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北二戰

看板GMAT作者 (小法)時間12年前 (2011/09/13 21:31),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9 (看更多)
<<AT考試成績>>: 一戰 640 Q49 V27 (2011/08/02) 二戰 700 Q51 V32 (2011/09/09) <<求學背景>>: BS in NCCU <<英文能力敘述>>: 大學學測15級分,大學指考90分 <<全職考生或在職準備>>: 在職準備 <<準備時間>>: 快要一個月 <<準備教材>>: OG、PP、GWD、曼哈頓 <<正文>>: 好吧, 我只能說這是個慘痛的經驗, 其實我到現在還在猶豫要不要三戰... 不過先發個心得文吧!! 因為我一直以來都是在職準備,所以一戰的滑鐵盧給了我不小的打擊 怎麼說呢... 我算是那種英文是我的拿手科目的人 因為小時候是在法國長大(不是美國學校是巴黎一般的小學) 所以雖然英文不算是母語,但是就是對於歐語系就比較有sense 畢竟法文跟英文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在英文科的部分, 我幾乎都是拿滿分,從來沒有失常過 就連托福我也是這禮拜報考下禮拜也沒有準備就考了103分 (現在也是要重考啦,因為好像學校要105以上...) 所以一戰的時候還滿心高氣傲的 自以為得天獨厚,有亞洲人優秀的數學能力跟歐洲人的英文能力 (請大家不要噓我,我知道錯了) 期間完全沒有複習數學只上了D大的機經班一堂就跑去考了 加上碰到該死的換題 (所以之前的機經白算了...) 馬上大戰敗,我看到分數的那剎那眼淚差點掉下來 雖然我回家馬上報名第二次,不過說不到一個月準備二戰的原因 是因為我有點逃避現實不敢碰GMAT大約兩個禮拜才又開始準備 我想,大家有時候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考差了(當然希望大家都考好啦)多給自己時間沉澱會比較好 所以認真開始準備二戰的時候已經沒剩多少時間了 我就心想,數學還是要再高一點會比較好 就馬上報名了D大的數學專修班+機經班 數學的部分: 我基本上就真的只上了D大了專修班跟機經班 D大的數學真的教得很好,會適時的講解原理(因為對我來說這樣比較好懂) 再搭配以前的JJ跟GWD的題目做應用 重點是他會教你用最快的方法把題目算出來 但是又不會叫你死背公式所以真的節省了我很多時間 不過當然最重要的是機經一定要自己算過一遍 我這次上完D大的機經班班之後,我回家每天算一點 平均起來每題至少算過2~3變 一定要算題目的原因是你要知道答案是怎麼算出來的 因為GMAT很喜歡考變形題,如果你只是被答案但是沒有算過的話 很容易看到題目就以為是機經上面的,但是其實他已經是變體 我這次實際上就有遇到機經討論都是說要選E,但是可能變體了 所以答案其實是C的題目 機經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擠出時間去算,我粗估 這次數學機經我大概遇到34/37題這麼多喔!! Verbal的部分: 我真的就不好意思寫太多... 畢竟我考的也不怎麼樣 我就是一開始先做SC1000,做到大約400多題的時候我就發現其實 題目走向真的跟現在不太一樣 (難怪RON大神一直叫我們不要看那些題目) 所以我就改成把PREP跟OG都再做1~2變 不過我幾乎都只著重在SC的部分,GWD只做了大概5套 每套都做5~8題而且時間都還有剩下5分鐘吧 (但是實戰還是爆掉了...) 老實說,我覺得現在實戰的SC跟PREP還有OG都不太一樣 越來越偏重在文意的部分,我SC最少有5題都是整段劃線 不過每一個選項的句型結構都不一樣 不像PREP或是OG裡面 主要結構一樣,但是考點是平行或是什麼的 相當的詭異... 不過這是我個人的感覺啦 而且我這次pace沒有抓好,我剩下10分鐘的時候還有17題沒有寫完... 大失策... 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練習pace 我的心得大概就這麼多了,大家一起加油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66.22

09/13 21:44, , 1F
好強!!!
09/13 21:44, 1F

09/13 21:50, , 2F
趕快申請吧!!700分夠用了~~
09/13 21:50, 2F

09/13 23:03, , 3F
好強喔!!!!
09/13 23:03, 3F

09/13 23:08, , 4F
這麼短的時間,厲害!
09/13 23:08, 4F

09/14 00:10, , 5F
恭喜妳完成階段性任務啦 趕快申請學校吧 加油!
09/14 00:10, 5F

09/14 01:10, , 6F
應該趕快去申請!妳的背景很優秀,拼一下r1,別再考啦
09/14 01:10, 6F

09/14 10:03, , 7F
真的不用再考了 GMAT大概只佔申請的20-25%
09/14 10:03, 7F
文章代碼(AID): #1ERrj37W (GM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Rrj37W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