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京都縱火案為什麼能死這麼多人

看板Gossiping作者 (羊肉)時間4年前 (2019/07/19 08:09), 4年前編輯推噓52(53139)
留言93則, 5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twin1949tw (台北Station)》之銘言: : 臺灣歷史上最著名的應該是遊覽車縱火案 : 車上逃生設備不堪用造成26人死亡 : 但是日本京都大樓也才三層 : 為什麼可以死到33人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G8232. 這邊給幾個火災的知識: 1.任何火災的濃煙竄升速度每秒5公尺再往上竄的,而人爬樓梯最快也是1m/s,你根本不可能跟濃煙比速度 2.濃煙即使憋住呼吸、用毛巾摀住眼鼻口,都無法支持半分 3.日本的公安我並不清楚,但台灣即使有全套的消防防護訓練、提報計畫、實施消防安檢和複查,都仍然不能避免火災還有火災發生造成的傷亡 4.濃煙的黑,基本上是伸手不見五指的;請不要用燒金紙那種濃煙或是在場外看到火災的樣子去揣摩火災現場的濃煙有多黑。消防員的親身體驗是:必須要有做排煙手續之後,才能在持續火煙現場「用探照燈」看到自己伸手的距離 5.台灣的話,消防設施會看你使用面積、建築功能和場所人數去做不同的規定和設置,並不一定都有灑水功能,但基本上都要有消防設備如滅火器和偵煙器 6.火災最安全的防護方式:請就地找同層盡量有窗戶,且有厚重木門、鐵門或能阻絕大量濃煙的隔絕區躲進去,並以濕毛巾塞住縫隙縫隙,並一情況大聲救援 最後補充台灣這邊的火災,多半都是煮菜燒焦、電線走火兩大宗,請各位千萬千萬記得,不要延長線接延長線、任何煮炊類不要忘記關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8.108.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3494951.A.BE3.html

07/19 08:10, 4年前 , 1F
07/19 08:10, 1F

07/19 08:11, 4年前 , 2F
07/19 08:11, 2F

07/19 08:12, 4年前 , 3F
消防隊,讚
07/19 08:12, 3F

07/19 08:12, 4年前 , 4F
專業
07/19 08:12, 4F

07/19 08:13, 4年前 , 5F
07/19 08:13, 5F

07/19 08:13, 4年前 , 6F
延長線接延長線真的很危險
07/19 08:13, 6F

07/19 08:14, 4年前 , 7F
07/19 08:14, 7F

07/19 08:15, 4年前 , 8F
不要太爛的延長線應該都有過載保護?
07/19 08:15, 8F

07/19 08:15, 4年前 , 9F
延長線會自己跳掉 不會發生你說的事
07/19 08:15, 9F

07/19 08:16, 4年前 , 10F
除非你惡搞或是故意貪便宜買沒保護的
07/19 08:16, 10F

07/19 08:16, 4年前 , 11F
樓上別亂講 延長線有很陽春的
07/19 08:16, 11F

07/19 08:17, 4年前 , 12F
貪便宜? 方便取得不能怪消費者啊
07/19 08:17, 12F

07/19 08:17, 4年前 , 13F

07/19 08:17, 4年前 , 14F
濃煙搜救訓練
07/19 08:17, 14F

07/19 08:18, 4年前 , 15F
感謝所有辛苦的消防大哥 推這篇
07/19 08:18, 15F

07/19 08:18, 4年前 , 16F
呵呵 就是有人會買便宜又爛的延長線使用
07/19 08:18, 16F

07/19 08:19, 4年前 , 17F
買便宜又爛又串接就真的沒救 QQ
07/19 08:19, 17F

07/19 08:21, 4年前 , 18F

07/19 08:21, 4年前 , 19F
火場的濃煙非常可能黑到伸手不見五指,所
07/19 08:21, 19F

07/19 08:21, 4年前 , 20F
以消防訓練時都會有這種兩人以上互相配合
07/19 08:21, 20F

07/19 08:21, 4年前 , 21F
以沿牆探搜的訓練,並用水線當作回程的繩
07/19 08:21, 21F

07/19 08:22, 4年前 , 22F
07/19 08:22, 22F

07/19 08:23, 4年前 , 23F
煙在樓梯會是何種情況呈現 如果趴著的
07/19 08:23, 23F

07/19 08:24, 4年前 , 24F
方式上樓可行嗎?
07/19 08:24, 24F
濃煙基本上不受任何建物影響、有空間就竄,尤其在上升部分尤甚;所以發生火災真的千萬不要冒險往上(樓梯間沒有起火或濃煙還很久不會影響到還可能有機會) ※ 編輯: Amo1992 (122.118.108.68 臺灣), 07/19/2019 08:27:38

07/19 08:26, 4年前 , 25F
受教了,我也是很納悶為什麼一個人可以有這
07/19 08:26, 25F

07/19 08:26, 4年前 , 26F
麼大的能力燒掉一整棟房子,這下得到答案了
07/19 08:26, 26F

07/19 08:27, 4年前 , 27F
07/19 08:27, 27F

07/19 08:28, 4年前 , 28F
07/19 08:28, 28F

07/19 08:28, 4年前 , 29F
台灣消防安檢算高規格了
07/19 08:28, 29F

07/19 08:30, 4年前 , 30F
推,長知識。高調
07/19 08:30, 30F

07/19 08:32, 4年前 , 31F
如果不幸只有沒窗空間和小薄門 外面已
07/19 08:32, 31F

07/19 08:32, 4年前 , 32F
經是黑煙等級 還是只能躲進去嗎? 還
07/19 08:32, 32F

07/19 08:33, 4年前 , 33F
是要賭賭看?
07/19 08:33, 33F
遇到這個狀況真的只有找最可能存活的房間並一樣關門+塞濕毛巾,並盡量保持匍匐 然後有加裝鐵窗的窗戶有時候比小窗戶更危險:通常加裝窗戶都是打死的,即使用力踹也踹不開

07/19 08:33, 4年前 , 34F
哪個國家的火災不是電線走火 煮菜居多?
07/19 08:33, 34F
每個國家的發生率其實不一定,更仔細來說,台灣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發生種類: 以統計來說,台灣火災發生最高的分別是電器設備(延長線對接、不安全的電器線路等等)和縱火(對,別懷疑,就是縱火...) 美國我記得沒錯的話火災發生原因前幾名是烹飪、加溫器和電器設備

07/19 08:36, 4年前 , 35F
07/19 08:36, 35F

07/19 08:38, 4年前 , 36F
純噓zxc。文章這麼長你只挑最後一句嘴?
07/19 08:38, 36F
※ 編輯: Amo1992 (122.118.108.68 臺灣), 07/19/2019 08:44:58

07/19 08:41, 4年前 , 37F
煙是只要有任何空間都會擴散
07/19 08:41, 37F

07/19 08:42, 4年前 , 38F
能擋著就擋著吧,雖然有窗戶會更好
07/19 08:42, 38F

07/19 08:44, 4年前 , 39F
惡意縱火很難逃,封你火路
07/19 08:44, 39F

07/19 08:45, 4年前 , 40F
西藏啊 他們會自燃
07/19 08:45, 40F

07/19 08:46, 4年前 , 41F
07/19 08:46, 41F
※ 編輯: Amo1992 (122.118.108.68 臺灣), 07/19/2019 08:48:32

07/19 08:52, 4年前 , 42F
長知識推
07/19 08:52, 42F

07/19 08:52, 4年前 , 43F
感謝打火弟兄解說 也謝謝你們平常的辛
07/19 08:52, 43F

07/19 08:52, 4年前 , 44F
07/19 08:52, 44F

07/19 08:59, 4年前 , 45F
大推
07/19 08:59, 45F

07/19 09:06, 4年前 , 46F
大推專業
07/19 09:06, 46F

07/19 09:07, 4年前 , 47F
07/19 09:07, 47F

07/19 09:08, 4年前 , 48F
07/19 09:08, 48F

07/19 09:10, 4年前 , 49F
火場濃煙真是第一殺手
07/19 09:10, 49F

07/19 09:11, 4年前 , 50F
推推
07/19 09:11, 50F

07/19 09:17, 4年前 , 51F
延長線的非金屬部份受熱時電阻會降低引
07/19 09:17, 51F

07/19 09:18, 4年前 , 52F
起跳電
07/19 09:18, 52F

07/19 09:20, 4年前 , 53F
這種惡意縱火的你真的防不了
07/19 09:20, 53F

07/19 09:25, 4年前 , 54F
07/19 09:25, 54F

07/19 09:25, 4年前 , 55F
問原po 像這種縱火的怎麼逃orz
07/19 09:25, 55F

07/19 09:31, 4年前 , 56F
07/19 09:31, 56F

07/19 09:31, 4年前 , 57F
專業消防知識
07/19 09:31, 57F

07/19 09:46, 4年前 , 58F
自身經驗,火場裡面真的伸手不見五指
07/19 09:46, 58F

07/19 09:46, 4年前 , 59F
,面罩手電筒全身裝備了依然無能見度
07/19 09:46, 59F

07/19 09:47, 4年前 , 60F
,要配合熱顯像儀來找火點,找到火點
07/19 09:47, 60F

07/19 09:47, 4年前 , 61F
射水之後煙又更多,通常都是等排煙後
07/19 09:47, 61F

07/19 09:47, 4年前 , 62F
能見度才比較高,在搜救過程中只能用
07/19 09:47, 62F

07/19 09:47, 4年前 , 63F
摸的,每一步都得小心,一般RC住宅還
07/19 09:47, 63F

07/19 09:47, 4年前 , 64F
可以,因為結構簡單,但像這種工作地
07/19 09:47, 64F

07/19 09:47, 4年前 , 65F
點大樓鐵皮屋複雜結構的煙一上來,你
07/19 09:47, 65F

07/19 09:47, 4年前 , 66F
根本沒辦法找逃生路,所以才提倡關門
07/19 09:47, 66F

07/19 09:47, 4年前 , 67F
找相對安全地點躲。貿然在充滿煙的外
07/19 09:47, 67F

07/19 09:47, 4年前 , 68F
面跑,真的機會不大....
07/19 09:47, 68F

07/19 10:00, 4年前 , 69F
但西洽有一篇在火場倖存的說火災現場有隔
07/19 10:00, 69F

07/19 10:00, 4年前 , 70F
音效果 怎麼吼都沒人聽到 外面的人喊 裡
07/19 10:00, 70F

07/19 10:00, 4年前 , 71F
面也聽不到
07/19 10:00, 71F

07/19 10:02, 4年前 , 72F
濃煙充滿空氣之中 會阻礙音波傳導
07/19 10:02, 72F

07/19 10:03, 4年前 , 73F
專業推
07/19 10:03, 73F

07/19 10:06, 4年前 , 74F
07/19 10:06, 74F

07/19 10:13, 4年前 , 75F
這個case是人為蓄意縱火 等到察覺到已經可
07/19 10:13, 75F

07/19 10:13, 4年前 , 76F
能燒很大了
07/19 10:13, 76F

07/19 10:19, 4年前 , 77F
遇到汽油攻擊有辦法逃嗎
07/19 10:19, 77F

07/19 11:02, 4年前 , 78F
07/19 11:02, 78F

07/19 11:18, 4年前 , 79F
Push
07/19 11:18, 79F

07/19 11:19, 4年前 , 80F
最新消息出來了,好像13樓往頂樓的門打不
07/19 11:19, 80F

07/19 11:37, 4年前 , 81F
07/19 11:37, 81F

07/19 11:38, 4年前 , 82F
你是看到哪個平行世界最新消息?
07/19 11:38, 82F

07/19 11:38, 4年前 , 83F
昨天晚上就已經確認頂樓門沒鎖可打開
07/19 11:38, 83F

07/19 11:57, 4年前 , 84F
臺灣的防火管理基本上是參照日本的
07/19 11:57, 84F

07/19 12:43, 4年前 , 85F
最新消息應該是很多人都是一氧化碳中毒吧
07/19 12:43, 85F

07/19 12:49, 4年前 , 86F
請問實木木門但有玻璃 算是危險嗎? 房門
07/19 12:49, 86F

07/19 12:49, 4年前 , 87F
和廁所門都是這種 但房間都有窗。這樣門都
07/19 12:49, 87F

07/19 12:49, 4年前 , 88F
關起但開窗等待嗎?
07/19 12:49, 88F

07/19 12:50, 4年前 , 89F
推知識
07/19 12:50, 89F

07/19 13:14, 4年前 , 90F
07/19 13:14, 90F

07/19 18:37, 4年前 , 91F
07/19 18:37, 91F

07/19 20:31, 4年前 , 92F
07/19 20:31, 92F

07/20 13:34, 4年前 , 93F
07/20 13:34, 93F
文章代碼(AID): #1TCGedlZ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CGedlZ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