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小鎮傳奇:員林

看板Geography作者 (漂向北方)時間4年前 (2019/08/06 19:52), 編輯推噓6(6012)
留言18則, 1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台灣小鎮傳奇:員林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524/3971826 2019-08-05 23:19遠見雜誌 文 / 彭杏珠 台灣過去有句諺語:「台灣錢,淹腳目」,若用它來形容彰化縣員林市,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這座12.5萬人的小鎮,所創的紀錄驚豔全世界,堪稱貨真價實的「台灣第一大鎮」。 以員林為中心的大員林生活圈,擁有「四王一后」產業聚落,員林的輪胎產業奪冠,國產 的單車、機車輪胎幾乎全來自這裡。往南進入社頭鄉,全國八成襪子在此製造,堪稱「織 襪故鄉」。緊鄰的田尾鄉、永靖鄉分別以花卉、苗木稱霸全台。而員林北方的大村鄉,不 僅葡萄產量第一,更是「單車皇后」,由美利達輻射而成的自行車產業規模,全台第二。 工商農各業興盛,加上員林頭家們勤儉打拚,累積不少財富。金融業估計員林「存款」上 億的就有700多位,相當每178個員林人,就有一位億萬富翁。穿著汗衫、腳踩拖鞋的阿伯 ,拿千萬現金到銀行定存,在員林已不是新鮮事。這些隱藏版有錢人不僅低調樸實,更樂 善好施,當地早有「員林有錢人多、銀行多、慈善團體多」的說法。 《遠見》團隊深入探訪後,發現大部分企業家仍堅持「根留台灣」,展現「勤儉樸實、硬 頸打拚」的創業精神,只要這股精神不死,台灣必將創造更多小鎮奇蹟。 近幾年來,台灣人感到失落。產業外移、人才出走的「鬼島論」,不絕於耳,有人開始懷 念起過去的台灣,以及「提著一卡皮箱」到處接訂單的中小企業精神。 殊不知,台灣仍有一個小鎮,還傳承著中小企業「勤儉樸實、硬頸打拚」的精神,並孕育 出很多隱形富豪。 那就是彰化縣員林市(當地人仍習慣稱為鎮)。說起這個小鎮所創下的紀錄,你一定會認 同:「它就是貨真價實的台灣第一大鎮」。 首先,員林雄厚的財力,令人大開眼界。「不要小看騎機車,穿短褲、汗衫的鄉下阿伯, 他就拿著500萬、1000萬的現金,來跟你說要定存,」前年到某家銀行員林分行服務的櫃 員,吃驚地說。  存款億萬富翁700人 花農、果農低調發大財 熟悉當地產業與民情的金融業資深主管透露,估算員林「存款」上億的有700多位,相當 每178個員林人,就有一位億萬富翁,資產上億的就更不用說了。「每年到了配股配息季 節,很多老闆跟主管戶頭,又多出不少錢,」這位主管說。 不要以為當地富人都是開公司的企業老闆,其實還有很多「千萬葡萄農、億萬花農」,富 豪的組成多元,顛覆外界想像。 為何2015年才從「鎮」改制為縣轄市的員林,人口12.5萬人,卻聚集如此多財力雄厚的人 ? 原來,員林從清朝起,就是台灣的工商重鎮,過去就有全台第一大鎮的稱號,向來是南彰 化的經濟及文化中心,與鄰近的大村、芬園、社頭、田中、永靖、埔心、田尾等鄉鎮,形 成蛋黃與蛋白的「大員林生活圈」,例如八卦山脈一帶的果農,當荔枝、龍眼、鳳梨收成 後,就用拖板車推到員林市集販售。 在員林民生路上開了67年的金德成銀樓第二代接班人蕭文鈺說,別小看果農,大多都很勤 儉持家,會存錢買金飾,傳承給下一代。員林街上,珠寶銀樓比銀行還多。像他同學北上 打拚,仍不時到廣寧宮後面的小吃攤,回味一碗兒時的切仔麵,「像他這種隱藏版的富翁 ,還有很多呢。」 附近鄉鎮擁入的人潮,帶來源源不斷的物流與金流,讓員林成為銀行兵家必爭之地。尤其 ,員林及鄰近鄉鎮共有11家上市櫃公司,均與員林的銀行機構往來,不斷堆高存款總額。 根據彰化縣銀行公會的資料顯示,存放在員林市26家銀行機構的錢(含企金、個金的台幣 、外幣及公庫存款),如以人口數換算,平均每位員林人存款238萬餘元,僅輸給首都台 北市、科技城新竹市,遠遠超越其他縣市,甚至比每位彰化縣民(80.7萬)多出157.5萬 的存款。 員林市長游振雄與有榮焉說,難怪員林是全國金融據點密度最高的城鎮,連鮮少跨域經營 的信用合作社都來此開業,例如鹿港信合社、彰化六信、一信等。合計全部的金融據點達 40幾家。 除有錢人多、金融機構與銀樓多外,大員林生活圈人口36.8萬(簡稱大員林),僅占彰化 縣總人口的28.9%,土地面積也只占彰化縣的22.8%,產業卻很發達,擁有全國「四王一 后」的產業聚落,堪稱奇蹟。  輪胎業:員林〉全台機車、單車輪胎都來自此地 大員林的第一個產業王國,就是輪胎。 連外國人都知道,員林素有「台灣艾克隆」的稱號。美國的艾克隆(Akron)市因輪胎廠 齊聚而知名。同樣的,台灣四大輪胎上市櫃公司正新、建大、富強、華豐,也都發跡於員 林,再輻射到大村、埔心等鄰近鄉鎮。 來到員林市中山路上的建大工業,第二代接班人楊銀明總裁娓娓道來員林輪胎業的發展史 。他表示,正新創辦人羅結、建大創辦人楊金豹兩大家族,都從員林起家,再開枝散業, 在附近繁衍出約30幾家的中心衛星工廠。他指著展示間的輪胎說,台灣國產自行車、機車 輪胎,幾乎百分百來自員林,產值居全台之冠。 「輪胎是資本、技術及勞力密集產業,員林完整的產業鏈帶來強大競爭力,台灣再找不到 第二個輪胎產業聚落了,」楊銀明說,上下游廠商共同打造出台灣之光「輪胎王國」!  織襪業:社頭〉全台每5雙襪有4雙來自此地 社頭織襪業蓬勃,小型協力廠眾多,成為全台最獨特的產業型態。(圖為定型廠福宜工業 社) 大員林第二個產業王國,則是織襪。 從員林市往南走,隨即進入織襪的故鄉—社頭,全國每5雙襪子,就有4雙來自這裡。 鄉民都這樣介紹社頭:「石頭掉下來,砸到三位就有一位織襪業董事長」。顯見織襪業對 當地的重要性。 沒想到,《遠見》採訪團隊也親身驗證了這句話。記者在當地隨意叫台車,載客司機就曾 當過織襪業董事長。他說,20年前,鄉民幾乎家家戶戶都以織襪為生,訂單接不完,他與 太太兩人天天做到天亮,忙到有一天孩子都走丟了,驚覺沒時間照顧好兒女才轉行。 就在社頭綿延的員集路上,印入眼簾的不是華貴牌、佩登斯、琨蒂絲的大型招牌,就是大 大小小的織襪工廠。 台灣最大的織襪廠商—陸友纖維總經理魏平儀說,華貴牌、佩登斯分別是他二叔與六叔經 營,陸友的品牌則是琨蒂絲。魏家幾乎撐起社頭織襪業的半邊天。 儘管近幾年來社頭織襪業受到外國削價競爭、缺工等困境,但不少業者轉型升級,持續讓 社頭的「織襪王國」名號挺立,至今仍保有早期家庭代工的傳統風貌,成為全台最獨特的 產業型態。 「全台、全世界都不可能出現第二個社頭了,一針一線都能在最快時間備齊,很快就能完 成一雙襪子,」魏平儀信心十足說。  花卉苗木業:田尾、永靖〉半數切花、八成行道樹來自此地 大員林的第三個產業王國,則是花卉。 與社頭緊鄰的田尾鄉、永靖鄉,分別有「花的故鄉」「苗木之鄉」美譽,全國每兩朵切花 ,有一朵來自田尾、永靖等鄉鎮;全國近八成的行道樹也是來自這裡。 就在田尾鄉民族路、民生路、公園路約莫10公里長的「公路花園」,有300多家的園藝相 關業者。「田尾鄉2萬7000人,八、九成依附花卉產業而生活,」彰化縣花卉生產合作社 經理高銘輝說,隨意行走鄉間小路,遇到的不是花農、就是花卉承銷商與貿易商。 公路花園是全台唯一全年無休的花卉集散地,非例假日仍可見消費者身影。某個週間,公 路花園園藝中心的黃老闆正忙活時,一位從台中開車來挑選盆栽的客人走了進來。問他為 何特地到此買花?他回答,「公路花園很有名,很容易挑到喜歡的花材。」這天,一位高 職園藝科老師來買教材,「這樣才能讓學生知道,苗木是如何長成的。」 這裡的園藝店,老中青三代都有。今年93歲的陳石柱老先生,每天仍騎著自行車到處種樹 、照顧花卉,而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理事長李立宇則是二代接班,50歲出頭的他說, 「田尾人亦農亦商,我們是純樸的農民,也是精明的生意人。」 最讓田尾人驕傲是,全世界都無法複製第二個田尾了。李立宇說,很多外國人來考察,想 仿效設立,大陸廣東也曾設過類似的公路花園,最後是畫虎類犬而失敗,「田尾公路花園 的形成,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難以複製。」 當花卉產業盛極一時,也孕育出億萬花農。來到田尾鄉北曾村中山路二段,一棟街角的別 墅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周記園藝董事長周森論三年前落成的新屋。 周森論從未想過,自己有能力打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別墅。寬敞的庭院布滿各種名貴花木, 既是園藝造景的展示間,也有對家的記憶。諾大的二樓房舍,別出心裁的居中挖空設計, 一棵八米高的大樹印入眼簾,原以為應該是奇珍異木,豈知是雞蛋花樹。「這是大女兒出 生時種的,記錄著我初為人父的喜悅與對女兒的疼愛,」周森論的大千金三年前結婚了。 在田尾像周森論這樣白手起家的故事不少,雖然這幾年已過了產業的顛峰期,但不變的是 世代的傳承。他很欣喜24歲的兒子開始接班,還延伸至庭園造景,也象徵著田尾的花卉產 業開始蛻變羽化。  葡萄種植、自行車業:大村〉葡萄、電動單車外銷No.1 大村是自行車產業重鎮,協力廠延伸至附近各鄉鎮。(圖為全球避震前剎種類最齊全供應 商榮輪科技) 員林、社頭、田尾的「一鄉鎮,一冠軍產業」就已讓外界驚呼連連。想不到,同屬大員林 生活圈的大村鄉,居民僅3萬6000多人,卻同時擁有全台一王與一后的產業聚落。 「一王」指的是葡萄產業。彰化縣農業處代理處長郭至善說,全國消費者每吃兩顆葡萄, 就有一顆主要來自大村,再輻射到永靖、埔心、員林一帶。其中,巨峰葡萄年產值27億台 幣,連同其他品種,約提供全台一半的葡萄需求量。 「一后」指的是自行車業。台灣自行車龍頭巨大(捷安特)位於台中大甲。第二大就是落 腳彰化大村的美利達。最近,全球正夯的電動自行車,台灣每外銷兩台,就有一台來自美 利達(大村)。 彰化縣自行車衛星工廠林立,也是零配件主要生產基地,例如輪胎就幾乎百分百來自員林 。毫無疑問,自行車已是彰化縣重中之重的產業。 大小產業蓬勃發展,讓彰化縣成為中小企業的故鄉。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彰化工廠家數 總計1萬831家,居全國第四大,營利事業家數約6萬4000家,為六都之外第一名。其中, 大員林生活圈更榮登上市櫃公司密度最高的地區。 其實,「四王一后」的產業,還催生出鮮少人知道的隱形冠軍企業。例如每天往返於彰化 員林東西向快速道路的人,根本想不到高架橋下的鐵皮屋工廠,竟藏著一家全球最大的小 胎機器設備廠(有為工業);也不會知道百果山的山腰上,有個世界第一的活性氧化鋅廠 商(台懋)。 製造業、農業交織成綿密的產業聚落,造就出富裕的企業主、商家與農民。這幾年,隨著 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完成,員林又孕育出新一批富豪,從他們的置產方式,就能窺見其 財務實力。 太平洋房屋員林埔心加盟店執行長曾敏華指出,員林大型物件多以現金交易為主,客群分 層明顯。「業務員早見識過當地有錢人的財力。」 住商不動產員林加盟店店東江建德說,先前有建商蓋了地坪約80坪、兩戶四樓的電梯別墅 ,總價6200萬元,隨即被長輩買走,送給下一代。  勤儉務實不炫富 海外設廠仍根留台灣 但,這些有錢人卻低調不炫富。建大總裁楊銀明說,楊家的座右銘就是創辦人楊金豹的「 勤為本」,即便有能力也不會穿金戴銀。 李立宇的小兒子想接班,就得從頭做起,頂著烈日照顧花木,搬運粗工樣樣來。「要讓他 知道經營園藝店有多辛苦,沒想到兒子比我還勤勞,」他嘴角揚起滿意的弧線。 有為董事長陳珀波的獨子陳凱銘,也已進入家族事業,名片僅有名字沒有頭銜。北科大畢 業的他跟所有員工一樣,從工廠現場做起。 楊銀明兩個女兒以及三個外甥都在工廠上班,現任副董事長的張宏德、總經理陳昭榮,就 是他大姊、二姊的兒子,大家都沒有特權,照規矩穿藍色制服、上下班打卡,有事一定要 請假。 最讓楊銀明欣慰的是,員林的企業即便工廠外移,仍根留台灣,財務、研發、採購、訂單 都掌握在台灣總部。「輪胎業沒有沒落過,即便建大到海外設廠,台灣的員工不減反增, 還創下2000位的新高記錄,」他說,美利達、正新也是一樣,這就是員林的中小企業精神 。 此刻,員林產業界所展現的,正是全台中小企業的精神。只要這股務實打拚的精神不死, 台灣將創造出更多的小鎮奇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09.1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565092368.A.100.html

08/06 20:29, 4年前 , 1F
貧富差距極糟糕的地方
08/06 20:29, 1F

08/06 22:27, 4年前 , 2F
會去該員林金融機構存款的又不會全部住員林,亂除一通
08/06 22:27, 2F

08/06 22:38, 4年前 , 3F
浪費人民血汗錢也要改制的鄉下,這些地方民代真有財政紀律
08/06 22:38, 3F

08/07 00:18, 4年前 , 4F
aitela 浪費人民血汗錢也要改制的城市,這些地方民代真
08/07 00:18, 4F

08/07 00:18, 4年前 , 5F
有財政紀律
08/07 00:18, 5F

08/07 00:18, 4年前 , 6F
對 我在說各個直轄市 顆顆
08/07 00:18, 6F

08/07 00:25, 4年前 , 7F
怪不得火車到了員林,一堆外籍勞工上下車
08/07 00:25, 7F

08/07 01:24, 4年前 , 8F
傳奇到歷任鎮長都貪污到被關的鳥地方
08/07 01:24, 8F

08/07 01:25, 4年前 , 9F
真的夠傳奇 想不出台灣還有哪個鄉鎮市區可以與之平起平
08/07 01:25, 9F

08/07 01:25, 4年前 , 10F
08/07 01:25, 10F

08/07 14:53, 4年前 , 11F
諷刺的是那些很多都是在農地上的違建工廠 XD
08/07 14:53, 11F

08/07 18:04, 4年前 , 12F
就是個鄉下地方 整天說一堆有錢人 看不懂
08/07 18:04, 12F

08/07 19:33, 4年前 , 13F
員林人都不會說自己住彰化
08/07 19:33, 13F

08/07 19:41, 4年前 , 14F
員林的地方凝聚力應該還不到中壢的程度
08/07 19:41, 14F

08/09 03:13, 4年前 , 15F
08/09 03:13, 15F

08/10 17:28, 4年前 , 16F
炒房炒的很誇張,重劃區ㄧ直劃
08/10 17:28, 16F

08/11 10:01, 4年前 , 17F
不重劃的話,市區像雜草一樣散漫發展,就會長得像現在的桃園
08/11 10:01, 17F

08/11 10:01, 4年前 , 18F
中壢舊市區那樣悲劇....
08/11 10:01, 18F
文章代碼(AID): #1TIMeG40 (Geography)
文章代碼(AID): #1TIMeG40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