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大家去過最喜歡的廟宇是哪一間?

看板Folklore作者 (kokone)時間10年前 (2013/12/13 16:40), 編輯推噓8(8010)
留言1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vorstehen (別逼人辦版聚。)》之銘言: : 這我一定要回一下,不好意思就讓我佔個篇幅吧(扭) : 我是麻瓜所以很遲鈍,純粹以美學來看,藍天下的紅磚廟宇是最美的了。 : 台南孔廟、慈濟後來蓋的亮晶晶那棟,這兩者不太算廟但至少真的很漂亮。 : 鹽水的天主堂我在多年前未紅時去過,實在非常有特色。現在紅到只接受團體預約。 : 台北行天宮、嘉義半天岩紫雲寺(廟前店家週末賣的木瓜粿必買!)算還可以, : 台南祀典武廟。大觀音亭我很喜歡。 其實台灣有許多廟還值得一逛的。 : 北京的庸和宮雖然藏傳佛教的佛像很多也有點讓人生畏,但建築物本身是漂亮的。 : 北京的國子監和曲阜的孔廟也都是可以靜靜待個一下午坐看白雲起落的嫻靜所在。 : 巴黎聖母院、奧地利薩爾茲堡的教堂也有一種讓人悠然凝望著什麼的靜謐美感。 : 儘管其實都是人來人往的地方。 : 很多大廟本身石材就灰撲撲的不說,採光不好又燈光昏暗。 : 雖然是全省有名爭第一第二的大廟,保證陽廟無誤(例如台南玉皇宮), 這個很多老廟就有點非戰之罪,這些老廟多半是從前民間所建,自然比不上那些由國 家所支撐的建築,歐洲某些教堂也是花了一百多年蓋起來的。因為地域不同,歐洲普遍由 石材建築,所以蓋的建築空間可以比較高大寬闊。台灣傳統很多閩南建築就很矮小,這跟 當時身高也有些關係。而且這些建築以前注重防禦,窗子都開的小小的,自然採光、通風 都不是很好。所以當初日本人來,常強制台灣人開大窗戶比例。 說到廟宇,其實許多老廟為了採光通風,留了許多天井。為什麼依舊感覺光線不佳? 因為神龕常充滿許多煙垢,導致你用再亮的光,看起來還是暗暗的。就像你把房間漆黑, 再怎麼打光也感覺很暗。對於廟方或信徒而言,這些燻黑的煙垢代表的是一間廟歲月、香 火的興旺,像是一種光榮的記號,所以廟方也不願意課異去清洗。石材部分,台灣產的石 就那些,也不像歐洲地方有大量大理石材能夠用。 國外你去的算是大建築,但小建築也有小建築的小巧可愛。我去日本最喜歡逛神社, 在上野某個小公園內就有一個類似小土地公廟的迷你神社坐落在湖邊,這有另一番景致。 : 但對成年人來說都還是有點可怕。 : 然後還有一些神像,唉,典型油漆的慘劇。 其實國內神像雕刻的也已經改了,不像以前大量用油漆了。目前是M型化走向,台灣 師父走向復古、創新這種精緻路線。而便宜的由大量中國CNC雕刻的神像充數。看廟宇財 力,有能力的會去追求精緻,沒能力就用大量中國貨。像台南府城就是以大量精致的神像 自豪。精致神像目前也是一種風潮,一個名師的單子可能要排到好幾年後了。目前有些神 像還會故意仿古,明明是新的還會把神像薰得跟古佛一樣,不說還不知道是新的。 : 害我想起小時候在台南忘了哪裡,看什麼各種拔舌地獄ooxx地獄的可怕景點。 : 更不要提很多大廟的廁所還是很簡陋。明明本體蓋得亮晶晶的>< : (例如雲林海清宮,新落成的大殿是真的很不錯採光也明亮,但廁所就是很糟。) 看需求了,有大量香客的地方自然會注重這個地方。沒有的就是蓋來給廟公還有廟前 聊天老人用的。我十年前去明治神宮,參道旁的一個小廁所讓我大吃一驚。裡面簡陋到不 行,還有很濃的尿騷味。對比我在機場看到清潔人員拿牙刷刷小便斗...真是天差地別。 : 我現在有一個在國外出生長大的外甥,自己也到了想生小孩的年紀了, : 將來想讓他們更親近一點台灣的傳統文化。 : 我自己對這些其實根本也不懂, : 因為我只有1/4的閩南血統,雖然我有舅公是有牌的天師。 : 然後又是個據說很可口的麻瓜,本身大人就不太鼓勵我隨便拜廟。 : (是說來路不明的廟真的也不要隨便亂逛的樣子…) : 然後很多廟又都被燻得黑黑的還不開燈。對不熟的人來說真的很可怕啊啊啊啊。 : 我自己都不瞭解、自己都覺得很可怕的地方,我怎麼跟小孩子介紹這是我們的文化呢? 這個想法很好,不過我想要花點時間去了解民間信仰,才有辦法去除那種恐懼感。我 覺得廟不要亂逛這種說法都只是來自一種未知、不熟悉的恐懼,跟神鬼沒啥太大關係。像 我這種從小就去廟裡找樂子的人來說,去廟裡就有種安心感,哪管是路邊什麼廟。在台北 一段時間,只要去到廟裡,就很放鬆,然後想起家鄉。我東港很多旅外朋友,去廟裡就會 想回家。小時候很怕看到大仙ㄤ仔,但又會忍不住躲在門後偷看,有種刺激的感覺。現在 真是懷念。 所以你如果想要讓小朋友了解,自己就要先認識。我相信網路很多資訊,可以慢慢看 。廟以前是一個村落大小事情的聚集處,就跟西方教堂一樣。廟前榕樹下聽老人講古,小 朋友在廟前打彈珠、玩遊戲、吃黑輪,這些是我父母那輩的普遍回憶。曾幾何時,廟宇變 成了一個不可亂逛的禁忌之所呢?是廟宇可怕?還是人心變了?前些天跟朋友去台南一個 小村落,待在廟裡的時間,遇到當地人抱著剛滿月的小嬰兒來答謝神恩。有人來廟裡請出 神明去參加告別式。生死之間,就在廟宇這個小舞台中上演。(我有去馬沙溝喔~~~) : 另外有些不大的廟,像白河(?)的舉人公廟,(六甲?)的孔廟, : 小小間的,有人簡單的打理,種點鄉間常見,其實一點也不名貴,也沒歷史的花木。 : 其實建築物也不是很漂亮,可能還有點老舊,神像也被漆得很新很新。 : 但我覺得很是可愛可親。 : 或許在外遊蕩多年看遍紅塵的人可以略為瞭解。 : 雖然我私心仍然期望他們可以更漂亮一點。 XD 這是個人感嘆啦,很多人對國外許多事聊若指掌,但卻對台灣這地方許多事陌生的如 同國外一般。我以前迎王都會帶台北朋友下去看,每個人的反應都像去國外一樣。從不知 道,也不認識台灣有這種風俗。倒是外國觀光客從來沒少過,有日本人、法國人、美國人 、英國人,還有菲律賓、印尼人來當漁工,直接被拿來敲大鼓、當轎班。十幾年前還遇過 三個日本女孩自助專程來看。語言也不通,轎班們忙著找還會日語的老老轎班,或是直接 寫下幾個漢字,雞同鴨講的溝通。她們是無意間網路看到照片,很厲害的自己找下來東港 。 : 另外我看過最漂亮的小廟依稀是多年前在旗津。 : 我爸從隧道(?)開出來沒多久,有點迷路。 : 看到路沖處正對著一座新建的小廟, : 金燦燦的屋簷很神氣地翹起,背後是一望無際的藍天,藍得肆無忌憚。 : 進去後禮貌性地合掌參拜了一下,原本有點高傲的廟祝(?)態度緩和了下來。 : 然後我爸順利地問到了路。 : 那座小廟真真漂亮唷。 : 或許是當時尚未怎麼開發的緣故。 : 現在去,未必有那種藍天中僅此一景的震撼。 其實小廟都這樣,外來香客不多,有時陌生人的出現會讓他們有點警戒。只要表達出 善意,很多都會熱情款待你的。講到自己的廟、自己的神,都興高采烈。這次跟我朋友去 台南金華府進香,他們真是熱情款待,一整個感動啊。 最後,當然要推薦自己的廟宇:東港東隆宮、鎮海宮。鎮海宮真是好到不行,小時候 都會去廟前池塘看象魚,現在海公公也不在了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27.55

12/13 18:07, , 1F
還能說什麼?只能推了
12/13 18:07, 1F

12/13 18:34, , 2F
非常喜歡鎮海宮 每次去都想坐在宮裡放空休息個幾小時
12/13 18:34, 2F

12/13 20:21, , 3F
我上次路過東港就去鎮海宮參拜一下 結果出廟門看魚看好久..
12/13 20:21, 3F

12/13 20:33, , 4F
大推鎮海宮,建築真的很用心
12/13 20:33, 4F

12/13 23:37, , 5F
我是因為抽了七王爺靈籤而去屏東時特地跑去鎮海宮!
12/13 23:37, 5F

12/13 23:37, , 6F
真的是個好地方
12/13 23:37, 6F

12/13 23:46, , 7F
印象很深的,則是去臺東玩,到成功港時聽說在萬善廟有
12/13 23:46, 7F

12/13 23:47, , 8F
尊旗魚神就特地跑去看,萬善廟一般大家都怕怕的不太敢
12/13 23:47, 8F

12/13 23:48, , 9F
接近吧,我去看的時候好像剛好遇到廟內在籌備遶境,一
12/13 23:48, 9F

12/13 23:49, , 10F
堆人,我找了老半天沒看到旗魚神,只好隨便問一個人,
12/13 23:49, 10F

12/13 23:50, , 11F
結果大家一聽我是來看旗魚神,不但熱心指引我,還幫我
12/13 23:50, 11F

12/13 23:50, , 12F
做解說,原來旗魚神像平常是不會擺出來,只有遶境的時
12/13 23:50, 12F

12/13 23:51, , 13F
候才會現身~ 確實真的如原po講的,像這樣外地香客不多
12/13 23:51, 13F

12/13 23:53, , 14F
的廟,只要表現出善意,也會有驚喜喔~ 最後他們還邀
12/13 23:53, 14F

12/13 23:54, , 15F
請我晚上過去跟他們喝酒~ 可惜行程上沒辦法待到晚上XD
12/13 23:54, 15F

12/14 00:16, , 16F
上網估狗一下 那尊旗魚神也太可愛了吧 XD
12/14 00:16, 16F

12/14 00:20, , 17F
你朋友就是金華府第一次接的香條!!!
12/14 00:20, 17F

12/14 21:18, , 18F
生死之間,就在廟宇這個小舞台中上演。(我有去馬沙溝喔~~~
12/14 21:18, 18F
文章代碼(AID): #1IgiVlOO (Folklo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giVlOO (Folk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