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北各里人口差距懸殊 最大差到200倍

看板Geography作者 (漂向北方)時間3年前 (2021/04/24 12:36), 編輯推噓15(15034)
留言49則, 14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新北各里人口差距懸殊 最大差到200倍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407118 2021-04-22 19:16 聯合報 / 記者張哲郢/新北即時報導 新北市都會區與非都會區里長服務人數比例懸殊,人口最多林口區湖南里(27139人)與 最少瑞芳區碩仁里(136人)差近200倍,都會區里長表示,贊成市府要重畫里界線,不然 同樣經費反而人數少的里有優勢;非都會區里長則認為服務面積大,光除草就花掉大筆經 費。 新北市人口破400萬、轄內1032個里都是全國最多,平均每位里長要服務近4千人,人口前 3多的里分別為林口區湖南、南勢(26367人)以及淡水崁頂里(20783人);人數最少前3 名則是瑞芳區碩仁、平溪區望古(153人)、新寮里(160人)。湖南里長黃清龍說,1個 人要服務2萬多人,如果1人1通電話,里長接都接不完,希望最多控制在1萬人左右。 照新北市現有制度,每里除固定每年60萬固定經費外,還會依人數分為8個級距補助5到40 萬,最高每年能有100萬進行地方服務。南勢里長陳國烝表示,補助的級距很奇怪,為何1 萬5和2萬5相差1萬人,補助都是40萬,為何3千人只比2千多1千補助就多5萬。 民政局指出,補助級距去年剛調整,從6級增加到8級,未來也會依照實際狀況滾動式修正 。 對於新北市里鄰編組調整自治條例通過後,可能調整里界線甚至重新畫分里,里長們也各 有答案。10年來人口成長689%的崁頂里長盧春安認為,可以先考慮在現有里內增加鄰數 ,不只節省經費還能減少里長負擔。 碩仁里長林富萬表示,雖然自己里內人最少,但面積遼闊,光除草就要花上數十萬,都會 區里長都不需要這樣。望古里長林寶玫則說,從人口角度看會贊成重畫,但重畫後人口較 少的里長巡視會非常辛苦,現有補助是照人口級距,若是能人口、面積擇優,對少人口的 里來說不妨是個辦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24.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619239011.A.234.html

04/24 17:10, 3年前 , 1F
soufom:由此可知,新北衰退
04/24 17:10, 1F

04/24 18:44, 3年前 , 2F
其實區本身也要整併了吧!
04/24 18:44, 2F

04/24 19:24, 3年前 , 3F
新北人口數不知有無可能切割成東新北市(新北東邊行政區+
04/24 19:24, 3F

04/24 19:24, 3年前 , 4F
基隆)+西新北市
04/24 19:24, 4F

04/24 20:32, 3年前 , 5F
誰那麼閒找里長,里長不過選舉時才忙
04/24 20:32, 5F

04/24 20:42, 3年前 , 6F
淡水河-新店溪為界 東邊各區併入台北市
04/24 20:42, 6F

04/25 06:21, 3年前 , 7F
十個湖南里就超越永和鎮了
04/25 06:21, 7F

04/25 06:24, 3年前 , 8F
十個永和鎮就超越新竹地區了
04/25 06:24, 8F

04/25 06:25, 3年前 , 9F
十個新竹地區才一個臺灣省
04/25 06:25, 9F

04/25 10:25, 3年前 , 10F
認真覺得萬里金山門石汐止瑞芳平溪雙溪貢寮可併入基隆
04/25 10:25, 10F

04/25 10:25, 3年前 , 11F
前提是不要再有直轄市/縣/市之分 都是一級行政區就好
04/25 10:25, 11F

04/25 12:34, 3年前 , 12F
認真覺得 這個板怎麼一堆人熱愛廣設直轄市 遠勝 縣 縣轄市
04/25 12:34, 12F

04/25 12:34, 3年前 , 13F
台灣如果沒有直轄市會怎樣嗎?
04/25 12:34, 13F

04/25 13:37, 3年前 , 14F
沒吧,本版熱衷的是區域重新整合,所以只要直轄市/縣/
04/25 13:37, 14F

04/25 13:37, 3年前 , 15F
市是同級就好
04/25 13:37, 15F

04/25 14:07, 3年前 , 16F
兩種做法: 1.廢縣市,剩直轄市 2.廢直轄市,剩縣市
04/25 14:07, 16F

04/25 14:08, 3年前 , 17F
你覺得哪個容易? 當然是廢縣市 因為直轄市聽起來爽
04/25 14:08, 17F

04/25 14:37, 3年前 , 18F
我覺得啦 縣跟市有根本上的不同 直轄市是相對於縣轄
04/25 14:37, 18F

04/25 14:37, 3年前 , 19F
市和省轄市而言的產物 省轄市和直轄市的出現是為了拉
04/25 14:37, 19F

04/25 14:37, 3年前 , 20F
抬都市的發展 類似日本的政令市一樣給予其較高的自主
04/25 14:37, 20F

04/25 14:37, 3年前 , 21F
權 但隨著都市化 尤其是六都形成之後 縣跟市看起來才
04/25 14:37, 21F

04/25 14:37, 3年前 , 22F
好像沒什麼差別 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一個縣裡面會有好幾
04/25 14:37, 22F

04/25 14:37, 3年前 , 23F
個生活圈或是市鎮 市則不會有那麼多 比如屏東縣有以
04/25 14:37, 23F

04/25 14:37, 3年前 , 24F
屏東市、潮州、東港、恆春為中心等好幾個市鎮圈 而相
04/25 14:37, 24F

04/25 14:37, 3年前 , 25F
較於隔壁的高雄就只有以一個高雄市區為中心的發展 即
04/25 14:37, 25F

04/25 14:37, 3年前 , 26F
使岡山也不如潮州東港能獨立自成一格(旗山也許可以
04/25 14:37, 26F

04/25 14:39, 3年前 , 27F
岡山本身自成一格還行,周遭鄉鎮受高雄台南拉力影響很大
04/25 14:39, 27F

04/25 14:45, 3年前 , 28F
簡而言之就是縣下面有很多市鎮 但市裡面大家都是一體
04/25 14:45, 28F

04/25 14:45, 3年前 , 29F
04/25 14:45, 29F

04/25 15:15, 3年前 , 30F
板上那些人會跟你說現在交通/資訊發達
04/25 15:15, 30F

04/25 15:16, 3年前 , 31F
根本不用分那些鎮當鄉的中心 全都不用自治
04/25 15:16, 31F

04/25 15:44, 3年前 , 32F
坦白說,直轄市底下其實還是有不同區塊,這部分其實還是有
04/25 15:44, 32F

04/25 15:44, 3年前 , 33F
自治的必要
04/25 15:44, 33F

04/25 15:44, 3年前 , 34F
但這些區塊顯然都比現行的鄉鎮區或縣轄市大很多,除了板橋
04/25 15:44, 34F

04/25 15:44, 3年前 , 35F
只需要稍加調整邊界以外,其他一定都要整併...
04/25 15:44, 35F

04/25 15:47, 3年前 , 36F
鄉鎮市區根本不需要疊床架屋自治
04/25 15:47, 36F

04/25 15:48, 3年前 , 37F
以板橋還是縣轄市的年代來說,一年預算也不過10多億(這還是
04/25 15:48, 37F

04/25 15:49, 3年前 , 38F
算最前幾名多的),扣掉一般行政那些之後,剩下的預算幹不了
04/25 15:49, 38F

04/25 15:50, 3年前 , 39F
什麼事,推諸到其他更窮的鄉鎮市就更慘,都在比消化預算的
04/25 15:50, 39F

04/25 22:42, 3年前 , 40F
中壢市100年歲出決算是33億多,縣轄市裡比中壢多的還有,
04/25 22:42, 40F

04/25 22:42, 3年前 , 41F
不是某些人以為鄉鎮市都很窮,只是比起人口只有26萬的省
04/25 22:42, 41F

04/25 22:42, 3年前 , 42F
轄嘉義市,中壢市預算真的不多
04/25 22:42, 42F

04/26 00:00, 3年前 , 43F
其實現存的省轄市也真的有點太小了...
04/26 00:00, 43F

04/26 02:20, 3年前 , 44F
就算預算最多的縣轄市,扣掉一般行政後,剩下的錢都同樣幹不
04/26 02:20, 44F

04/26 02:21, 3年前 , 45F
了什麼事,都在消化預算亂編而已
04/26 02:21, 45F

04/26 02:28, 3年前 , 46F
升格直轄市之前幾年的板橋市歲出歲入也是在30億多左右啦~~
04/26 02:28, 46F

04/26 02:29, 3年前 , 47F
事實上就是多養一層鄉鎮市自治層級就多浪費預算而已
04/26 02:29, 47F

04/26 02:44, 3年前 , 48F
桃園市(縣轄市)中壢市的預算歷年大約都在30億左右。板橋市
04/26 02:44, 48F

04/26 02:45, 3年前 , 49F
在50億(民93),之前還有比板橋市預算高的鄉鎮市?
04/26 02:45, 49F
文章代碼(AID): #1WWw1Z8q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