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紙傘下的水語 (吉祥人工湖)

看板GreenParty作者 (oodh)時間13年前 (2011/07/26 03: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1EAmQ2SA ]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Policy 標題: [分享] 紙傘下的水語 (吉祥人工湖) 時間: Sun Jul 24 01:35:59 2011 紙傘下的水語--人工湖的喜樂與哀愁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82967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500多毫米,是世界平均降雨量的2.8倍,不過雨量豐沛,卻常面臨缺 水問題。台灣地狹人稠、地形陡峻,加上降雨期集中,都是原因。尤其在南部八八風災後 ,水庫嚴重淤積,供水更加吃緊,原本這個月底(5/23)就要進入第二階段限水,現在警報 雖然暫時解除,但問題還在。水利署一直希望能在南部開鑿水庫蓄水,從二十年前提出美 濃水庫計畫,至今未能過關,目前則提出「吉洋人工湖」開發計畫,位置同樣還是在美濃 。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記者的腳步來看看,美濃這個樸實的客家村落,為什麼一直在水資 源調配上被賦予這麼重要的任務,而在這裡蓋水庫或人工湖,會有哪些問題,值得大家深 入思考。 四部水輪發電機,1909年從德國來到台灣落地生根,它不只發電、供水,更轉動出當年南 台灣的經濟成長。 竹子門發電廠解說員 林作謀:「高雄港的開港工程的用電,是從這邊輸送過去,那甚至 於送到台南、送到屏東。」 貢獻一輩子,民國九十二年,內政部將竹子門發電廠列為國家古蹟。 功成,但不急著身退,新機組進駐,繼續運轉,供應美濃的灌溉用水。 大愛記者:「竹子門發電廠排下來的水,經過獅子頭圳之後,一條穿越龍肚里,另外一條 則貫穿獅山里,也就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大圳,而現在排水支線、小水圳,多到屬不 清,盤根錯節的農田水文景觀,也讓美濃成為南部地區,屬一屬二的大米倉,水對美濃來 說,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穩定供水,讓美濃地區,四、五千公頃的農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色彩。更因為位於高 屏溪上游,長期以來,美濃在南部水資源運用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 魯台營:「美濃這個地帶,我們叫它沖積扇,就是說,那個地區 因為它從上游沖積非常多的大的礫石、大的石頭,在地底下,所以地底下它有很多的空隙 ,所以水從進來的時候,通常都會很快的進到地底裡面,就變成豐富的地下水。」 位於荖濃溪與楠梓仙溪匯流處,美濃地區遍佈水圳網絡,在它以南的「南隆平原」地底下 ,更著有豐富的水渠道,地下水資源豐沛,加上水流走向,讓美濃不只是米倉,更是政府 眼中,調節高屏地區水資源的第一選擇。 民國八十一年,水利署在美濃地區,計畫興建水庫,當時通過環評,但也引發強烈的反對 浪潮。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 李振誥:「當初在蓋水庫,國際上有一股潮流,就是很反對蓋 水庫,因為蓋水庫完以後,整個地區的生態,整個都會變掉。」 美濃水庫計畫暫停,但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五月,南台灣降雨少,水又留不住。缺水問題, 年復一年。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 李振誥:「高屏地區因為它沒有水庫,所以如果沒有水庫來說 ,整個水資源的應用上,就會很緊迫。」 缺水是事實,如何解決是一大課題。於是水資源計畫,在美濃再度展開。 南區水資源局局長 黃世偉:「在南部,水資源在中長期是有供水的缺口,我們認為,缺 水問題是刻不容緩,相關的開發案,經過規劃、評估,環評的程序,高屏大湖確實是在九 十三年十二月,奉行政院來核定。」 高屏大湖就是吉洋人工湖,目前開發計畫勢在必行。不過工程開發水源,也大規模開挖良 田。要替高屏地區解渴,這將是解決方案?還是另一種破壞? -------------- 紙傘下的水語--吉祥湖開挖在即 美濃人:可惜啊!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83003 2003年,行政院通過新十大建設計畫,當中,攸關水資源的重大政策為「四大人工湖案」 。這四大人工湖指的是高屏大湖、台南大湖、雲林大湖和桃園大湖。當中,高屏大湖就是 吉洋人工湖,目的是在豐水期,引荖濃溪水到人工湖存放,而枯水期,如果荖儂溪的水量 不夠,就引用獅子頭圳的農業灌溉用水。不過,整個工程計劃,大面積徵收良田,再加上 有學者研究,當地地下水脈豐沛,豐水期人工湖可再蓄水的空間有限,在效益可能大打折 扣,對環境的破壞卻不可逆的情況下,讓不少人相當擔憂。 五月的美濃,色彩很豐富。有湛藍的天空,還有眼前,一望無際的綠油油,農曆年後播種 的稻榖,也開始準備彎下腰。 吉洋里里民:「你挖了,它等於說,外面的水弄進來,也是白弄了啊!」 吉洋里里民:「我們堅決反對。(怕地下水受到影響這地方嗎?)會啊!就是地下水。」 吉洋里里民:「慢慢的,也是採說,希望不要做的方式。(這村民都有共識了嗎?)對啊! 」 他們是美濃吉洋里里民,擔憂的,是即將興建的吉洋人工湖。 吉洋里里長 曾順昌:「我們美濃,也就是好山好水的地方,現在說政府要來開發人工湖 ,是不是以後會影響到地方的大家農家的生活,環境方面,都要政府要考慮一下。」 農耕機忙著翻土,吉洋人工湖預定地就在這裡。 原先規劃共有五個湖區,位置就在荖濃溪與楠梓仙溪匯流的手巾寮以及土庫農場。而計劃 的引水方式,先在高美大橋上游,興建高美攔河堰,接著透過引水路,將荖濃溪的水引到 大龜山調節池,之後再將水引進吉洋人工湖,而人工湖開挖的全是農業用地。 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 魯台營:「氣候變遷,大家都非常重視糧食危機的情況,我們都 知道,美濃是南台灣很重要的穀倉以及糧食提供來源,我們真的希望這些良田,不要因為 這樣子被徵收。」 擔心的還有地下水補注以及存水問題。因為湖區的地下水位平均在2-10公尺,而人工湖開 挖深度,預計深達12公尺。一旦開挖,地下水位曝露出來,再蓄水空間變小,豐水期引進 荖濃溪水,恐怕會超過地表。而在枯水期,無水可引。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 李振誥:「人工湖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不補注地下水,就是 要封底,封底的利用,等於是很固定的像水庫一樣利用,如果不封底,基本上就會面臨一 個問題,就是豐水期,我們不需要水,但是它水很多,所以人工湖,就好像沒有用。」 其實早在十一年前,吉洋人工湖就已經通過環評,而現在想要東山再起,需要的是更進一 步的評估與規劃。 南區水資源局局長 黃世偉:「依照規定,環評通過以後,如果三年沒有開發,依照法的 規定,是要辦理,如果後續還要作,就要辦理,環境影響的對照表,如果有比較大的變動 ,要提一些差異分析,來送環保機關來審核。」 缺水難題如何解決,大規模的水資源工程外,或許該有新思維,因為人定更要懂得敬天。 ---------------- 南水難題--大高雄供水吃緊 河道淤積難清運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66975 位在高屏溪畔的高屏溪攔河堰,每天從高屏溪取出100到110多萬噸的原水,是大高雄地區 的主要供水源頭,在莫拉克颱風影響期間,卻因為濁度飆高,讓大高雄地區部分地區停水 將近一個星期,影響戶數近百萬,尤其在攔河堰最主要取水源頭的兩大溪流旗山溪和荖濃 溪,河床上堆高一、二十公尺的砂石,山區還有大量淤積的泥沙,估計光莫拉克就在這裡 堆積了2億5400萬立方公尺的砂石,一旦遇上較大的雨勢,供水停擺的噩夢就可能再發生 。 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副理 王明孝:「所有的配電設備,我們所有的抽水機,所有廠 區全部淹沒。」 攔河堰副工程司 黃偉義:「水位都漲上來,漂流木都過來了。」 高屏溪攔河堰主任 林世明:「沒有這麼高的濁度,也沒有碰到這麼高的水位。」 八八風災後半年,重回高屏溪攔河堰整頓過的管理中心,看來一如往昔,但是,莫拉克肆 虐的足跡處處可見。 攔河堰副工程司 黃偉義:「這次河床大概都有墊高的現象,所以我們有持續在做清淤的 動作。」 加緊清淤,實在是因為崩落在河道上的土方量超過想像,包括高屏溪在內,全台河川淤砂 量高達四億立方公尺。 翁孟嘉:「其實,我認為這次最大規模就發生在勤和上面,這有兩條野溪有很大的崩塌。 」 對照衛星雲圖,跟深綠色林地一比,黃褐色的裸露土地在莫拉克颱風後,強降雨刷蝕,崩 塌面積明顯增加。 翁孟嘉:「(大概比較的話,大概大了幾倍?)目前看,是大差不多兩倍左右,莫拉克風災 之前就有崩塌了,那這次他就全面整個發展開來。」 山區發生大面積崩塌,尤其在高屏溪攔河堰最主要取水源頭的兩大溪流旗山溪和荖濃溪, 河床上堆高一、二十公尺的砂石,一旦雨水沖刷發生土石流,恐怕會增加下游攔河堰取水 的困難。 翁孟嘉:「這些土石目前都是鬆動的,如果下次大雨來臨,它不需要到莫拉克風災這樣的 雨量,這土石都已經鬆動了,它就很可能往下游再帶,今年的雨季,我想這個濁度一定會 非常高,那可能我們取出來的水也是無法使用。」 取水不樂觀,要供水穩定,水利署也積極規劃其他的水資源開發計畫,從攔河堰出發,往 高屏溪上游走,在荖濃溪及旗山溪匯流處,走過乾裂的地面,踏過沒有水分的枯草,卻能 看見一湖平靜的池面,這裡就是高屏大湖試驗池。 開挖人工湖要跨越地區限制,引取旗山溪溪水,預估可以為南部地區增加兩千八百萬噸的 蓄水空間,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水庫。不過,還沒有溪水補助的試驗池卻能終年有水,原來 在湖區的預定地下方,有著豐富的地下水源。 丁澈士:「你把它埋起來,所以這邊看不到水,水就在這裡,只要你挖到跟這邊平,那水 就是跟這邊一樣,這邊到這邊的高度,你就可以看到有水了,這水位就出來了。」 地下水資源如此充沛、容易取得,相對於高屏大湖還要透過引水道,引取旗山溪溪水做為 補充水源,開發計畫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丁澈士:「遠端的地方,美濃地區、里港地區,離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比較深,而且透水性 也很好,這樣的話去那邊補充,用抽水或是用重力引水的方式去引水就可以了。」 學者建議改變挖掘人工大湖的地點,再利用打井來取水,而官方的反應相對保留。 南水局副座:「這個是在旗山溪的下游,(對,是在旗山溪的下游,可是現在問題是,我 們在選的那個地方,地下水位就滿高的,有考慮要換地點嗎?)目前還沒有,還是在那裡 。」 開挖人工湖,利用平面水庫的概念增加蓄水空間,攔河堰持續清淤,要讓取水更順暢,這 些工程都是希望讓南台灣的供水更穩定,只是,這樣的開發計畫能不能讓自然順應人的需 要、配合供水,就等時間來證明。 魯台營:「真的,我們要工程,那要永續的工程,而不要做一些,今年做,明年又斷,明 年做,後年又斷,這種工程永續的思考。」 ----------------- 大愛的節目 給大家參考 不過,倒底什麼時候開始動工啊? -- 連自己要走的路都不清楚的話,能拯救得了誰呢? by 響 我為了保護這個世界…… 不,我根本什麼都還沒有做,我只是在"想"保護這個世界而已… by 後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36.122.248 oodh:轉錄至看板 Ecophilia 07/24 02:00 -- ███◣ @PTT ◢█ █◢█ ◢◤◥◢◤◥◣ █ ██ █ ▄ ◣ ██ █ ▆▆ ▆▆ 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wa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36.122.248
文章代碼(AID): #1EBSFo40 (Green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