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銀行賣基金與投資型商品

看板Fund作者 (@ko#餌嫌ボ蹂@#)時間15年前 (2008/09/15 20:08), 編輯推噓6(602)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來釐清一下.. 科~ ※ 引述《bort (轉換)》之銘言: : 看到版上朋友常常爭論不休要去購買基金、投資型商品、還是境外保單、境外基金平台 : 小弟曾經有幸接觸過上述所有業務,也曾擔任過第一金控 sales kit(話術) : 撰稿人員,一年為境外保單辯護,一年為銀行理專辯護,半年的商業徵信訓練 : 再加上從事現在保險金融的投資、稅務型財務顧問,有一點點心得想跟各位版友在 : 投資基金時做一點分享。 當了蠻多辯護的..囧 : 簡單來說,上述所有四項商品都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各有利弊,後兩項前文已經提過 : 只要不是什麼奇怪的公司出單,做好事前徵信功課,也是不錯的選擇。 : 主要在於操作方式不同。 商品沒有好壞..很抱歉,我套幾個商品給你看,看是不是有點X殘 ^^ "汽車"沒有好壞,買BMW或者Ford其實沒好沒壞.. "PDA"沒有好壞,買HTC或者雜牌其實沒差.. "手錶"沒有好壞,買卡通電子錶或名錶其實沒差.. "XXXX"....很多自己替代,再想想這句話問題是啥...科~ : 基金的架構是信託模式,至於信託是什麼可能又是另一篇書寫,簡單來說各位可以想成 : 去7-11自由選購,價格上或許有點優惠,但是他的主要優點並不在手續費多寡, : 而在於『自由度大』,你愛買什麼就買什麼。但是信託的壞處是,當信託終結之後 : 你的利得是要被扣稅的,投資是為了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賺錢, : 如果自己精心判斷的研究的投資結果被政府抽稅抽去,是不是很不爽? : 但是自己研究自己自由選擇確實是其中主要優點所在。 : 在這裡還是強調,大部分理專說的話,聽聽就好。 : 後三項我合併在一起講,不過先說在前頭的是,基金平台原則上已經沒有保險的概念存在 : 他是投資型商品的最終模式,但是也由於基金平台完全抽離保險內容, : 因此也是屬於信託,資本利得在政府屬人屬地的課稅制度下,最後是要課稅的。 : 別存僥倖的心態,在我接觸境外金融的最後幾個月,政府對於境外資金流出已經越 : 查越嚴了,即使你到第三地開戶,並且資本永不流回台灣,大家可以持有自己雙證件到 : 鄰近稅捐機關申請『財產清冊』,保證會有這一筆境外匯出的紀錄。 : 上述三項發展歷程大約是:傳統壽險->比例式投資型保單(台灣即屬此類) : ->高比例投資型保單(境外保單)->基金平台(如前述) : 很多從業人員已經知道一二階段的演進了,在此簡單概述, : 最簡易的說法,就是傳統保險的投資部分,是由保險公司自行承擔, : 但是後來因為利率關係,保險公司將投資部門的風險部分『轉嫁』給消費者 : 這也就是為什麼投資型商品保費較低,但是可以取得高額保額的原因, : 因為風險已經被轉移,保險公司不再有投資風險,專心去計算死亡率就好了。 : 但是同時卻也發生了另一項優勢,傳統保單裡原本就有投資成分,現在只是分割給投資人 : 這仍然是一張完整的保單,因此在稅賦優惠上是仍然存在的, : 缺點在於能夠投資的內容則因保險公司而異,無法自由選擇。 : 看到這裡,當然聰明的各位就會想到,如果一直拉高投資比例,降低保險金,不是又 : 可以享有稅賦優惠,免除資本利得被課稅的煩惱,又可以進行投資嗎? : 境外保單的概念就是如此,有些保單甚至把投資比例拉高到99%,只有1%的架構 : 是保險內容,如此既可以投資,又可以盡賺資本利得,兩全其美。 : 但是請參考前一篇文章,很多公司根本是假的,查證需要費一番功夫。 : 不過很可惜的是這在台灣是沒有辦法承做的,因為政府對於比例有管制, : 也因此衍生出丁型投資型保單(你投資破表的時候自動拉高保額)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但是目前有在研擬進一步開放投資比例的傳聞。 稅的問題國內還在"實質課稅"階段... 所以基本上遺產稅不一定能逃,至於2.4萬的列舉扣除額應該跟買不買投資型無關~ : 最後是基金平台,這已經連最後一絲保險成本都抽離了,所以完全是信託概念。 : 至於常常看到版上有人認為投資型商品盡量少碰,這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 依照我過去的經驗(基本上還是一年前的經驗,應該不會錯) : 我們對理專的銷售方式很簡單,就是提高某項主打產品的佣金。 : 舉個例子來說,曾有客戶在銀行做過『投資分析之後』,屬於保守型投資人 : 因此銀行理專推薦他:拉美、新興能源、石油、公用建設最為風險分散。 : 我當然不是說所有理專都會這樣分配,只是就產業面來說 : 新興能源目前能源使用率不超過10%,嚴格來說算是『新興產業』 : 而不是『新興能源』,再來,公用建設與能源約具有一到兩個月的連動性 : 完全無法做到資產分散。 : 最後要說一點公道話,投資型商品不好? : 如果不好的話就不會在歐、美、澳都有這麼高的市佔率, 這個是中文的暗喻法吧... 如果投資型不好怎麼在歐美澳有這麼高市佔率? 很多人有買所以你怎麼可以說不好? 科.. : 各位以為傘型基金、組合式基金、多重經理人系列基金的概念怎麼來的嗎? : 不能說全部,不過至少一半為了打ETF市場,另一半就是為了挽救被投資商品瓜分的市場 : 很簡單,ETF跟隨大盤,投資型商品可多次轉換、組合並且稅賦上享有資本利得優惠。 : 這對基金公司來說是一大威脅。 不知說啥..我單純買基金從來不覺得投資型保單對我的投資稅賦有啥威脅~~ 可能因為我根本沒有萬萬稅的問題吧...普羅大眾一枚而已.. XD : 版上有許多人常覺得自己研究就好了, : 我常跟我的客戶聊到這一點,我說,如果你今天有一天可以控管風險、資本享有稅務優惠 : 並且天天關心全球市場,那你真的不需要我作顧問,因為有些研究、開發支出是公司必 : 須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一定要從你身上有一點成本。 這是時間成本的問題,基於恐怖的資訊不對稱,光聽業務的話被呼嚨的機率更高.. 所以自己不做功課幾乎只能淪為待宰羔羊.. 科~很多當沉默羔羊也就算了(買了慘自己)..還幫業務推薦親朋好友不更慘(還慘一堆人).. : 但是能不能拜託您一件事,如果有一天你發明了這樣的產品,拜託你一定要雇用我 : 當你員工! : 每個人都會有本業,就像是你不會因為一碗牛肉麵成本只要三十塊,就自己煮牛肉麵 : 吃一樣。 本業..恩~ 先確認業務員會用專業和良心來賣商品比較有意義.. 因為有專業不代表會用其專業來幫助客戶.. 目前唯一能破解不肖業務的方法也只有自己做功課一途哩 ^^ : 講到最後其實是一句廢話,瞭解你的需求,或是選一位可以輔助你瞭解需求的顧問 : 然後自己選擇產品,再利用一些科學化指標刪除一些不要的 : 說真的,以經驗來看,過往績效真的不重要。 : 你需要的是自由度、還是資本利得不要被課稅、還是希望可以全方位投資但是要承擔 : 有天境外清冊被查出來繳交罰款,端看您的需求是什麼,產品本身沒有好壞。 : 做好需求分析,專業人員從旁協助,所有產品都會是好產品。 : 祝大家都可以賺大錢。 同類型商品拉出來的觀念..商品本身就會因比較而有好有壞.. 沒有好壞乃是指單一商品本身而言.. 專業人員要不要從旁協助是其次~ 自己做功課為自己的金錢負責,才是正確的理財態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5.92.178 ※ 編輯: elvies 來自: 60.245.92.178 (09/15 20:10)

09/15 20:17, , 1F
真正這樣做的人卻很少...
09/15 20:17, 1F

09/15 21:51, , 2F
不要認真了,那位原po之前就有人出來揭底了~ @@
09/15 21:51, 2F

09/15 22:35, , 3F
什麼底呀? 很好奇的說~~ 看他名片檔寫得還挺像一回事的呀
09/15 22:35, 3F

09/15 22:37, , 4F
有沒有懶人包~~
09/15 22:37, 4F

09/15 22:44, , 5F
對阿 什麼底?
09/15 22:44, 5F

09/15 22:47, , 6F
什麼底?
09/15 22:47, 6F

09/16 19:57, , 7F
對啊,麻煩請d大讓我多瞭解一下我的身世
09/16 19:57, 7F

09/17 07:52, , 8F
簽名檔你也信????
09/17 07:52, 8F
文章代碼(AID): #18pb16QB (Fund)
文章代碼(AID): #18pb16QB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