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無意間爬知識+看到

看板Headphone作者 (窮死了)時間15年前 (2009/07/08 01:12), 編輯推噓5(5028)
留言3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0 (看更多)

07/08 00:24,
屯在載體上或是轉成數位資料後 都不是jitter出現
07/08 00:24

07/08 00:25,
基本上我談論的是在載體的寫入及讀取過程差異造成的波形改變
07/08 00:25

07/08 00:26,
這不就是XRCD或是Blu-spec CD在做的一些"努力"嗎 :Q
07/08 00:26

07/08 00:28,
除了載體本身 讀取過程CD的垂直晃動抑制也是CDP一直努力的事
07/08 00:28

07/08 00:46,
補充一下 我所說的XRCD在載體上的努力指的是製造過程
07/08 00:46

07/08 00:46,
不是母帶處理部分 K2或K2HD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XD
07/08 00:46
覺得推文麻煩 乾脆回文好了... 基本上我想討論的問題在於CD這載體 是以數位方式紀錄類比概念的 Red Book的部分有興趣請自行參閱 板上高手很多 坦白講我不是本科也只是個半調子XD 好...離題了 先回到正題 我從客觀現實上來論證CD在讀取過程中會造成的實際差異 倘若Audio CD儲存的數位資料不因載體本身的光學物理性質造成差異 那麼只要是儲存在Audio CD(後因方便簡稱為CD)內的原始資料是相同的 即不會因為載體差異造成讀取出來會有差異 以母帶格式來說的話 使用K2或是K2HD的XRCD本身在CD資料內容上即與一般CD不同 DVD Audio及SACD亦是 所以我們不討論 單純討論44.1KHz/16bit的 CD、SHM-CD、Blu-spec CD這三種 無論母帶原始是數位或是類比 總之要經過重新取樣才能得到上述三種格式內的CD之數位資訊 若讀取出來之數位資訊相同,那在還原成類比波形應該也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 此處假設傳輸過程中 jitter問題為一控制變因 即整個播放系統從資訊輸入端(CDP)至接收端(示波器)皆為相同設備 並忽略電源品質的時間變化造成之環境條件改變 甚或是可使用電源再生器來控制電源這項變因 那麼我們可以找市面上販售之同一張CD的上述各種版本進行比較 以確認載體本身的不同是否對儲存在載體內之數位音訊不存在任何影響 不過我真的是在嘴砲 我根本沒這些設備可以測試 XD 但... 以一般狀況來說 我控制從CDP到播放設備(喇叭or耳機)中間的所有變因 僅留下電源此一環境變因 (好啦...硬要扯的話還有溫、濕度等問題 XD) 那麼 實際上在所有的測試結果 普遍認為Blu-spec CD的音質勝過SHM-CD、再來是一般CD 如果載體本身讀取出來之數位資訊是相同的 為何會存在這樣的差異 這要如何解釋? 我真的希望有人能替我解惑一下 因為我覺得我這是假科學 XDD 另 如果載體本身讀取會造成如此大的差異 對我來說也比較能理解為何各家CDP會除了調音部分之外 對於抑震結構及讀取部分會下這麼多工夫在裡面 某些只看得到價錢聽都聽不到的CDP宣稱jitter如何 實在讓我覺得很匪夷所思 ---- 題外話 隔天一大早要上班 半夜不睡覺來談這個 我一定是腦袋燒壞了 XDD -- 同名專輯 http://lopadro.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7.50

07/08 01:22, , 1F
補充一下 其實Blu-spec CD、SHM-CD也可能存在mastering差異
07/08 01:22, 1F

07/08 01:23, , 2F
所以比較通常是以同一地區所發行之各版本進行比較
07/08 01:23, 2F

07/08 01:25, , 3F
取Blu-spec CD來做比較例子 除了母帶處理跟一般CD差不多
07/08 01:25, 3F

07/08 01:25, , 4F
另外則是因為過去台壓、日壓CD差異有時未必如此明顯
07/08 01:25, 4F

07/08 01:34, , 5F
這就像用不同等級的CD-R燒的音樂聽起來有差的原因一樣吧?
07/08 01:34, 5F

07/08 09:05, , 6F
所以其實你不相信壓制品質的差異?
07/08 09:05, 6F

07/08 09:13, , 7F
那...你有空的話可以爬AES的資料庫 大概90年代初期就
07/08 09:13, 7F

07/08 09:14, , 8F
有論文在討論為何不同的CD版本有不同的聲音
07/08 09:14, 8F

07/08 09:15, , 9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onic Differences Between
07/08 09:15, 9F

07/08 09:16, , 10F
Numerically Identical Compact Discs"1996 101st AES
07/08 09:16, 10F

07/08 09:17, , 11F
Conventio by Ian Dennis and Julian Dunn
07/08 09:17, 11F

07/08 09:19, , 12F
Julian Dunn - `Jitter and Digital Audio Performance
07/08 09:19, 12F

07/08 09:19, , 13F
of the AES UK Conference 16-17 May 1994
07/08 09:19, 13F

07/08 09:19, , 14F
Julian Dunn and Ian Dennis - `The Diagnosis and
07/08 09:19, 14F

07/08 09:20, , 15F
Solution of Jitter-Related Problems in Digital Audio
07/08 09:20, 15F

07/08 09:21, , 16F
Systems'Pre-print 3868, presented at the 96th AES
07/08 09:21, 16F

07/08 09:22, , 17F
Convention,Measurements' in `Managing the Bit Budget
07/08 09:22, 17F

07/08 09:23, , 18F
the proceedings Amsterdam, February 1994
07/08 09:23, 18F

07/08 09:23, , 19F
你要的why可能還沒一個非常肯定的答案 雖然jitter已經被
07/08 09:23, 19F

07/08 09:24, , 20F
大部分的人接受 但現象本身是存在的
07/08 09:24, 20F

07/08 10:24, , 21F
我相信阿 所以我才會認為載體的差異造成讀取出來的資訊有差
07/08 10:24, 21F

07/08 10:25, , 22F
前述有談論到 倘若Audio CD的規範嚴謹到紀錄之數位資訊
07/08 10:25, 22F

07/08 10:26, , 23F
不因載體或光學讀取設備之不同導致讀取出來之資訊有差別
07/08 10:26, 23F

07/08 10:26, , 24F
即完全等同於Data CD在讀取之數位資訊狀態
07/08 10:26, 24F

07/08 10:27, , 25F
那不該造成聲音的不同 可是現實是這現象本身是存在的 :)
07/08 10:27, 25F

07/08 10:28, , 26F
所以要完全否定掉是載體或讀取所造成的差異的話 要如何解釋?
07/08 10:28, 26F

07/08 17:00, , 27F
其實更神奇的是myav那邊的結論 他們一些人在集體盲測下
07/08 17:00, 27F

07/08 17:01, , 28F
辨識出兩個Numerically Identical files的聽感差別
07/08 17:01, 28F

07/08 17:01, , 29F
而且是用hd播放 集體一致的辨識結果 兩個檔案的差別
07/08 17:01, 29F

07/08 17:02, , 30F
只在於rip時電腦環境的優化程度(線性電源/墊材...etc)
07/08 17:02, 30F

07/08 17:03, , 31F
至於數位一致cd的差別...要測試的話 現在Blu-cd有附一般
07/08 17:03, 31F

07/08 17:04, , 32F
普通CD當比對用 先用電腦check過data之後找台敏感的cdp
07/08 17:04, 32F

07/08 17:04, , 33F
聽看看就知道了...真的要熱血的話啦
07/08 17:04, 33F
文章代碼(AID): #1AKu7-L6 (Headpho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Ku7-L6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