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灣「尚無與病毒共存條件」李秉穎:每天若50多人死亡很恐怖

看板Gossiping作者 (浪人47之華麗的天下無雙)時間2年前 (2022/01/27 00:32), 2年前編輯推噓81(9615279)
留言390則, 131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6/12 (看更多)
※ 引述《wondj (DJ王)》之銘言: : 1.媒體來源:ettoday : 2.記者署名:陶本和 : 3.完整新聞標題:台灣「尚無與病毒共存條件」 李秉穎:每天若50多人死亡很恐怖 : 4.完整新聞內文: : 民進黨26日中常會邀請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進行專 : 案報告。他在會中指出,如果因全面鬆綁限制來達到與病毒共存,每天若有50幾個人死亡 : ,「也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李秉穎常常胡說八道,不過有幾點是可以確認的,就是進行並存之後台灣會死多少人。 我們目前世界上並存最成功的國家,丹麥作為我們並存最好的狀況。 丹麥今天43,719確診,21人死亡,468,934活躍病例,僅有44個重症,重症率已經小到 0.0094%,這其實已經低於流感,丹麥過去7天平均16人死亡,相較於重症數量,非常 巨大,可能是因為他們重症判斷比較嚴格? 丹麥昨天有百萬分之157.91人口住院,換算成台灣人口,大概是3600人左右, ICU人數約為百萬分之7.57,換算為台灣人口,大概是174人。 相較於台灣目前的醫療資源來看,台灣收治重症者病床約500多床,台灣完全可以負擔的 程度,即便兩倍,台灣也能支撐。 也就是說,如果能做到丹麥那種模式,即便確診量如此一天台灣達到一天確診18萬人,台 灣的醫療完全可以負擔,因為絕大多數人完全不用住院,只要居家休養就可以恢復,真正 需要住院的大概就3000多人,重症的的200人上下,重症病房足夠,但其他病房可能就要 想辦法生出來,但總之3000多人是可以生來的的 以丹麥的數字來看,台灣一天會死亡40人。另外,由 於台灣有抗體比例偏低-大家都說丹麥疫苗覆蓋率達九成,這是錯的-丹麥的疫苗覆蓋率 跟台灣半斤八兩,贏在他第三劑比例很高,這9成是抗體覆蓋率,是有接受完整疫苗跟 確診康復者加起來比率,台灣由於先前爆發狀況都受控,所以少了那20%的確診康復者 ,台灣的抗體覆蓋率撐死只有70%多。 考慮到這一點,台灣在開放後每天的死亡應該是李秉穎說的50人沒錯 但是以我們的醫療體系,我們可以跟丹麥一樣完全控制在不至於醫療崩潰的條件下,只是 要承擔共存初期每天50例左右的死亡。 當然 : 面對台灣當前的疫情狀況,據悉,李秉穎在專案報告中指出,他擔心台灣約還有20%民眾 : 還沒有接種疫苗,幼兒也沒有疫苗可以施打,如果疫情再起,對這些人來說,是有一定傷 : 害力的。 : 至於所謂「清零」、「與病毒共存」的討論上,台灣目前還沒有與病毒共存的條件。李秉 : 穎表示,台灣要達到全面解封,解除入境規定、鬆綁限制等措施,他擔心會有一定的致死 : 率。 : 他說,台灣每年因為流感死亡的人數,大約上百人,如果因為全面鬆綁限制來達到與病毒 : 共存,每天如果有50幾人死亡,是一件恐怖的事。 以丹麥的模型,每天是50人,以色列的模型死亡加權之後每天大概也是50人 ,跟李秉穎講的差不多,因此,這一點是對的,即便我們醫療資源足夠(很可能足夠), 每天也要應付50人的死亡,李秉穎講這句話有根據。 每天50人死亡持續個一兩個月,但大家可以自由移動,不用隔離,就看大家覺得是否接受 了。 : 至於台灣疫苗施打的狀況,李秉穎說,台灣不同於極權國家,不可以規定國人100%接種疫 : 苗,如果民眾或家人擔心疫苗的副作用而不敢施打的話,可以考慮國產高端疫苗。 這個就純粹胡說八道而已。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126/2178771.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2.19.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43214763.A.A6F.html

01/27 00:34, 2年前 , 1F
問題是媒體吧,死幾個就狂報怎麼共存
01/27 00:34, 1F

01/27 00:34, 2年前 , 2F
你怎麼知道他怎麼算的
01/27 00:34, 2F

01/27 00:35, 2年前 , 3F
還好吧 台灣每年死亡人數就十七萬
01/27 00:35, 3F

01/27 00:35, 2年前 , 4F
台灣只要死一人 感覺就快要暴動了還一
01/27 00:35, 4F

01/27 00:35, 2年前 , 5F
天50
01/27 00:35, 5F

01/27 00:35, 2年前 , 6F
重點是死哪50人,不是自己跟親友就沒差
01/27 00:35, 6F

01/27 00:36, 2年前 , 7F
是自己親人,一個都不能少
01/27 00:36, 7F

01/27 00:36, 2年前 , 8F
所以重點在執政的人有沒有親友是高風險
01/27 00:36, 8F

01/27 00:36, 2年前 , 9F
族群的人
01/27 00:36, 9F

01/27 00:37, 2年前 , 10F
疫苗普及率也算一下啊
01/27 00:37, 10F
算過了啊,不是算給你看了嗎?

01/27 00:37, 2年前 , 11F
重點是政壇老人都是高風險群
01/27 00:37, 11F

01/27 00:37, 2年前 , 12F
台灣平均每天死亡人數多少?有超過背景值
01/27 00:37, 12F

01/27 00:37, 2年前 , 13F
所以你的發言是有什麼意義
01/27 00:37, 13F
證明李秉穎這次不是亂講,他是有根據的

01/27 00:38, 2年前 , 14F
嗎?
01/27 00:38, 14F

01/27 00:38, 2年前 , 15F
沒有算進穩定死五十個人前 要起起伏伏多
01/27 00:38, 15F

01/27 00:38, 2年前 , 16F
每天自然死亡都不只這個數字了
01/27 00:38, 16F
※ 編輯: derekhsu (175.182.19.143 臺灣), 01/27/2022 00:38:20

01/27 00:38, 2年前 , 17F
久時間?要是再半年?選舉了耶 塔綠班
01/27 00:38, 17F

01/27 00:38, 2年前 , 18F
而且高風險族群現在也有口服藥了
01/27 00:38, 18F
丹麥沒有口服藥嗎? ※ 編輯: derekhsu (175.182.19.143 臺灣), 01/27/2022 00:38:51

01/27 00:38, 2年前 , 19F
死一人就快暴動?不是死了八百多人了?有
01/27 00:38, 19F

01/27 00:39, 2年前 , 20F
暴動嗎?
01/27 00:39, 20F
※ 編輯: derekhsu (175.182.19.143 臺灣), 01/27/2022 00:39:28

01/27 00:39, 2年前 , 21F
以色列到今天為止確診跟接觸者都是要隔
01/27 00:39, 21F

01/27 00:39, 2年前 , 22F
離的,不要胡說八道
01/27 00:39, 22F

01/27 00:39, 2年前 , 23F
死八百人還是沒疫苗的時代
01/27 00:39, 23F

01/27 00:39, 2年前 , 24F
欸不是啊 啊醫院給武漢肺炎 賽爆不就飽
01/27 00:39, 24F

01/27 00:39, 2年前 , 25F
ㄌ 啊其它的怎麼辦
01/27 00:39, 25F
※ 編輯: derekhsu (175.182.19.143 臺灣), 01/27/2022 00:41:10

01/27 00:43, 2年前 , 26F
而且還要考慮打的牌子跟第三劑打多少人
01/27 00:43, 26F

01/27 00:43, 2年前 , 27F
ㄅ 你覺得高端擋的住ㄇ 幹到現在我還不
01/27 00:43, 27F

01/27 00:43, 2年前 , 28F
能打第三劑
01/27 00:43, 28F

01/27 00:44, 2年前 , 29F
阿不然要重創經濟搞得人心惶惶的嗎
01/27 00:44, 29F

01/27 00:45, 2年前 , 30F
每天死50,兩個月死3000人
01/27 00:45, 30F

01/27 00:45, 2年前 , 31F
現在的醫療資源不是醫護加班加出來的
01/27 00:45, 31F

01/27 00:45, 2年前 , 32F
上次死800在野黨都快翻桌了,如果一天50
01/27 00:45, 32F

01/27 00:45, 2年前 , 33F
嗎,他們是不用休息?
01/27 00:45, 33F
還有 317 則推文
還有 4 段內文
01/27 09:39, 2年前 , 351F
的是不是自我感覺良好?數據都不去看?
01/27 09:39, 351F

01/27 09:41, 2年前 , 352F
用點腦子行不行?台灣的疫苗覆蓋率夠高
01/27 09:41, 352F

01/27 09:41, 2年前 , 353F
了,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能打到80%以上,
01/27 09:41, 353F

01/27 09:41, 2年前 , 354F
剩下的就是要靠天然抗體來補 才能到90%
01/27 09:41, 354F

01/27 09:41, 2年前 , 355F
以上好嗎?
01/27 09:41, 355F

01/27 09:43, 2年前 , 356F
台灣重症只有500床是因為只需要500床
01/27 09:43, 356F

01/27 09:44, 2年前 , 357F
那都可以臨時增加的好ㄇ
01/27 09:44, 357F

01/27 09:44, 2年前 , 358F
我看你們是忘了去年的狀況
01/27 09:44, 358F

01/27 09:45, 2年前 , 359F
500床是專責病房 實際的ICU數量更多
01/27 09:45, 359F

01/27 09:47, 2年前 , 360F
所以說我們的醫療是可以承受一天18萬確
01/27 09:47, 360F

01/27 09:48, 2年前 , 361F
診的 只是確診者不能去醫院看病 輕症就
01/27 09:48, 361F

01/27 09:48, 2年前 , 362F
在家休息就好 初期可能會死比較多人 但
01/27 09:48, 362F

01/27 09:48, 2年前 , 363F
是之後就會控制在1天50人左右,這是不可
01/27 09:48, 363F

01/27 09:48, 2年前 , 364F
避免的代價 端看你要不要承受
01/27 09:48, 364F

01/27 09:52, 2年前 , 365F
當然接受啊
01/27 09:52, 365F

01/27 09:53, 2年前 , 366F
推專業文
01/27 09:53, 366F

01/27 09:56, 2年前 , 367F
小感冒還會死人?
01/27 09:56, 367F

01/27 09:58, 2年前 , 368F
一定不只50....
01/27 09:58, 368F

01/27 09:58, 2年前 , 369F
台灣之前老弱病殘的還沒死一大波
01/27 09:58, 369F

01/27 09:58, 2年前 , 370F
而且老齡疫苗還很多很多人沒打
01/27 09:58, 370F

01/27 09:58, 2年前 , 371F
現階段共存只會死一大波而已
01/27 09:58, 371F

01/27 10:00, 2年前 , 372F
為什麼不打高端
01/27 10:00, 372F

01/27 10:08, 2年前 , 373F
台灣人沒有辦法接受瘟疫來的時候死人啦
01/27 10:08, 373F

01/27 10:08, 2年前 , 374F
,反而是交通亂撞死人比較能接受
01/27 10:08, 374F

01/27 10:28, 2年前 , 375F
去年台灣每十萬人口肺炎及流感死亡率下降
01/27 10:28, 375F

01/27 10:28, 2年前 , 376F
到48.7人,2300/10*48/365=30,去年平均
01/27 10:28, 376F

01/27 10:28, 2年前 , 377F
每天因為肺炎及流感死亡30人
01/27 10:28, 377F

01/27 10:29, 2年前 , 378F
*2020年
01/27 10:29, 378F

01/27 10:54, 2年前 , 379F
死一個,共媒就唉唉叫了
01/27 10:54, 379F

01/27 11:06, 2年前 , 380F
確診清零(x) 重症清零(o)
01/27 11:06, 380F

01/27 11:08, 2年前 , 381F
01/27 11:08, 381F

01/27 12:29, 2年前 , 382F
開共存後你願意為這些數據負責 跟家屬解釋
01/27 12:29, 382F

01/27 12:30, 2年前 , 383F
01/27 12:30, 383F

01/27 12:35, 2年前 , 384F
01/27 12:35, 384F

01/27 13:17, 2年前 , 385F
請不要低估台灣醫療體制的僵化程度 現在醫
01/27 13:17, 385F

01/27 13:17, 2年前 , 386F
療還是會崩….
01/27 13:17, 386F

01/27 16:55, 2年前 , 387F
台灣車禍死亡平均約每個月200-300人。
01/27 16:55, 387F

01/27 16:55, 2年前 , 388F
而共存下 這位學者估每個月約死1500人
01/27 16:55, 388F

01/27 21:06, 2年前 , 389F
死40個 我覺得算很少了
01/27 21:06, 389F

01/28 12:33, 2年前 , 390F
最後一句笑死
01/28 12:33, 390F
文章代碼(AID): #1XyNUhfl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XyNUhfl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