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校園] 白經濟介紹「誰是台大生 2.0」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8年前 (2016/04/13 16:30), 8年前編輯推噓3(859)
留言22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NTU 看板 #1M_xgJCm ] 作者: calvinhobbes (Toboggan) 看板: NTU 標題: [校園] 白經濟介紹「誰是台大生 2.0」 時間: Sat Apr 2 20:26:56 2016 獲作者同意,全文轉貼自白經濟網站 原文另有圖表及網頁聯結 台大怎麼上:誰是台大學生 2.0 http://talkecon.com/ntu_admission/ PTT 鄉民最常引用的學術論文是哪篇?毫無疑問是台大經濟駱明慶老師 2002 年發表的〈 誰是台大學生?〉。聯考時代怎麼上台大?〈誰是台大學生?〉拿出數據證明,投胎投在 台北市大安區就贏在起跑點!那在廢除聯考後的過去十多年呢?那就要看本篇介紹的續集 :駱老師今年加碼推出的〈誰是台大學生〉2.0 版。 誰是台大學生 1.0 :聯考沒有多公平 過去 14 年,所有扯上教育的戰文如果想引用個研究來打臉對手,起手式必然未看先猜〈 誰是台大學生?〉。然而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未看先猜,1.0 版雖然傳唱 PTT 八卦版與台 大版,大多數的人還是「未看」。我們就先來複習一下 1.0 版說些什麼。 1.0 版有個暱稱叫作〈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顧名思義就是探討 在台大學生中,不同的性別、省籍和居住地區的學生上台大的機率有什麼不同。 1.0 版 出版於 2002 年,使用的資料是 1954-2000 的台大學生學籍資料。這段期間的主要入學 方法就是一試定終生「大學聯招」。對於懷念聯考那個看起來好像比較公平、三級貧戶可 以翻身選總統的時代的人來說,1.0 版分析的期間就是他們的黃金歲月。 然而這段黃金歲月真的有比較公平嗎?這就是 1.0 不只有經濟學家在看,而是 PTT 鄉民 也會引用的威力所在。1.0 檢視近 50 年的資料後發現,原來號稱最公平的聯考只是騙人 的童話故事: 男女比:1960 年代末期,女性佔台大學生比例就已到 4 到 5 成之間,但學院之間的分 配比例懸殊(而且看起來學院男女比和 2016 現在沒差多少); 省籍:外省人上台大的機率比較大; 高中集中度:台大學生集中來自明星學校,1982-2000 年間大約 82% 的台大學生來自考 試前 20 名的高中; 城鄉差距:台北市的 18 歲人口上台大的機率比省轄縣的人口高 2.15%。覺得這數字很小 嗎?這是省轄縣上台大的機率的 7.3 倍! [(0.0215+0.0034)÷0.0034=7.32] 然而天龍國這 7.3 倍的優勢裡,縣市平均的父、母大學畢業比例、公務員家庭比例、以 及平均家庭所得等變數,只能解釋這優勢不到五分之一的成分; 台大生的家庭背景:以法學院為例 因為學籍資料不包含個別學生的家庭背景,所以只能粗略的用縣市平均代替。但是 1.0 還是逐一登錄 2000 年台大法學院(當時為政治、經濟、社會和法律 4 系)大一到大四 學生入學時填寫的基本資料,來看看考台大在家庭背景上的篩選效果。結果 42.42% 的法 學院學生的父親教育程度在大學以上。這樣算多嗎?1998 年 18-22 歲的大學生中這個比 例是 17.19%,如果範圍擴大到該年全部的 18-22 歲人口,這比例只剩 5.85%。如果看學 生的母親的話,這數字分別是 26.69%、7.53%、以及 2.23%。另外有個傳說是以前經濟起 飛的年代,公務員家庭的收入比較低。那麼他們的子女上台大法學院的機率如何呢?在 2000 年的台大法學院,父母之一是公教人員的比例是 41.69%,對 1998 年的全國大學 生來說這比例是 21.73%,對全國 18-22 歲的人口來說則是 11.5%。 咦啊不是三級貧戶都可以變總統?怎麼投胎投在台北市或是公務員家庭就可以贏在起跑點 ?這顯現如果只拿一些不世出的練武奇才當例子,其實無助於討論聯考的真實現象。1.0 分析之下的聯考就像打棒球,只是其他人從本壘揮棒開始,天龍國的小朋友則是從三壘起 跑。就算有些人天生神力,腳上綁個 30 公斤的鉛球還是可以在 30 個外野手的夾殺下擊 出全壘打跑回本壘,那也不代表在他腳上掛鉛球還有放 30 個外野手抓他是合理的規則。 其實如果認真想一下,不難理解看起來很公平的聯考為什麼獨厚天龍人。假如有兩個天資 相仿的小孩小智與小茂:小茂出身書香世家,爺爺還是地方上的學術角頭;小智出身一般 家庭,偶爾還要去夜市幫忙擺攤維持家計。就算考試考的東西有唸就有分,但小智下課還 要去擺攤,小茂可以在家好好學習認真向上,考試出來小茂要是考輸小智,那大概就是小 茂把多出來的時間都拿去把妹了。 以上是〈誰是台大學生?〉1.0 的研究結果。1.0 分析的資料最晚到 2000 年,而大學聯 招在 2002 年由「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取代,傳統的「一試定終身」走入歷史。這個號稱 等於「多錢入學」的萬惡多元入學制度,表現又是如何呢?在 1.0 稱霸八卦版論文引用 次數 14 年後,這就是 2.0 :〈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要回 答的問題了。 多元入學的設計 過去幾年的多元入學制度經歷數次變革,即使是廢除聯考後的讀者,印象中的多元入學應 該也和現狀有些落差。雖然聯考要到 2002 年才正式廢除,從 1994 年教育部就已主導辦 理「推薦甄選」,1998 年也開放大學自定招生規則辦理「個人申請」,因此全面性的「 一試定終生」只持續到 1993 年。1.0 分析的台大招生年間,聯考分發的入學比例都還是 佔了超過 90%;實際上的制度變化,要到 2007 年教育部以「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為目 的增設「繁星計劃」招生管道,然後在 2011 年將「繁星計劃」和「學校推薦」合併為「 繁星推薦」。而個人申請雖然比例是新增管道中最高的,但因為實際效果可能只是讓本來 在「考試入學」就會上台大的學生提早放暑假,所以很難說對學生組成有什麼明顯的影響 。2.0 的分析主軸,也就放在繁星是否真的「照顧弱勢、區域平衡」,而繁星推薦可以視 為規模擴大的繁星計劃,因此比較的基準就定於 2011 年繁星改制前後的對照。 「繁星推薦」的設計是將大學的科系分入 7 個學群,每間高中都可以對各大學的所有學 群各推薦 2 名學生,但每個學生都只能被推薦給一間大學的一個學群。以台大共 3 個學 群為例,就是每間高中最多可以推薦 6 個學生給台大。在這個方法之下,明星高中和地 方高中都只能推薦 6 個,相對於最會考試的建國中學一年大約 3 成的學生會進台大,在 繁星推薦的名額內所有高中的機會都一樣,藉此將機會分散到明星高中之外。 多元入學後,誰是台大生? 接續 1.0 的分析,2.0 以 2001-2014 的台大學生學籍資料分析不同入學管道的學生組成 。在 2000 年,當時 90.4% 的學生透過聯考入學(對比考試入學)、5.4% 的學生來自推 薦甄選(之後的學校推薦)、4.2%的學生來自申請入學(之後的個人申請),在 2014 年 考試入學僅佔 50.3%、個人申請佔 40%、而繁星推薦則佔 9.6%。就入學管道來說確實有 變得比較多元,但實際上對學生背景的組成來說有沒有影響呢?還是本來的既得利益者重 新分配到不同的入學管道而已?一些結果如下: 性別比:個人申請的學生組成有助平衡各系性別比:男生多的系在個人申請會多招到一些 女生,女生多的系會多招到一些男生,整體而言台大學生的女性比例降低; 高中集中度:繁星推薦有效分散台大生畢業的高中:台大生畢業高中的總數從2001-2003 的 183 所、2007-2010 的 206 所,增加至 2011-2014 的 298 所,在繁星推薦下成長了 44.7%; 地區分佈:繁星計劃和繁星推薦顯著改變了台大學生的區域分佈,降低台北縣市和其他都 市學生成為台大生的機率,也提高其他地區的機會; 居住地區所得水準:繁星 < 考試入學 < 個人申請,這部分請見下節「多元入學有『多錢 』嗎?」 高中集中度 高中集中度的資訊顯示為什麼明星學校對於多元入學如此抗拒:在 2001-2003 年之間, 前 5 名高中的畢業生就佔台大生的 46.6%,在 2011-2014 則稍微縮減為 39.7%。前 5 名佔台大快一半對於這些高中來說是種光環,對於沒有這機會的學生來說就成了噩夢。 地區分佈 然而就像 1.0 一樣,不同地區的 18 歲人口成為台大生的差距依然是個驚人數字。為了 避免流失資訊,2.0 仍然比照 1.0 使用五都改制前的縣市化分。下表列出天龍國(台北 市)、天龍國中的天龍國(台北市大安區)、以及花蓮縣相對於全國, 18 歲人口成為台 大生的機率: 表 1: 各地區 18 歲人口成為台大生的機率相對於全國平均的倍數 2001-2003 2004-2006 2007-2010 2011-2014 台北市大安區 7.10 6.12 6.14 5.46 台北市 3.52 3.40 3.26 3.14 花蓮縣 0.26 0.30 0.29 0.43 說明:依駱明慶 (forthcoming) 表15、16 計算。 台北市和台大所在的台北市大安區相對於全國的機率雖然驚人,但在多元入學政策演進的 各階段大致是逐年下降。花蓮縣則是持續上升。2001-2003 年間,台北市 18 歲人口成為 台大生的機率是花蓮的是 13.64 倍,而大安區是花蓮的 27.56 倍。到了 2011-2014 年 間,台北是花蓮的 7.37 倍,大安區則是花蓮的 12.83 倍。雖然這只是單純比例而非因 果關係,不代表大安區的真的有什麼天地靈氣適合小朋友考台大,但看來投胎選對地方還 是贏在起跑點,只是大安區距離起跑點比起以前近了一些。 居住地平均所得水準 然而在高中和地區分佈的都有顯著改變時,地區平均所得卻沒有明顯的變動。平均所得在 前 5% 的地區佔台大學生比例從 2001-2003 從40.79% 降到 2011-2014 的 34.77%,但後 50% 所佔比例只從 4.62% 微幅增加到 5.35%。多元入學成功將學生由平均所得前 5% 的 地區分散出去,但仍沒有成功將學生所得分佈移往中位數以下的地區,而且繁星推薦的影 響似乎十分微小。 多元入學有「多錢」嗎? 從資料上看來,個人申請的高中和地區集中度都高於考試入學,地區的所得水準也比較高 ,因此就會出現媒體與輿論對於「多錢入學」的解讀。然而如果考慮到制度上的設計,就 會發現這樣的結論其實站不住腳。個人申請的時間早於考試入學,所以對於想考台大的學 生來說,一般都是在個人申請不如意後才會參加七月的指考。因此高中集中度上升,很有 可能只是因為那些本來考試入學就會上台大的人,在個人申請的制度之下選擇提早解脫。 貿然從這樣的結果中推論出「多元 = 多錢」其實是邏輯上的謬誤。 居住地所得:按入學管道 如果實際上看一些數據,就 2011-2013 年學生居住地區的家庭所得排名來說,所得水準 前 5% 的地區在考試入學和個人申請分別佔 35.36% 和 36.9%,以地區平均這樣比較粗糙 的數據來說相差無幾,但在繁星推薦這數字只有 22.11%。如果是看所得排名的後 50%, 考試入學和個人申請分別佔 5.05% 和 4.33%,而繁星推薦則超過它們的兩倍:11.56%。 從這組數據看來,多元入學非但不是多錢,反而還有助收入較低的地區的學生上台大。 低收入戶比例 和 1.0 一樣,因為沒有個別學生的資料,我們只能知道多元入學有成功將機會帶給弱勢 地區,但沒有辦法知道這些機會是不是分配給弱勢家庭。不過從低收入戶比例還是可以看 出一些端倪:2011-2014 年間全台的大學生低收入戶比例為 1.38%,而台大僅 0.56% 的 學生屬低收入戶,但繁星入學的學生中 1.6% 的學生屬低收入戶,顯然繁星推薦對低收入 戶子女進入台大有其助益。另外,指考生的低收入戶比例也高於個人申請,但因為還是無 法排除「本來就會上台大的人提早放暑假」這因素,我們仍然無法推論「個人申請 = 多 錢入學」。 想想一般宣稱「個人申請 = 多錢入學」的邏輯,大多是說家境好的小朋友可以從小補英 文、補才藝、懂穿衣也懂吃飯,在面試和準備申請資料時有優勢。但這優勢難道負責面試 的教授會不清楚嗎?如果擔心面試會偏袒家境好的小孩,系所在審核學生時大可以忽略所 有的才藝證書、甚至是刻意為沒學過才藝的小孩加分。反而是只看考試成績的審核方式, 沒錢補習的學生相對於家境可以負擔補習費的學生必然處於弱勢,而且還無從補救。 2.0 缺了什麼:繁星電指考 這些結論顯示,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多元入學確實有成功分散台大學生的來源。然而它們 也有一些共同的限制: 1. 缺乏個別學生的家庭背景資料,只能以居住地區的平均值代替; 2. 我們知道這些學生來源有分散,那他們進大學後表現如何? 這兩點都是資料本身帶來的障礙,所以也只能兩手一攤說我們已知的就是這麼多。李浩中 、李文傑以及連賢明 (forthcoming) 分析 1994-2012 政治大學的學生入學資料,同樣只 能以居住鄉鎮的平均報稅所得代替學生的家庭收入。他們也發現多元入學將機會帶給更多 非明星學校的學生,也讓居住地區平均所得和城鎮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學生有機會進入政大 。 以第一點來說,更多的學生來自平均收入低的地區,會不會是因為地方角頭之子上了台大 ,而角頭鄰居全都一窮二白,所以拉低了入學地區的平均收入?這有可能,但資料上也無 法驗證。不過從呱牛的經驗來說,那些來自過去沒有人唸這麼難考的大學的環境的學生, 他們的示範往往能鼓舞其他同鄉來嘗試。過去他們老家沒有人來試,很有可能只是因為以 前大家沒有意識到「這也是個選項」。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也都指出「榜樣 (role model)」是提升地區教育水準的關鍵。研究上大家都還是希望能取得更詳細的資料來驗證 「角頭之子假說」,但就算真的得利的是低所得地區相對有錢的家庭,基於鼓舞人心和開 拓選項的作用,這應該也是好事。 第二點就比較困難了。做研究時無法取得取得學生在校表現的資料,我們怎麼知道繁星學 生收進來沒有被慘電?台大的資料無法回答這問題,但中山大學的葉高華老師根據 2015 年該校的學生按系级抽樣的調查進行分析,發現繁星入學對自述名次有顯著的負向關聯, 也就是其實是繁星生入學後平均表現優於指考戰神,而申請入學的學生與指考生則沒有顯 著的不同。另外因為自述名次可能有偏誤,葉老師從中山大學教務處取得全校學生匿名的 成績資料,結果以 2007 年入學者的畢業平均成績來說,繁星生 79.2 分、申請生 76.6 分、指考生 77.1 分。再怎麼算,被電的還是指考生。 別忘了:考大學只是特技表演 然而用學生進大學後的表現來質疑繁星計劃,其實就是搞錯了繁星的政策目標。 2007 年 教育部推動繁星時宣布的目標是「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因此如果繁星生入學後表現不 佳,點出的問題不在繁星選到不會唸書的學生,而是單純在篩選階段推動公平還不夠,需 要在入學後持續幫助繁星生才能真正達成區域平衡。國外不少大學會對家中第一個上大學 的學生提供額外的課業資源,但在台灣基本上是進了大學後自生自滅。好在繁星生們十分 爭氣(或是其他人太混),在考試就是真理的台灣,為多元入學在砲火中保存一些顏面。 此外,以繁星入學成績門檻較低來判斷學生是不適合唸大學,這是有效的方法嗎?咱們就 打開天窗說亮話:考大學是個毫無用處的特技表演。學測或指考的前一天,大概是各位這 輩子記得最多無用的資訊、一個月內會忘記的資訊、還有除了考試以外絕對不會出現的題 型的一天。學習與生活中,大多數的問題都會以我們不曾認識的型態出現,但考試考得高 只是把特定的答題技巧練到爐火純青。我們為什麼要以這麼沒用的技能,來粗糙判斷說繁 星學生表現會比較差呢? 哈佛法學院第一個非白人的女性教授 Lani Guinier 曾做過一份研究,看看法學院入學考 試 (LSAT) 能不能有效預測哈佛法學院學生的表現。雖然美國申請大學的制度很靈活,但 申請法學院其實和我們考大學很像,幾乎完全以大學成積和 LSAT 分數作為基準,而且各 校法學院之間的排名也非常的固定且受廣泛承認。LSAT 作為這麼僵固的體制裡一個特定 領域的入學考試,預測學生表現的能力應該要比我們的學測或指考準得多。結果呢? LSAT 只能解釋法學院一年級生 14% 的成績差距,遠低於 LSAT 與家庭收入間的相關性 。呱牛曾在 Guinier 的一場演講中聽她如此陳述這結果:用 LSAT 成績預測你爸媽開什 麼車,比預測你在法學院的表現還準。 結語 在接觸多元入學的相關研究之前,呱牛還真沒想過我會有稱讚教育部的一天。台灣教育有 個特色:人人都同意教育有問題,問題到底是什麼卻從來沒有任何共識。我們的教育辯論 也常在各式各樣的細節和假議題上打轉,要能觸及問題核心總不容易。然而從〈誰是台大 學生?〉1.0、2.0 到政治大學、中山大學的研究都顯示,繁星縱然不完美,卻已經是現 行制度中最能將機會拓展到相對弱勢的地區的。 現在反對多元入學的聲浪中,不少意見其實都源自忽略真實的現況,以及想像力薄弱使得 對「公平」產生誤解。1.0 與 2.0 前後相隔 14 年的兩篇研究,應該能告訴我們就現實 來說,聯考沒有比較公平,而繁星確實也把上台大的機會帶給更多弱勢地區。堅持考試才 公平的人,除了要努力忽略這些事實,也需要避免成功想像出聯考會如何優待家境適合考 試的學生。對於這兩個問題的前者,希望這篇能稍為解決;而針對後者,那就是呱牛認為 多元入學最重要的效果:不是讓以前沒有機會的人進台大,而是讓目光狹隘的好學生多多 認識出身與他們不同的人。 延伸閱讀 陳婉琪〈多元入學對「多『元」人」較有利嗎?看數據怎麼說〉 中山大學劉孟奇教務長分析不同入學管道進入中山大學就讀的大學生 另外也可以直接看兩篇〈誰是台大學生?〉。因為資料本身的限制,沒有辦法作太精細的 分析,論文主要是呈現、解讀數據,沒有使用高深的技巧。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直接看看。 另外 2.0 在結論中也有說明公、私立大學學費「向上所得重分配」的特性,但為精簡文 章中的概念,並未納入本篇討論。 參考文獻 駱明慶 (2002),「誰是臺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 30(1),113-147. [URL] 駱明慶 (forthcoming),「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經濟 論文叢刊》. [URL] 李浩仲,李文傑,連賢明 (forthcoming) ,「多『錢』入學?從政大學生組成看多元入 學」,《經濟論文》. [URL] 葉高華 (2015),「考大學及其背後的故事──以中山大學為例」,巷仔口社會學. [URL] Sturm, Susan and Lani Guinier. 1996. “The Future of Affirmative Action: Reclaiming the Innovative Deal.” California Law Review, 84(4): 953-103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92.76.8.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459600019.A.330.html

04/02 20:37, , 1F
推!
04/02 20:37, 1F

04/02 20:48, , 2F
推白經濟
04/02 20:48, 2F

04/02 20:51, , 3F
推推
04/02 20:51, 3F

04/02 21:08, , 4F
白經濟是什麼??
04/02 21:08, 4F

04/02 21:11, , 5F
04/02 21:11, 5F

04/02 21:17, , 6F
太長了-end
04/02 21:17, 6F

04/02 21:35, , 7F
原來教育部有做出成果XD
04/02 21:35, 7F

04/02 22:01, , 8F
趕快做誰是台大教授啊 看看是不是也都是
04/02 22:01, 8F

04/02 22:01, , 9F
名門貴族
04/02 22:01, 9F

04/02 22:14, , 10F
繁星生屌打指考戰士
04/02 22:14, 10F

04/02 22:15, , 11F
04/02 22:15, 11F

04/02 22:31, , 12F
推啊推啊!!!!
04/02 22:31, 12F

04/02 22:33, , 13F
白經濟超多有料的文章!!!
04/02 22:33, 13F

04/02 22:41, , 14F
為什麼以法學院為例 法學院最沒代表性了
04/02 22:41, 14F

04/02 22:42, , 15F
怎麼不以台大醫科為例
04/02 22:42, 15F
因為原著駱老師手上有的就是當時經濟系所屬的法學院的資料吧

04/02 22:55, , 16F
白鯨記
04/02 22:55, 16F
※ 編輯: calvinhobbes (192.76.8.31), 04/02/2016 23:28:18

04/02 23:54, , 17F
哇!我看完了
04/02 23:54, 17F

04/03 00:07, , 18F
推白經濟!經研所碩博士生致力經濟科普化的網站~
04/03 00:07, 18F

04/03 00:18, , 19F
04/03 00:18, 19F

04/03 00:30, , 20F
直接end 因為我參加過研討會了顆顆
04/03 00:30, 20F

04/03 01:20, , 21F
04/03 01:20, 21F

04/03 02:35, , 22F
04/03 02:35, 22F

04/03 08:33, , 23F
梅爾維爾?
04/03 08:33, 23F

04/03 08:44, , 24F
聯考菁英主義優質台大生快來看喔
04/03 08:44, 24F

04/03 09:53, , 25F
推 根本台大經濟的奇蹟的世代
04/03 09:53, 25F

04/03 11:18, , 26F
推推
04/03 11:18, 26F

04/03 11:33, , 27F
04/03 11:33, 27F

04/03 13:13, , 28F
推推
04/03 13:13, 28F

04/03 13:51, , 29F
屌炸天
04/03 13:51, 29F

04/03 14:39, , 30F
推 有意思
04/03 14:39, 30F

04/03 15:34, , 31F
04/03 15:34, 31F

04/03 15:55, , 32F
然而天龍國這 7.3 倍的優勢裡,縣市平均的父、母大學畢
04/03 15:55, 32F

04/03 15:55, , 33F
業比例、公務員家庭比例、以及平均家庭所得等變數,只
04/03 15:55, 33F

04/03 15:55, , 34F
能解釋這優勢不到五分之一的成分;
04/03 15:55, 34F

04/03 15:55, , 35F
可以問這邊怎麼考慮的嗎? (雖然我可能看不懂
04/03 15:55, 35F

04/03 17:09, , 36F
04/03 17:09, 36F
ALegmontnick:轉錄至看板 study 04/03 17:17

04/03 17:19, , 37F
囧,趕快去刪轉錄.還未徵同意
04/03 17:19, 37F

04/03 17:30, , 38F
我都忘了我是校推還是個申了
04/03 17:30, 38F

04/03 19:02, , 39F
回Page大 應該是指把上述各變數(父母所得等)跑迴歸分析
04/03 19:02, 39F

04/03 19:02, , 40F
後 發現與那7.3倍的差異相關性不夠顯著而無法完全解釋
04/03 19:02, 40F

04/03 19:02, , 41F
該差異............的意思吧? 有請神人解惑qq
04/03 19:02, 41F
應該是指控這這些變因後,地區的迴歸係數 ( 部分相關係數 ) 減少不到兩成 但這只是粗糙的迴歸,不代表換個地區就增加多少機率 而是說即使這些因素都一樣,天龍國的小孩還是有強大的優勢 另外補上他們的粉絲頁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TalkEcon/ ※ 編輯: calvinhobbes (192.76.8.31), 04/03/2016 21:25:41

04/04 01:30, , 42F
推駱駱 上課聽他講了兩次xDD
04/04 01:30, 42F

04/04 12:10, , 43F
04/04 12:10, 43F

04/04 14:26, , 44F
04/04 14:26, 44F

04/04 22:59, , 45F
不意外 同屆系上的書卷之一就是繁星
04/04 22:59, 45F

04/13 16:19, , 46F
"以第一點來說...基於鼓舞人心和開拓選項的作用,這
04/13 16:19, 46F

04/13 16:20, , 47F
應該也是好事。"有夠自慰的說法,地方上的清標們與寬恆
04/13 16:20, 47F

04/13 16:22, , 48F
們表示欣慰~至於因要脫離地方派系垃圾管控而離鄉打拼
04/13 16:22, 48F

04/13 16:24, , 49F
到都市討生活的窮人死好誰叫你們不乖乖待在地方上繼續
04/13 16:24, 49F

04/13 16:25, , 50F
讓垃圾地方角頭垃圾奴卻要讓天龍人奴!!
04/13 16:25, 50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VielGlueck (220.136.85.62), 04/13/2016 16:30:17

04/13 16:30, , 51F
民國幾年了還在外省人
04/13 16:30, 51F

04/13 16:30, , 52F
轉幹嘛
04/13 16:30, 52F

04/13 16:31, , 53F
省籍沒差才怪
04/13 16:31, 53F

04/13 16:32, , 54F
End
04/13 16:32, 54F

04/13 16:32, , 55F
推駱老師的paper
04/13 16:32, 55F

04/13 16:33, , 56F
你有經過作者同意轉文嗎
04/13 16:33, 56F

04/13 16:35, , 57F
內容還不錯啊 可以開戰了!?
04/13 16:35, 57F

04/13 16:38, , 58F
管你什麼數據咧 早該恢復聯考了
04/13 16:38, 58F

04/13 16:39, , 59F
一個數據 各自解讀 自己也說有可能是地區角頭上繁星
04/13 16:39, 59F

04/13 16:39, , 60F
感謝你為大家示範甚麼叫理盲。
04/13 16:39, 60F

04/13 16:39, , 61F
推駱老師和白經濟 但想噓你
04/13 16:39, 61F

04/13 16:40, , 62F
但是為沒有數據證明 所以不算? 這樣科學嗎?
04/13 16:40, 62F

04/13 16:40, , 63F
怕戰不起來 就未經作者同意把文章轉到八卦版?
04/13 16:40, 63F

04/13 16:45, , 64F
繁星電指考??明明內文就說了台大的研究呈現不出這樣的
04/13 16:45, 64F

04/13 16:46, , 65F
結果,卻自己用其他的三流研究來充數,想用駱明慶的名字
04/13 16:46, 65F

04/13 16:46, , 66F
偷偷夾帶自己的觀念嗎?白經濟是三小網站,沒聽過
04/13 16:46, 66F

04/13 16:50, , 67F
地方水利和農漁會的肥缺都誰再佔呢?!至於地方上的窮人
04/13 16:50, 67F

04/13 16:52, , 68F
能不能繁星無法得知,不過身為地方窮人的確是很煩心!!
04/13 16:52, 68F

04/13 16:57, , 69F
地方上的寬恆們與莉敏們可別被揭露而示範什麼叫跳腳?
04/13 16:57, 69F

04/13 16:58, , 70F
04/13 16:58, 70F

04/14 06:42, , 71F
轉八卦取暖結果被噓好像有點慘 送你一推好了
04/14 06:42, 71F

04/14 23:05, , 72F
樓上的寬恆送的推有點噁噁的耶~
04/14 23:05, 72F
※ 編輯: VielGlueck (220.136.85.62), 04/14/2016 23:08:24
文章代碼(AID): #1N3WEQJX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