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影片-伽耶琴-Here is love

看板GuZheng作者 (時間之父)時間17年前 (2006/10/27 18:44),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Balto (骷髏之舞)》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ry (心愁)》之銘言: : : 韓國古箏-伽耶琴影片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JrBUTDFvp0
: : 說實在的 : : 真的是騙人 : : 有很厲害嗎?? : : 耍噱頭而已 : : -_- : : 大家看看就好~ : : 不過要說的是 : : 雖然是彈現代風格新世紀音樂 : : 技法和吟揉韻味 : : 依舊有很重的伽耶琴風味... : : 傳統樂器真的只能這樣包裝 : : 才能活的下去嗎?? : : 大陸也好 : : 韓國日本也好 : : 似乎都走向這樣的趨勢 : : 希望不要捨本逐末才好... : 網路delay的真是嚴重,花了一點時間...終於看完。 : 也許是因為慢曲子的關係,這首算是情節不嚴重的了。 : 而且,沒有誇張的肢體動作、沒有香豔的表演服裝、更沒有震耳欲聾的電子襯樂, : 讓我看了....其實還挺安慰的。 :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跨界」音樂吧~ : 相較之下,女子十二樂坊、陳美、棒辣妹之流,更讓人覺得俗不可耐、令人作嘔。 : 不論中、西,在目前不景氣的狀況之下,基於市場導向的壓力,出現許多這樣 : 的產品,雖然讓人頻頻搖頭,但也莫可奈何...... : 當然,香蕉、橘子各有所好,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就惡意詆毀。 : 然而,就客觀來說,這種音樂的功能何在? 價值為何? 其實諸如許多以西樂編配而成的廣告曲 流行曲 可以看到 雖非正統古典樂 但仍然有部分具有共相美感而可以傳世 國樂在民國以後 交響化 西方化 或是電子化 雖然不一定令人滿意 但是在一脈相承的曲子或技法創新外 可以將它視為一種發展中的分流 當然要說哪個市場大影響多 我想就算是西樂 也不一定有多少人真正會懂得欣賞 聽來聽去也許還是那幾首很有名的曲子 所以喜歡麥可森的人也是很多 沒別的 就是新奇 至於音樂功能該是什麼 以國樂而言 中國有樂教的傳統 似乎就在中和或教化人心 不過其實戰國以後 樂經亡佚以來 每每更迭之下 即便是我們所見的"傳統"國樂 拿到古代 或許只是鄭衛靡靡之音 因為在古代 雅樂沒那麼多旋律性 古琴在晉代按揉由於沒有桌子的關係 並沒有那麼多 琵琶在唐代以前 不管是胡琵琶或是秦琵琶 都是用撥片 品相也沒今天那麼多 古箏的絃也不像今天那樣多 後世所謂"古曲" 在當時恐怕也是見不到的 或者甚至是會被道學家批判的 然而今天我們仍然以此尚友古人 悠然神往 因此 藝術有不斷成長的生命 有如大樹 也會分枝 可能我們覺得長相不完全盡如人意 也許畫像上會自行裁剪 但是它是自然的 也是順理成章的 以西樂言 沒有貴族的消費與支持 哪有今日完備而縝密的理論與樂器 帕格尼尼的音樂在當時被視為魔鬼 今天一樣登大雅之堂 不能感動人的 不具深遠共相的 自然會淘汰 也不必我們多加費神 生命之中 不是沒有亂象 就像每顆樹的枝枒 未必都如畫一般優美 也有醜陋者 但是它們都應該存在 也沒有說美的就應該多 現在的商業包裝 雖然是人為居多 但是如果人的所有性格不是天生俱有 又會是從何而來 也許傳統國樂的喜好者 也就是以一笑置之 來看待這發展中的花花世界吧 畢竟這傳統 就是建立在以前的繁華上的 : 在商言商沒有錯,但這樣的趨勢是否不該被檢討? : 許多人會認為藉由這樣的形式,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該類音樂, : 進而瞭解、喜歡它,有何不好? : 沒錯,這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能夠說服我自己的理由了。 : 只是,當這樣的包裝概念在產生的過程中,所謂的「推廣」這一因素, : 曾經有在任何一個時刻被考慮在內嗎? : 有嗎? 我其實是懷疑的。 : 或者,這只是部分消費者一廂情願的想法? : 似乎有些離題了...... : 純個人淺見,諸先進不吝交流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7.55

10/28 18:01, , 1F
推~
10/28 18:01, 1F

10/29 17:11, , 2F
中肯
10/29 17:11, 2F

05/15 23:52, , 3F
我也這樣覺得
05/15 23:52, 3F
文章代碼(AID): #15GUC2xO (GuZheng)
文章代碼(AID): #15GUC2xO (Gu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