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死神的聖物(上):壓抑的成長之路

看板HarryPotter作者 (~白蚓~)時間13年前 (2011/07/12 20:5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其實我也只是把#1CxdtVDS那篇拿來整理成段落性的文章而已= = 新意不多 不過是想在下集上映前 寫一篇來做個紀念 《哈利波特》是我一直以來很喜歡的系列 不管是書還是電影 我還記得當時看完《火盃的考驗》 在車上跟我老爸爭辯好不好看 而喜愛電影的我 也一直想像著將這系列拍成史詩的可能性 在腦子裡畫分鏡表和剪接 就不想要把哈利波特變成別人口中那個「給小朋友看的卡通片」 謝幕舞台上 丹尼爾這麼講 「我不同意這故事今晚就結束了 因為這十年一直follow這小說和電影的所有的人 會將故事傳承下去 影響之後的人生」 的確 哈利波特也影響了我 國中時的我用英文字幕看著《神秘的魔法石》 練習英文和模仿英國腔 電腦課偷上電影官網 玩魁地奇的flash小遊戲 高中時的我 為《阿茲卡班的逃犯》寫下我第一篇超長篇的影評 而大學時的我 除了在《鳳凰會的密令》上映前瘋狂轉貼預告片給其他人 還開始試著在鏡頭之間 學習怎麼去拍電影 大衛葉慈確實讓我失望過 但看到他越拍越好的情況 也讓我找回對他、對這故事的信心 如果我沒有在小六快要放暑假的時候 在家裡找到那本《神秘的魔法石》 我或許不會坐在這裡打這些 也不會想要去讀電影 或許在我心裡某處 還是有那個住在碗櫥下的男孩 忘著窗外 渴望著有神奇的機會 施展我想要的魔法 好啦 費話說太多了 這篇有點長 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網誌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wil891607/10519171 從本集的破題,便可嗅出不尋常的氣味。 第一個看到的特寫,是盧夫昆爵(比爾奈伊飾演)如獅子般堅決果斷、絕不妥協的硬派眼 神。這是新魔法部長上任的記者會,然魔法部裡空蕩蕩的大廳、黝黑的磁磚,微微透露著 不安與恐懼。接著,畫面切到了主角三人。德斯禮一家匆匆逃離,凸顯了哈利與空蕩蕩的 家;榮恩獨自站在洞穴屋外的草原,好像與身後叫他吃飯的家人出現了隔閡;妙麗向不會 魔法的父母施咒,讓他們忘記有她這個女兒。走出家門的那一剎那,我彷彿可以看到辛酸 的淚水,在她眼眶打轉。然而她依然頭也不回的踏上前方的柏油路,在繽紛平凡、充滿溫 暖色彩的麻瓜社區裡,孤行影單的向遠方的教堂走去。那是她自己的旅程,也是她自己的 救贖。 家庭的抽離,象徵那種溫暖的保護不再存在。也就是在這一幕,哈利、榮恩、妙麗三人, 踏上他們從未面對過,沒有師長相伴、保護,只能倚賴彼此的成長旅程。 《死神的聖物(上)》描述當校長鄧不利多往生、黑暗勢力籠罩之後,升上最高年級的哈利 、榮恩、妙麗沒有回到學校,而是四處躲藏逃開佛地魔黨羽(即「食死人」)前仆後繼的 追殺。靠著鄧不利多留給他們的遺物,從周遭的蛛絲馬跡細心推敲,找尋打敗黑魔王的契 機。據傳佛地魔將靈魂分成七個碎片,分別藏在七個分靈體中。唯有找到並設法摧毀,方 能真正瓦解佛地魔的勢力。 對於原著小說,我個人不是很滿意。充斥太多解釋性的橋段,灑一堆沒頭沒腦的狗血。新 創許多支線,又想將全部一起收齊,反而讓人感覺很混亂、東一塊西一塊的。前幾集很重 要的角色,一下下就領便當,本來的路人又突然變的很重要。究竟哈利有沒有在親友的死 亡獲得成長,我翻遍整本書也沒有看到幾句,還是一樣中二。再者,羅琳在寫政治生態、 媒體生態的時候,缺少深刻了解與研究,以致於令人覺得幼稚可笑。幸好有葉慈導演和編 劇這次的改編,原著的缺陷,在電影的鏡頭裡補強了許多。 單就武戲而言,比起第五集最後慘不忍睹的魔法部大戰,以及第六集開頭非常多餘、不知 在幹麻的千禧橋風暴,葉慈導演明顯進步很多。像是「七個波特」的追捕行動,整場驚心 動魄、一氣呵成。在地面蓄勢待發,眾人升空通過雲層,突遇上食死人來襲,癲狂慌亂中 海格帶著哈利逃到街道和隧道躲避,食死人於後緊緊追趕,宛如飛車追逐。海格中術昏倒 ,佛地魔駕到,嘿美衝出護主,殞落天際。哈利不得已和佛地魔正面對決,千鈞一髮之際 順利逃走,惹得黑魔王大怒毀掉目測方圓1公里的高壓電塔。光是這場節奏精準的戲碼, 就打敗以前所有的動作戲了! 我也很喜歡「潛入魔法部」那場戲,笑點夠多,也呈現出青少年裝世故的格格不入。同時 對於魔法部的生態描繪之深刻,與第五集有甚之而無不足。「森林追捕戰」一場戲,用到 近幾年興起的手搖式鏡頭,算是使我相當驚豔的部分。隔空快速略過的鏡頭、前拍、後拍 、側拍、俯拍、特寫、遠景,全部都用碎剪的方式,營造出很緊張刺激的效果,真的非常 過癮。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大衛葉慈對於人際情感的描寫。第四集以前的導演,都有那種著重 呈現魔法奇幻效果,反而讓角色情感失焦的狀況。但大衛葉慈的作品不同,是用寫實主義 的手法來描繪。施魔法的場景雖多,卻是用最低調、最符合角色心境的方法來處理,讓人 感覺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如此一來,我可以細細品味角色間的互動,演員演技也在此看 的最清楚。而公路電影式的安排,可類比「魔戒」中哈比人前往魔多的旅程。沒有亞拉岡 那一線的平衡,這一支線單拿出來看,也是很壓抑、很憂鬱,歡喜的時刻僅些許點綴而已 。 值得一提的,是旅程中哈利與妙麗為排解憂傷起舞的音樂。這首由澳洲樂團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創作的〈O Children〉,很不像以前「哈利波特」電影會選的歌,也 是系列電影第一次出現既有歌曲的一段。很成熟、很沈重、很滄桑,帶著濃濃福音味的合 唱也有關懷、憐視的感覺,連帶側寫出整個旅程的感覺。彷彿是鄧不利多不忍心讓三個寶 貝學生受傷害,但又必須放他們去冒險,跌跌撞撞,經歷成長的痛苦,才能在最終成為獨 當一面的大人。看哈利與妙麗含著淚水,用微笑暫時忘卻外在的艱難,可是只是暫時、也 只是暫時而已。那種溫暖又心酸的心情,螢幕外的我也跟著心揪了起來。 除此之外,我對這部上集印象最深刻的亮點,一個是魔法部長盧夫昆爵,一個是頗具魅力 的貝拉雷斯壯。 比爾奈伊這麼優秀的英國老將,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昆爵光是短短的幾幕戲,就抓住了 我的目光。而在洞穴屋的結婚典禮前,一個魔法部長會這麼大材小用的來送貨,道理何在 ?書中的理由是他想拉攏哈利,藉此得知有關鄧不利多的情報。但電影中沒有,顯然是有 其他原因的。從他在給鄧不利多遺物的時候,眼神的銳利以及鏗鏘有力、謹慎的念白,好 像也有很多弦外之音沒有講出來。直到婚禮之後,赫然傳出魔法部長死了,我才知道為什 麼飾演昆爵的比爾奈依會這麼詮釋。這個從開場就硬派到底的魔法部長,會不會體認到自 己也做不久了,所以才利用生命最後的空檔,來完成鄧不利多的任務呢?這個改編實在太 漂亮了!比爾奈依飾演的昆爵,也就這樣成為這集電影我最喜歡的角色,念念不忘。 第二亮眼的演員,不得不提一下海倫娜波漢卡特。她的貝拉靠著馬份大宅一段的戲份,終 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層次感,不像是前幾集只是單純的肖查某而已。會心機、會要脅、會 驚呼、會爆怒,凌虐的那段真的很有氣勢,把匕首扔出,那記冷笑也非常之棒!氣場懾人 之勢,也不愧這位好演員的努力了。 描繪魔法世界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而大衛葉慈的寫實主義,則賦予一種平易近人的色彩 。鏡頭中那種耳語交雜的恐懼感,也相當深得我心。《死神的聖物(上)》或許比不上阿方 索柯朗的《阿茲卡班的逃犯》,那種虛實交雜、奇詭詢麗的藝術成就。然在我心目中,這 是至今最令我滿意的「哈利波特」電影! 而緊接著上映的下集,有系列規模最大、打到磚塊法術齊飛、瓦釜雷鳴同奏的霍格華茲大 決戰。曾經,宏大的動作場面、流暢的特效是大衛葉慈主要的罩門,在這部上集小試身手 後,展現了長足的進步。下集,他將如何突破羅琳的狗血窠臼以及囉哩八唆的敘事缺點? 我期待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226.250

07/13 08:45, , 1F
07/13 08:45, 1F

07/14 15:16, , 2F
小說10年 電影也剛好10年呀~~
07/14 15:16, 2F
文章代碼(AID): #1E74IDdc (HarryPo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