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梨泰院請命 悲泣無助的遺族 能得到合理究責嗎

看板Gossiping作者 (Wandering)時間1年前 (2022/11/23 21:33), 1年前編輯推噓6(6012)
留言18則, 6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轉角國際) 2.記者署名: 楊虔豪 3.完整新聞標題: 為梨泰院請命:悲泣無助的遺族…能得到合理究責嗎?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itWAyWq.jpg
▲梨泰院罹難者家屬與律師,除了要求尹錫悅總統公開道歉之外,並呼籲落實真相調查與究 責,同時防止外界對以網上留言等方式責難罹難者的「2次加害」。 圖/路透社 首爾梨泰院慘案將滿1個月,20多位罹難者家屬在律師陪同下,於11月22日召開記者會,痛 斥南韓政府和警方,在事發前後敷衍塞責,而家屬由於未能組織,也未被告知權利救濟,不 僅精神遭受打擊,還處於孤立無援。家屬與律師除要求尹錫悅總統公開道歉外,並呼籲落實 真相調查與究責,同時防止外界對以網上留言等方式責難罹難者的「二次加害」。 負責調查各單位於慘案前後責任的「特別搜查本部」(特搜本),上週繼續對行政安全部( 相當於台灣的內政部)、首爾市廳展開扣押搜查,並傳喚相關單位主管。而日前遭指控於慘 案後,唆使下屬將慘案發生前、警方所撰寫的 「公共安寧危險分析」報告書刪除的龍山警 察署情報科科長,於11月11日被發現陳屍在家中,死因初步研判為輕生。 特搜本對梨泰院慘案的調查,表面上看似「雷厲風行」地展開的同時,仍有不少罹難者家屬 對當局處理與善後的態度極為不滿,在進步派律師團體「為了民主社會的律師聯會」(下面 簡稱「民辯」,韓文稱律師為「辯護士」)的陪同下,20多名遺族在11月22日,於媒體前公 開露面,要為死去的親人討回公道。 ▌「我不能再當無能與無知的母親」 「兒子離世後,我至今都沒能把他房間的燈關掉,我覺得就算這個時間,他也會打開門進來 ;我忍著不把電燈關掉,等了好幾夜…」29歲罹難者李南勳的母親說道。「若知道他會這樣 虛妄地離開,當他還在我旁邊時,我會再多抱抱他、拍拍他,每天跟他說我愛他,我會再多 摸幾下他的臉,我因為要早一步送他走,而陷入掙扎動搖…」 李太太表示:「無能的政府,使我兒子被剝奪,但在他面前,我不要再當個只會流淚、無能 又無知的媽媽;我希望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女,都不再因這種荒唐的事犧牲。為徹底釐清真 相,我會悍然應對這個國家與政府而發聲…我對政治不甚了解,我要的只是那天的真相與透 明的調查,該負責的人負責與下台,再來是總統的正式道歉…」 https://i.imgur.com/0PGEEbx.jpg
▲20多位罹難者家屬在律師陪同下,於11月22日召開記者會,痛斥南韓政府和警方在事發前 後敷衍塞責,除了要求尹錫悅總統公開道歉之外,並呼籲落實真相調查與究責。 圖/美聯 社 https://i.imgur.com/NqRZtGx.png
▲罹難者李南勳的母親:「無能的政府,使我兒子被剝奪,但在他面前,我不要再當個只會 流淚、無能又無知的媽媽;我希望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女,都不再因這種荒唐的事犧牲。」 圖/楊虔豪攝影 ▌罹難者家屬長期處於孤立無援 每位罹難者家屬發言時,都落下眼淚,更有人不斷絕望地哀嚎,哭喊著:「請幫幫忙!」多 數人至今仍無法接受自己的子女已離開的事實。記者會過程中,更有家屬因情緒崩潰而昏厥 ,在其他家屬的攙扶下離開會場。現場悲傷的氣氛,就連現場多名南韓記者,也在採訪拍攝 途中,按奈不住情緒而落淚。 「慘案發生4小時前的下午6點34分起,已有11通反映『會被壓死』、『得展開管控』、『被 堵住無法呼吸』,具體要求協助的112報案電話,警方卻以『無特異事項』、終結…晚上10 點15分,梨泰院道路上的死亡現場,國家的角色並未存在。」罹難者宋恩智的父親說道。 宋先生不滿地表示:「對說謊又推卸責任、發言稱『就算配置警消人力也無法解決問題』的 行政安全部長李祥敏,一貫表明自己『未接到報告、不知情』的龍山區廳廳長朴熙英、龍山 警察署長李林宰、112治安綜合狀況室長柳美真等人,我們想詢問,我們正值花樣年華的兒 女們,直到他們生命的燭火熄滅為止,這些人當時在做什麼?」 「無法做好群眾管理,還有應對當天(其他地區)的集會,還有警力優先側重於總統辦公室 的警衛防備。明明是有13萬人聚集的活動,卻無法將集結於附近的特攻隊投入到現場,我認 為這顯示出警方並非以保護一般市民為首要之務,而是埋首於管理示威秩序與警護工作。」 25歲罹難者李珉雅的父親說道。 https://i.imgur.com/dmmzqZB.jpg
▲「慘案發生4小時前的下午6點34分起,已有11通反映『會被壓死』、『得展開管控』、『 被堵住無法呼吸』,具體要求協助的112報案電話,警方卻以『無特異事項』、終結…晚上1 0點15分,梨泰院道路上的死亡現場,國家的角色並未存在。」圖為罹難者的遺留物品。 圖 /美聯社 https://i.imgur.com/vLkeBlP.png
▲罹難者宋恩智的父親:「我們想詢問,我們正值花樣年華的兒女們,直到他們生命的燭火 熄滅為止,這些人當時在做什麼?」 圖/楊虔豪攝影 由於梨泰院慘案事發處,距離南韓總統辦公室僅1.5公里,李先生認為若慘案發生前後,及 時將總統室的警護人力調派至事發處,都能有機會減低傷亡規模。他並表示,連警方自身都 預期梨泰院地區會有大規模人流集結,卻未能做出穩當的處置,包括警方本身,還有作為治 安領域最高主管機關的行政安全部,都應受到責難。 高聲批評警方在慘案前處置散漫的李先生,接著又將矛頭指向當局在慘案發生後的應對態度 。李先生說道:「遺族們組織聚會,還有尋求心理安定的空間,皆未準備,事故發生的經過 內容、善後狀況,還有被害者的基本權利指引等處置都沒有!慘案中,最能互相獲得同感與 獲得安慰的,就是罹難者家屬。但政府的作為,等同於切斷家屬間的聯絡,是非人道的!」 相較2014年的世越號船難,事發當下,失蹤者家屬立即前往彭木港等候搜救訊息,而容易立 刻組成團體,共同發聲與採取應對措施。但梨泰院慘案事發當下場面混亂,許多人未能即時 確認身分,加上傷亡者被分散移送至首爾市與京畿道的各處醫院,使得大多家屬無法第一時 間組織起來,形成互相扶持與共同發聲的力量。 因此,許多罹難者家屬在慘案後一段時間,面對子女離世而處於哀傷,面對各種可行的權利 救濟,都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身心靈處於煎熬。許多人都是直到慘案發生兩週以後,透過 他人傳達,或由民辯與其他民間團體介入與串聯,才得以與其他家屬互相見面、聯絡與討論 該如何共同應對。 https://i.imgur.com/rAlsoWV.jpg
▲圖為民眾替梨泰院罹難者的祈福晚會。 圖/歐新社 https://i.imgur.com/XPcJVKp.jpg
▲圖為11月19日,為黎泰院罹難者祈福的晚會。 圖/美聯社 不少罹難者家屬認為,政府從事發後至今,對家屬採「分散聯絡」的方式,是在刻意降低家 屬的團結與對當政者的批判力道,以淡化慘案對政府的負面衝擊。而目前包括李先生在內, 不少家屬正要求,應構築讓家屬能隨時連絡的機制,並建立一個聯合的慰靈中心或追悼空間 。但目前為止,政府都並未給予具體回應。 ▌演員罹難者母親出面 23歲的罹難者、曾參與《PRODUCE 101》第2季選拔,之後以演員出道的韓星李智韓,他的母 親趙美恩回憶道: 「那天下午2點,他穿著褲子和襯衫,綁著鞋帶邊跟我說:『媽,我今天要回來吃飯!明天 有拍攝行程,所以今天會早點回來!』結果怎麼會這樣呢?接到消息說我孩子死了,我不想 相信,也不會相信,我去了醫院看,是智韓沒錯…」 「他那天似乎真的還沒吃飯,臉頰消瘦,肚子也癟癟的,我才搥胸哭喊著:『智韓啊,你今 天還沒吃飯…』」趙女士說道。 趙女士透露,自己目前尚未走出喪子傷痛,目前只要太陽下山就會感到恐懼,不僅難以進食 喝水,還不斷出現彷彿感受到兒子在說話的幻聽症狀,正考慮接受心理治療。她將這起事件 視為「因初步對應無法落實而導致的人災與殺人事件」,主張警方若提早前往現場,「不會 有一人死亡」。 事發後至今,趙女士對於警方與中央部門連串事後說法,包括龍山警察署長李林宰「謊報」 抵達現場時間,還有行政安全部長李祥敏宣稱「佈署警消人力也解決不了問題」,感到憤怒 。她主張幾個警方高層,都應被依「失職與業務過失致死」與「不作為殺人罪」處置。 「我懇切向尹錫悅總統拜託。若(前往梨泰院的)10萬名子女都保護不了,若連單單158名 犧牲者還有受傷的青年都救不了,5,000萬國民還能相信誰呢…我還是會相信大韓民國的總 統,您問我為什麼?因為我和我丈夫,還有智韓,都把票投給了尹錫悅總統…」講到這頭, 趙女士哽咽落淚。 https://i.imgur.com/7RZxafJ.jpg
▲罹難韓星李智韓的母親趙美恩。趙女士透露,自己目前尚未走出喪子傷痛,目前只要太陽 下山就會感到恐懼,不僅難以進食喝水,還不斷出現彷彿感受到兒子在說話的幻聽症狀,正 考慮接受心理治療。她將這起事件視為「因初步對應無法落實而導致的人災與殺人事件」, 主張警方若提早前往現場,「不會有一人死亡」。 圖/美聯社 https://i.imgur.com/ZbpTLZI.jpg
▲「我懇切向尹錫悅總統拜託。若10萬名子女都保護不了,若連單單158名犧牲者還有受傷 的青年都救不了,5,000萬國民還能相信誰呢…」圖為哀悼罹難者的尹錫悅。 圖/美聯社 趙女士最後拿起手機,播放了智韓為母親所唱、也是趙女士最喜歡的歌曲——《去看星星》 ,這是智韓生前留給趙女士最後的聲音。「要朝哪走還不知道,原本是獨自一人的夜空下, 只要能和你一起走就行了 ♪」 ▌政府「一對一貼身型援助」未完整落實 罹難者家屬與律師發表共同聲明,要求尹錫悅總統正式為慘案向遺族公開道歉、建立能讓家 屬共同參與並徹底釐清案情的真相調查體系,並提供讓罹難者家屬能參與對話、讓公眾能追 到的空間,同時要求政府進一步提供人道支援,並防止網上對傷者、罹難者與家屬謾罵攻擊 等「二次傷害」。 「這回慘案,不是那些回不來世界上的人的錯,而分明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應正視表明,反 對輿論的二次加害,同時也得訂定二次加害的具體對案。」民辯「10.26慘案應對工作小組 」組長、律師尹福男說道。 目前就民辯聯絡與掌握的情況得知,至今仍有罹難者家屬在網上看到詆毀亡者的留言而感到 心痛,部分家屬正考慮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當前,網上仍不時能看到諸如「沒事幹嘛去 人多的地方,活該!」、「死了再來要求國賠?」、「反正他們人生都沒未來,死死也好」 等惡意留言。 尹律師對記者透露,最初並未打算舉行記者會,但在接觸多位罹難者家屬後,發現許多罹難 者在喪禮結束、而特搜本也表示將持續調查後,宛如「全部皆已結束般」被棄置,讓他感到 心痛,因而決定要集結家屬們發聲。 由於尹錫悅總統在慘案發生隔天公開表示,政府將針對罹難者,給予喪葬費支援,每位亡者 的家屬,都各安排相對應的公務員,提供一對一的貼身型聯絡與協助,但目前看來,並非每 人都均等享有支援。 有罹難者家屬在現場透露,在子女喪禮結束後,就接到創傷中心主動聯絡給予諮詢治療,但 尹律師則表示:「有家屬聽到(政府)會支援喪葬費而等待著,卻還沒接到任何聯絡…我們 雖然不知道執行的過程為何,但這顯示一對一的貼身型支援,並未切身符合地落實在每位罹 難者家屬身上。」 梨泰院慘案發生至今,除了政府與警方部門互推責任,罹難者家屬不為人知的心理折磨與無 助,也逐漸浮出檯面。這些失去至親的父母們,正迎接人生最寒冷與絕望的冬天。 https://i.imgur.com/FXdU523.jpg
▲「這回慘案,不是那些回不來世界上的人的錯,而分明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應正視表明, 反對輿論的二次加害,同時也得訂定二次加害的具體對案。」 圖/美聯社 編輯/林齊晧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6787423 6.備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62.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69210428.A.134.html ※ 編輯: angelak765 (223.139.62.245 臺灣), 11/23/2022 21:35:33

11/23 21:35, 1年前 , 1F

11/23 21:36, 1年前 , 2F

11/23 21:37, 1年前 , 3F

11/23 21:37, 1年前 , 4F

11/23 21:43, 1年前 , 5F
那些惡意留言有夠噁心
11/23 21:43, 5F

11/23 21:54, 1年前 , 6F
世越號都沒事兒了 梨泰院遺族不用期待
11/23 21:54, 6F

11/23 22:10, 1年前 , 7F
記得韓國人也是很嘴臭
11/23 22:10, 7F

11/23 23:16, 1年前 , 8F
你們韓國人...不覺得,這種造成大量
11/23 23:16, 8F

11/23 23:16, 1年前 , 9F
死者的情況..十分離奇嗎?
11/23 23:16, 9F

11/23 23:34, 1年前 , 10F
樓上 不用分哪國人 只要巧合條件式夠多
11/23 23:34, 10F

11/23 23:36, 1年前 , 11F
在哪裡都會發生這種 官方沒認真預防到的災
11/23 23:36, 11F

11/23 23:37, 1年前 , 12F
難 不需要偷臭韓國人 人家觀光國力是台灣
11/23 23:37, 12F

11/23 23:38, 1年前 , 13F
幾倍?韓流娛樂 歌 電影 無處不在 才導致
11/23 23:38, 13F

11/23 23:38, 1年前 , 14F
解禁後 一堆外國人湧進韓國 台灣想笑人?
11/23 23:38, 14F

11/23 23:39, 1年前 , 15F
不如認真想想台灣也會有台灣的災難 跟悲劇
11/23 23:39, 15F

11/23 23:40, 1年前 , 16F
台灣有台灣的問題 韓國有韓國的問題
11/23 23:40, 16F

11/23 23:40, 1年前 , 17F
可以借鏡 但幾乎不會雷同 要謹慎預防
11/23 23:40, 17F

11/24 00:48, 1年前 , 18F
國力蓬勃發展? 不是一定會那樣嗎?
11/24 00:48, 18F
文章代碼(AID): #1ZVY4y4q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