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如何避免政治力介入檢察體系?

看板Gossiping作者 (雨蒼)時間7年前 (2017/04/22 22:42), 7年前編輯推噓10(15532)
留言52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大家好,我是民間司改會的資訊專員雨蒼。 不讓政治力不當介入檢察體系相信是許多人的共識。司改國是會議第三組討論 「檢察官定位」問題,報紙投書不斷,似乎跟這件事情有相當大的關聯。可是, 真的是這樣嗎? 由於似乎很少有文章把這個問題談清楚,因此小弟嘗試用非法律人的身分來談 談這個問題,讓大家能夠一窺法律人之間的論戰。 這篇文章文長,因此需要花點時間閱讀,還請大家見諒,歡迎大家參考圖文好 讀版: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2872167.A.894.html 2013年時,當時身為檢察總長的黃世銘在監聽到王金平疑似替柯建銘關說司法 案件之後,立即前往馬英九官邸向時任總統的馬英九揭露此事,引發馬英九與 王金平之間的九月政爭。這是政治力透過檢察體系進行鬥爭的經典案例。不過, 政治力究竟如何影響檢察體系?這就需要分析很多不同的因素了。 政治力如何影響檢察體系? 目前台灣檢察體系有幾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檢察體系的勞逸不均。基層的 地方法院檢察署需要負責收案、偵查、辦案,需要處理的工作相當多。但是往 上到高等法院檢察署,工作量卻大幅減輕。這讓檢察體系有了非常強烈的「升 官」動機,可以有效減低工作量。 同時,檢察體系的升遷又存在著「升官圖」的奇怪制度(地檢檢察官→地檢主 任檢察官→高檢檢察官)。檢察官與法官一樣,因為司法官訓練所有「期別」, 因此如同當兵有學長學弟一樣,檢察官與法官也有梯次期別。同一期的檢察官 如果在某段特定時間沒有往上升,之後幾乎就沒有「升官」的機會。因此如果 發現第一線的基層檢察官期別比其他檢察官高很多,那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 升不上去了。 如何在該升官的時候能升上去?如果你是檢察官,就要看你是否能夠博得長官 好感,這樣才有機會往上升。如果長官要你辦的案子,你都能夠照長官的意思 辦好,那麼長官就會指揮你去辦理一些可以上新聞的大案子,辦個幾件,名氣 夠了,你就有機會可以升官。反之,如果你辦的方向不是長官要的,長官多次 關切你也堅持要辦(或堅持不辦),那麼長官就會把案件轉給其他人,並且把 你慢慢冰凍起來,時間到,升官的機會自然就是別人的。雖然法律要求長官的 指示辦案必須明文寫下,但實際上這有很多曖昧空間,長官問你某個案子辦的 如何,幾句對話下來,你就會知道辦案的方向是否和長官希望的方向一致。如 果還問你「這樣辦好嗎?」相信有些敏感的人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http://billy3321.github.io/images/prosecutor01.png
起訴太陽花的檢察官升官了 http://bit.ly/1Jixq4k 這導致檢察官的辦案有強烈的奉承、屈從上意問題,畢竟事涉自己的人生,又 有誰會跟自己的工作量和人生過不去呢?這也導致許多基層檢察官無法站出來 發聲。一旦自己說的話與高層意志不同,未來在這個圈子還要不要混呢?這種 挑選人來「升官」的作法弄久了,就可能讓檢察體系的高層充滿著「自己人」。 而「升官」的時候,除了檢察體系的人事審查會(檢審會)可以決定要誰要升 以外,另外一個關卡就是法務部部長。法務部長為了落實刑事政策的施行,對 檢察人事有圈選權,只有被圈選的檢察官才能升職。這就讓檢察體系的辦案不 得不考慮部長的感受,也讓法務部長有機會影響檢察辦案。法務部長是行政任 命,如果部長無法或無意抵擋個案干涉,就能讓政治意志有機會透過檢察官來 展現了。 http://billy3321.github.io/images/prosecutor07.jpg
在九月政爭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總統任命、立法院同意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和 法務部長曾勇夫出了衝突,透過指責曾勇夫接受關說,黃世銘成功的鬥下了曾 勇夫。黃世銘為什麼要鬥曾勇夫?原因其實不難理解。黃世銘跟曾勇夫都是檢 察體系出身,長久以來,都有自己的人馬,可是,「升官」的決定權主要是在 法務部部長手上,而不是在檢察總長手上,誰能「升官」、誰不能「升官」, 作為龍頭的檢察總長,又是總統提名、國會同意而任命,人事權竟然遠小於法 務部長,自然也種下了兩人的嫌隙。 如何解決檢察官遭政治力介入的問題? 要怎麼解決檢察官可能遭政治力介入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先釐清,檢察體 系的辦案確實應該保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不該被行政權插手進來。因此,法 務部部長的圈選權,除了檢察長之外,應該不要及於基層的升遷比較好,以維 持檢察體系的獨立;檢察長需要負責檢察行政,與一般的檢察官比較起來多了 點行政的角色,法務部長是檢察行政的監督人,應該擁有檢察長的人事決定權。 在升遷方面,「勞逸不均」與「升官圖」的問題必須被解決,因此檢察官的升 職應當要以一定程度的歷練為基礎,而非只看期別與人脈;資深的檢察官應該 要來帶領資淺的檢察官辦案,而非在升上高等檢察署以後就離開偵辦案件的第 一線,反而加重第一線檢察官的負擔。至於檢察體系內部的案件指揮權,因為 檢察官一起辦案、協調分工是本質上使然,因此仍然需要存在,但應該以明文 記錄的方式,讓案件的指揮、移轉、辦理能公開透明,並對不當的指揮究責。 不過,檢察體系高層最在意的事情好像都不是這些。他們最在意的,好像就只 有為了解決檢察官被政治干預的狀況,應該維持檢察官的「司法官」定位。他 們認為,「司法官」地位的檢察官才能維持獨立性,一旦檢察官被視為「行政 官」,恐怕會被政治力不當介入。 檢察官是不是「司法官」,影響了什麼? 法務部參事陳瑞仁就在會議上說:「那如果檢察官變成行政官的話,各位可以 想想看那很可怕喔,行政院長可以命令檢察官起訴或不起訴的意思,然後總統 可以請檢察總長來報告案情,檢察官變行政官難道要變成這個樣子?這是一個 很嚴重的問題嘛。」 http://billy3321.github.io/images/prosecutor02.jpg
http://bit.ly/2pP5dN6 這樣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其實問題頗大。世界各國有許多國家將檢察官定位為 行政官,且政治干預的傳聞也沒有我國嚴重,顯見檢察官究竟被叫作行政官或 司法官,和能否獨立之間的關聯性並不大。 法務部的說帖稱「在德國,檢察官是獨立的司法官署」,但許玉秀詢問德國慕 尼黑大學的刑事法教授Bernd Schünemann,卻得到「他們是行政權的一部分, 但有著獨立的地位」的答案。 http://billy3321.github.io/images/prosecutor03.jpg
http://billy3321.github.io/images/prosecutor04.jpg
http://billy3321.github.io/images/prosecutor05.jpg
http://billy3321.github.io/images/prosecutor06.jpg
再來,就他們提到的政治力介入方面,重點還是要設計妥當的制度,就算是 「行政官」,也能擁有高度的獨立性。台灣過去一直認為檢察官是司法官,可 是台灣檢察官被政治干預的情況如何,相信民眾心裡各有一把尺。而且,檢察 系統隸屬於法務部,法務部隸屬於行政院,本來就是行政權的一部分,除了辦 案不受獨立干預,再怎麼看都像是行政系統的一部分。更何況,檢察官就是有 上命下從的「檢察一體」設計,上級的檢察官可以指揮下級檢察官辦案,法官 再怎麼樣也不可能上命下從。檢察官主動就能辦案,法官被動才有案子辦,檢 察官就不是法官,分的越清楚越好。 法務部和檢察官認為檢察官是「司法官」的說法,有人認為,他們是希望捍衛 一些檢察官的既有權力。 法務部與檢察官想要捍衛怎樣的權力? 在專制時代的過往,檢察官是當權者統治的利器。檢察官可以自由決定要偵辦 誰、要起訴誰、或甚至不起訴誰,這樣的權力讓國家有機會可以以刑事案件的 方式逼迫人民就範。因此,當時讓檢察官擁有許多權力,包含檢察官自己就可 以決定要暫時羈押誰。(現在檢察官決定要羈押後,必須交由法官決定,若緊 急羈押,也必須24小時內交由法官裁定。)這樣的權力,讓國家可以透過檢察 官的手來控管人民。 可是到了解嚴後,台灣逐步進行改革,檢察官強制處分的權力也一點一點的被 放回到法官身上。許多檢察官不適應,因此希望透過「司法官」的屬性,來讓 他們繼續保有這樣的權力。他們認為擁有這些權力就可以打擊犯罪,卻忘記了 三權分立的原則,也忽視了檢察官的濫權會如何傷害人民。 在2011年立法官法時,法務部希望能將名稱改為「司法官法」,一次包含法官 與檢察官。但因為司法院的反對,因此最後法案名稱為「法官法」,但檢察官 卻同時在該法中進行處理,因為法務部堅持「檢察官是司法官」。 如果檢察官是「司法官」,有什麼特別的權力呢?如果檢察官是「司法官」, 就能擁有更多的「強制處分裁量權」,能自行決定要使用怎樣的強制力。舉例 來說,過往檢察官可以自己決定要羈押誰,因此檢察官自己就可以去合法抓人 來關,而非像現在需要向法官聲請,由法官來決定是否有足夠理由可以羈押。 而現在檢察官仍有許多強制處分可以自行決定,比如說禁止出境或限制住居的 處分,這就是「司法官」屬性所帶來的強制處分裁量權。 律師賴瑩真的投書中即有提到,他有當事人遭到檢察官限制出境,但因為是檢 察官自己即可做出處分,而且不用通知當事人,因此當事人無法獲得第三方法 官再次審理、辯解的機會。目前,限制出境、限制住居都是檢察官可以自行對 當事人處分,而且當事人不一定知道。換句話說,如果有不肖檢察官濫用他的 權力,各位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遭到限制出境。 司改要有感 從限制出境講起(賴瑩真)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321/37589926/ 但是,如果把這樣的權力放到檢察官手中,讓檢察官可以獨自做出處分,而當 事人沒有辯駁或被第三方法官裁量的可能,就會造成檢察官的濫權。當然,世 界各國的檢察官都有一定程度的強制處分權,但許多國家的檢察官在這方面的 權力都比台灣小(參考林超駿:檢察官定位與檢察官權限—比較法觀察)。更 可怕的是,即便政治力難以透過人事介入,但檢察體系的高層意志卻能在這種 狀況下濫權行使而無從究責。如果檢察體系高層本身與特定政治勢力來往,在 這種扭曲升遷制度影響之下,檢察體系的濫權仍會是嚴重的問題。 關於檢察官強制處分權的討論,可以參考《頂呱呱法學:回應便所法學對於檢 察權定位的質疑》一文。 http://bit.ly/2pFNESA 當然,也有檢察官擔心的是一旦失去「司法官」的身分,會喪失身分保障,「 司法加給」將會消失,導致辛勞的工作沒有相應的薪酬。這點我個人認為應該 可以透過制度上的加給來做補償,不必一定得跟「司法官」身分掛勾。 不讓政治力介入檢察體系是許多人的共識,讓檢察官享有身份保障,以高度的 獨立性依法辦案,就是避免政治力介入的重要方法。同時,卻也要避免檢察官 自己向政治力靠攏,這就仍是回歸到權力分立的原則,制定權責相符的檢察官 法,讓檢察官同時具有高度獨立的身分保障能勇於任事,但也因為人事升遷制 度與指揮模式的大幅改革,才不會像過去一樣,犯錯或濫權就變一筆爛帳,找 不到人負責,最後就是不了了之,不用負責。 台灣的檢察體制承襲了諸多專制時代的不當權力,需要大幅度的改革,才能合 乎民主法治的要求。相信大家都不在意給檢察官和法官一樣的身份與獨立保障, 用來對抗政治力,同時也讓檢察官的濫權可以有效的被追究或更正。 這是非法律人的小弟的粗淺了解,如果有說錯,也歡迎大家指正! 相關資料: 檢察官定位與檢察官權限—比較法觀察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6TWrTRQWn8FdTFTdkppSnJsYXM/view 許玉秀打臉法務部「檢察官是司法官」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yAtzol2R1UkaU9sakxHNF80OXc/view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yAtzol2R1UkUWVkV2ZFczBXSE0/view 頂呱呱法學:回應便所法學對於檢察權定位的質疑 http://bit.ly/2pFNESA 司改要有感 從限制出境講起(賴瑩真)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321/37589926/ 檢審會吵什麼?從檢審會的前世今生說起 https://jrf-tw.gitbooks.io/jrf_issues/content/3-10.html 檢察體制徹底改革,檢察獨立方能落實! http://www.jrf.org.tw/articles/128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220.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2872167.A.894.html

04/22 22:44, , 1F
政治->立法->司法本來就會互相牽制,制度設計如此
04/22 22:44, 1F

04/22 22:44, , 2F
這三權之間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又可以彼此牽制
04/22 22:44, 2F

04/22 22:45, , 3F
司法也能牽制行政啊...之前柯P說要把監視器拿來拍違規
04/22 22:45, 3F

04/22 22:46, , 4F
04/22 22:46, 4F

04/22 22:46, , 5F
馬上就被司法院打臉...
04/22 22:46, 5F
我不反對您的說法,但您說的好像跟我說的不太一樣?

04/22 22:46, , 6F
把整個體系改到完全不被牽制,變成太上皇自有運作才有問題
04/22 22:46, 6F

04/22 22:47, , 7F
把我說的"牽制"改成"影響" 就能回答你的問題了
04/22 22:47, 7F

04/22 22:48, , 8F
行政->立法->司法 本身在制度上可以互相影響
04/22 22:48, 8F

04/22 22:48, , 9F
但說不上能徹底控制...
04/22 22:48, 9F

04/22 22:49, , 10F
歐美最高司法總長不也是類似台灣的機制~
04/22 22:49, 10F
我認為我跟你的定義可能不一樣。「控制」和「影響」不一樣,三權分立 應是彼此拮抗,而非嘗試完全控制。 至於法官與檢察官,有評鑑機制可以對其究責。

04/22 22:49, , 11F
人事和經費先能做到獨立
04/22 22:49, 11F
這點不反對,文章中提的就是人事要有部分的獨立~

04/22 22:50, , 12F
不然你認為應該怎麼做? 其實加上國會復決也是可討論的
04/22 22:50, 12F

04/22 22:50, , 13F
但我不認為完全獨立,讓行政和立法無法影響是好的!
04/22 22:50, 13F

04/22 22:51, , 14F
"影響"和"控制"是程度上的不同,台灣目前也是比照歐美體系\
04/22 22:51, 14F

04/22 22:52, , 15F
行政體系頂多也只能一定程度"影響"到司法,說不上控制
04/22 22:52, 15F
我只是覺得你談的好像跟我這篇文章要談的不一樣。這邊要談的,是如何 讓檢察官有獨立行使職權,不被政治過度介入,並防止檢察官濫權的作法。

04/22 22:54, , 16F
檢察官何不改成民選制? 定期改選避免長官政治力介
04/22 22:54, 16F
民選是美國的作法,我也覺得可以參考,但無論如何還是要放到台灣的現行 狀況下思考是不是真的可以落實。

04/22 22:54, , 17F
說的是...你講的幾點很有道理,就是升官的動機影響工作方式
04/22 22:54, 17F

04/22 22:55, , 18F
該說,檢察官和法官在台灣升官的動機太強,容易影響判決
04/22 22:55, 18F

04/22 22:56, , 19F
這點我很能認同!
04/22 22:56, 19F

04/22 22:56, , 20F
先卡一個
04/22 22:56, 20F

04/22 22:57, , 21F
台灣的現況有哪一點不適合檢察官民選? 沒道理阿
04/22 22:57, 21F

04/22 22:58, , 22F
檢察官自評制度都是在小圈圈裡自慰而已 派系為王
04/22 22:58, 22F
哈哈,我沒有說不適合民選,我只是覺得無論要引入怎樣的制度,我們都該 好好思考: 這個制度在那個國家推行,有沒有其文化背景? 推行這樣的制度,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推行上需要改動哪些相關制度? 有這樣思考以後,才能確認是不是可以這樣推動,也需要大量的討論與思辨。 因此,我現在不敢驟下判斷。 身為一個非法律人來看司改國是會議,我覺得很多人討論的方式是有問題的。 這些人看到一個制度自己喜歡,就拼命講他的優點,但無視他的缺點。有些人 留德就拼命說德國好,有的人留日就說日本好,這種討論方式遲早會出事的。

04/22 23:00, , 23F
定期改選可以讓選民重新檢視該檢察官過去辦案
04/22 23:00, 23F

04/22 23:01, , 24F
為政治服務的檢察官自然會在選舉的過程中被揭穿
04/22 23:01, 24F

04/22 23:01, , 25F
當國民黨的工具當久了 聽到要民選絕對跟你拼命
04/22 23:01, 25F

04/22 23:02, , 26F
現在光只是要把檢察官定位成行政官就跳腳了
04/22 23:02, 26F

04/22 23:04, , 27F
民選的缺點就是有可能選錯人 (但哪一種方式不會選錯人?)
04/22 23:04, 27F

04/22 23:04, , 28F
除了民選之外 外人很難去監督檢察官/法官 
04/22 23:04, 28F

04/22 23:05, , 29F
民選的好處就是讓更多的人檢視司法官的過去辦案績效
04/22 23:05, 29F
關於監督檢察官與法官,目前要靠評鑑制度。這邊有司改會的倡議與報告,歡迎 參考! 個案評鑑制度改革芻議 http://www.jrf.org.tw/articles/1277 《法官法》個案評鑑制度觀察—司改國是會議報告 http://www.jrf.org.tw/articles/1224 《法官法》個案評鑑制度五週年觀察報告 https://www.jrf.org.tw/articles/1174

04/22 23:05, , 30F
但民選就算選錯人還有修復的可能 而且民選選錯人的機率
04/22 23:05, 30F

04/22 23:06, , 31F
也不一定比現在用錯人的機率高
04/22 23:06, 31F

04/22 23:06, , 32F
眾所皆知制度都有其優缺點 何不同步實施再來評估?
04/22 23:06, 32F
哈哈,各位的說法都很好呀,我真的是覺得大家可以好好來討論這個問題, 好好攤開優缺點來一起討論。

04/22 23:08, , 33F
美國有的州檢察官半數官派半數民選  
04/22 23:08, 33F

04/22 23:09, , 34F
舊制度已知易被政治力介入的缺陷 不引新制何以改善
04/22 23:09, 34F
您說到重點了! 其實各國的制度都有在做司法改革逐步改善,可是台灣....很多倡議者都沒有 同步跟上其他國家的改革腳步,很多還停留在舊制度的想像....真的很可惜。

04/22 23:18, , 35F
也許該盤點檢察官的職權是否符合現況了……
04/22 23:18, 35F
如何讓我們的司法制度更符合民主國家的想像,其實需要很多討論和改善呀。

04/22 23:55, , 36F
04/22 23:55, 36F
billy3321:轉錄至看板 PublicIssue 04/23 01:22

04/23 10:00, , 37F
能討論是好事,推!
04/23 10:00, 37F

04/23 10:43, , 38F
看你扯起訴太陽花=升官,那就沒什麼好討論了!偏見過深。這
04/23 10:43, 38F

04/23 10:43, , 39F
樣重大爭議有罪無罪,該放偵查解決或提升到司法權確認你都搞
04/23 10:43, 39F

04/23 10:43, , 40F
不清楚的話,討論這議題也只是見樹不見林。
04/23 10:43, 40F
我舉那篇的例子,是要說明偵辦有名案件確實很可能升官比較快。

04/23 12:15, , 41F
推!
04/23 12:15, 41F

04/23 12:49, , 42F
推好文
04/23 12:49, 42F

04/23 17:37, , 43F
這個問題最近的文章很多,但你的資料卻少的可憐
04/23 17:37, 43F

04/23 17:48, , 44F
不清楚是資料沒找全?還是對資料特意篩選?
04/23 17:48, 44F
我是用我覺得有把問題談好的文章。如果要更多,歡迎參考我自己整理的 投書彙整: http://bit.ly/pj-links1

04/23 19:23, , 45F
檢察掛行政下面,跟公務員一樣做事層層上簽顆顆
04/23 19:23, 45F
看起來你似乎認為: 行政權=層層上簽 司法權=不用層層上簽 可是我記得現在檢察官有些東西不是還是得層層上簽嗎?

04/23 19:37, , 46F
...司改會為什麼老是被實務界的人討厭你知道嗎?
04/23 19:37, 46F

04/23 19:37, , 47F
因為太多像你這樣不懂裝懂的
04/23 19:37, 47F

04/23 19:37, , 48F
就算原本不喜歡陳瑞仁的 現在也都被你逼得站在一起了
04/23 19:37, 48F

04/23 19:38, , 49F
本位主義最嚴重的不是法律人 而是你們這些半調子
04/23 19:38, 49F
呃,如果覺得我說的有問題,可以自己寫一篇完整說明的回應我呀~ 然後因為討厭司改會所以要去跟陳瑞仁站一起,這啥邏輯?你不能自己一個人一個 想法,非得去抱著別人的腿嗎?我自己也沒有完全支持司改會的所有改革呀。 不管怎樣,司法改革都是牽涉所有人的改革,如果不願意說明得讓非法律人看懂, 然後法律人自己改自己的,這樣ok?這樣一邊用法律人的本位主義發言,一邊說 別人本位主義重,我也是醉了。

04/26 23:44, , 50F
避免政治力介入檢察體系,然後讓檢察官變行政官
04/26 23:44, 50F

04/26 23:44, , 51F
這樣我也是醉了
04/26 23:44, 51F
現在檢察官是司法官啊,政治介入有少嗎? ※ 編輯: billy3321 (202.169.173.134), 05/06/2017 15:23:41

05/06 15:49, , 52F
先推
05/06 15:49, 52F
文章代碼(AID): #1O-sldYK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O-sldYK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