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什麼同志大遊行人數大勝工鬥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7年前 (2016/12/10 20:15), 7年前編輯推噓3(413)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9 (看更多)
相似的問題過去同運也出現過,法國恐攻時也有類似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發酵最快的時 候應屬前幾年"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盛行時。 當時許多人問的問題除了"這樣娛樂化的公益活動是否會讓議題失焦而成為嘩眾取寵的工 具",更進一步的問題是"這樣活動的類型,難道不會擠壓到無法以這種形式進行的議題所 可能獲取的資源嗎" 我想,針對前者,對於極需資源挹注的人,不論黑貓白貓,能抓住資源的都是好方法, 我們確實不太需要這些公眾人物"真心"的關注,而是透過他們的行動展演去吸引出更多潛 在的關注者,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坦白而言就是,你也不會去問廣告公司是不是為了賺 錢,還是真的認同你的產品才作廣告的。也因此,對於"資源的來源"便不需要太過計較了 。 針對後者,應該才是比較多人關注的問題:如果經過資源競爭後只剩下一種把表達形式 能夠吸引大眾的關注,那麼會否行程資源的壟斷? 駁論者認為,大眾本身對於各種議題都是潛在客群,不存在關注A議題而忽視不衝突的B 議題的可能性,相反的,反而會促成更多資源的投入,而使得各類議題受關注度提升。舉 例而言,冰桶挑戰後除了漸凍症患者以外,許多罕病基金會的捐款額也連帶上升,甚至帶 動了罕病防治法的整體修正。同樣的理由,原先不關注戰亂地區死傷情形的人,也開始在 鄉民"善意的"提醒下關注了起來,其結果是更多的潛在資源被帶動起來了。而或許基於相 似的理由,近年在各類社運的場合網網能見到不同的議題附和,以"我關心A我也關心B"的 論述模式從事議題的行銷。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可忽視,駁論者所認為的潛在資源終究是有限的,不僅是指金錢上時 間上,連關注的能力上也是如此。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各學科流行起對於"注意力資源"的 研究,點出了訊息相對於注意力過剩的情形,也因而心理學關注起"認知結構如何分配注意 力資源",而行銷學則試圖詢問"如何獲取注意力資源",由此來看,關鍵問題就會是:"甚麼 樣的事物值得我們分配資源去關注?" 一方面,對於資源占用量小的訊息,利於接收的信息,較為容易進到我們的認知裡,除 此之外,有趣的信息與歡樂的信息,比起沉悶的訊息顯然更易消化。另一方面,我們不得 不回頭問"身為資源來源者的人們(公眾人物/政治人物),關注的是甚麼"從而間接的引發 大眾的關注。而這個答案,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看來是顯而易見的: 有錢賺的、娛樂性大過 批判性的、有趣的大過嚴肅的。因為這樣的訊息,一來能夠取得更多資本,二來也可以穩 固現有的政治運作而不生變亂。我想這也是為甚麼Postman在其著作「娛樂致死」中,認 為一切的文化媒介終將成為「娛樂的附庸」 於此,在資源有限而議題無限的現代,各類的議題從引起關注開始就在競逐資源,我們 被迫做出選擇,是向歡愉的議題形象靠攏,還是堅守議題存在的深沉? 但我想想,其實PTT也不用太擔心啦我猜,鄉民都超有梗的甚麼鳥議題都能變好笑,即便 是大家要一起下地獄的笑話也沒再怕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225.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1372115.A.404.html

12/10 20:16, , 1F
就一堆智障啊,噁心矯情
12/10 20:16, 1F

12/10 20:18, , 2F
推你一下 增加你的資源.
12/10 20:18, 2F

12/10 20:19, , 3F
信息= =? 中國人???
12/10 20:19, 3F

12/10 20:19, , 4F
推推
12/10 20:19, 4F

12/10 20:19, , 5F
宗教流氓有智慧的人都會厭惡
12/10 20:19, 5F

12/10 20:20, , 6F
排版一下好嗎?直接end
12/10 20:20, 6F
※ 編輯: Litan (123.195.225.179), 12/10/2016 20:22:20

12/10 20:21, , 7F
這篇寫得很中肯啊,你因為排版而end有點可惜
12/10 20:21, 7F
QQ用PTT用那麼久都在發廢文,活該我不會排版 ※ 編輯: Litan (123.195.225.179), 12/10/2016 20:23:28 ※ 編輯: Litan (123.195.225.179), 12/10/2016 20:24:34

12/10 20:39, , 8F
嗯 推統計 要發文還是要用電腦比較好
12/10 20:39, 8F
文章代碼(AID): #1OI_7JG4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I_7JG4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