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碳費徵收傳延至後年 排碳大戶繳納時點比原訂晚一年

看板Gossiping作者 (河童)時間2周前 (2024/05/14 20:46), 編輯推噓7(7014)
留言21則, 9人參與, 2周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gladiator303 (Alex )》之銘言: : 碳費時程大延宕,據環境部最新拍板的立法作業期程,規劃碳費費率最遲今年 12月預 : 、明年3月發布,換言之,排碳大戶首度繳納碳費的時間點,可能將 延後到2026年,比 : 訂時間晚一年。 : 環境部回應,制定碳費費率是今年一定要完成的工作,作業期程確實有往後調 整,但 : 候署仍在努力進行中。據悉,目前環境部將今年12月視為「底限」, 最慢年底必須預 : 費率,不過若能提早達成共識,也會加速作業。 : https://imgur.com/a/DSCywFt : 6.備註: : 按照原本計畫是上半年要推,實際進度大家都猜暑假會出來,沒想到可能會拖到年底 : 不過這樣比較好啦,台灣推碳費最重要的目的是接軌2026年的歐盟CBAM,慌 慌張張今 : 推出碳費,實在沒必要~~ : 除了要討論一般費率、優惠費率,後續自主減碳抵減,還有碳信用機制等等很多細節要 : 定,看看年底可不可以討論的更周全吧! 開徵碳費這件事對台灣超級重要,但原本的計畫對產業界來說太倉促了,一般民眾也霧颯 颯,所以早上新聞看到延後真的滿高興的。(順帶一提聯合報的圖表有誤植,氣候法三讀 應該是去年一月才對。) 不過下午氣候署副署長出來說:預計8月底前完成3子法公告,今年也一定會完成碳費費率 制定,但是否趕得及今年開徵仍有變數。 聽起來是一定要延後了,只是評估進度沒有聯合報說的會延那麼久。 碳費這題,政府審慎一點看待是好事,畢竟碳費審議委員會有幾個重點還沒解決,剛好最 近工作在研究這塊,列出來拋磚引玉一下: 一、一般費率 政府2020年的時候委託 LSE 研究台灣碳費方案,最後結論建議不要低於10美金。 考慮到日本碳稅起徵費率大約新台幣60-70元、新加坡起徵費率大約新台幣110-120元,環 境部碳費草案設定300元(10美金),算是很積極進取又不會太過分的價格。這題應該是 確定了。 二、優惠費率 吵比較兇的是這個,因為不同國家有不同作法。光是碳排放交易跟碳稅就是兩種機制,台 灣的碳費又跟前述兩種機制不完全相同,所以還沒有定論。 日本碳稅是把民生必需、特殊產業需求項目列出,給予免稅/減稅。 韓國碳排放交易是給予免費排放額,然後再慢慢減少免費額度。 新加坡碳稅第二階段會貴很多,但是他們也給 EITE 公司 (energy-intensive and trad e-exposed companies)發放臨時性補貼,實際上就沒那麼貴。 最重要的歐盟比較複雜,他們針對範疇一排放設定很嚴,但是有規定「高碳洩漏風險」的 產業(碳洩漏 carbon leakage 意思是某些產業容易被碳稅費嚇跑導致淨零政策失敗)可 以給予90%的免費排放額,加上碳邊境機制就是用來保護這類歐盟廠商,算是給了很大優 惠。 總和前面幾大案例,環境部設計的機制是「高碳洩漏風險係數值」,被認為高風險的產業 ,只要配合政府的自主減量計畫審核通過,依照目前草案會給予「0.2」的係數值。 前面有說歐盟建議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可以給予90%的免費排放額,很多相關研究也建議碳 稅費的特定產業免徵水準應該在 85-95%,台灣訂「0.2」等於是 80%,算很客氣了 設定優惠費率的好處,就是可以一邊徵收碳費一邊保護敏感產業,避免本國企業被外國競 爭者打垮,或者是外移導致本國就業機會流失。講真的企業如果用腳投票,碳費也就形同 虛設了。 三、對民生經濟的衝擊 這部分屬於比較大方向,在第二、第三次審議會議的時候,有討論碳費費率要納入 CPI 考量,而且之後還要做「綠色通膨」的社會壓力模擬(我看新聞是說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 建構數學模型) 綠色通膨應該是最多人關心的啦,碳費墊高成本的話,企業還是會多少轉嫁消費者,影響 到物價。 另一個重點台灣好像還沒討論,就是綠色失業。英國這三四年都在吵自由鋼鐵的大裁員問 題,好幾個廠一口氣裁幾百上千人的,加上工廠周邊消費消失,直接就是摧毀當地小鎮。 台灣碳排最大的企業是台塑跟中鋼,阿這兩家養活多少家庭,我是算不出來啦,但這問題 真的會超級大,這也是我贊成政府延後拍板的主要理由。 誰家沒有個大伯二舅在工廠上班呢 四、碳信用機制 這塊我還在研究,主要是看到新加坡的資料,他們已經成立兩個全球性碳權交易所,可以 買賣國際碳抵換項目(就是種樹啦、保育海洋啦、援助第三世界之類的)。 所以新加坡已經成立了一百多家碳權相關的服務公司,金融業也摩拳擦掌,等於是把碳變 成新商機。 其他亞洲國家在這塊走很慢,台灣自己也滿奇葩的,台灣碳交所只能買不能賣,而且還不 能接軌國際項目(aka不能對接歐盟CBAM),有些人都在笑說台灣碳權是給政府寫報告用 的。 碳信用這塊也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研擬配套,所以我才說,原本2024上半年要拍板定案的計 畫太倉促了啊。 不過我不是要罵人,畢竟淨零碳排是國際趨勢,政府認真推很好,發現來不及就延後計畫 這樣很務實,給個讚。還是希望台灣碳費政策可以好好規劃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46.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15690792.A.AC8.html

05/14 20:56, 2周前 , 1F
越是接軌國際的重大法案越不能急忙
05/14 20:56, 1F

05/14 20:56, 2周前 , 2F
亂推啊
05/14 20:56, 2F

05/14 20:58, 2周前 , 3F
05/14 20:58, 3F

05/14 21:00, 2周前 , 4F
2026歐盟CBAM就要開始了,明年碳費不
05/14 21:00, 4F

05/14 21:00, 2周前 , 5F
上路的話會很麻煩
05/14 21:00, 5F

05/14 21:03, 2周前 , 6F
碳洩漏風險真的得給產業一些保障,不
05/14 21:03, 6F

05/14 21:03, 2周前 , 7F
然就是拿本國經濟當減碳祭品,得不償
05/14 21:03, 7F

05/14 21:03, 2周前 , 8F
05/14 21:03, 8F

05/14 21:12, 2周前 , 9F
建議研議個50年也可以,不過呢如果是
05/14 21:12, 9F

05/14 21:12, 2周前 , 10F
碳補助的話立馬實施,相信一定是贊成
05/14 21:12, 10F

05/14 21:12, 2周前 , 11F
05/14 21:12, 11F

05/14 21:19, 2周前 , 12F
你比環團還認真,環團猴子提新加坡只
05/14 21:19, 12F

05/14 21:19, 2周前 , 13F
想抄很貴的費率,沒看到人家也給大量
05/14 21:19, 13F

05/14 21:19, 2周前 , 14F
補貼加扶植創新
05/14 21:19, 14F

05/14 21:51, 2周前 , 15F
日本碳稅我記得很輕,但歐美還是認同日本
05/14 21:51, 15F

05/14 21:51, 2周前 , 16F
用技術減碳的作法
05/14 21:51, 16F

05/14 21:57, 2周前 , 17F
有些人認為碳費要課很高才能懲罰污染
05/14 21:57, 17F

05/14 21:57, 2周前 , 18F
者啊 看到時候誰被懲罰嘻嘻
05/14 21:57, 18F

05/14 22:29, 2周前 , 19F
DPP某立委當初還反對防止碳洩漏的
05/14 22:29, 19F

05/14 22:29, 2周前 , 20F
機制放入條文呢,說為何要圖利財團
05/14 22:29, 20F

05/14 22:29, 2周前 , 21F
,正氣凜然的很,不學無術的草包
05/14 22:29, 21F
文章代碼(AID): #1cGrqeh8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cGrqeh8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