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何耶穌是白人 而不是黑人?

看板Gossiping作者 (david)時間3年前 (2020/06/30 10:52), 3年前編輯推噓7(928)
留言19則, 16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 引述《rockon15 (水之呼吸-炭治郎)》之銘言: : 為何耶穌要是白人 : 耶穌為何不能是黑人? 講結論 : 耶穌是 閃族 (閃族兩個支一個是猶太一個是阿拉伯) 歐白有認為阿拉伯人是白人嗎? 沒有好嗎~ 嚴格地學術上來講 耶穌是中東人 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人與猶太族裔有著非常緊密的Y染色體連繫 美國人拜的就是中東人 不過不是飛飛機炸他們的那支中東人 是另一分支~ 詳細論點: (節錄網路) 最近西亞與北非的問題日益嚴重,很多人看完了新聞後總是在指責歐洲人和歐洲裔美國人 充滿種族歧視,白人至上,拒絕接待那些來自西亞與北非的難民!也因此也談到了一些歐 洲與西亞和北非的恩怨史。說到這裡,有人發出疑問了!不對呀!那些來自西亞與北非的 阿拉伯人不也是白人嗎?此時又有人問到了,為什麼每次歐洲發生暴動或恐怖攻擊時,媒 體總是喜歡將「北非裔」跟「非洲裔」人士分開描寫說,例如這次歐洲又再次發生暴動, 「北非裔」移民跟「非洲裔」移民在街道中打砸搶燒。「北非裔」不是也來自非洲嗎?為 什麼不合併一起稱呼為「非洲裔」呢?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為什麼在國外,印度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猶太人,還有來自 拉丁美洲的拉美裔都不能算是白人?他們總是很困惑,學校的教科書不都是這樣教嗎?為 什麼很多媒體的說法又不一樣了? 其實「白人(White)」是只限於「歐洲人」,或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歐洲後裔」在用的, 例如「歐洲裔美國人」或「歐洲裔南非人」等等。以「文化人類學」的分類上,在大多數 的狀態下「白人(White)」基本上就是代表「歐洲人」或「歐洲後裔」。我個人現在其實 都不用「白人(White)」來稱呼「歐洲人」或「歐洲後裔」,我都直接稱呼他們「歐洲人 」或「歐洲後裔」,因為我認為這樣會比較準確。 另外,除非是像「3K黨」或「新納粹」那種「一滴血主義者」,不然一般來說擁有大量的 歐洲血統的猶太人一樣也會被視為「白人(White)」,但是至於其它類型的猶太人,例如 像是「衣索匹亞猶太人」、「開封猶太人」、「拉美猶太人」,以及長得跟阿拉伯人很像 的,一直住在西亞,最接近猶太人幾千年前早期「閃米人種(Semitic race)」樣貌的「傳 統猶太人」,都不會被稱為「白人(White)」。 不過有時也有其它的看法,「白人(White)」有時候只代表WASP,也就是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至於其它的歐洲人或歐洲後裔, 像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以及其它東歐各國的人,都不被視為「白 人(White)」,不過這個觀點都還是只能算是小眾觀點,大部分的狀態還是會將整個歐洲 人視為「白人(White)」,像是在牛津辭典對「白人(White)」的解釋,就是指「歐洲人」 或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歐洲後裔」。 只能說「白人(White)」和「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在我們現在和稀泥的中文翻 譯下,通通都被解釋成「白人」。但是其實在「文化人類學」的分類上,印度人、阿拉伯 人、土耳其人、猶太人、還有來自拉美的移民都不能算是「白人(White)」。但是在「體 質人類學」的分類上,他們就會都是「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可以說「白人 (White)」是「文化人類學」的用法,而「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則是「體質人 類學」的用法。 雖然說「體質人類學」的分類一般都是先看膚色再看骨骼、骨架的,例如你如果說,因為 骨骼、骨架的關係,印度人是「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反駁 你說:「芬蘭人骨骼、骨架一點都不像『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為什麼他們屬於 『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甚至也有人會說:「在美國,很多『非洲裔』人士骨 骼、骨架也很像『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那為什麼還要將他們歸類為『剛果人 種(Congoid race)』或『開普敦人種(Capoid race)』呢?說到這裡,其實「體質人類學 」是有很多版本的,有些版本就真的也不把印度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猶太人、還有 來自拉美的移民視為白人,也就是「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甚至「高加索人種 (Caucasian race)」也不用,換使用「歐洲人種(Europid race)」。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歐洲人的偏見,不過我倒不這麼看,例如像是在美國人類學家 Stanley Marion Garn的「地理人種(Geographical race)」以及「地域人種(Local race) 」的分類中,印度人與歐洲人並沒有同樣被分類為「高加索人種Caucasian」,印度人則 是被獨立分類出來視為「印度人種(Indian race)」,也沒有其他的人類學家認為這是一 種偏見,這不過就是就事論事罷了。而以前我個人也在網路上跟一些外國人談到這個問題 ,他們也很簡單的跟我說了一下,他們認為文化會影響種族間彼此通婚的發展,像是西亞 北非的伊斯蘭文化跟歐洲的基督教文化彼此之間會有很多的衝突,而且歐洲古代還有反閃 族的歷史,所以因為這些現象就不太容易出現通婚,也影響了種族融合的問題,因此伊斯 蘭文化圈的人跟基督教文化的人,在人種方面並不一樣。 相反的,像是東南亞的越南,因為幾千年來接受東亞的中國文化的洗禮,在加上中國以往 在政治上對越南的直接統治與移民,因此越南與中國之間的通婚關係就會比較頻繁,這之 間更容易產生種族間的融合,但是也因為中國的人口優勢的關係,越南與中國之間的通婚 ,在種族的融合上也會比較偏向跟中國一樣屬於「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那一方, 原本越南偏向「馬來人種(Malay race)」的部分就變少了,所以越南雖然在地理上是東南 亞,但其實越南是被歸類在東亞,同樣的道理放在新加坡也是一樣的。 這個道理也跟我們台灣原住民與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之間的通婚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台灣 原住民原本也是屬於「馬來人種(Malay race)」,但是由於與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通婚, 而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在人種上大多是屬於「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之後在來自 中國大陸移民的人口優勢下,台灣原住民與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之間的通婚混血後代外形 也開始慢慢的偏向「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所以現在在台灣,要找一個在外形上 偏向「馬來人種(Malay race)」的台灣原住民幾乎很少,但也不是沒有,像是以前知名的 原住民偶像歌手「動力火車」,那就是少數在外形上偏向「馬來人種(Malay race)」的台 灣原住民。 上圖為二十世紀二零年代美國歷史學家Lothrop Stoddard所繪製的人種種族分布圖,我們 可以從此圖大約了解到幾件事,在二零年代當時不管是「體質人類學」還是「文化人類學 」,所謂的「白人(White)」其實是只限於「歐洲人」,或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歐洲後裔 」在用的,例如「歐洲裔美國人」或「歐洲裔南非人」等等,這個思維其實一直到現在都 是。 而在此圖另外一方面,你會發現到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緬甸都不被視為「黃色人種 (Yellow race)」或是「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被視為「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僅有中國漢族、藏族、蒙族、滿族,日本的大和族,越南的京族以及韓國的朝鮮 族。而此圖還有很多版本,有些版本泰國南部、中國新疆、日本東北與北海道也不一定被 劃入「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的範圍。 上圖為「認識台灣」的網站,網站裡頭寫到:「從『體質人類學』來分類,台灣原住民屬 於典型的『馬來人種(Malay race)』。」 上圖為「原住民委員會」的網站,網站裡頭寫到:「在漢人大規模遷居台灣之前,台灣早 已為南島語系民族所居住。南島語系民族在人種上屬馬來人,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 」 關於台灣原住民的種族認識,大家也可以從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先生的研究中了解 ,另外以前來自加拿大的馬偕醫生的「福爾摩沙記事,馬偕台灣回憶錄」也可認識到,他 們的資料也是顯示,台灣原住民是屬於典型的『馬來人種(Malay race)』。 體質人類學 所以言歸正傳,在「體質人類學」的分類中,最早的時候是分五大類,也就是「白色人種 (White race)」、「紅色人種(Red race)」、「黃色人種(Yellow race)」、「黑色人種 (Black race)」、「棕色人種(Brown race)」,這是十九世紀時的德國人類學家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所發表的觀點。 後來法國的學者Georges Cuvier又將其改變為三大類,也就是「白色人種(White race)」 、「黃色人種(Yellow race)」、「黑色人種(Black race)」,他將原本在美洲的「紅色 人種(Red race)」與東南亞部分的「棕色人種Brown race)」併入「黃色人種(Yellow race)」,然後再將澳洲部分的「棕色人種Brown race)」併入「黑色人種(Black race)」 。 當然還有其它不同的分類法,像是英國學者James Cowles Pritchard,就是將人種分為七 大類;瑞士學者Louis Agassiz,則是將人種分為八大類;美國學者Charles Pickering, 把人種分為十一大類,二十世紀二零年代美國歷史學家Lothrop Stoddard也有一個分類法 。 之後美國的人類學家Carleton S. Coon又改為五大類,分別是「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剛果人種(Congoid race)」、「開普敦人 種(Capoid race)」、「澳洲人種(Australoid race)」。同樣是美國的人類學家Stanley Marion Garn也有不同的分類法,他將全球人類分類為九大「地理人種(Geographical race)」以及三十二類「地域人種(Local race)」。 而現在也有人建議將「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改稱為「歐洲人種(Europid race) 」,並且再將西亞、北非以及南亞這些地區的人再從「歐洲人種(Europid race)」之中獨 立出去,再細分幾個人種,分別為西亞北非的「閃米人種(Semitic race)」和南亞西北部 的「印度人種(Indian race)」和南亞南部的「小黑人種(Negrito race)」。而「蒙古人 種(Mongoloid race)」的部分也一樣再重新分出兩個人種,分別為東南亞的「馬來人種 (Malay race)」,但不包括越南,以及美洲的「美洲人種(Americas race)」。 其實我個人很支持將美洲的「美洲人種(Americas race)」從「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的分離出去,像是我前面說到的,在美國人類學家Stanley Marion Garn的「地理 人種(Geographical race)」以及「地域人種(Local race)」的分類中,印度人與歐洲人 並沒有同樣被分類為「高加索人種Caucasian」,印度人則是被獨立分類出來視為「印度 人種(Indian race)」,東亞人跟美洲的原住民也沒有被分類在同一個人種上。很多人說 人類最早都是從非洲走出來的,之後因為環境與文化的關係慢慢的演化成各種不同的人種 。像是「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最早的時候也就是跟「剛果人種(Congoid race)」 、「開普敦人種(Capoid race)」一樣,後來走出非洲後,經過了幾萬年來到了東亞,因 為環境與文化的關係慢慢的演化成現在的「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而之後在東亞 的「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又從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又經過了幾萬年,成為了當地 的美洲原住民,但依舊被歸類為「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有些人不認同,他們認 為在這幾萬年之間,美洲原住民的體質也因為環境與文化的關係,也會慢慢跟東亞人有所 不同,所以不應該再將美洲原住民與東亞人分類在同一個人種上了。 因此這樣的話,「體質人類學」的人種分類可能大約將會有十大分類了。分別為來自歐洲 的「歐洲人種(Europid race)」、西亞、北非的「閃米人種(Semitic race)」、南亞的「 印度人種(Indian race)」和「小黑人種(Negrito race)」、東亞包括越南的「蒙古人種 (Mongoloid race)」、東南亞但不包括越南的「馬來人種(Malay race)」、還有美洲的「 美洲人種(Americas race)」、非洲中部的「剛果人種(Congoid race)」、非洲南部的「 開普敦人種(Capoid race)」、最後是澳洲的「澳洲人種(Australoid race)」。 所以「體質人類學」其實有好幾種版本,好幾種分法。 文化人類學 說到這裡,若是以「文化人類學」來說,各族裔大約應該是這樣看的。 歐洲裔: 也就是我們常稱呼的「白人(White)」,人種上主要屬於「高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 」或「歐洲人種(Europid race)」,而關於「歐洲裔」的問題,文章前面已經說到很多了 ,這裡就不多說了。 拉美裔: 就是指原本的中南美洲的原住民,很多人常認為這個族裔應該是「高加索人種 (Caucasian race)」或「歐洲人種(Europid race)」,不過這個族裔在人種上主要屬於「 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當然也有人想再將這個族裔從「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給獨立出來,再度分類為「美洲人種(Americas race)」,這裡前面的文章有說到 ,所以就不再多說了。但因歷史上殖民統治的關係,其實也已經是「混血人種」了,所以 有些在外形與特徵上,看起來都不會像是「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了。 在2001年3月第91卷1期的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中,Steckel與Prince兩位學者所合 著的一篇短文(頁287-93),說到在十九世紀中葉,美洲印地安人的平均身高為172.6公分 ,而歐洲人,平均身高卻比美洲印第安人矮3至11公分左右。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同樣被 分類為「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的東亞人在同一個時空環境卻比歐洲人還要矮小, 可見飲食習慣與居住環境深深的影響了人類的身高發展。 而文化深受歐洲的拉丁民族西班牙的影響,所以才稱作為「拉美裔 (Latino)」,有時也 稱呼為「西語裔(Hispanic)」。有些人常認為從歐洲移民到美國的西班牙人,以及其他的 歐洲拉丁民族的人也會被稱為「拉美裔 (Latino)」或「西語裔(Hispanic)」,這其實是 錯的,在美國,西班牙人和其他的歐洲拉丁民族的人,在「種族Race」上會被歸類為「歐 洲裔(European)」或「白人(White)」,在「民族(Ethnic)」或「國族(Nation)」上會被 歸類為「西班牙裔(Spanish)」。所以「拉美裔 (Latino)」或「西語裔(Hispanic)」跟西 班牙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北美裔: 其實就是指北美洲的原住民,像是「蘇族(Sioux)」和「易洛魁(Iroquois)」。這族裔在 人種上主要屬於「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一樣的也有人想再將這個族裔從「蒙古 人種(Mongoloid race)」給獨立出來,再度分類為「美洲人種(Americas race)」,這裡 前面的文章有說到,所以就不再多說了。另外,也有些人也會將他們這些北美洲的原住民 和「拉美裔 (Latino)」一起合併稱呼為「美洲裔」。 南亞裔: 就是「印度」、「巴基斯坦」與「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的人。很多人總認為南亞的人跟 歐洲人一樣,都是屬於「高加索人種Caucasian」,但在美國人類學家Stanley Marion Garn的「地理人種(Geographical race)」以及「地域人種(Local race)」的分類中,印 度人與歐洲人並沒有同樣被分類為,「高加索人種Caucasian」,印度人則是被獨立分類 出來視為「印度人種(Indian race)」。另外,有些人認為「南印度人」他們應該屬於「 小黑人種(Negrito race)」,但也有人說應該屬於「澳洲人種(Australoid race)」。不 只印度南方,印度東北部的民族他們其實是屬於「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例如「 廓爾喀族」。其實南亞,特別是印度又被稱為「人種博物館」,人種很雜很混亂,所以如 果你認為南亞那邊的人都是屬於「高加索人種Caucasian」,那絕對是錯誤的。而現今印 度一直存在的「種性制度」,其實就是印度的人種分類與階級的制度。 東亞裔: 就是東亞國家的人,人種上主要屬於「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而「蒙古人種 (Mongoloid race)」時常也被解釋與翻譯為「東亞人種」,當然這也包括越南在內,很多 人常問,為什麼越南也是?越南的地理位置不是在東南亞嗎?其實這個道理就跟北非國家 的人不會被視為非洲裔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北非國家的人在文化甚至是血統上是偏向西 亞國家的,而不是非洲國家,所以這是地理上是非洲,但事實上北非是被分類在西亞國家 的圈子中。一樣的道理放在越南也一樣,越南從中國秦代開始一直到明代,幾乎可以說是 中國版圖的常客,長期受中國的統治影響,以及移民與通婚,因此越南在文化甚至血統上 都是偏東亞國家這邊的,這種情形在古代的日本也是一樣的,古代的日本彌生人屬於「東 亞人種」,但是繩文人卻不是,不過因為日本長期受到彌生人的統治跟移民還有通婚,日 本這個國家的人種也就因此慢慢的偏向「東亞人種」。所以同樣的道理不能說是越南喜歡 稱自己為東亞人,而是中國把越南變成東亞人,這個問題在中國。而關於東亞的定義其實 也有狹義跟廣義的,狹義的定義是不包括日本與越南跟新加坡以及朝鮮半島,日本與朝鮮 半島會被分類為東北亞,而越南跟新加坡則是被分類在東南亞;而廣義的說法就是將日本 與越南以及朝鮮半島一起畫進來東亞的範圍。 當然,有些在中國大陸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常會拿那個英國的學者Richard Lynn的種族智 商研究,來反駁我說越南不屬於東亞國家,因為東亞國家的人民智商都很高。所以面對這 樣的問題我只能這樣回答,種族智商並不能成為種族分類的方法,會影響智商是原因只有 文化,若身處在壞的文化環境中,智商就會變低;相反的,若身處在好的文化環境中,智 商就會變高。Richard Lynn的研究一直以來憑具爭議,如果真要照Richard Lynn的觀點去 看,我認為東亞國家在Richard Lynn的研究中智商會得到較高的成績,那是因為東亞儒家 文化的關係跟種族血統無關,因為儒家文化講求上進好學,而越南也是儒家文化圈的一部 分,所以未來的發展也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再舉個例子,相同的道理,在Richard Lynn的 研究,印度也被視為智商偏低的國家,可是為什麼印度的理工人才輩出呢?很簡單,因為 印度文化也跟東亞儒家文化一樣講求上進好學,但可惜的是,印度並沒有像東亞國家一樣 ,好好的將自己這些好的文化給普及開來,也就導致印度文盲很多,但是高學歷的人也很 多,形成一種極端的差距,所以才會讓Richard Lynn所研究出的答案會出印度也是智商偏 低的國家。 而且這樣的理論甚至還會再延伸出非洲裔體力好智商也跟其他種族差不多,卻為什麼沒發 展出像樣的文明之類的論述,再例如像是研究報告指出,非洲人的血清素水準偏低,這將 會影響一個種族或是民族的情緒控制,也就是說,不管是種族性或者是民族性都是基因在 決定的,而並不是文化問題。當然也更會延伸出人種本來就有優劣之分,原因在於非洲人 優於亞洲人,亞洲人劣於非洲人,因為非洲人跟亞洲人的智商一樣,但是體能就是非洲人 比亞洲人好,非洲人當然比亞洲人優秀。 南島裔: 除了越南以外,就是東南亞國家以及加上紐澳地區的原住民,有時候甚至也包括那些身上 帶有繩文人文化與血統的日本人,這些地方的語言還有文化上屬於「南島民族 (Austronesian peoples)」,人種上主要屬於「馬來人種(Malay race)」, 由於在解釋 「馬來人種(Malay race)」的時候,時常會將「馬來人種(Malay race)」解釋為「南島民 族(Austronesian peoples)」和「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所以「馬來人 種(Malay race)」的解釋也就時常會跟「南島民族(Austronesian peoples)」和「南島語 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畫上了等號,也因為解釋的範圍重疊性較多, 因此「馬 來人種(Malay race)」有時候也常被解釋還有翻譯成 「海洋蒙古人種」或者是「南島蒙 古人種」以及「南島人種(Austronesian race)」。 不過澳洲原住民其實並不能算是「南島民族(Austronesian peoples)」以及「馬來人種 (Malay race)」的一部分,澳洲原住民在人類學上難以歸類,一直都是難解的謎題,不過 我們可確定的是,澳洲原住民在「體質人類學」中屬於「澳洲人種(Australoid race)」 ,但是在此我們先暫時將這些澳洲原住民及其他的「南島民族(Austronesian peoples)」 合稱為「南島裔」。 在美國,來自東南亞國家的人,但不包括紐澳地區的原住民,也常會跟「東亞裔」以及「 南亞裔」合併稱為「亞洲裔」。不過有時候覺得分開來稱呼會比較好,因為有時候我們在 談論我們自己「亞洲裔」的缺點的時候,其實指的都是「東亞裔」,而這些缺點其實跟「 南島裔」與「南亞裔」無關,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可能還會還以為「南島裔」與「南亞裔」 也有這些缺點,而且這樣也比較準確。 非洲裔: 在「體質人類學」中的「剛果人種(Congoid race)」和「開普敦人種(Capoid race)」, 這些祖先在大航海時代以前,一直居住在「黑非洲」,也就是一直居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 以南的種族,並且很少大規模的離開非洲,在美國都統一稱呼為「非洲裔」。以前我們一 般也都稱呼「非洲裔」為「黑人(Black)」,但是因為經過了二十世紀六零年代的民權運 動後,認為以膚色來對族裔進行稱呼與辨認是一種較不準確也不禮貌的行為,所以「黑人 (Black)」就不再繼續使用,而改用「非洲裔」來稱呼。 中亞裔: 中亞國家的人種非常的複雜,有的人臉孔長得偏向西亞的「閃米人種(Semitic race)」, 有的人臉孔偏向東亞的「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像是來自中亞國家的哈薩克女排 球選手「莎賓娜Sabina」,那就是臉孔偏向東亞的「蒙古人種(Mongoloid race)」。 西亞北非裔: 北非國家的人,因為文化跟血統上與西亞國家的人相近,所以北非國家的人通常會跟西亞 國家的人合稱為同一個族裔,因此即使北非國家即使地理位置在非洲,也不會被稱為非洲 裔。這如同越南的地理位置雖然在東南亞,可是在族裔分類上越南因為文化跟血統上偏向 東亞,越南就會被分類在東亞國家的行列。 論混血兒 有些人認為,隨著跨種族婚姻的頻繁,也將會有許多的混血兒的誕生,那混血兒該如何分 類呢? 如果你有看過Murphey Rhoads的著作,「東亞史」,他在裡面談到,世界上沒有所謂的「 中國人種」、「日本人種」、「朝鮮人種」或「越南人種」,他們體質都差不多,他也拿 歐洲來舉例,他認為在這方面,東亞很像歐洲,雖然歐洲人有基本相似的體格(如德國人 甚至瑞典人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意大利人或西班牙人,雖然這些國家的人各有不同的形體特 征),但整個歐洲內部按照地區、文化和語言的差異被劃分成各個國家。 所以說到這混血兒,其實混血兒也只限於不同「種族(Race)」的混血才能算是混血,例如 日韓混血其實不能算是混血,因為日本跟韓國在「種族(Race)」上都是屬於「蒙古人種 (Mongoloid race)」,他們之間的差別只是不同「民族(Ethnic)」與「國族(Nation)」而 已,這對DNA與血統的影響很低,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混血。像是很多人常說什麼中國的 漢民族因為古代五胡亂華,衣冠南渡的關係,所以也認為漢民族是個混血民族,但如果跟 漢民族通婚混血的其它民族一樣跟漢民族在「種族(Race)」上都是屬於「蒙古人種 (Mongoloid race)」,像是蒙族、藏族、京族、滿族,那這樣一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混血 。 現在我們看混血,除非你是那種「3K黨」或是「新納粹」那種「一滴血主義者」,不然一 般來說像是東亞與歐洲的混血兒,如一些知名影星,李小龍、黃秋生、Keanu Reeves這些 人,像是李小龍跟黃秋生因為臉孔特徵偏向東亞人,所以大家普遍客觀的會將他視為東亞 人;而Keanu Reeves則是相反。 結論 「人類學」這門學問,畢竟是從歐洲傳來東亞的,所以沒有歐洲人我們東亞人也不會有任 何「種族(Race)」、「民族(Ethnic)」與「國族(Nation)」之間的概念,更不會了解「體 質人類學」跟「文化人類學」之間的差別,東亞人也不會知道自己被歐洲人歸類在「蒙古 人種(Mongoloid race)」的部份中。 若是有人不太認同原本歐洲人所帶來的觀點,我個人可以再推薦一本名叫,「成為黃種人 :一部東亞人由白變黃的歷史(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一書給大家去看看,作者為Michael Keevak,下圖為本書的封面介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6.227.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3485561.A.783.html

06/30 10:53, 3年前 , 1F
太長了 雖然很詳細
06/30 10:53, 1F

06/30 10:54, 3年前 , 2F

06/30 10:54, 3年前 , 3F
太長惹我還是看王牌天神就好 上帝是黑人
06/30 10:54, 3F

06/30 10:55, 3年前 , 4F
你認真個屁呀XDDDDDDDDDDDDDD
06/30 10:55, 4F

06/30 10:56, 3年前 , 5F
4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本來就近親,「近代以前」兩個宗教
06/30 10:56, 5F

06/30 10:56, 3年前 , 6F
的關係很好,而且和基督教都不好,兩者的禁忌也很類似
06/30 10:56, 6F

06/30 10:57, 3年前 , 7F
認真推
06/30 10:57, 7F

06/30 10:58, 3年前 , 8F
原來包青天是猶太人
06/30 10:58, 8F

06/30 11:01, 3年前 , 9F
對不起 我直接快轉看推文
06/30 11:01, 9F
※ 編輯: david190 (101.136.227.19 臺灣), 06/30/2020 11:02:54

06/30 11:02, 3年前 , 10F
好文 八卦需要你的貢獻
06/30 11:02, 10F

06/30 11:13, 3年前 , 11F
有夠詳細
06/30 11:13, 11F

06/30 11:18, 3年前 , 12F
可是耶穌跟愛因斯坦都白白的ㄚ不服來戰
06/30 11:18, 12F

06/30 11:19, 3年前 , 13F
複製貼上的文一堆人在推認真是怎樣
06/30 11:19, 13F

06/30 12:30, 3年前 , 14F
『非洲人跟亞洲人的智商一樣』--好像跟一般說法有落差
06/30 12:30, 14F

06/30 14:35, 3年前 , 15F
06/30 14:35, 15F

06/30 14:53, 3年前 , 16F
謝謝說明
06/30 14:53, 16F

06/30 20:02, 3年前 , 17F
首先 拉美不是一個人種 拉美是移民跟原住民的結果 沒有
06/30 20:02, 17F

06/30 20:03, 3年前 , 18F
拉美的白人在全世界都是白人 像Gisele
06/30 20:03, 18F

06/30 20:04, 3年前 , 19F
新世界的人種要跟舊世界的分開來看
06/30 20:04, 19F
文章代碼(AID): #1U-gZvU3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gZvU3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