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古事記

看板Gossiping作者 (麻煩重來)時間4年前 (2019/11/03 14:40),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FakeBlack (天上地下綾音醬)》之銘言: : 《古事記》,日本和銅四年(711年)9月18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編撰日本古代史 : 。和銅五年(712年)1月28日,將完成的內容《古事記》獻給元明天皇,為日本最早的 : 歷史書籍。內容大略可分成:「本辭」、「帝紀」兩個項目,以及「上卷」、「中卷」 : 、「下卷」三個部份。全書採用漢文寫成。 : ────節自維基百科說明 : 由此可知古事記為統治穩定後的產物,且以編纂史書的態度系統化,固有難得的連貫性。 : 但問題來了,日本天皇若號稱萬世一系,也就是確立「本辭」、「帝紀」中「帝紀」的正確性。 : 順帶一提 : 「本辭」可理解為神話階段,著名的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天照、月讀等都記述於此 : 「帝紀」則是天皇階段,從第1代神武直至第33代的推古天皇 : 可是日本最早出現文字的文物大約是在公元1世紀、那時使用漢字來給表音、稱為「訓讀」。 : 以此為基礎上發展出萬葉假名──最早出現在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 : 在言葉之庭第一次知道萬葉集,而這種標註方式借用了漢語的表音功能而捨棄了其結構性,當然此乃後話了。 : 由此可知自1世紀到8世紀的這段期間日本史料可以保留,但根據「帝紀」的紀載,神武天皇即位是西元前660年2月11日。 : 也就是有600多年的史料空缺得靠口述歷史補足,但理應不會如此完整、連貫。 : 可是這不也代表2/3本以上的古事記,上、中兩卷幾乎都要靠編纂當時腦補嗎? 參照古事記序文(節錄自維基文庫) ────於是天皇詔之「朕聞、諸家之所賷帝紀及本辭、既違正實、多加虛僞。 當今之時不改其失、未經幾年其旨欲滅。斯乃、邦家之經緯、王化之鴻基焉。 故惟、撰錄帝紀、討覈舊辭、削僞定實、欲流後葉。」 時有舍人、姓稗田、名阿禮、年是廿八、爲人聰明、度目誦口、拂耳勒心。 卽、勅語阿禮、令誦習帝皇日繼及先代舊辭。然、運移世異、未行其事矣。 …… 於焉惜舊辭之誤忤。正先紀之謬錯。以和銅四年九月十八日。詔臣安萬侶。 撰錄稗田阿禮所誦之勅語舊辭。以獻上者。謹隨詔旨。子細採摭。──── 可以見得太安万侶編纂古事記時,僅《帝紀》及《舊辭》就已有諸家版本存在。 而在古事記成書以前既已有《天皇記》、《國記》、《臣連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并公民等本 記》等等現成史書,再不濟還有像稗田阿禮這樣博聞強記的人才(先不論其人真實性如何) 誠然古事記本身,包括這些已散逸史書和口傳歷史究竟有多少真實性值得存疑,但若說太 安万侶依靠「腦補」來編纂史書就有失公允了。 「史料欠缺」是相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對當時的太安万侶來說史料絕對充足,甚至雜亂 到需要「削僞定實」「惜舊辭之誤忤。正先紀之謬錯。」的程度。 以當時留存史料著成一部內容完整、連貫的史書本來就不成問題。 至於其中有幾分真實幾分虛假,仍要留待日後藉更多考古資料查明。 : 我想問的是,日本當時經歷過大化革新一定也對古中國的神話、傳說有所知曉;那麼怎麼不會認為片斷化的故事,也是可以接受的型態? : 或說在追求連貫、統一以提高統治正當性才是真的主要目的? 答案恰好是你提及的大化革新,包括在那之前就有的遣唐使。一連串舉措從唐帝國引介 政經制度、文史典籍,使當時日本大量吸納中原文化、政經思想。 史學方面自然不能免於先秦至唐代的史家傳統影響, 不正是那套「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的準則嗎? 請記得,古事記的本質是一部官修史書。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反問: 中國歷來官方史家怎麼不會認為片斷化的故事,也是可以接受的型態? 或說在追求連貫、統一以提高統治正當性才是真的主要目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8.9.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72763252.A.A93.html

11/03 14:41, 4年前 , 1F
(づ′・ω・)づ看不懂
11/03 14:41, 1F

11/03 15:02, 4年前 , 2F
跟我想的...... 不太一樣幹
11/03 15:02, 2F
文章代碼(AID): #1TldPqgJ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問卦
7
19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問卦
7
19
文章代碼(AID): #1TldPqgJ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