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展望會終止家庭寄養服務 社家署:已通知地方政府

看板Gossiping作者 (待風)時間1月前 (2024/03/27 10:03), 1月前編輯推噓5(507)
留言12則, 6人參與, 1月前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看到推文有網友認為可以把資源投注在安置機構 把孩子集中管理就可以減少社工人力支出, 但我看到報導者2018年曾有一篇報導耶 ------------------ https://www.twreporter.org/a/high-risk-youth-where-is-home 過度傾斜的機構安置──為什麼幫失家兒找家這麼難? 攤開衛福部的統計數據,2017年安置的兒少人數4,855人,其中僅3成由寄養家庭照顧,近 7成都被送到安置機構(註1)。台灣曾因此被點名濫用機構安置,在2017年首次接受《兒 童權利公約》的國際委員審查時,委員們指出,台灣安置在機構的兒少人數過多,應選擇 其他家庭式的照顧方案(註2)。 對比其他國家,台灣的比例明顯失衡。美國需要安置的兒少約7成由寄養家庭照顧,僅7% 被送到安置機構;英國則是7成4在寄養家庭,不到1成在機構生活。 註2:根據衛福部統計,2017年台灣兒少家外安置總數4,855人。其中,安置於寄養家庭的兒少 人數1,621人、安置於親屬家庭的兒少86人,以及安置於機構3,148人。機構安置人數約佔 整體的6成5。 https://crc.sfaa.gov.tw/Uploadfile/Document/3567-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 查-結論性意見-中文版定稿版.pdf (這篇報導後面還有提到第一線社工的困境) ------------------ 所以現況大概是政府為了遵守《兒童權利公約》, 政策是要降低兒少在安置機構的比例, 並且理想上,家庭式的照顧方案應該也是比較適合孩童吧? 雖然現實上沒辦法配合的話,大概也只能安排到安置機構 然後去查政府的最新統計資料, ---------------------------- https://crc.sfaa.gov.tw/Statistics/Detail/241 兒童及少年家外安置概況 中華民國112年上半年 (1月至6月) 總安置人數 4509 人 親屬安置 253 人 寄養家庭 1565 人 團體家庭 110 人 安置及教養機構 2269 人 其他 312 人 ---------------------------- 安置機構的比例跟2017年相比有降低到5成 但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國際委員審查建議放寬親屬安置的資格 而寄養家庭還是卡在三成半, 明年可能又打回原形甚至倒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34.1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11504999.A.DEC.html

03/27 10:08, 1月前 , 1F
看那篇推文還一堆覺得送安置機構才好
03/27 10:08, 1F

03/27 10:09, 1月前 , 2F
真的是超搞笑 沒家長帶 一堆小孩集中
03/27 10:09, 2F

03/27 10:09, 1月前 , 3F
居然覺得這樣對小孩好 照顧好XDDD
03/27 10:09, 3F
對啊,一般都會覺得集中管理是不得已, 不會認為是對小孩最好的選擇... ※ 編輯: waitwind (114.36.34.197 臺灣), 03/27/2024 10:18:15

03/27 10:18, 1月前 , 4F
有資料給推
03/27 10:18, 4F

03/27 10:19, 1月前 , 5F
我建議用軍人式的管理,表現良好才可
03/27 10:19, 5F

03/27 10:19, 1月前 , 6F
以享受各種福利,一定每個都變得乖乖
03/27 10:19, 6F

03/27 10:19, 1月前 , 7F
03/27 10:19, 7F

03/27 10:22, 1月前 , 8F
出來無縫就職+9 車手 很好啊
03/27 10:22, 8F

03/27 10:22, 1月前 , 9F
還有詐騙 都需要狼性跟團隊生活
03/27 10:22, 9F

03/27 10:22, 1月前 , 10F
畢竟是台灣現在的顯學 沒什麼不好
03/27 10:22, 10F

03/27 10:25, 1月前 , 11F
鄉民就是眼不見為淨
03/27 10:25, 11F

03/27 10:59, 1月前 , 12F
政府就是會為了帳面數據好看亂搞阿
03/27 10:59, 12F
文章代碼(AID): #1c0tvdti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0tvdti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