->DAC(7)----->擴大機(16)---->耳機(6)---->聆聽者(9) +10 -5 -5 -3 +10 +10 -1 -7 -3 +3 以上情況你聽起來可能就會覺得不爽,看你打算從哪調, 假如你已經知道DAC就是會影響音頻上升10,DAC到擴大機的線材也大約上升10, 那我可能就會調整DAC到擴大機的線材, 現場----->CD----->轉盤(0)---->DAC(1)----->擴大機(5)---->耳機(-5)---->聆聽者(-2) +10 -5 -5 -3 +4 +5 -1 -7 -3 +3 這樣調整可能會比較接近你想要的。

04/02 17:55, , 40F
r大 不要這麼快就拆他台 這樣不好玩嘻嘻
04/02 17:55, 40F

04/02 22:01, , 41F
失真這種東西只會越加越多 沒有往下扣的
04/02 22:01, 41F
呃~抱歉~我沒解釋清楚, 就我認知,所謂的失真,主要就是頻率不一樣,當然可能還有其它,我沒太深入去了解, 那個數字指的是整體音頻往上移或往下移。 失真在某一單元只會往上加,對於我們一般人,可能機台或線材是一個單元, 但,對於那些修機器的師父,可能一個電子零件是一個單元, 我們在做的事,就是把這些單元綜效起來,聽起來是失真比較小的。

04/03 07:56, , 42F
頻率的移動並非線性還有Q值,不可能+1-1,只會越加
04/03 07:56, 42F

04/03 07:58, , 43F
越慘
04/03 07:58, 43F
我這只討論INPUT跟OUTPUT的差異,而且是整體且粗略的討論, 中間影響頻率的因素,太複雜了而且我也沒深入研究,所以沒加入討論。 ※ 編輯: quii11 (223.140.191.166), 04/03/2017 09:05:33

04/03 21:56, , 44F
居然可以用數字量化失真 有點神
04/03 21:56, 44F
文章代碼(AID): #1Ou6bEs1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Ou6bEs1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