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洛陽長安這四千年來都在幹嘛

看板Gossiping作者 (麒麟才子)時間2年前 (2021/12/29 00:10), 2年前編輯推噓3(3011)
留言14則, 7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購物叫做“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 這個“東西”實際上就是唐朝長安城裏的“東市”和“西市”。 長安城中的街道非常寬闊,一般有25公尺到50公尺不等。最著名的朱雀大街長5000公尺, 寬155公尺。長安的商業區集中在東部的東市和西部的西市。市的每邊長1000公尺,內有 寬達30米的街道。唐朝政府對商業控制很嚴,每天中午打鼓300下表示開市,店鋪才能開 門做買賣。太陽快下山時敲鑼300下,商店必須關門。 唐代長安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iHyOlpGEM&t=89s
更早的漢代長安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周、秦、漢、唐、明、清城市演變圖 https://i.imgur.com/cUOu37F.png
※ 引述《Pittsburgh (Pittsburgh)》之銘言: : 作為四大古文明的四大古都之首 : 竟然被北上廣深屌打 : 看不到四大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車尾燈 : 這四千年來都在幹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9.126.22.23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40707818.A.D85.html

12/29 00:11, 2年前 , 1F
漢、唐 與小支那韭菜獨裁國又沒任何關係
12/29 00:11, 1F

12/29 00:11, 2年前 , 2F
那買物件怎麼來的
12/29 00:11, 2F

12/29 00:16, 2年前 , 3F
洛陽不就買南北?
12/29 00:16, 3F
※ 編輯: ilyj2012 (69.126.22.238 美國), 12/29/2021 00:19:46

12/29 00:26, 2年前 , 4F
東木西金 用品材質不出這兩樣 北水南火
12/29 00:26, 4F

12/29 00:26, 2年前 , 5F
不成物
12/29 00:26, 5F

12/29 00:28, 2年前 , 6F
每座城都是東市西市哦?木蘭詩明明就有
12/29 00:28, 6F

12/29 00:28, 2年前 , 7F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
12/29 00:28, 7F

12/29 00:28, 2年前 , 8F
北市買長鞭
12/29 00:28, 8F
https://i.imgur.com/lq74g17.png
看了一下 漢代長安城也有東市和西市。東西市的布置,可能廣泛存在於漢唐。

12/29 00:28, 2年前 , 9F
"此說亦無據可依,因為東西一詞不見於
12/29 00:28, 9F

12/29 00:29, 2年前 , 10F
唐、宋文獻" 其它可能還比較靠譜
12/29 00:29, 10F
“買東西”應該屬於俗語,這種說法不登大雅之堂,可能是不見於文獻的原因。 ※ 編輯: ilyj2012 (69.126.22.238 美國), 12/29/2021 00:51:34

12/29 01:10, 2年前 , 11F
明朝以前的文獻裡找不到"東西"這個詞
12/29 01:10, 11F

12/29 01:11, 2年前 , 12F
所以怎麼可能會跟長安有關?
12/29 01:11, 12F
閩南語(河洛話)裏真沒有東西這個詞? 可能你說的是對的。  事實上,傳世的北宋及之前的文獻中,根本找不到“物曰東西”的用法。敦煌文獻向世 人展示了大量唐、五代的口語俗話,其中稱“物”曰“什物”、“器物”等等,但是找不 到“物曰東西”的例子。而定型於唐代的吳方言以及定型更早的閩南方言中,“物”稱作 “物事”及“物件”,也不稱為“東西”。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東西”一詞出現在唐 朝以後。   “東西”一詞在元朝的白話作品中大量使用,一些被指認為“(南)宋話本”的話本 中也有“東西”一詞,很明顯,“東西”流行於元代,但或許在南宋時已經出現。因此, “東西”一詞最早只能出現於五代至宋之間。那麽,它到底什麽時候出現?是五代還是宋 朝?它有什麽來歷?這依然是一個有趣而復雜的問題。   除了年代尚有疑問的“宋話本”外,記載宋朝人口語的文獻,最重要的當推南宋孟元 老的《東京夢華錄》和朱熹的《朱子語類》。《東京夢華錄》中的“器物”寫成“動使” ,而《朱子語類》則數百次把“物”稱作“物事”,兩本書裏都沒有“東西”一詞。更值 得註意的是:兩宋文集中有“動使”而沒有“東西”,而元、明的文人著作中,“動使” 一詞則完全絕跡。   《東京夢華錄》中“動使”一詞出現了十一次。例如,“相國寺萬姓交易”條說“飲 食茶果、動使器皿”,“諸色雜賣”條則提到“釘鉸、篐桶、修整動使、掌鞋、刷腰帶” ,此外還有“衣著動使、銅鐵器皿、衣箱磁器之類”,“盤合器皿、車檐動使”,“借措 動使,獻遺湯茶,指引買賣”,“珍玉奇玩、匹帛動使、茶酒器物”等語句。從這些句例 中可以看出,“動使”意指“家用器物”,詞意看起來與“東西”很相近。   “動使”這個詞並非《東京夢華錄》所獨有,它最早出現於五代,並屢見於兩宋。《 五代會要》記載後唐敕令,提到“散失動使什物”及“農器燒器,動使諸物”,兩處“動 使”的詞性是動詞。而歐陽修《文忠集》提到“城壁並烽火臺、防城動使、家事、衣甲” 等,“動使”的詞性已經轉變為名詞。此外,蘇軾、李燾、真德秀、衛涇等人也使用過“ 動使”這個詞,他們的“動使”指各種“器物”,與“東西”的詞義也很相近。甚至在元 、明流傳時經過改寫的宋話本中,也還有“動使”一詞的遺蹤,《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和 《大宋宣和遺事》是其中的兩個例子。   南宋有吳曾、洪邁、程大昌、袁文等一大批喜歡考證“事物起源”的“雜考家”,他 們考證許多詞匯的起源,卻沒有一個人考證“東西”這個詞。可見,要麽他們熟知“東西 ”一詞的來歷,要麽“東西”當時還沒有出現。從以上我們對兩宋及之前的文獻的考察看 ,我們只能得到結論:“東西”這個詞在南宋疆域內還沒有出現。   一個相當重要的事實是:“動使”和“東西”的讀音在宋元間是很相近的。古學者說 “西”字的聲母與“先”相同,而很多例子則證明這個聲母後來分化為現代拼音之“x” 、“s”及“sh”。例如“肖”聲母為“x”,而“梢”、“稍”等形聲字的聲母都是“sh ”。再如“鰓”、“撕”等字,《辭海》均有“xi”、“si”二音。又如“廈”、“省” 均有二讀,聲母則分別是“x”及“sh”。可見,“西”的聲母在分化之前與“使”或“ 廝”是相近或相同的。而在宋元白話文中,“廝撲”就是“相撲”,“相見”寫成“廝見 ”,“廝殺”就是“相殺”,可見在宋元間“先”的聲母還沒有分化,“使”與“西”讀 音相同或相近。此外,“動”字的聲母在中古是濁聲而“東”字不是,清濁不分大約也發 生於唐宋之間。也就是說除聲調外,“動使”與“東西”在宋代讀音基本相同。   總而言之,五代之前只有“什物”、“物事”等詞,宋時“物事”雖然盛行,但“動 使”也開始廣泛使用。此後,“東西”的使用廣泛而“動使”完全消失。從時間順序看, “動使”一詞出現在“東西”之前,“東西”的廣泛使用與“動使”的銷聲匿跡同步發生 ,而“動使”的讀音在當時與“東西”基本相同。因此,筆者認為:“動使”與“東西” 的讀音相似且興替正好銜接,應該不是巧合,而是因為“動使”轉變成了“東西”。那麽 ,“動使”二字都是仄聲,為什麽會變成平聲的“東西”?很有可能的原因是:當時北方 居住著大量的金人和蒙古人,他們學習漢語,吸收北宋的“動使”一詞,卻難以準確把握 四聲,因此“動使”變而讀為“東西”。也就是說,出現於五代的“動使”在北宋變成名 詞“動使”之後,由北方的少數民族繼承,而在金、元間演變成為“東西”,它是“東西 ”一詞的詞源。   ------本文作者吳朝陽 參考資料: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104 ※ 編輯: ilyj2012 (69.126.22.238 美國), 12/29/2021 01:31:15 ※ 編輯: ilyj2012 (69.126.22.238 美國), 12/29/2021 01:32:25 ※ 編輯: ilyj2012 (69.126.22.238 美國), 12/29/2021 01:33:11

12/29 02:22, 2年前 , 13F
長知識推
12/29 02:22, 13F

12/29 10:29, 2年前 , 14F
台語的東西不是妯娌的意思嗎
12/29 10:29, 14F
文章代碼(AID): #1XopRgs5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XopRgs5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