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雖然有點政治味

看板Ghost-Shell作者時間16年前 (2007/11/15 11:4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newrain (「 」)》之銘言: : ※ 引述《rainforss (雷因佛爾斯)》之銘言: : : 第六話副標題 [meme] : 這邊的第六話副標題引起了我的注意 : 日文版的是[模倣者は踊る] (模仿者在跳舞) : 而英文卻寫meme : 究竟meme為何物呢 : 最早接觸到這個meme是在攻殼版上看到有人提到理查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書 : 裡面最主要的概念是 : 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是基因運作的結果 : 也質疑了靈魂的存在:我們藉由觀察人類行為 並推測背後是由靈魂所推動 : 如果我們的行為只是每一個存在於體內基因驅使的總合呢 : 是否表示靈魂只是不了解行為原因的人們的一種妄想? : (很可惜我們無法與基因或是靈魂對談 因此無法驗證其真實性) : 作者在倒數第二章提到了瀰因的概念(即本文提到的meme)(根據天下文化的翻譯) : 瀰因之於集體文化行為 就如同基因之於個體人類行為 : 是構成文化活動的最小單位 可能是某個想法、某段旋律或是某個特定的動作 : 差別在於瀰因是主動的 就某種觀念而言是「活」的 : 並非人們主動的從瀰因庫中找尋自己喜愛的瀰因作為行為依據 : 而是瀰因競相鑽進人們的大腦 在群眾(的頭腦裡)之間競爭 然後藉此自我傳播 : (和基因比起瀰因也較直接和人類生存無關:也許有 只是我們還無法掌握其中的變項) : 這說明了過去人類行為文化是有更多可能性的 : 只是一系列的競爭過程中被人們(未必有知覺的)去蕪存菁(留下適用的) : 像是某一段電波歌 : 不用特意回想就會在腦中響起(ひ~とひ~ひと~よに~) : 比起其他在生活中常聽到的音樂 : 這段音樂瀰因就是在我們腦中競爭的生存者 : 再舉一例 : 鄉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科科」掛在嘴邊呢? : 當鄉民越來越常使用科科而不是orz的時候 : 若把每個鄉民的腦當成「一個整體」來觀察 : 就可以發現其中「科科瀰因」總數多過「orz瀰因」 : 笑面男是一個符號 當然也是一個瀰因 : 比起同時存在的瀰因 它顯然被人們所接受而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 它必然具備被當時人們所認同的元素 : 可能是對大企業的不信任 也可能是民眾的怒吼 : 甚至是對英雄的崇拜 : 嗆聲是不是瀰因呢?? : 我倒認為「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是瀰因 : 而嗆聲只是人作為瀰因的載具 加上個人所處的情境因素所產生的行為 : 這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對政府不信任 可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嗆聲 : -------- : 以前學到這個概念 : 興高采烈的想拿來當研究的題目 : 後來才發現國外相關的研究其實已經蠻多的了囧 自私的基因我也看過一點:) (如果我沒記錯書的話XD) 書中有個很有趣的概念 地球上最初類似生命的"物質" 或許是類似泥巴的東西 這種泥巴因為分子結構的不同 而有自我增加的傾向 或許應該說 "有這種泥巴的地方 這種泥巴比較容易累積/保留下來" 有這種群聚效應的物質 才有機會演變成生命...(chaos 的耗散性結構) 稍微離題了 自私的基因主旨應該是 "我們都是基因的奴隸" 基因不一定需要人體才能存在 而人體非基因不可 更擴大一點 胺基酸有機率在宇宙空間自然形成 但是生命體並沒有這種能力 要認真說的話 我想生命繼承了最初的能力:保留/複製/傳播 這樣的行為也在訊息理論裡面重複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1.63.152

11/15 20:12, , 1F
後來那本書被挑戰很嚴重 大概的結論好像是內容誤很大...
11/15 20:12, 1F

11/15 22:35, , 2F
呵呵~大概只有唯物論者才能接受那書的論述吧~XD~
11/15 22:35, 2F
文章代碼(AID): #17Ey0ThM (Ghost-Shel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Ey0ThM (Ghost-S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