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a generation that would like to stay in school

看板GIDT作者 (seawind)時間21年前 (2002/10/23 02: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在咖啡店和孟芳,懷萱,力德聊天,懷萱提到她明年可能要出國唸書的計畫,關於申請 : 學校的種種,關於想要研究的領域.我在想,那真是一條學術的道路呀!然而學術,和 : 劇場,似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有一點點不懂... 為什麼學術跟劇場沒有太大關係? 許多自成體系的、豐富意涵、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學問(或是「真、善、美」) 應該都可以跟學術有關係呀.. 倫理跟學術有沒有關係? 但的確有「倫理學」作為研究存在的必要性, 在人類文明裡,思索與辯證倫理的價值。 美跟學術有沒有關係?但是應該還是可以說「美」對許多人而言, 仍是個不單是「創造」、「欣賞」、「感受」,而也可以「研究」的東西。 : 想起去年客座教授Micki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堂課,一個一個問大家都是念什麼的, : 又想在戲劇領域裡做什麼,而所上的研究生們都回答著自己是念"Drama and Theatre", : 而大部分的人都尚在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在想,憑什麼說自己是念"Theatre"的 : 呢?憑什麼呢? 我在想,為什麼我們會回答「drama and theatre」? 對許多一手讀劇,另一手玩劇的同學,似乎答案比較可以想得通。 那可能較沒有實際接觸表導演的同學呢? 或許是一種看待與思索戲劇/劇場的方向。 以我來說吧,我很少親自玩戲,但我熱愛看戲,去感受/研究?劇場內的特殊性。 而具備觀看(作為一種參與劇場的形式之一)的態度,可能會因此與單純將戲劇 做文本研究的觀點不同。 昨天在便利商店隨手翻閱這期的「新新聞」雜誌,裡頭有一篇辜懷群老師的專訪。 內容提到,辜老師在臺大外文系當老師開戲劇課的時候,常常把學生帶出教室, 觀賞戲劇(在劇場)。文中提到,有一些老一輩的外文系老師就認為辜老師 將交「文學」的外文系當成「戲劇系」來教。 這倒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正好也可以回應戲劇系/所的學生所期待被帶領與教導 進入劇場,就算不是身為一個劇場製作中的角色,但也別忽略了認真觀眾的存在。 當辜老師在外文系當老師的時後,教的是drama或是theatre? 學生學到的是什麼? 就如同熱愛野台歌子戲的林老師,雖然是以中國戲曲的文本研究出身, 但上課的學生,應該沒有人覺得她不是一個教導戲劇/劇場的老師。 當然能親自參與劇場製作的人,是極為令人欽佩的。至少我(一個單純喜歡看戲 也讀戲劇所的人)是這樣認為的。也因為有這些人對戲劇/劇場的努力,我才能 繼續有好戲可以看。但我也同樣希望自己,對劇本與劇場的研究也能算是對劇場努力的 方式之一。 作為演員或許必須要有將一號館炸掉的狂想與勇氣,才真算是做了什麼事。 但作為一個只是喜歡戲劇/劇場的戲劇所研究生而言,還是希望在炸一號館的時後, 還能留下幾個不錯的老師的研究室,跟研究生的研究室,這樣大家可以繼續在一起。 而身為期待臺灣有個認真而且傑出演員的看戲者,也不希望你把自己炸掉。 好不好? 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5.218
文章代碼(AID): #zjPDyGC (GID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zjPDyGC (G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