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宇宙軌道升降梯

看板GUNNM作者 (串燒)時間16年前 (2007/11/12 06:23), 編輯推噓9(907)
留言16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yfuz (cyfuz)》之銘言: : 推 Gunslinger:可是這麼大一個常駐結構體 被微隕石和太空垃圾擊中的機 11/05 03:20 : → Gunslinger:會也很大吧……囧 11/05 03:21 : 推 DJony:可以開AT力場(誤) 11/09 20:23 : 推 gmoond13:比例上來看也不是很大 11/10 16:54 : 推 BlackCoal:萬一被擊中,摔下來可不是鬧著完的 打下沙雷姆! 11/10 21:07 地球附近的太空環境,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乾淨; 目前還飄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被列入追蹤的就有一萬多件, 更不用說無法追蹤的了; 微隕石方面,1995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為了某個特殊實驗所需, 必須在繞地軌道上,以酬載艙門打開朝向前方的狀態前進; 在事前的電腦模擬中,就已經有高達1/17的機會會被微隕石擊中重要的冷卻系統; 最後折衷,以艙門開啟52度(全開為180度)的狀態飛行十個小時。 即使如此,事後還是發現酬載艙有個被微隕石擊中的小孔--所幸沒有擊中重要系統。 國際太空站也多次發現被各種東西(天然&人造)所打穿的孔洞。 「1995年哥倫比亞號飛行汞鋅碲(Mercury Zinc Telluride)單晶生長實驗」 http://sci.nctu.edu.tw/index.php?now=room&page=room_show.php&now_page=3 &article_id=61 ( http://0rz.tw/433eC ) 「微小隕石擊中俄太空艙」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06/19/fgcc.html 「發現者號太空梭檢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0716/19/v56.html 「美國在太空奮力掃垃圾」 http://tec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7/01/15/001517719.shtml 而AT力場---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以前看過某專題報導,探討過長途旅行的太空船如何自保, 避免包括微塵、宇宙射線、輻射粒子、恆星噴流等等的傷害。 很久了,我只記得幾個方案: 1.物理性防禦:簡單的說,就是厚殼。 但應用在軌道升降梯上的話,可能會導致升降梯本身被自己的重量壓垮。 2.水殼:這是用以防禦射線粒子,僅十公尺深的液態水就可阻絕大多數的宇宙射線。 不過缺點似乎還是跟1.一樣。 3.電磁場:真正的AT力場(誤 替外殼充電,讓外殼帶有數十萬電子伏特的電場,以同性相斥的原理彈回粒子; 缺點是反而會因為異性相吸的原理而自滅(默 或是以超高磁場,模擬如地球磁場般的效應; 但超高磁場下機器運轉會受影響,對人體的影響也未可知。 「登陸火星」 http://sci.nctu.edu.tw/index.php?now=room&page=room_show.php&now_page=1 &article_id=41 ( http://0rz.tw/913ga ) 有一種尺度完全不同的東西,倒是滿有可能成為候補; 就是銃夢的基本設定之一---微機械。 當微機械像手機基地台一樣無所不在時,有可能透過幾種單純的調控機制, 使微機械在升降梯遭受微隕石破壞時,自動做應急修復-- --也就是升降梯的「免疫系統」。 不過這種想法目前也還是空談就是了; 光是微機械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宇宙輻射傷害而正常運作,就是個大問題了…||| 技術空談到此為止。(逃 不過以目前世界上的國家制度和盛行的資本主義,要造出這樣的結構體實在無理… 不論時間或成本,都不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單一國家或資本體所能負擔的; 而人多嘴雜,實在無法想像在建造的數十(百)年內能不出亂子順利完成… (事實上,銃夢中的升降梯功用也跟當初的目的不盡相符) 比起技術上的問題,我倒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瓶頸…(遠目 -- 話說現在世界最高樓的101也才508公尺,興建中的杜拜塔預計高度則為818公尺; 千公尺以上的建築物目前也都還在紙上作業而已… 「杜拜塔(585.7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AA%E6%8B%9C%E5%A1%94 「阿根廷人造島上 興建世界最高建築物(1000m)」 http://www.3design.com.tw/main/main.sphp?news_func=show&qry=&old=1&news_area =all&openid=3786&pageitems=50&ipage=10# ( http://0rz.tw/343g6 ) 「東京灣的 X-Seed 4000 (4000m)」 http://zh.wikipedia.org/wiki/X-Seed_4000%E5%A1%94 http://tw.myblog.yahoo.com/yahoo20060101bmw-yahoo20060102akl/article?mid=148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7.44

11/12 07:19, , 1F
重量的話 照離地表距離去遞增厚度應該還好 XD
11/12 07:19, 1F

11/12 09:29, , 2F
好有趣的文章~
11/12 09:29, 2F

11/12 13:37, , 3F
銃夢果然是有學問的漫畫,讀者也都很有學問阿
11/12 13:37, 3F

11/12 13:55, , 4F
不過,不見得需要微機械 像機器人帝國那樣也是一種形式吧
11/12 13:55, 4F

11/12 13:55, , 5F
系統偵測到外部損傷 放出維修用機器
11/12 13:55, 5F

11/12 17:35, , 6F
微機械其實也是很危險的,反向污染就倒霉了。LO中那個鐵士
11/12 17:35, 6F

11/12 17:35, , 7F
代諾的先人(副議長解決的那位)好像就做過這樣的事,到時應
11/12 17:35, 7F

11/12 17:36, , 8F
該也會回頭講這段歷史為什麼這麼嚴重。
11/12 17:36, 8F

11/14 07:56, , 9F
5.把整個結構變成有機體
11/14 07:56, 9F

11/15 14:12, , 10F
樓上的好處是這樣真的可以開AT力場,缺點是會爆走.XD
11/15 14:12, 10F

11/16 12:18, , 11F
推原po的認真文
11/16 12:18, 11F

11/17 12:51, , 12F
重量問題,其實軌道梯的一個重點就是利用離心力
11/17 12:51, 12F

11/17 12:51, , 13F
所以在軌道梯末端,只要給予足夠張力(可能是重量或動力噴긩
11/17 12:51, 13F

11/17 12:52, , 14F
則軌道梯本身是不會被重力吸回去的,所以軌道梯可以是軟
11/17 12:52, 14F

11/17 12:53, , 15F
性但堅韌材質(想像成一個人抓著繩子自轉,繩頂端只要放顆球
11/17 12:53, 15F

11/17 12:54, , 16F
那麼繩本身承受到最多的是張力)
11/17 12:54, 16F
文章代碼(AID): #17Du38HZ (GUNNM)
文章代碼(AID): #17Du38HZ (GUN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