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群體免疫行得通?蘇益仁:概念正確但後果太可怕

看板Gossiping作者 (Felixxx)時間4年前 (2020/03/14 22:48),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5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這病毒難道不會復陽嗎?? 如果得過病的人還能再得, 那是憑甚麼可以認為群體免疫有用?? 有人能保證不會直接變成狼入羊群般的大滅絕?? ※ 引述《hyoerious (面具)》之銘言: : ※發文無1~6小標格式或未依順序任意刪除者會被刪文 : 1.媒體來源: : ※ 例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請參考版規下方的核准媒體名單) : 中時 : 2.記者署名 : ※ 沒有在這打上記者署名的新聞會被水桶14天 編輯非記者 : ※ 外電至少要有來源或編輯 如:法新社 : 陳世宗 : 3.完整新聞標題: : ※ 標題沒有完整寫出來 --->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 : 群體免疫行得通?蘇益仁:概念正確但後果太可怕 : 4.完整新聞內文: :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可詳看版規 :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國際間節節升溫,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終於 : 鬆口認證新型冠狀病毒已造成「全球大流行」。面臨歐洲的緊張情勢,傳出英國首向提出 : 將放棄防堵群聚感染,力圖讓60%的全體國民確診,以達到「群體免疫」。抗SARS蘇益仁 : 認為,這政策雖然可行,但造成的影響太大。 : 目前新冠肺炎英國確診801人,死亡人數為8人,而人口總數為6600萬人,根據要達到「群 : 體免疫」的效果,相當於3960萬人都要確診新冠肺炎,這樣的佛系政策真的有用? : 《中央社》指出,昔日抗SARS專家,醫師蘇益仁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這種想法是從 : 長遠的角度來看,「萬一疫情控制不了,現在就先感染,未來疫情就沒有了」。他認為這 : 個概念本身沒錯,但要看人民的接受度。 : 蘇益仁解釋,當人口比例感染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抗體,達到群體免疫作用,這時候連 : 疫苗都不用打。但他強調,這已是很久以後的事,由於現階段病例數少,還讓6成民眾去 : 染病,造成的影響太大,直呼「這個太可怕」。 : 蘇益仁建議,那些疫情較嚴重的國家應該將醫療資源集中在高危險族群,如慢性病的患者 : 身上,讓輕症患者在家休養,避免醫療體系付擔太大。表示「武漢當時也是如此」,但這 : 也是最後的極端辦法。 : 台灣至今(14日)確診數只有53人,還沒有明顯社區感染的現象,蘇益仁指出,現在比較 : 要擔心的是,民眾普遍都沒有感染過,若等到下個冬天來臨時,大家體內還沒有抗體,那 : 麼恐怕到時候大家都是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不過,台灣新冠肺炎疫苗已開始研發,很有可 : 能到時已有疫苗可用。 : 據了解,英國是否真的藥實施「群體免疫」未被證實。今日指揮中心鑒於歐洲新冠肺炎情 : 勢升溫,對27國旅遊疫情建議提高至三級:警告(Warning),3月14日凌晨起,從此地區入 : 境台灣後須居家檢疫14天。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314003655-260405?chdtv : 6.備註: :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60%人確診就能達到群體免疫了 : 我OK 你先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246.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84197319.A.9DA.html

03/14 22:51, 4年前 , 1F
還好不是藍營講的,不然一開口,馬上就
03/14 22:51, 1F

03/14 22:51, 4年前 , 2F
出事情
03/14 22:51, 2F

03/14 22:52, 4年前 , 3F
突變是機率~
03/14 22:52, 3F

03/14 22:55, 4年前 , 4F
復陽應該是沒有好
03/14 22:55, 4F

03/14 22:56, 4年前 , 5F
其實還是等疫苗比較實在
03/14 22:56, 5F

03/14 23:13, 4年前 , 6F
誰會免疫?病毒不會突變?
03/14 23:13, 6F

03/14 23:27, 4年前 , 7F
快篩,特效藥,疫苗 之後陸續出來,這
03/14 23:27, 7F

03/14 23:27, 4年前 , 8F
病就沒那麼可怕了
03/14 23:27, 8F
文章代碼(AID): #1UREx7dQ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UREx7dQ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