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你20~39歲的年輕人注意吶!

看板Gossiping作者 (BS)時間3年前 (2021/06/04 00:23), 編輯推噓1(212)
留言5則, 4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Fantasy7th (睡有出頭天)》之銘言: : 染疫人數變多 是不是疏忽了 : 移動多了 群聚也多了? 做好你的防疫責任啊 : 但真的都沒想過是因為這些人是上班的主力? https://www.facebook.com/RedesignInfo/posts/1214182895668551 【年輕人防疫鬆懈,讓疫情升溫?】 今天的疫情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特別提到:「6/3的資料,年輕人的比例升到25.2%, 那這個比例是在增高,那我覺得在年輕人這部分可能有一點防疫的鬆懈。」 然而我們不禁好奇,指揮官口中「年輕人的比例」指的到底是 「今天確診個案中年輕人的比例」、 「所有確診個案中年輕人的比例」、 還是「年輕人中確診個案的比例」? 因此,我們翻出5/16 - 6/3的每日記者會 將確診人數的年齡分佈分別畫成3張圖 發現應該是「圖1|今天確診個案中20-39歲年輕人的比例」 但從「今天確診個案中年輕人的比例」 真的能夠得出「年輕人防疫鬆懈」的結論嗎? 問題1|以單日佔比比較,容易受到篩檢樣本影響 從相關報導中看到,指揮官補充說明:「這一波 5/11 至 6/2,20 歲至 39 歲的染疫比 例降至 20%,長輩的比例還比較高;但這兩天 20 歲至 39 歲的染疫比例增加至 25%。」 然而,從圖1可以發現,每天確診者的年齡組成有不小的波動。 由於每天的篩檢樣本的組成其實都不同,有可能今天篩檢的樣本中比較多20-39歲的年輕 人,那陽性率相同的狀況下,今天的確診個案中年輕人的比率就會比較高。 也因此,在比較不同時間點的確診年齡組成時,需要先確定篩檢樣本的組成是接近的!否 則就會落入抽樣偏誤的陷阱。 (除此之外,因為採檢與通報並非即時,所以用今天公布的個案早已在幾天前就感染。最 正確的計算應該是要用「感染日」,或至少是「篩檢確診日」,但目前無從得知。) 問題2|除了確診佔比,也應該看確診率 更進一步,如果看圖2「所有確診個案中年輕人的比例變化」,也可以發現20-39歲的比例 持續上升,從這個圖就可以比較合理地推論20-39歲的疫情狀況持續升溫。 然而,解讀這個資料時也需要小心! 首先,進入三級警戒後,雖然娛樂場所關閉、全國停課,但因為20-39歲的年輕人,可能 是各年齡層中工作比率最高、且相對較多從事基層服務業的族群,需要大量與人接觸且難 以遠端工作。因此確診個案中年輕人的比例增加,可能不一定是因為鬆懈群聚的關係。 此外,因為雙北是這波疫情的熱區,所以隨著疫情擴散,目前的數字也可能只是逐漸反應 雙北的人口組成。(20-39歲的人口約占全台人口28%) 要更完整了解各年齡層的確診狀況,除了看確診人數的組成,同時也需要觀察確診率(確 診人數 / 該年齡層人口數)。由圖3可以發現,20-39歲的年輕人每十萬個人中僅有25.8 個確診個案,確診率是四個族群中第二低的! 總結來說,以數據為基礎做決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然而在使用上,也需要特別小心外部的其他因素影響 - 圖表揪碴隊-揪你一起來找碴 這是一個獨立的圖表改造計畫,每個星期藉由找出不同生活中圖表錯用的案例,和大家一 起從錯誤中練習圖表正確的使用方法! 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需要改造的圖表! 資料來源: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每日記者會 資料說明:個案包含境外移入及本土,校正回歸個案計入校正當日 (圖1)http://i.imgur.com/067HWzm.jpg
(圖2)http://i.imgur.com/WmYTwrt.jpg
(圖3)https://i.imgur.com/2V32dtg.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79.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2737439.A.ADF.html

06/04 00:30, 3年前 , 1F
沒辦法 中央解讀數字的能力一直讓人
06/04 00:30, 1F

06/04 00:30, 3年前 , 2F
傻眼
06/04 00:30, 2F

06/04 00:37, 3年前 , 3F
牙醫不會分析數據
06/04 00:37, 3F

06/04 00:41, 3年前 , 4F
怪東怪西牙醫笑死人
06/04 00:41, 4F

06/04 02:20, 3年前 , 5F
這篇很棒
06/04 02:20, 5F
文章代碼(AID): #1WkG8VhV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WkG8VhV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