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百度創辦人: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方便」網友:無恥已回收

看板Gossiping作者 (Denken)時間6年前 (2018/03/29 03:13), 編輯推噓5(617)
留言14則, 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bill93557063 (bill9355)》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2.完整新聞標題: : 百度創辦人: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方便」 網友:無恥 : 3.完整新聞內文: : 2018-03-26 19:53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搜尋引擎「百度」創辦人李彥宏今(26)日提到,中國用戶 : 在個人隱私方面,態度比外國人開放,「願意用隱私交換方便」。這番話引爆中國網友怒 : 火,紛紛痛批李彥宏「無恥」、「不要臉」,強調用戶是「被願意」。 觀察國內多數人對於網路平台隱私議題的反應,其實很有意思。 我們對於近年來更加失去「言論自由」和「隱私權」的中國,深深報以同情。 對於前陣子粉絲專頁聲援潑漆,被臉書下架,捍衛「言論自由」不容小覷。 但對於近日來,臉書五千萬用戶個資外流遭濫用的「隱私權」事件, 在國外鬧得沸沸揚揚,在國內卻幾無討論熱度,幾乎可以說是票房毒藥。 「言論自由」是普世價值嗎?至少在台灣是生根了,這是多少前輩奮鬥來的。 「隱私權」是普世價值嗎?我們先假設大家都認同。 但我們真的很重視隱私權嗎?假如是,那我們應該會重視臉書隱私新聞。 畢竟台灣也是臉書重度使用國家。但顯然沒有。所以我們其實沒那麼重視隱私權。 那是因為臉書個資外流事件,並非發生在我們國內自身,所以才不重視這次事件嗎? 可能不是,因為我們對於中國的各種相關事件,討論關注也不算少。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我們會回頭看看落後者,卻不願向前捍衛隱私權。 今日所有習以為常的普世價值,都是爭取捍衛來的,隱私權當然也不會例外。 「言論自由」一般理解的方式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那麼這裡的「隱私權」我們可以先簡化成「你不能在非我意願下獲得我的個人資料」 什麼叫做「意願」呢?諸多網路平台會說,噢你註冊登入的時候勾選了同意使用條款, 所以你有意願授予個資給我們,做任何事情。就這樣。 所以有些人對於臉書個資外流事件,看法不外乎「你不認同就不要使用臉書」 或是「你登入授權了第三方的臉書應用程式,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這種極為清高但並不務實的解決辦法。 更何況那些使用條款,甚至可能是故意設計得讓你不想看呢?或很難執行權利救濟呢? 現實的運作是,當危機出現時,我們就是必須捍衛爭取那些,我們認為應得的權利。 今天臉書會有各種隱私設定,不是臉書大發慈悲提供的, 而是 2010 年期間,國外媒體熱烈討論隱私權議題, 而佐克伯在當年 D8 大會訪談中,更是被兩位資深記者逼問到滿頭大汗(*1) 那之後才出現的(且迄今多年,他再也沒敢出席該大會) 今天蘋果產品自詡重視隱私權, 然而 iOS 的各種隱私權設定,幾乎都是在 2012 年 iOS 6 之後才有的, 而且那是在當年初,社群軟體 Path 被爆料未經同意上傳使用者通訊錄(*2), 媒體持續討論一陣,年中蘋果才加上這些隱私權設定。 那麼 2007-2011 年這五年期間,有多少 iPhone 使用者的個資被偷偷上傳呢? 但那之後蘋果搖身一變,儼然成為隱私權守護者(畢竟 Android 還是拖到 2015 年才加上隱私權設定) 所以今天我們的網路平台隱私權,是享受國外前人果實的, 當時我們不但沒出力,甚至也沒出聲。 當年還可以歸咎欠缺中文科技媒體,但如今幾乎都有與國外同步報導的即時水準了呢? 近日這次事件是,臉書五千萬用戶個資,在 2013 年透過一款心理測驗的臉書應用程式, 合法外流到一間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但被違法應用到政治大選操作上。 當年把佐克伯逼問得滿頭大汗的資深記者之一,這次也進行了一場不公開的短訪談(*3) 質問的水準同樣犀利: 臉書除了道歉也澄清,他們在 2014 年就開始限縮應用程式存取權限, 現在會開始普查那之前的每一個應用程式,是否有乖乖地沒濫用使用者個資。 臉書真的有辦法回頭彌補,當時過度放任的平台責任嗎? 不管你信不信,總之我是不信的。 然而個資一流出不復返,我們還能怎麼辦呢? 因此被臉書收購的 WhatsApp 創辦人,發推鼓吹 #deletefacebook 行動, 是時候我們可以抵制這個平台,抵制這個平台看待隱私權的價值觀。 我倒覺得可以從簡單點的著手。先從關心這次事件開始,點擊相關新聞來看。 開始討論我們想要的隱私權是什麼樣的。 我們不是要放棄社群網路,而是網路並不只有臉書/Instagram 而已。 看新聞也不是只能從臉書動態牆看而已,主動支持你欣賞的媒體, 讓媒體能擺脫受演算法主宰的困境。 先從拒絕每天看臉書開始,拒絕當臉書的日活躍用戶。 (*1) D8 Video: Under Mark Zuckerberg's Hoodie https://goo.gl/bnNxaK (*2) Popular 'Path' app revealed to secretly upload all iPhone contacts to its servers https://goo.gl/OG883 (*3) Here's the transcript of Recode's interview with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about the Cambridge Analytica controversy and more https://goo.gl/ZNNbGo : 中國媒體報導,李彥宏今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高談大數據,對於數據保護和用戶隱私 : 的重要性,他稱,從過去幾年開始,中國越來越認識到這個問題,並一直在加強相關的法 : 律規範。 : 李彥宏轉口又說,中國人對數據隱私問題相對開放,沒有外國人那麼敏感,「如果用隱私 : 來交換便捷性或者是效率的話,很多情況下,他們(中國人)是願意這麼做的」。 : 他也強調,在數據的使用方面,百度會遵循一系列原則,「使得數據的使用讓所有者受益 : ,而且他也願意讓你去使用自己的數據」。 : 中國網友則對李彥宏「中國人願意用隱私交換方便」的說法,給予一面倒的負評,痛批李 : 是無恥之徒、不要臉、「明明就是強制盜取用戶隱私」、「又被願意了,真無恥」。 : 還有人自嘲「這很中國」、「呵呵!在中國有隱私的嗎?」、「無力反駁」、「中國人民 : 沒有選擇權」,網友紛紛說自己根本不願意,但「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沒辦法」。 : http://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phpSr5Nyk.jpg
: 中國搜尋引擎「百度」創辦人李彥宏,今(26)日提到,中國用戶在個人隱私方面,態度 : 比外國人開放,願意用隱私交換方便。(資料照,彭博)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377285 : 5.備註: :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我最近寫了一個叫作「工作咖啡館」的 iOS App https://goo.gl/iBWJSs 以及一次搜尋各大電子書店的 iOS App https://goo.gl/qDGLs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2.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22264402.A.BA1.html

03/29 03:18, 6年前 , 1F
現在只剩下我爸媽那一輩的每天臉書了,太多社群軟體可用
03/29 03:18, 1F

03/29 03:19, 6年前 , 2F
是說其實隱私權難聽點,藏的,的好用戶確實不容易察覺,所
03/29 03:19, 2F

03/29 03:19, 6年前 , 3F
以也會產生不在意的感覺
03/29 03:19, 3F

03/29 03:20, 6年前 , 4F
百度公開講那種話,就是公開攤出來給用戶認為不安全
03/29 03:20, 4F

03/29 03:21, 6年前 , 5F
其實用戶並不真的知道什麼是隱私保護,但肯定知道什麼是安
03/29 03:21, 5F

03/29 03:21, 6年前 , 6F
全感,廠家隱私保護好不好不說安全感要給足
03/29 03:21, 6F

03/29 03:47, 6年前 , 7F
我的確是這件事之前就不使用了阿 原因就是感覺太多奇
03/29 03:47, 7F

03/29 03:48, 6年前 , 8F
怪的廣告 跟要得到我個人資料的應用
03/29 03:48, 8F

03/29 04:00, 6年前 , 9F
我什麼遊戲和心理測驗都不玩很久了 每個都要一堆權限
03/29 04:00, 9F

03/29 04:18, 6年前 , 10F
玩一個心裡測驗要你所有的資料給他
03/29 04:18, 10F

03/29 04:51, 6年前 , 11F
這件事鬧這麼大不是因為川普嗎
03/29 04:51, 11F

03/29 04:56, 6年前 , 12F
還在用臉書喔
03/29 04:56, 12F

03/29 07:44, 6年前 , 13F
推一個,可能還在使用臉書的族群是對此較不敏感的人吧
03/29 07:44, 13F

03/29 09:19, 6年前 , 14F
挺有道理的
03/29 09:19, 14F
文章代碼(AID): #1Qk-bIkX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6 篇):
文章代碼(AID): #1Qk-bIkX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