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長平之戰殺40萬趙軍是真是假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7年前 (2017/02/28 09:25), 7年前編輯推噓0(004)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35 (看更多)
: 趙國男子被殺完後,秦軍直趨邯鄲城, : 好問題來了,為什麼邯鄲沒有立刻淪陷? 真正的原因就是秦的消耗。 : 在先前的戰爭中,秦軍大概已耗盡箭矢,秦軍普遍也營養不良,極度疲憊。 : 實際上已是強弩之末。(沒有自動工廠的年代 箭和現在的砲彈一樣很貴) : 所以秦也只剩一口氣。面對大城邯鄲,真的無法一時半刻攻下。 : 但秦國的錯誤發生了,正因為撐了那麼久,秦國上下也希望一次解決秦趙戰爭 : 於是秦軍並非固守已得的地盤消化、休整,而是繼續前進包圍邯鄲。 : 但白起反對(這就是為何邯鄲之戰指揮官不是白起),只好去職。 : 這時候戰國第五名將出場了(他本身名氣稍低 是因為一輩子只打了2次戰爭 : 但2次事實上都是大勝,而且苦主都是秦國) 根據吏記「白起王翦列傳」 四十八年十月,秦復定上黨郡。秦分軍為二:王齕攻皮牢,拔之;司馬梗定太原。韓、趙 恐,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侯曰:「武安君禽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邯鄲 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 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 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 ,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 ,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於是 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 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 我看起來應該是長平之戰後,秦相范雎因為不讓白起功勞太大,所以說服秦王休兵 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 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 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 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 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 之後,秦國又要發兵,派王陵功打邯鄲(因為當時白起生病了),但王陵打敗戰,秦王又想 白起出來打,白起才推拖說邯鄲不好打,而秦國死傷過多,所以不肯打。 其實以白起一位橫空出世的大將軍,不可能不想滅趙的,其實還是有政治因素存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26.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8245137.A.50F.html

02/28 09:42, , 1F
范雎怕白起滅趙後 會遭其它各國聯合滅泰 才進言阻止 像齊遭
02/28 09:42, 1F

02/28 09:42, , 2F
5國聯合攻打 因齊滅宋變成更強大 打破當時各國軍力平衡 才
02/28 09:42, 2F

02/28 09:42, , 3F
招致大禍 被各國合攻
02/28 09:42, 3F

02/28 09:55, , 4F
照您所說的~後面為什麼又要打~~?
02/28 09:55, 4F
以下是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說的明白,范睢與白起有隙,言而殺之。 後五年,昭王用應侯謀,縱反閒賣趙,趙以其故,令馬服子代廉頗將。秦大破趙於長平, 遂圍邯鄲。已而與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殺之。任鄭安平,使擊趙。鄭安平為趙所圍,急 ,以兵二萬人降趙。應侯席槁請罪。 戰國策「昭王既息民繕兵」,武安君也有提到「今秦破趙軍於不遂以時乘其振懼而滅之, 畏而釋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積,」,表示當初長平之戰大破趙軍,不趁勢把趙國滅了,反 而談和,讓趙國得以緩息,如今已不能再打。 代表白起認為長平之戰後,是滅掉趙國的好時機,而他本人也是想直接滅掉趙國。 昭王既息民繕兵,復欲伐趙。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民國虛民饑,君不量百姓 之力,求益軍糧以滅趙。今寡人息民以養士,蓄積糧食,三軍之俸有倍於前,而曰『不可 』,其說何也?」 武安君曰:「長平之事,秦軍大克,趙軍大破;秦人歡喜,趙人畏懼。秦民之死者厚葬, 償者厚養,勞者相饗,飲食餔饋,以靡其財;趙人之死者不得收,傷者不得療,涕泣相哀 ,戮力同憂,耕田疾作,以生其財。今王發軍,雖倍其前,臣料想趙國守備,亦以十倍矣 。趙自長平已來,君臣憂懼,早朝晏退,卑辭重幣,四面出嫁,結秦燕、魏,連好齊、楚 ,積慮并心,備秦為務。其國內實,其交外成。當今之時,趙未可伐也。」 武安君曰:「是時楚王恃其國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諂諛用事,良臣斥疏,百 姓心離,城池不修,既無良臣,又無守備。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國倍城邑,發梁焚舟以 專民,以掠於郊野,以足軍食。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 秦,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戰其地,咸顧其家,各有散新,莫有鬭志。 是以能有功也。伊闕之戰,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二軍爭 便之利不同,是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并銳,觸魏之不意。魏軍既敗,韓軍自潰, 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計利形勢,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今秦破趙軍於長平, 不遂以時乘其振懼而滅之,畏而釋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積,養孤長幼,以益其眾,繕治兵 甲以益其強,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節以下其臣,臣推體以下死士。至於平原君之屬, 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以合伐之,趙 必固守。挑其軍戰,必不肯出。圍其國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 必無所得。兵出無功,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見其害,為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 編輯: quii11 (114.136.226.176), 02/28/2017 10:25:49 ※ 編輯: quii11 (114.136.226.176), 02/28/2017 10:26:19
文章代碼(AID): #1OjD6HKF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2 之 35 篇):
文章代碼(AID): #1OjD6HKF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