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BBC:自戀盛行時代 如何區分常態和病態已回收

看板Gossiping作者 (胸奴王)時間5年前 (2019/03/26 08:55), 編輯推噓6(717)
留言15則, 1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1.媒體來源: ※ 例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 BBC 2.完整新聞標題: ※ 標題沒有完整寫出來 --->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 自戀盛行時代 如何區分常態和病態 3.完整新聞內文: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 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 如果想知道自戀(narcissism)長什麼樣,曾幾何時必須到心理醫生診所去尋覓;但如今 是社交媒體時代,似乎只需上網轉一圈,就可收獲一堆實例。 心理專家認為這個感覺是靠譜的。原來蜷縮在心理醫生診所沙發上的自戀情結,如今儼然 成了社交媒體的基本色調,社會交往中的常態。 從心理和精神健康角度看,自戀之花到處怒放的情形堪稱空前。作為“自拍一代”的天然 生存空間,社交網站上一項令人樂此不疲的活動應運而生:識別自戀。 同時,這一社會大潮近年來還催生了一批討論自戀問題的博客、論著和書籍。 BBC記者喬利昂·詹金斯(Jolyon Jenkins)注意到這個現像,做了一番調查研究。 自戀是個什麼東西? 據考林斯英語詞典釋義,自戀的意思是對自己,尤其是外貌體態有著超乎尋常的關注、欣 賞和愛慕。 自戀者把自己當作愛慕對像,可以看作自愛的膨脹版,往往伴有對自身的重要性、能力、 外表和舒適有超常的關注。 自戀是多種性格特征的綜合體,而這些性格特征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凡事走了極端,就成了病;自愛自重過度到了自戀的程度,就完成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成了精神疾病: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如何識別自戀的人? 英國NPD專家泰尼森·李(Tennyson Lee)博士說,診斷NPD有九項指標,都列在《診斷與 統計指南》(DSM)裡;這本手冊是全世界心理學家和研究人員人手一本的專業工具書。 如果一個人具有下列至少5項特征,那麼就可以確診患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症: 妄自尊大,對自身的重要性有恢宏的幻想 對功名權力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深信自己獨一無二、鶴立雞群、超凡脫俗 對來自他人的崇拜、贊賞渴求無度 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特權感,比如民間所謂的”公主病“ 習慣指使、支配、操縱和盤剝他人 缺乏同理心 對他人極度嫉羨 態度和行為傲慢、霸道 嗯,可能每個人都認識具有上述某些特點的人。畢竟自戀及其各種特征是人類天性的 一部分。 但李博士指出,正常和病態之間的區別在於,NPD患者的自戀特征的表露事實上對他們周 圍的人造成痛苦,令人無法忍受。 關於人腦,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目前人類對它的了解仍很少 這個病很常見嗎? 用DSM裡的指標評估,美國占人口6%的人屬於自戀型人格障礙(NPD)患者。 不過,其它一些采用更嚴格的指標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卻大不相同;至少五項這類調查發現 沒有一例夠得上NPD的案例。 因此,不同的專家對NPD是否常見病這個問題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有人說很罕見,有人說 很常見。 更有極端意見認為,NPD這種病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李博士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NPD是一種病,起普遍程度超出人們意料,而這種病現在並 沒有得到醫務界應有的重視和診治。 另一位認為當今世界網上線下自戀泛濫的專業人士是阿努什卡·瑪辛(Anoushka Marcin )。她的前任男伴就有嚴重的NPD症狀。兩人分手後,她開了一間心理咨詢室,提供如何 識別自戀人格障礙的咨詢建議。 NPD有治嗎? 李博士說,許多有NPD特征的人覺得自己得了抑郁症,為此去找他治療,而實際上抗抑郁 藥對NPD完全不起作用。 NPD是一種治療比較復雜、困難的病。 因為,他解釋說,首先說服患者承認自己得了這種病就不容易。別忘了,NPD的症狀之一 就是把自己當作完美無缺的存在來愛慕,而所有的問題都是別人的錯。 他的不少病人預約了就診時間卻經常遲到或根本不去,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為他們治病的人 無足輕重。 不過,NPD症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布蘭特·羅伯茨(Brent Roberts)說,這種逆向關聯走勢 十分明顯。 他表示,年長的人比年輕人較少自戀,這一點得到無數專業研究“反復的、令人信服的證 實”。 自戀之花盛開狀況的描述 那麼,我們面對的究竟是自戀病泛濫呢,還是對自戀現像的道德恐懼? 聖地亞哥大學心理學家吉恩·特溫吉(Jean Twenge)確信自戀作為一種流行病正在擴散 。她在《自戀症疫情》一書中有詳細論述。 她的研究顯示,美國大學生比以往更為自戀。 1980年代開始一直被采用的一份問卷,標題是“自戀人格明細表”(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對比1982年、2009年和最新問卷調查結果,特溫吉教授發現用自戀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大 學生人數呈上升趨勢。 她說,認為自己求勝動力超常的人數增長幅度“極大”。 “同時, 認為自己領導力超常、對自身智力的自信心和社會自信心超常的學生人數增長 比例也很大。" 承認自戀並幫助同類 有一個人叫杜鐸(HG Tudor),自稱英國頭號自戀者。 他自述從兒時就意識到自己是自戀者,證據是,”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的操縱別人並從中 獲得樂趣,但一直到大學畢業後我才聽說NPD,是我大學時的女朋友(學心理專業)告訴 我的,她說我有自戀型人格障礙。“ 後來,杜鐸被醫生確診患有NPD。 ”我可以理解,因為我的智力和認知水平足夠高,也理解人們為什麼覺得我的行為對他們 造成了傷害 — 但我不管,因為那樣才能滿足我的需要。“ 他還寫了幾本關於自戀的書,自費出版;同時在網上提供咨詢,一次收費70美元,內容是 幫助那些認為自己屬於”他那類人“的人掌握“還擊”的本領。 杜鐸的生意挺興旺。他覺得原因主要是自戀現像的普遍。 他的看法是,“社會趨勢在改變,自戀的色彩愈發鮮明,這種環境也滋養了更多自戀者。 ” 羅伯茨教授不認為自戀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瘟疫。他用三個不同的大學提供的數據說明,根 據他的分析,過去30年裡大學生裡自戀的現像其實是在下降。 問題的關鍵在於,作為一種心理狀態和人格特征的集合,自戀不難定義,但很難量化衡量 。 社交媒體肯定是鼓勵、滋養了有自戀傾向的行為。同時,人類對於自戀這件事的痴迷也在 與時俱進。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47667589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如果一個人具有下列至少5項特征,那麼就可以確診患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症: 妄自尊大,對自身的重要性有恢宏的幻想 對功名權力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深信自己獨一無二、鶴立雞群、超凡脫俗 對來自他人的崇拜、贊賞渴求無度 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特權感,比如民間所謂的”公主病“ 習慣指使、支配、操縱和盤剝他人 缺乏同理心 對他人極度嫉羨 態度和行為傲慢、霸道 大家有認識自戀的人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236.1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3561741.A.9C1.html

03/26 08:56, 5年前 , 1F
多一點自信也不行嗎
03/26 08:56, 1F

03/26 08:57, 5年前 , 2F
五樓一定是病態
03/26 08:57, 2F

03/26 08:57, 5年前 , 3F
5樓塑膠臉
03/26 08:57, 3F

03/26 08:59, 5年前 , 4F
常態:我 病態:蚵屁
03/26 08:59, 4F

03/26 09:00, 5年前 , 5F
馬英九
03/26 09:00, 5F

03/26 09:01, 5年前 , 6F
自卑的人<<<<<<<<<
03/26 09:01, 6F

03/26 09:01, 5年前 , 7F
病態:韓國瑜
03/26 09:01, 7F

03/26 09:02, 5年前 , 8F
英美的o型多 很多個性和文中所述一樣啊
03/26 09:02, 8F

03/26 09:02, 5年前 , 9F
Google o型人的限制級秘密 和反社會人格差不多
03/26 09:02, 9F

03/26 09:03, 5年前 , 10F
本文 o型血的限級級秘密 反社會人格 的多數特質都是重疊的
03/26 09:03, 10F

03/26 09:04, 5年前 , 11F
你可以說那一種障礙 也可以解釋為多數人類的普遍現象
03/26 09:04, 11F

03/26 09:05, 5年前 , 12F
這型人犯錯 最愛說的藉口是 人不自私 天誅地滅
03/26 09:05, 12F

03/26 09:08, 5年前 , 13F

03/26 11:26, 5年前 , 14F
相對自卑人也增加
03/26 11:26, 14F

03/26 17:17, 5年前 , 15F
柯師父?
03/26 17:17, 15F
文章代碼(AID): #1ScNYDd1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ScNYDd1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