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威爾夏5000指數與美股數量變化

看板Foreign_Inv作者 (遠)時間4年前 (2019/08/18 17:19), 4年前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介紹美國歷史最久的全市場指數,威爾夏5000指數 並藉此觀察近50年美國數量的變化。 原文發表於 https://ffaarr.blogspot.com/2019/08/Wilshire-5000-index.html 威爾夏5000指數(Wilshire 5000)又譯威許5000、威爾希爾5000或 威爾遜5000,全名威爾夏5000 全市場指數(The 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 Index),是一個美股的全市場指數,也是歷史最久的 美股全市場指數。 該指數由威爾夏協會 (Wilshire Associates)於1974年創立,因為 成立時有將近5000支成分股因而得名,2004年因交由道瓊公司管理, 一度改名道瓊威爾夏5000指數(Dow Jones Wilshire 5000 Index), 2009年時,與道瓊公司的合作關係終止,又恢復原本的 名稱至今。 一、指數版本: 威爾夏5000指數除了像大多的指數一樣,有分成股價指數(Price)和 總報酬指數(Total Return)之外,還區分為總市值加權以及公開流 通市值加權兩種。 一般常用的威爾夏5000指數,是使用總市值加權的股價指數,這點是該 指數的特色,這和其他幾個美國主要系列指數,如CRSP、S&P、MSCI、 羅素等,採用流通市值加權都有所不同。 二、指數計算: 威爾夏5000指數雖然在1974年才創建,但指數可回溯到1970年底。該指數的 總報酬指數設定1970年12月31日為1,目前(2019年8月16日收盤)為136.61, 代表在1970年底投入1元在該指數,現在會變成136.61元。(不過可惜1970年 還沒有全市場指數基金或ETF) 而股價指數則是以1980年12月31日為基準,該日的股價指數為1404.6,剛好 代表當天成分股共有1404596(百萬美金)的總市值,也就是說當時設定每漲 一點,市值就會增加10億美金。但因為之後有成分股改變或成分股減資等因 素,所以後來不再能以一點代表10億美金,而是愈來愈多,到2005年的時 候一點漲跌已代表12億美金。 三、收錄範圍: 威爾夏5000指數有一個特色是每個月都會更新一次成分股,偶爾特殊情形 還會臨時變更,這相較各美股指數,變更得特別快。 除了和其他美股指數一樣,收錄美國的普通股和Reits,還有收錄一些 有限合夥公司(limited partnership)。 對於收錄股票的要求較不繁複,主要希望有足夠多的確切價格供指數計算。因 此排除掉的,是一些交易量太小(主要看每月、每季未成交任何股票的天數),以 及非主要股市上市(如場外市場、粉紅單等)的股票。 2019年6月底為止,威爾夏5000指數共收錄3538支美國股票,其中紐約交易所 1425支,美國交易所135支,納斯達克1978支。收錄股票總市值為 31,500,000(百萬美金) ,流通市值為26,400,000(百萬美金) 四、相關指數和ETF: 威爾夏5000指數之外,也有出威爾夏4500完整指數(Wilshire 4500 Completion Index),收錄威爾夏5000成分股扣除S&P500成分股的其他股票,與S&P Completion Index非常類似,都是用來和S&P500作搭配。 威爾夏5000指數以往有一些ETF追蹤它。例如在2005年以前Vanguard 的第 一支全市場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Fund曾使用該指數 ,較晚近則Guggenheim(現已被Invesco買下)在2010年時 推出了追蹤威爾夏5000和威爾夏45000的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 ETF (WFVK) 和 Wilshire 4500 Completion ETF (WXSP) ,但後來 都在2013年關閉。 至目前已沒有ETF追蹤該指數了,只有指數基金,例如威爾夏本身的 Wilshire 5000 Fund 就追蹤威爾夏5000指數。 五、威爾夏5000與美股數量 威爾夏5000指數雖然目前沒有實際作為ETF指數投資的功能,但仍然被使 用作為衡量美股的標竿之一,其較長的歷史以及成分股的快速更新,更 適合用來觀察美股數量的變化。 威爾夏5000成分股數量最低的時候,是在1971年(當時指數尚未成立但有回 溯資料)共3069家公司,之後幾年美股公司數增加快速,到1974年指數正式 成立時,成分股為接近5000家(但還未達5000) 但在1970年代後期,美股數目又一路下滑,到1979-1980年跌破4000個成 分股。其後在1980年開始,又快速成長,1981首次突破5000,到1986年 左右時達到近6000個成分股,並維持6000左右持續到90年代初期。 1990年代後期因為新的科技公司(尤其一些網路公司)大量成立上市,到了 1998年7月時,威爾夏5000指數收錄數量達到史上最高的7562家公司。 但之後隨著網路泡沫許多公司下市,數目又一路減少,2004年第一次跌破 5000家,之後在5000上下波動,直到2005年12月,成分股最後一次跌破5000, 至今再也沒有恢復「威爾夏5000」應有的數字。 2013年4月時到達第一個低點3661,之後雖略有回昇,到 2014年底到達3834 ,但之後又再度下降,至今年2019年3月的時候3530 ,6月底略回昇至3538家。 本世紀以來美股公司數一路下滑,除了世紀初網路泡沫的影響外,一般認為 新上市股減少(1980和1990年代,平均每年有約300家上市,到本世紀平均 只剩100多家)以及併購風氣興盛都是可能的重要因素。 -- ffaarr投資理財部落格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faarrFinanc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50.1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566119981.A.5C9.html

08/18 17:22, 4年前 , 1F
太帥了!多拉多拉!
08/18 17:22, 1F

08/18 20:27, 4年前 , 2F
是說F大到底為什麼叫哆啦王
08/18 20:27, 2F

08/18 20:36, 4年前 , 3F
小叮噹系列的全知者啊
08/18 20:36, 3F
※ 編輯: ffaarr (114.36.250.158 臺灣), 08/18/2019 22:18:22

08/18 23:28, 4年前 , 4F
08/18 23:28, 4F

08/18 23:44, 4年前 , 5F
2F 你可以去八卦版 收尋一下ID你就知道了xD
08/18 23:44, 5F

08/19 09:36, 4年前 , 6F
08/19 09:36, 6F

08/20 14:36, 4年前 , 7F
推推
08/20 14:36, 7F
文章代碼(AID): #1TMHWjN9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