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臺灣鈔票上的地標和地圖

看板Geography作者 (地圖工作室)時間9年前 (2015/04/22 01:04),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xuite.net/hqq.hqq/blog/312093113 (圖) 臺灣鈔票上曾出現過多個臺灣地標,偶爾出現地圖。圖案的選取,頗有政治地理的意涵, 咱們來看看。日本時代,明治的鈔票是龍鳳,與地理無關。大正以後,無論面額和版次, 圖案正面均是臺灣神社,背面是鵝鑾鼻燈塔 (圖案會有所差異),象徵神道以及帝國最 南的疆土。 (圖片引自wiki,下同) 戰後,舊台幣和新台幣早期,最流行「臺灣銀行、孫中山、臺灣地圖」的排列組合。 比如舊台幣,正面就是這三個圖案(各面值都相同),臺灣地圖是當時8縣區劃,但沒有 繪出澎湖縣,也沒有9個省轄市。 舊台幣背面是鄭荷海戰圖,有「光復臺灣」的政治正確。 直式新台幣(1949-60)的時代,仍是「臺灣銀行、孫中山、臺灣地圖」的排列組合 其中「臺灣地圖」的部分,澎湖已經描繪上去了,仔細看,第一批直式新台幣(1949.6月 起)的臺灣地圖沒有區隔省轄市。 第二批(1949.7月起),9個省轄市就很明顯了。 直式第三批(1950)又拿掉省轄市,第四批(1954)乾脆臺灣地圖也拿掉了。 插話一下,新台幣早期的硬幣背面也有臺灣地圖,1954年的硬幣,很清楚還是8縣9省轄市 的區劃。然而早在1950年,就已經改成16縣5省轄市囉。 新台幣改橫式第一版(1960)後,地標開始出現一些經濟建設。1圓是蘇花公路,5圓是鵝 鑾鼻燈塔 (回顧日本時代鈔票?),10圓是西螺大橋 。 橫式第一版(1960)的背面都是總統府 ,高度政治意涵。 橫式第二版(1969),開始出現中山樓,這是1966年為孫中山百年而蓋,當作國民大會所 在地。法統所在,也是高度政治意涵。 1980-90年代,新台幣保持正面是孫中山或蔣中正,背面是總統府 或中山樓的排列組合。 現行通用鈔票,低面額(100、200圓)還是這樣,不過200塊(蔣中正、總統府 )很少看 見了。 背面出現大霸尖山 (500)、玉山(1000)、南湖大山 (2000圓)3座山頭。 回過頭來講一下,過去的金門、馬祖、大陳券。這三種戰地鈔票,基本上都是用臺灣本島 通用的新台幣去加蓋「XX」、「限XX通用」字樣,所以戰地鈔票可出現斗大的臺灣島地圖 ,卻沒有代表金、馬、大陳的地標或地圖,幾乎都是這個樣子。 但也有唯一的例外,戰地橫式第二套新台幣(1969年)50圓券,特別把中山樓改成金門「 莒光樓 」,這應該是戰地鈔票唯一出現在地地標的例外。可惜馬祖券也用「莒光樓 」, 要是也用一棟馬祖的樓就更好了。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22.2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429635843.A.5BB.html

04/22 01:17, , 1F
硬幣那個 感覺中彰兩市的位置好怪XD 中竹縣界也是
04/22 01:17, 1F

04/22 14:04, , 2F
04/22 14:04, 2F

04/22 22:29, , 3F
硬幣那麼小,鑄造成這樣已經不錯囉
04/22 22:29, 3F

04/30 15:20, , 4F
可以借轉PublicIssue版分享嗎 謝謝
04/30 15:20, 4F

05/01 03:03, , 5F
OK
05/01 03:03, 5F
dian9:轉錄至看板 PublicIssue 05/01 13:30
文章代碼(AID): #1LDeC3Mx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