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1月出口逼近400億美元 連19紅續創史上次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 (動物先生)時間2年前 (2022/02/12 13:58), 2年前編輯推噓8(802)
留言10則, 9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geordie (夢の住民)》之銘言: : 1月最大亮點在於美國及東協,台灣對美國出口62.7億美元, : 創歷年單月次高,年增率34.2%,居五大市場之冠; : 對東協出口達67.9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連3月改寫新紀錄,年增率達22.7%; : 對日本出口26.6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年增率14.6%維持穩健水準。 : 蔡美娜直言,「比較遜色的是對中國(含香港)出口表現」,受到光學器材等貨類走軟影響 : , : 對中國(含香港)出口年增率收縮至5.7%, : 為近22個月來首見個位數增幅,也連7個月在五大市場中墊底。 : : 11大主要出口貨類中,年增率唯一呈現下跌的是光學器材,年減逾2成,其他10大貨類全面 : 走揚。 : 其中,電子零組件因終端運用需求殷切及晶圓代工調漲效應, : 單月出口值達159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 : 占總出口比重逼近4成,年增率19.7%,連33紅。 : 蔡美娜研判,電子零組件出口動能仍然持續受到支撐,2月可望創下連34個月正成長,追平 : 歷史次高紀錄。(編輯:張均懋)1110211 : 02/03的新台灣加油片段 王美花 + 李淳 + 矢板明夫 https://youtu.be/EPGwpCBM60I?t=1236
摘要對話(非逐字稿) 主持人 部長。過去這一年來:不管台商的積極回流或者是外商選擇台灣來進行投資。 為什麼他們鎖定的都是台灣? 部長 第一個是美中貿易戰之後的國際局勢,使得台商把高敏感性的科技(產品)分散生產 台商認為回台灣是最好的環境。過去三年台商回台已經投資超過一兆六千萬新台幣。 過去2、30年來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在台,這方案從來沒有這麼成功過! 另外半導體產業一直都在台灣發展,形成了一個其他國家無法複製的完整供應鏈。 從製造、封裝、測試乃至前端設計,在台灣是如此方便又集中; 還有人才培育以及相關人士努力投入這一個產業,這是個相當獨特的情況。 所以造就生產半導體相關的設備商、材料商(日商)陸續來台灣進行投資。 世界第一的日本化工材料,也因為前述理由來台投資。正是完整供應鏈的吸引。 所以前述台商回台投資,使得供應鏈變得更加完整強大;也吸引了外商。 半導體正好是數位時代中最基礎最關鍵的晶片素材(5G、AI、電動車等等等) 因此全世界突然了解到:在這個領域中台灣身為佼佼者且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有的台商也是因為這一點又回台投資,這是個正向循環,造就了此時的榮景。 台灣要珍惜這個情勢 主持人 白宮表示IC庫存量僅有五天,美國商務部長表示先進晶片全數向台灣採購。 所以想要請教執行長,過去四年來財政部與經濟部公布的數據中: 台灣每年向世界各國大量出口,尤其出口到中國與香港成長率來到49.5%; 不過出口成長率最高的是美國,過去四年成長幅度高達75%! 這數據該怎麼解讀呢? 李淳執行長 首先我們來看兩岸貿易,很多人提到台灣對中國依賴度非常高, 認為脫鉤、跟中國保持距離這些都是謊言,根本不可能,經濟上就是依賴中國。 不過這就只是看熱鬧,卻沒有看到實際的結構。 從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結構就能發現,半導體佔據規模的49%;如果再把1~2%的記憶體 也算進廣義的半導體的話(就代表台灣對中國出口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是半導體) 前述提到的成長幅度,最大的也都是半導體。 某種程度來說,兩岸的貿易也就是所謂的半導體貿易。 接著是全球供應鏈的概念,大家所知的護國神(群)山基本上就是晶圓代工為主; 因此台積電生產的晶圓,大部分是給美國的業者,也包含部分中資企業與台商。 但2230前幾名的客戶(蘋果、博通、高通、NV跟AMD)都是這些美國大廠。 客戶設計後,都交給擁有最先進製程的台積電來代工。 晶圓之後要出口到哪裏其實都是這些上游委託客戶指定的;從這角度來看: 台積電是在幫這些客戶出口。所以目前為止,全世界資通訊組裝地還是在中國。 所以才會有前述台灣代工生產大量的半導體,代替客戶出口到中國。 與其說是依賴,不如說生產供應鏈,至少在資通訊及電腦產業的的結構是如此。 (就是出口晶片給中國去組裝,但實際付錢的是美國客戶,所以不是賺中國的$$) https://i.imgur.com/vlboIx4.png
第二點,實際上中國對台灣半導體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我們對中國的依賴。 雖然中國在推動為期20年的『積體電路國產化』;撇開技術層面來說: 到目前為止中國自己國產的份額僅只夠供給30%的市場需求;換言之有70%的晶片 還是要向外採購,而這7成中的一半來自台灣、一半來自韓國。 (換言之就是中國有35%的晶片需要靠台灣、35%靠韓國,剩下的靠中國國產) 所以如果今天台灣與韓國晶片供應不穩定;中國會立刻跳腳。 中國是非常依賴美商設計下單,在台灣生產製造,出口到中國組裝最後成品 最後再行銷到全世界這套供應鏈模式。這就是一個全球供應鏈。 確實,中國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加上疫情的關係因此資通訊產品需求量很高; 因此中國對晶片的需求就增加。所以就看到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有明顯增長。 但這樣的一個結構相較於四年前,中國在這個供應鏈的角色重要程度已大幅下降。 台灣經濟部有做過統計:每年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重最高的產品就是資通訊。 我們在5年前達到最高峰,每100鎂訂單有接近90鎂是在海外生產;89鎂是在中國。 去年2021在中國生產的比例下降到75鎂,四年減少14%。 這其中大多數都是台商回流,回到台灣來生產。 這也說明了對美國出口的增長遠遠超過中國。 台灣現在正在目睹(供應鏈)變化的過程,此時此刻好像台灣對中國出口依然很高; 但從數據來看,還有觀察整個產業脈絡;即便出口量那麼高,但風險沒有那麼高。 這數據還會隨著中國在世界工廠在供應鏈上的角色淡化而調整。 所以大家不要擔心,這供應鏈的變化會慢慢讓台灣感覺到更安心。 更重要的是其他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也會不斷提升! 印度就開始慢慢取代部分中國在世界工廠的地位,未來台灣對印度的出口也會增加。 事實上過去兩年對東協及美國的出口,其成長率都比對中國來的更高。 這就反映出供應鏈角色變遷的趨勢。 這過程反而凸顯台灣在供應鏈裏頭核心地位,這也說明了過去幾年的經濟表現可以 遠遠超過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的重要原因。 --------------------------------------------------- 總之就是 世界前幾大的(美國)公司設計後 --> 請台GG生產晶圓 在台灣封裝測試 --> 出口到工廠 現在有很多家公司的組裝生產的確在中國,但是跑去東南亞跟印度的也越來越多。 所以從數字上來看這幾年東協的成長幅度會變高就是這原因。 中國企業有35%的晶片需求來自台灣(而且都是高階高毛利的) 現在疫情需要資通訊產品,資通訊產品都要晶片,所以都跟台灣還有韓國買。 台灣如果晶片都被美國拿走或者交不出貨,中國會跳腳。 台商投資增設印尼、泰國跟越南的工廠,還有在台灣本地的產線。 加上台灣很小,在半天時間內就可以找到所有相關的廠商來支援;因此外商也來投資。 現在是大缺人,企業互相挖腳的時代 外商去挖半導體、半導體去挖上市櫃ODM公司、ODM往傳產找人、傳產去找服務業。 這是個良性發展。唯有這樣才能把薪資做結構性的翻轉。 不少中資在此時來台灣設研發中心,開的薪水真的很香(還不用去中國上班喔) [本篇只有 567 P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73.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44645512.A.2C6.html

02/12 14:00, 2年前 , 1F
DJ4%畜生又要哭暈在廁所吃屎了
02/12 14:00, 1F
※ 編輯: snowanimal (114.36.173.142 臺灣), 02/12/2022 14:03:20

02/12 14:08, 2年前 , 2F
推 感謝版主候補的花時間逐字稿
02/12 14:08, 2F

02/12 14:10, 2年前 , 3F
候補能吃嗎?我才不要
02/12 14:10, 3F

02/12 14:11, 2年前 , 4F
02/12 14:11, 4F

02/12 14:23, 2年前 , 5F
中國依賴台灣半導體%數已經高到 翻轉地位了 但國民黨
02/12 14:23, 5F

02/12 14:23, 2年前 , 6F
一直凹台灣需要中國
02/12 14:23, 6F

02/12 14:24, 2年前 , 7F
雖然snow沒上 但覺得投你一票沒白投啊
02/12 14:24, 7F

02/12 14:24, 2年前 , 8F
推整理
02/12 14:24, 8F

02/12 14:52, 2年前 , 9F
結論很讚
02/12 14:52, 9F

02/13 01:52, 2年前 , 10F
推一個
02/13 01:52, 10F
文章代碼(AID): #1Y1qo8B6 (Hate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Y1qo8B6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