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Artaud is now open to discussion

看板GIDT作者 (??日泰混血?)時間21年前 (2002/11/04 10: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weiliam (AdmiringKazuOhno)》之銘言: : ※ 引述《waxandwane (耶!你要來了!)》之銘言: : : 超越任何 語言或符號表意的劇場,這就是他所謂 : : "a state prior to language"了。他認為這種超越人類語言描述 : : 的形式所再現出的精神狀態才是最純粹的戲劇。 : : 而巴里島舞蹈,據他描述,「嚴格地體現了純戲劇的概念 : : ......。巴里人對各種生活情景有特定的動作和極為豐富的 : : 模擬手法,從而使戲劇程式 恢復其崇高價值。」 我到覺得那是一種東方想像的誤讀 正如布萊希特誤讀了京劇一般 亞陶也誤讀了巴里舞蹈 (或著說 是'有意識的'歪讀?) 巴里舞蹈是一連串精緻的身段動作結合在一起 完全按照音樂起舞 一隻曲子就是一段舞 接近唐樂舞的感覺 雖然也具有敘事功能 一如大武 但其實非常薄弱 很難以體會其中的情節 職是之故 更多時刻關注於動作與音響 那些繁瑣而細微的動作 幽微難明 又不如雜技來的動人眼光 每每令人陷入一種昏倦的狀態 當雙眼微瞇之際 巴里舞蹈的光影與甘美朗的樂音 (當兩眼半閉時 對於顏色的辨識力較弱 但對光影的對比卻更清楚) 形成一種華美奇特的經驗 如同墬入幻想的世界中 眼前只有明亮的色塊晃動 那樣的奇妙的經驗 是必須拋去理性的'思維與分辨能力' 才能略略到達的 如同大麻 或是e丸所能快速給予的效果 因此 亞陶從不否認他對於藥物的依賴 對於既定語言的否定 往往陷入另一套符號系統的運作中 語言是不能拋去的 要拋去的是以語言/符號 作為思考的方式 生活在這樣一個人工的時代 我們總是先認識海的概念 才看到海 太不健康了 彼得布魯克所發展出的另一套語言 其實是另一種智性化的思維 這是無意義的 不過是陷入套套之中難以跳脫 所以 亞陶才說 要把語言當成一種音響效果 是去利用它 並在利用中賦予與傳統不同的意義 以從內部破壞他 而不是從外部 令立一個山頭 進行對抗 因為這樣 山依然存在著 : 難以表述的茫然和焦慮之中... 大約是一種瀕臨瘋狂而又極度清醒的狀態吧! : 總覺得"舞踏"這種藝術形式,很接近這種"亞陶式"的狀態,包括舞踏對生存的 : 態度以及其表現形式.不知道看過舞踏的人,是否有「沉入一種為詩意所特有、 : 難以表述的茫然和焦慮之中。」呢? : 我自己好像沒有,但是卻有另一番的感受,也許亞陶只是將他所感受到的奇妙 : 經驗,以這樣的語言描述出來,而其他人也都有過奇妙的經驗,但沒有訴諸於文字. : wei~ '瀕臨瘋狂而又極度清醒'大約就是一種確實知道自己知道 卻又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是甚麼的情況吧 一種對於自身與自身行為的肯定 對於舞踏與舞踏的種種發展變形 總是令人有不同的感受 在暈眩中每每發現令人驚艷的艷羨(借用夏宇的詩) 他是在暈眩中發生的 暈眩 如同革命 是一種激情的時刻 一種秩序被破壞的時刻 一種彷彿失控的情況 在微瞇的光影中 陰森的黑色舞台與慘淡的白色人形 總是突然令人感到莫名的恐懼 那難以言明的恐懼 也許就是所謂的'詩意的茫然與焦慮'吧 -- 「人的生活就像野地裡長得漂漂亮亮的一朵花; 來了一隻山羊,把它吃了,那麼,這朵花就算沒有了。」 ─安頓‧契訶夫,《伊凡諾夫》,第一幕,第三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85.42
文章代碼(AID): #znTY3km (GIDT)
文章代碼(AID): #znTY3km (G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