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央行親上火線釋疑,5 大關鍵問答談通貨膨脹

看板Gossiping作者 (116)時間2年前 (2021/11/16 12:22), 2年前編輯推噓1(212)
留言5則, 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央行弄了一堆中文,夾雜英文,解釋稿弄得很 像學術論文、大學教授的共筆。搞得好像很pro 但其實不過就是跟著西方國家的央行和美國聯 準會"牙牙學語"罷了。 台灣的央行厚,充其量不過就兩個任務: (1) 幫台灣政府賺錢 (2) 維護西方資本的利益 [西方頒給你AAAAAAAAAAAAA]好高興,笑死。 台灣央行何時有考慮過台灣人民?沒有吧! 照理說,美國QE,全世界各國都必須QE,才能 維持住法幣(台幣)兌換美金匯率的出口優勢。 連中國都在QE了,我就不相信台灣沒在QE 央行怎麼沒種解釋,他QE把錢撒去哪裡了? 印鈔票,把錢給了誰?錢去哪了? 台灣人,沒那拿到錢。大概只從舉債中(內債) 跟本國銀行借錢,其實就是大家的存款啦。 一次三倍券,一次五倍券,總共7000元的自己 銀行存款,去被政府強迫消費,讓商人爽賺。 也沒發給台灣人什麼QE印鈔票的錢,卻要台灣 一般人揹著龐大的通膨壓力,對不對!?你央 行怎麼不好好解釋這塊呢?只會東扯西扯,講 一些言不及義、避重就輕的話。 不要以為,大家、世人都不知道: 全世界央行從2008年就開始放水,到2012年, 甚至到現在這件事。 但你們卻讓台灣人過得很痛苦。歷史會記住。 生育率還下降、房價卻高漲。 ※ 引述《milk7763 (截圖換現金)》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科技新報 : 2.記者署名: :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5 日 17:25 | : 3.完整新聞標題: : 央行親上火線釋疑,5 大關鍵問答談通貨膨脹 : 4.完整新聞內文: : 今年以來,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五度超過 2% 的通膨警戒線,引發民眾對 : 通膨的擔憂,中央銀行今天親上火線,在 Facebook 就外界關切物價問題列出 5 個關鍵 : 問答,並重申近期通膨率走高應屬短期現象。 : 問題1:什麼是通膨?為何央行須關心通膨? : 通膨(inflation)指的是「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期間內,持續以相當的幅度上漲」或是 : 「等值的貨幣,其購買力持續性的下滑」。因此,物價須具有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 : 點,才稱為有通膨的現象。 : 經濟學者大多認為,最能夠用來衡量通膨的一般物價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而對央 : 行而言,更具政策涵義的是不含蔬果及能源價格等短期波動較大項目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 : 數(Core CPI)。 : 央行指出,通膨會傷害貨幣購買力,對固定收入或弱勢族群等衝擊較深,因此央行須關心 : 通膨、致力於維持物價穩定,以維護民眾的購買力,並降低民眾對於相對價格與未來物價 : 水準的不確定性,做出適當的經濟決策,這樣也有助於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的扭曲、提升經 : 濟效率,進而促進可持續成長(sustainable growth)。 : 問題2:一般民眾對通膨的感受為何與官方統計數字有距離? : CPI代表所有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的平均情況,不過可能與民眾對物價變 : 化的實際感受有落差。 : 以今年10月數據為例,CPI年增率為2.58%、核心CPI年增率為1.43%,但17項重要民生物資 : CPI年增率為3.07%,比CPI年增率還高。 : 若按購買頻率觀察,因油料費、水果及蔬菜價格漲幅高,「每月」至少購買一次的商品漲 : 幅高達5.52%,超過CPI年增率的2倍。 : 也因此,一般民眾尤其是低所得階層,對這些生活中常購買的商品物價上漲的感受更深; : 然而,這些商品項目的生活負擔占整體生活成本的比重,其實沒有那麼大。 : 央行表示,民眾對於通膨的感受深,央行也感同身受,不過這和2020年基期較低有關。 : 為了嚴防商家趁機囤積哄抬、操縱物價,行政院已於今年10月間啟動「穩定物價小組」運 : 作機制,加上今年電價不調整及油電價格平穩機制適時啟動,應有助降低通膨預期。 : 經濟部日前已與主要超市賣場取得共識,將自這週起至年底前,設民生商品抗漲區域並明 : 顯標示資訊,避免因預期心理引起價格波動,也有助於消弭民眾恐慌。 : 問題3:央行為何強調核心通膨率的重要性? : 央行除了關注所有項目的CPI,也關注不含蔬果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因為蔬果價格易受 : 短期因素影響,如果央行對這些影響物價的暫時性或短期因素貿然做出反應,將使經濟波 : 動更大。因此,央行在判斷有無通膨壓力時,必須同時檢視CPI與核心CPI兩項指標。 : 央行指出,如果為了回應CPI中這些物價短期上漲的項目,採緊縮性貨幣政策立即提高利 : 率,但貨幣政策的效果須經一段時間才會顯現,這些短期影響物價因素又很快會消失;在 : 貨幣政策效果尚未顯現之際,蔬果價格已經回落,到時候是否又要降低利率? : 央行主要關心中長期的通膨率走勢,聚焦於研判導致長期物價不穩定的因素,並做出適當 : 回應;如果央行伴隨短期因素的波動而頻繁地調整貨幣政策,反而會加重經濟波動。 :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1至10月台灣核心通膨率為1.26%,顯示台灣目前的通膨仍屬溫和 : 。 : 問題4:為何央行認為近期通膨率走高應屬短期現象? : 通膨率的預測雖具不確定性,根據目前央行所掌握資訊,近期通膨率走升應屬短期現象, : 這和美國、歐洲、英國等主要央行的看法一致。 : 國際間政策制定者大多認為,伴隨COVID-19疫情導致的特殊因素趨緩,供應鏈瓶頸將於 : 2022年下半年漸獲緩解、商品供需不平衡的現象也將逐漸消除,通膨率可望趨穩。 : 目前台灣社會物資充裕、受供應鏈衝擊問題尚不顯著,且長期以來維持通膨率低而穩定的 : 結構性因素仍在,如全球化、自動化及電子商務興起等因素,使得供給面成本下降、公共 : 費率(水、電費、大眾運輸費用)平穩、制約通膨預期的貨幣政策機制並未改變。 : 央行認為,上述這些有助物價穩定的因素,短期內應不至於鬆動。 : 問題5:為何經濟學家大多認為通膨率溫和上漲是好的? : 經濟學家大多認為,溫和上漲的通膨率有利於經濟成長,如通膨率介於1%至3%,或平均約 : 為2%。 : 央行解釋,在通膨率溫和上漲的情況下,企業較有可能獲利,因而比較願意進行投資、增 : 加僱用員工,有助於生產力獲益、就業創造與可持續成長,並帶來良性循環;反之,如果 : 出現物價持續下跌的通縮(deflation)現象,民眾可能會延後消費,導致廠商存貨增加 : ,企業將不願進行投資,甚至減薪、裁員,經濟成長也將萎縮,不利人民福祉的提升。 : 根據國際經驗顯示,低且穩定的通膨(low and stable inflation)有利於各經濟部門做 : 出健全的經濟決策,創造一個對產出、就業及所得穩健成長的有利環境,是提振人們對貨 : 幣價值信心、促進強勁的經濟表現,以及提升生活水準的最佳方法。 : (作者:潘姿羽;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tinyurl.com/yfl73tfg : 6.備註: : 就數字上來看完全沒有問題嘛,如果你的感受太深,那你就是低所得階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42.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37036525.A.A0A.html ※ 編輯: IDfor2010 (111.241.142.22 臺灣), 11/16/2021 12:26:59

11/16 12:26, 2年前 , 1F
粗暴的言論
11/16 12:26, 1F

11/16 12:36, 2年前 , 2F
神邏輯
11/16 12:36, 2F

11/16 12:53, 2年前 , 3F
台灣央行是有錢人的央行 誰管你低薪廢物
11/16 12:53, 3F

11/16 12:53, 2年前 , 4F
換個總裁比較好 央行滾蛋
11/16 12:53, 4F

11/16 13:25, 2年前 , 5F
你沒賺到? 金主都賺翻了
11/16 13:25, 5F
文章代碼(AID): #1Xap7jeA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Xap7jeA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