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所以如何陪伴"憂鬱症"的人......???

看板Gossiping作者 (Orca.小元)時間10月前 (2023/07/09 21:29), 10月前編輯推噓7(702)
留言9則, 8人參與, 10月前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2個多月前我曾在男女板回過類似的文 #1aJWwknn (Boy-Girl) 有疑問歡迎推文討論或站內信,我會依自己所知盡量回覆。 我是執業工作中的心理師,在2020.9至2021.11有鬱症患者的身份。 依自己患病經驗、專業訓練和諮商工作經驗, 我把與患者的相處歸結為三點:關心彈性沒關係。 不過這三點並非只針對與患者相處, 患者自己、一般人平日的生活相處、與他人互動,我想都能派上用場。 診斷準則就不提了,現行的DSM-5條列式準則網路上一抓一大把。 對我而言,準則是症狀、是結果, 它反映不出一個人「何以受苦」,以及不知何時終結的茫然。 有看過《獵人》的應該記得,獵人試驗第一關那沒有終點的走。 我一直覺得那是最恐怖的一關,因為未知。 我們其實比自己所想的更渴求環境中的資訊, 時間、空間、氣溫、濕度、那個迎面而來的人有沒有可能造成威脅…… 大腦需要情報,因為它要準備相應的生存策略、要分配體力, 每時每刻,你的大腦、你的身體,分秒不止地勤奮運作中。 「近期的生活事件越多就越可能觸發憂鬱發作。」(Kring等人,2017,頁203) 「五分之二的人通常在發病後的3個月之內開始恢復,五分之四的人則是在1年內。」 (APA,2018,頁165) 文章大綱 1.關心 1.1人類的大腦喜歡「解決問題」 2.彈性 3.沒關係 3.1不貪多,這是長跑 4.Q&A 4.1 Q1 有人說憂鬱症一輩子不會好? 4.2 Q2 憂鬱症是種不可逆的大腦病變? 5.Reference 1.關心 關心我想很多人說過了,可是很多關心最後怎麼變成壓力因為鬱症者感到被「期待」回答某些「正確答案」。 「你有沒有好一點?」 「嗯……有。」(事實上他失眠一整個晚上) 為什麼明明不好卻還是回答有? 若說「沒有」,關心的人承受得住嗎?知道要繼續說什麼嗎? 會不會反讓讓關心者不舒服、覺得有壓力呢? ……好累,還是說有好了、至少可以結束話題。 「你有沒有好一點?」 「沒有,我昨天失眠整夜沒睡,而且吃藥的副作用好噁心我好想吐。」 「……」尷尬,靠北要回什麼?(當機中) 兩句話把天聊死。 這不是一般的社交模式,一般的社交問候快速、簡單。 匆匆問候,匆匆離去,聽到「好」、「還可以」, check list打個勾,然後再轉身問下個人:「嗨,最近好嗎?」 並沒有預期真的花上半小時、1小時聽對方要不要換工作的猶豫; 產後育兒的孤獨、擔心孩子是不是發展遲緩; 父母最近頻繁進出醫院,他們的身體真的在衰敗…… 因為這很花時間、超出想像,讓你資訊超載。 而且,令人不舒服。 1.1人類的大腦喜歡「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幾乎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 可是一旦發現解決不了,挫折、焦慮、失去掌控感…… 有些人自我攻擊感到無力無助無望; 有些人向外攻擊開始責難、說對方不知足。 可是從頭到尾,「解決問題」,是你的期望、還是他的請求? 你的「溝通」,是希望瞭解對方,還是期待對方能回你訊息、道歉自己做錯事了? 2.彈性 我們能不能有一種彈性,開放自己一點點、慢一點點。 安住自己,也讓對方有機會說說他:「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在當鬱症患者這件事上,他比你有經驗,你想聽嗎? 聽是一種選擇,不聽也是。 繼續留下是選擇,轉身離開也是。 況且當事人87%比你更清楚「症狀會讓關係終結」。 怎麼會?你胃痛時心臟也停止跳動?腳斷的人就不會算數學?我才黑人問號咧。 有的個案會四肢無力, 思考和行動變慢(psychomotor retardation,心理動作性遲緩), 另一些個案則坐立難安, 他們會踱步、煩躁不安或緊握雙手(psychomotor agitation,心理動作性激躁)。 (Kring等人,2017,頁181) 「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傾聽,忍住想去評論、建議、解釋的衝動,就只是聽。 想問對方要不要出去走走? 開車環島是走、騎車10公里去看海是走, 出門摸到離家最近那棵樹就回家,來回200公尺,也是走。 如果對方不想出門只想在床上癱著, 你能不能忍受邀請被回絕的挫折,而不對他、對自己失望? 還能說出「喔,沒關係啊」、 「那我們下次再約」、「如果你想找人的話記得找我喔」。 這裡的「沒關係」,是親友對自己邀請被拒絕的「沒關係」, 而不是對鬱症者說「你的事沒關係」。 一個人身上的痛苦與難過,只有當事人能決定怎麼安排。 今天是要帶在身上,還是想先暫時放在一旁蒙頭大睡。 「鬱症發作的特徵是自我挑剔或悲觀滿懷。」(APA,2018,頁161) 患者容易失去彈性,設立了目標、對一般人而言可能也是太苛刻的目標, 做不到再對自己失望。 有人是先射箭再畫靶。但鬱症時,即便達到某些目標, 我也告訴自己:「這太簡單了,人人都做得到。」 看輕自己的努力,我讓自己永遠射不中靶。 關心彈性沒關係關心是你主動的問候,彈性指相處的過程,有沒有更多可能性與選擇。 沒關係,是承受力。 3.沒關係 這幾年covid-19, 每個人多少都經驗過自己或家人確診的一連串請假、採買糧食、藥品等行動。 面對鬱症或其他生理心理的病痛也是一樣。 盤點資源、心理建設、調整生活,休學、 留職停薪需要生活費?應付得來嗎? 有明確的準備,知道自己能做到哪,這份沒關係才會落地。 想關心他,你的體力可以聊半小時?1個小時? 3.1不貪多,這是長跑 你是人、也會累,發現累了就告訴對方。 有些人容易有個誤解,以為能用長時間的陪伴「交換」他的痊癒。 通常下場是精疲力竭。 我們都知道生理要休息,沒有人重訓是重量一直疊上去而不喊停, 但心理與精神,總是想偷用球數、「再一下不會怎麼樣」。 還記得我一開始說「大腦需要情報」嗎? 明確告知時間與限制,也有讓彼此的大腦免去不斷掃描 「到底什麼時候該提出結束?」的認知消耗。 家人與伴侶間的生活方式調整也是一種彈性, 不是所有患者都完全失去功能、住進病房。 大部份的患者照樣上學、工作,我在鬱症時一樣寫論文、讀書、寫作, 只是速度變得比較慢,要重新規畫進度,也要重新分配時間心力。 「盡可能維持生活」有讓患者與家人都維持住「還是自己」的安心與功能, 也嘗試逐漸發展如何與其共存的一種生活方式。 開放一點點,慢一點點。 「五分之二的人通常在發病後的3個月之內開始恢復,五分之四的人則是在1年內。」 (APA,2018,頁165) 「這個順序規律得出人意料; (憂鬱症)症狀消失的次序大體上與原先出現的順序相反。 最先消失的症狀是最後出現的那些,反之亦然。」 (Rottenberg,2018,頁187) 鬱症會復原,復原的你或他可能有一點點不一樣。 我們每一刻的自己,都和上一刻的自己有一點點不一樣,新的自己,也是自己。 關心彈性沒關係。 4.Q&A 4.1 Q1 有人說憂鬱症一輩子不會好? 醫學上的診斷看四個面向:症狀、病程、主觀痛苦、功能損害。 功能有社交、生活(學業工作)、能不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云云。 當四個面向都恢復,或者說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在醫學上就會說這個人「復原」,指的是功能的復原。 至於是不是「回到原本的自己」才叫好? 有人因為蛀牙很痛去看牙醫, 拔掉蛀牙、少了一顆牙的他跟原本的他不一樣,你覺得這叫「好」嗎? 你有自己的答案,而這反映你看待世界與人的方式。 4.2 Q2 憂鬱症是種不可逆的大腦病變? 再發的比例高、而且每發作一次,就有愈高的比例復發。 然而為什麼容易復發,我覺得不能單以「大腦病變」來解釋。 鬱症,或所有非突發外力所致的身心疾病,最難的不是投藥、服藥、在一兩週改善, 而是發展一種「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 繼續拿蛀牙舉例。蛀牙容易再犯,除了某些似乎有基因的影響, 生活方式、飲食、有沒有學會清潔牙齒的方式,都是影響「再次蛀牙」的機率。 不去調整成「不易蛀牙」或「就算有也能即早發現」的生活型態, 例如使用牙線、學習貝氏刷牙、每半年檢查兼洗牙。 繼續依照原本的方式生活,持續蛀牙有很意外嗎? 鬱症者的大腦活動和非患者的確不同,特別是在酬償系統, 鬱症患者的活化程度特別低。 (Pizzagalli, Goetz, Ostacher et al., 2008)(引自Kring等人,2017,頁199) 但這是發作中的大腦,不是復原後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其實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有興趣可以查查「倫敦計程車司機大腦」。 這是2011年發表在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我非常喜歡。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68356/ 這篇研究證明:人類的大腦在成年之後依然能經由訓練、生活模式改變。 而且在他們不當計程車司機之後,原本比一般人大1/3的海馬迴也慢慢變得跟一般人差不 多。 5.Referenc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8)。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 Fifth Edition) 。徐翊健等譯。新北市:合記。(原著出版於2013) Kring, A. M., Johnson, S. L., Davison G. C., Neale J. M.(2017)。變態心理學三版 (Abnormal Psychology, 13th Edition)。張本聖等譯。台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 版於2016) Rottenberg, J.(2018)。憂鬱的演化:人類的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idemic)。向淑容譯。新 北市 :左岸文化。(原著出版於2014) ※ 引述《sasaki3630 (♥Gura鯊鯊的老公 ♥)》之銘言: : 認真問你各位 : 大家都說 : 不能跟憂鬱症患者說加油 : 或是看開一點啊 之類的 : 可是學校老師跟出社會老闆都沒有教我們 : 有些憂鬱症患者負面起來 : 會無理取鬧 而且會情緒勒索 甚至要自殺 : 看新聞說有些陪伴者自己也被搞到生病快發瘋了 : 啊到底要怎麼正確跟他們相處???? : 有沒有八卦? : : ---- : Sent from BePTT -- FB/部格格:傾聽存在 傾聽你的存在,在現在、過去,與未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2.105.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88909341.A.CCC.html ※ 編輯: OrcaKW (118.232.105.190 臺灣), 07/09/2023 21:33:48

07/09 21:33, 10月前 , 1F
優文分享給推 不過看來時機有點不對 先
07/09 21:33, 1F

07/09 21:34, 10月前 , 2F
推上
07/09 21:34, 2F
哈,相信有需要的人就會看到囉。謝謝推。

07/09 21:34, 10月前 , 3F
專業推~經驗推~暖心推~
07/09 21:34, 3F
謝謝。看ID猜是同領域的?~

07/09 21:39, 10月前 , 4F
推優文
07/09 21:39, 4F
謝謝你。

07/09 21:51, 10月前 , 5F
看到你寫這麼長,躁鬱症會發作嗎?
07/09 21:51, 5F
我想機率很低,躁症的預測因子是「酬償敏感度」和「睡眠剝奪」 (Kring等人,2017,頁209),這篇文章都沒有這樣的效果喔。

07/09 21:51, 10月前 , 6F
07/09 21:51, 6F
謝謝。

07/09 22:05, 10月前 , 7F
07/09 22:05, 7F
謝謝!

07/09 22:36, 10月前 , 8F
推推~
07/09 22:36, 8F
感謝~

07/10 01:36, 10月前 , 9F
推優文~謝謝您的分享
07/10 01:36, 9F
謝謝你的推~ ※ 編輯: OrcaKW (49.216.29.54 臺灣), 07/10/2023 09:02:03
文章代碼(AID): #1aghOTpC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aghOTpC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