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2012 港劇簡短心得

看板HK-drama作者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時間11年前 (2012/12/23 19:27), 編輯推噓21(2107)
留言28則, 2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部分恕刪 ※ 引述《pippychen (痞皮陳)》之銘言: : 《大太監》 : 我覺得這部真的取錯名了,應該要叫做《慈禧漂白記》。老實說,我比較喜歡 : 前半段。三順耍萌,太監們糾結在東西太后之間……到了中間選秀女的部分更加新 : 鮮了,以往的宮廷劇在選秀時,都以秀女的角度出發,有點類似歌唱比賽的選手們 : ,但這次是由太監的角度,觀點有點像是工作人員或評審,非常特別。 : 不過,在添壽背叛後,我反而開始覺得無趣了。而且跟我當初所想的差距蠻多 : 。我滿心期待的是李蓮英做了許多骯髒手段或是做好人有所領悟,然後在亦正亦邪 : 中取得平衡,但整部戲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但是問題是歷史上的李連英本來就不是壞人啊, 我先引述一篇文章: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GEnYgiS ] 作者: osolemio (歐蒐雷米歐)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滿清李蓮英的八卦 時間: Mon Aug 27 14:50:15 2012 ※ 引述《HILLFLY (假如時光倒流)》之銘言: : ※ 引述《NicoToscani (女友很像吉澤明步 ^^)》之銘言: : : 李蓮英好像在電影裡都被詮釋為很娘的奸臣 : : 只有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裡搞笑 : : 不知有沒有甚麼此人的八卦 : 之前新聞有報 : 其實李蓮英 為人很低調 知所進退 : 之前跟李鴻章出任務的時候 還會服伺李鴻章服伺得服服貼貼 應該不是李鴻章,而是醇親王奕譞,他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也是咸豐帝的弟弟,光緒帝的生父, 因為咸豐的兒子同治帝早死,並無子嗣,所以讓堂弟光緒帝繼位。 1886年,慈禧派人巡視北洋海軍,派的就是醇親王, 但醇親王自知慈禧與光緒關係不好,而他又是光緒的生父, 怕慈禧忌他奪權,於是自請李連英隨行,好安慈禧的心。 慈禧一方面讓李連英見識一下,一方面也好監視醇親王,於是允准李連英隨行辦差, 要知道清制太監最高品級為四品,而李連英由慈禧打破祖制賞二品頂戴, 此次出差,李連英棄二品頂戴不穿,而特地穿了四品頂戴,以避流言, 然後規規矩矩跟著醇親王出京辦差。 醇親王久經官場,深知李連英背後靠山穩固,並不拿他當一般太監看待, 巡行途中,安排李連英所住的船艙豪華舒適,僅次於醇親王本人, 然而李連英並不入住,而與一般太監住相同的低等艙房, 飲食起居並不以自己身份特殊而有不同待遇, 連說:我怎能和七王爺(醇親王)、李中堂(李鴻章)比呢! 每日寸步不離醇親王,鞍前馬後侍奉無微不至, 當醇親王與外臣開會商討軍務時,李連英垂手退立於醇親王身後, 替他手持煙袋,斟茶遞水,對於軍務不敢插口半句, 不知情的大臣竟以為李連英乃一般太監,專程服侍醇親王來的, 晚上還親自幫醇親王準備熱水,讓他洗腳。 大臣們開會完後,李連英回到房中,也是大門緊閉,一個外人也不見, 謝絕所有大官外臣拜訪,並不大肆張揚、發表議論。 醇親王見此,心中過意不去,幾次賜座,請免李連英奉侍, 李連英非但不敢,反說: 奴才早就想伺候您老人家,礙於祖制,內監不得結交大臣,因此不敢有所踰矩, 此番老佛爺命奴才隨駕,本就是要奴才盡點孝心侍奉王爺, 能侍奉王爺,乃幾世修來的福氣,奴才不敢推辭。 再說,祖宗家法在上,太監也沒有坐在王爺跟前的理。 醇親王回京,將此事上奏慈禧, 慈禧心情大悅,認為李連英很懂事,很替她爭面子, 蓋安德海事件後,慈禧很在意別人說她寵信太監,也很不喜歡手下作威作福, 李連英知所進退,內得慈禧寵信,外得大臣人心, 慈禧事後對著宮女們常說:「沒白疼他。」 以上這些評論,不只出自醇親王之口, 有些更是出自「理論上和他立場相悖」的維新派人士, 不論敵我,對他的評價都是謹言慎行,忠誠低調, 可見此人能混到太監總管,絕非單憑慈禧恩寵而已。 : 講話很得體 很得人心 : 自從慈禧掛了之後 : 告老還鄉 : 不過死後 有人開棺驗屍 發現身首異處 : 印象中好像是頭不見了還是怎樣 忘了 : 成為謎團之一 中國歷史上,掌握大權的太監相當多,不論明英宗時的王振、武宗時的劉瑾, 還是熹宗時的魏忠賢,大抵都有掌權後目中無人的情況出現, 即使李連英的前輩安德海,下場也很慘, 倒是李連英行事就沒那麼張揚。 李連英雖不是什麼好人,然而歷史上給予他的負面評價卻是超過他該得的部份, 他雖是慈禧的寵監,但對維新派也非趕盡殺絕,相對的還頗為照顧, 從光緒小時候就一直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甚至晚年因為沒站在慈禧立場積極反對維新派,以致有些失寵。 英法聯軍進京,慈禧攜帶光緒倉皇出走, 逃亡途中,情況惡劣,從宮女談往錄一書即可看出當時他們吃喝都成問題, 但在這些惡劣環境下,慈禧擁有的衣物食品,仍是眾人之中最佳的, 掌權的李連英,自然也相對好上許多, 而實際上被當成傀儡的光緒,連個被子都沒有,房內冷清,甚至沒有伺候的太監。 李連英見狀,連忙將自己的被耨抱來給光緒使用, 痛哭流涕,直呼奴才罪該萬死, 光緒深受感動,事後直說:「若無李諳達(anda-賓友的意思),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政變後,崔玉貴到瀛臺監視光緒帝、把珍妃推到井裡, 都大大的支持慈禧、得罪光緒, 而李連英則不動聲色,靜靜的侍奉慈禧,體貼光緒, 慈禧看出李連英的心思,知道他並非只知聽令,而是有自己的原則, 於是逐漸冷落他,以致崔玉貴掌權,李連英逐漸失寵。 我們不知他此番是否出於良心,但由此可知,他的行事風格比崔玉貴好上許多。 因為他悉心照顧光緒,加上同情維新派,和醇親王關係又好, 所以其實光緒是很喜歡李連英的, 和戲劇中那種仗著慈禧權勢欺負皇帝、折辱大臣,截然不同。 李連英平素生活也頗低調, 隨醇親王出差那年,也是李連英四十大壽的那年, 他並沒舖張豪奢,也沒收受什麼禮物珍品, 只是找了幾個同期的太監、好友、徒弟們吃頓飯,悄悄過了生日, 照他自己的說法是: 多給老太后磕幾個頭、多給皇上皇后磕幾個頭、多給爹媽磕幾個頭, 我就心平氣和的過生日了。 事實上他的生日在萬壽節之後, 每年生日,他總是藉口請假,隱遁起來,謝絕各方造訪。 慈禧去世後,晚清內宮由隆裕太后掌權, 太監中的當權派,也由李連英的對頭,崔玉貴的徒弟小德張開始得寵, 李連英自知他的時代已經過去, 便將多年來慈禧賞賜之珍品,內務府登記在冊的部份全數上繳給隆裕,說: 奴才即將出宮,這些財寶,乃是從前老佛爺寄放在奴才這兒的, 這些皇家的珍品,不應該流入到民間, 奴才小心謹慎的替皇家保存了幾十年,現在年老體衰,請求離開宮廷, 不管怎麼樣,總得上繳回宮,奴才這才好安心去了。 隆裕不像慈禧,沒見過世面,扣除皇后身份外,根本就是個貪財的愚婦, 加上從前慈禧在位,身為媳婦,總得扮出勤儉的樣子,因此手頭並不寬裕, 一見到大批珠寶,加上李連英台階給得漂亮「慈禧寄放之物還給皇家」, 使她收受這批珍寶簡直理所當然,於是沒有整肅李連英。 要知道太監們仰仗的靠山一旦倒台,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容易被清算, 更何況是眾所矚目的李總管呢? 然而李連英應付裕如,可見他高瞻遠矚,早知自己的下場如何,預先做好準備, 把寶物留下當作脫身之用,以致慈禧雖死,隆裕對他仍恩眷不衰, 直到他死後,隆裕還撥了兩千兩的喪葬費,可見他幫自己安排的退路花了多少苦心。 他當太監也不是全無良心,不但事母至孝,且自知家貧不得不投身賤役, 於是對家人相當好,將自己的田地均分五份給兄弟五人, 而錢財則均分七份,連兩個妹妹同樣有分,他的老母親相當高興。 給予財富的同時,也不斷叮囑自己的子姪:財大禍也大。 用多年歷練的心得,告訴他們,讓他們時時警惕著。 他媽在他決定閹割的那天起,天天跪拜佛祖, 臨動刀前一晚,更發願吃白齋,祈求佛祖保佑他平安, 此後幾十年,不論李連英多有錢,他母親總是持白齋,不碰葷腥、鹽。 李連英說他一輩子都記得他要閹割之時,家裡沒錢賄賂動刀的師父, 他母親心疼的全身顫抖,千託萬請,才請了技術最好的師父幫他動刀, 因為當年閹割風險很高,不小心可是連命都會丟掉的, 作為母親,對家境無法改善,阻止不了閹割的這條路, 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拜託最好的師父動刀,李連英因此非常孝順他媽。 在他被閹割完,回家靜養的那段日子,是他和他媽聊天最多的一段時光, 他媽說,打人一拳、踢人一腳的事情,絕不能做, 自己吃飽了,也要想著餓肚子的人, 這輩子沒福氣才當了太監,但也要幫來生積點德、留點福氣。 不只對上尊敬,對屬下太監宮女們,也是恩威並濟, 平時有人犯了小錯,慈禧將要發作,李連英總是盡力迴護,替人遮掩, 所以太監們都服他,也都發自內心尊敬他, 他在世的時候,不論掌權還是失意,宮中太監、外頭大臣,對他都是眾口交譽。 他鐵定不是清廉的太監,賞賜屬下也不手軟, 但對於貪污,他自己也有一番說法: 我們的苦痛是任何東西也代替不了的, 爸媽生我下來,我想辦法能讓老人不再受窮也就是了。 難道當官的大把撈錢,狼叼來的肉不許狗分點骨頭嗎?別的還有什麼想頭呢! 總體而言,在那個貪污是被默許的年代,不能說他貪污是多麼惡劣的行為, 此人生平好壞,我們無從給予篤定的評價, 但至少可以從同年代與他交往過的人留下的資料得知, 李連英即使不好,卻也並非戲劇中描寫的那麼惡劣、毒辣。 觀其一生,毀譽參半,我們只能盡可能的去理解這個人的生活、時代背景, 然後對他做出另外一種角度的看法, 總體而言,我覺得這一個大時代下的人物,其實是很有趣的, 我們最好不必去學習他的為人,但他的待人體貼、政治智慧,卻是值得我們欣賞的。 讀了一些跟他有關的書籍, 我始終認為,他無愧於墓誌銘上那段「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這也應該是最適合他一生的評價了。 =============================================================================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醇親王奕譞, 就是大太監裡面歐瑞偉演的腳色。 事實上,我覺得劇中對慈禧的漂白也是很合理的。 事實上,慈禧真正開始受人唾罵,是甲午戰爭拿北洋海軍的軍費去修頤和園開始, 然後戊戌政變殺維新六君子,被維新派立憲派罵到臭頭, 最後縱容義和團讓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達到臭名的最高峰。 如果在這之前,同治(梁烈唯)朝跟光緒朝的初期, 慈禧是明君的代表,還被當時的時論譽為女中堯舜, 跟北宋宣仁太后齊名。 如果光是大太監結束的時間點, 慈禧更是創造了同治中興的奇蹟。 當時清朝經歷道光咸豐兩朝, 內有回亂捻亂太平天國之亂, 外有英法聯軍打入北京的餘悸, 早就已經是千瘡百孔,江河日下了。 但是慈禧掌權初期, 任用名臣,外派勇將, 竟然屢平內亂,太平天國被掃平, 甚至由洋務派主導,與外國人簽訂諸多條約, 保持朝廷的利益與外交優勢。 這段同治中興可以說是清朝的奇蹟, 如果沒有這一段,清朝可能早五十年滅亡。 慈禧的問題在於: 1.她面對的是清朝開國以來最大的外患問題,而且外患還好幾個,一個比一個難打 2.她面對的是清朝開國以來最大的內憂問題,別說民變,連朝廷內部摩擦衝突都不斷 3.她的統治思維陳舊,並不能敏感且正確地認知問題的嚴重性並針對問題下達解決決策 但是即使如此,並不代表同治時期以及光緒時期的慈禧不是明君。 換句話說,如果她活在高太后那個時代, 那她也會成為一個名留青史,貨真價實的女中堯舜, 如果她在光緒初期就死亡了, 那她也能保有中興清朝的好名聲, 但是最後清朝滅亡在她手上,所以如今她只能晚節不保。 至於李連英更是老好人一個, 他誰都不得罪,而且謹守本分,從不踰矩。 但是太監本身就是有原罪, 不管你是不是好人,幹的是不是好事, 只要你在皇帝的身邊當奴才, 就算滿朝文武都佩服你,就算各派政治人物都稱讚你, 未來還是會像他這樣被九品芝麻官這種民間戲劇給寫臭。 李連英有貪污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那個時候,朝中有誰不貪污了, 不用講親王總督尚書這些貴族高官了, 光是一個侍郎貪的錢就比他多了。 太監貪財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就因為如此, 相比起來他貪的算是少的了,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而且他拿了錢至少還有辦事,他下面的人也都人人有份, 也不會你給了錢他把錢藏在水池裡面也不再鳥你, 在那個時代,光這樣做就算是宮中的聖人了。 真的,太監要未來的名聲不臭,最好離皇帝遠一點, 最好宅在家裡造紙(這位還陷害過別人,結果照樣清名赫赫) 或者是當航海家,開船到東南亞澳洲東非去做文化交流, 這些人遠離皇宮遠離政治中心, 就會被寫成好人了。 所以為什麼李連英要亦正亦邪?? 他本身就不邪了,又何必邪下去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54.20

12/23 19:38, , 1F
我全部看完了~ 認真給推 看板長知識
12/23 19:38, 1F

12/23 19:41, , 2F
推~~
12/23 19:41, 2F

12/23 19:44, , 3F
好文...這樣,祥仔的演繹跟歷史中的李總管比較貼切
12/23 19:44, 3F

12/23 19:48, , 4F
精彩 看港劇就是喜歡這種獨有的詮釋 跟直白的拍不同
12/23 19:48, 4F

12/23 19:52, , 5F
推~~~~是說把錢藏在水池這讓我想到.....XDDDD
12/23 19:52, 5F

12/23 19:57, , 6F
推!!
12/23 19:57, 6F

12/23 19:58, , 7F
推~看港劇版長知識
12/23 19:58, 7F

12/23 20:04, , 8F
p大哪裏有講到李蓮英漂白??
12/23 20:04, 8F

12/23 20:08, , 9F
應該是文章內引用的後面兩句
12/23 20:08, 9F

12/23 20:13, , 10F
推~
12/23 20:13, 10F

12/23 20:14, , 11F
推。這篇當時也有在八卦版看到,第一個也是想到大太監
12/23 20:14, 11F

12/23 20:14, , 12F
很多人都被一直以為知道的觀念束縛了
12/23 20:14, 12F

12/23 20:15, , 13F
好文 推!!
12/23 20:15, 13F

12/23 20:20, , 14F
有知識有推
12/23 20:20, 14F

12/23 20:22, , 15F
推!!!
12/23 20:22, 15F

12/23 20:32, , 16F
長知識推
12/23 20:32, 16F

12/23 20:39, , 17F
認真推!!!!
12/23 20:39, 17F

12/23 21:24, , 18F
歷史本身沒有再分好壞人的,是寫歷史的人才會去分好壞人
12/23 21:24, 18F

12/23 21:28, , 19F
康熙是盛世可是他養了一堆貪官,魏忠賢奸詐可時他能除流寇
12/23 21:28, 19F

12/23 21:28, , 20F
本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立場,沒有說絕對的聖人跟小人
12/23 21:28, 20F

12/23 21:30, , 21F
慈禧政治鬥爭是高手從沒輸過,但治國方面就真的太貧弱了
12/23 21:30, 21F

12/23 23:41, , 22F
推!!!
12/23 23:41, 22F

12/24 00:06, , 23F
錢藏在水池XDDDD
12/24 00:06, 23F

12/24 10:37, , 24F
時事題 XDDDD
12/24 10:37, 24F

12/24 14:31, , 25F
時事題幾罷昏 XD 有看有懂 ~
12/24 14:31, 25F

12/28 03:50, , 26F
12/28 03:50, 26F

12/29 12:27, , 27F
喜歡有思維的文章...明朝的研究的很仔細,但清朝的就沒有做
12/29 12:27, 27F

12/29 12:28, , 28F
很多研究,很高興有深入討論的文^^
12/29 12:28, 28F
文章代碼(AID): #1Grkg4Rg (HK-drama)
文章代碼(AID): #1Grkg4Rg (HK-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