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男加班晚餐「泡麵+可樂」1小時後送急診醫嚇:不要命了

看板Gossiping作者 (同理心5566)時間11月前 (2023/06/06 02:02), 編輯推噓1(218)
留言11則, 8人參與, 11月前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本56廢物文組啦 當年考大學的時候有學到 碳酸是無機化合物 碳酸分子如果在有水的情況下 就會直接分解為二氧化碳跟水了 跟鹼沒啥關係啊 你可樂直接擺著什麼都不動 就會變成二氧化碳跟水了 而且如果真的是酸鹼中和 跑出來的產物應該是鹽跟水 二氧化碳就他媽的不是鹽啊 而且油炸的東西為啥是鹼性物質 文組廢物學到的是你油主要是三酸甘油脂 所以高溫下做用 可能會裂解成 醛類 醇類 酸類 碳氫類化合物 然後可能會有遊離脂肪酸或是脫水後變成酮類 這些他媽的沒有一個是鹼性物質啊 你泡麵到底是用什麼東西炸 炸出來變成鹼性的 本56廢物文組可以教一下嗎Q_Q 至於曼陀珠的問題是因為曼陀珠的成核現象 水果口味的曼陀珠表面沒有洞 薄荷口味的曼陀珠表面有洞 所以增加產生反應的表面積 造成泡沫變多 會有影響的是 可樂裡面的阿斯巴甜跟曼陀珠裡面的阿拉伯膠有關 泡麵裡面是有啥阿拉伯膠啦 而且跟酸鹼也沒啥關係啊 完全不知道在公三小 事實上吃油炸的東西幾乎都配碳酸飲料吧 沙士可樂什麼的不是標準配備嗎 什麼時候出問題了Q_Q ※ 引述《runa2 (あんた飛ばしすぎ!!)》之銘言: : setn : 男加班晚餐「泡麵+可樂」1小時後送急診 醫嚇:不要命了 : 大陸中心/李育道報導 : 泡麵口味多樣,方便又快速,是不少學生跟上班族的最愛,不過搭配的飲品可要慎選!中 : 國日前就有一名25歲青年吃泡麵時因為口渴,搭配著可樂一起吃下,豈料過了1小時,男 : 子竟肚痛到在地上打滾,所幸就醫後並無大礙,但醫生事後也直言這樣吃「簡直不要命。 : 」 : 《網易新聞》報導,該起案例的王姓男子當時因加班、趕時間,便在辦公室泡了一碗泡麵 : ,並配著可樂快速食用,豈料過了1個小時,他突然出現腹脹和腹痛的症狀,且一度痛到 : 在地上打滾,同事見狀立刻將他送醫急救。 : 據了解,男子當時痛到暈倒,被送往醫院後需立即插上胃管,結果發現大量氣體夾雜着可 : 樂和泡麵等食物殘渣隨管內排出;所幸經醫師治療、檢查後,王男病情才轉趨穩定,只是 : 還需要住院觀察。 : 醫生事後解釋原因,表示可樂含有碳酸成分,泡麵則有鹼性物質,兩者配在一起會釋放大 : 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而導致胃脹氣和腹痛等狀況,因此王男這樣的吃法其實非常危險, : 甚至直言「簡直不要命」。 : 事實上,泡麵屬油炸食品,因此表面有很多微孔,如果跟碳酸飲料結合,微孔會產生吸附 : 作用,使二氧化碳快速釋放並造成膨脹,就像可樂放入曼陀珠一樣,建議民眾小心食用。 :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05008&utm_campaign=viewallnews : 如果在美國就發達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9.150.203.249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85988135.A.62D.html

06/06 02:03, 11月前 , 1F
糟糕, 我以前高中化學零分
06/06 02:03, 1F

06/06 02:17, 11月前 , 2F
你對三泣的新聞認真?
06/06 02:17, 2F

06/06 03:19, 11月前 , 3F
這是大陸新聞吧...不用分析都知道腸胃太
06/06 03:19, 3F

06/06 03:20, 11月前 , 4F
弱...大陸的食物基本上是給鐵胃吃的 ;;
06/06 03:20, 4F

06/06 03:21, 11月前 , 5F
泡麵+碳酸飲料不就是網咖的套餐組合嗎?為
06/06 03:21, 5F

06/06 03:22, 11月前 , 6F
什麼新聞發稿都不查證這種結論呢?
06/06 03:22, 6F

06/06 03:30, 11月前 , 7F
426都吃極端科技…你根本不懂
06/06 03:30, 7F

06/06 03:39, 11月前 , 8F
應該泡麵沒加蛋才中毒的...
06/06 03:39, 8F

06/06 07:01, 11月前 , 9F
可以講成這樣怎麼會去文組
06/06 07:01, 9F

06/06 07:59, 11月前 , 10F
可樂被泡麵加熱,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吧
06/06 07:59, 10F

06/06 12:34, 11月前 , 11F
CO32- + 2H+ = H2O+ CO2↑
06/06 12:34, 11F
文章代碼(AID): #1aVYCdOj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VYCdOj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