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桃園市消防局訓練?救護勤務散漫?

看板FiremanLife作者 (貘)時間7年前 (2016/11/07 02:08), 7年前編輯推噓13(13012)
留言25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nardus (薰衣草)》之銘言: : 原來長背板是這樣用的? : 長見識了 : https://youtu.be/tpiEN6NSjnY?t=87
首先我不認識出勤的人 看完影片,及閣下的評論後,我覺得要釐清幾件事。 所謂的散漫的意思是? 我看到同仁穿皮鞋站水溝內,有人標準的壓胸,中間CPR中斷的時間也算合格。 衣服有人穿短袖,有人長袖,但都是救護polo衫,這個點跟處置無關不需特別放大。 唯一讓人詬病的是使用長背板的方式。 但是,所謂的七大頸椎固定術,又改名爲頸椎保護術真的能有效保護頸椎嗎? 曾有研究發現,徒手固定、頸圈固定、患者自行保持頸部不動,上長背板,以最後者移動幅度最小。 再來,若事故當下頸椎受傷造成神經學缺陷,神經系統受損已成事實,與後續頸椎固定無直接關聯。 所以,頸圈長背板固定其實是用於頸椎可能受傷,且恐因後續軟組織腫脹壓迫神經者。 那麼,回到這件個案,是個鈍力機轉的外科OHCA。 看懂了嗎,他是一個OHCA病患,相信大家做過考試題目吧,外科:無法以推舉下顎法打開呼吸道之病人,應使用壓額抬顎法。原因是呼吸道大於頸椎。 問呼吸道都會制式答案,問OHCA就混亂了嗎。 那麼這樣好了,如果這個病人,用完全標準的七大頸椎保護術加圓滾木翻身、上頸圈長背板、OHCA流程,為了符合標準作業流程及單項技術規範,不使用自動心肺復甦機,這樣子現場要待多久?車上CPR的品質會怎樣? 這時候一定會有流程納粹主義者跑出來說,我們就一定可以辦到,還可以要求品質。 是的,如果每個實務現場,都要按部就班、按照流程來、還要求品質頂尖。那麼現場思考的時間肯定超過處置的時間,每一次的急救都是「急救成功、病人死亡。」 最後,一個鈍力機轉的外科OHCA,屬於現場死亡的範疇內,在國外是沒在送醫的,或許台灣仍有死也要死在醫院的觀念,同仁也是配合演出,沒有必要為了一個長背板的瑕疵,否定掉整個處置流程。 若是每個救護案件都來錄影對造單項技術規範,然後就po到ptt問的話,那就真的是流程納粹主義了。 順道一提,所謂訓練精良的緊急救護員,訓練的狀況跟實務狀況脫鉤的越嚴重。訓練越紮實,測驗時的樣子也就只是測驗時的樣子,實際跑現場又是另一個樣子了,不然你把TP抓來測OHCA流程,每一個都打IV抽bosmine插Endo的,實際OHCA案件數據調出來看 然後代表什麼了嗎?散漫?訓練?別鬧了好嗎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1.47.1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remanLife/M.1478455691.A.2F2.html

11/07 07:12, , 1F
同意+1
11/07 07:12, 1F

11/07 07:46, , 2F
可悲的是,大都的上級長官都是這種思維
11/07 07:46, 2F

11/07 09:36, , 3F
同意讚
11/07 09:36, 3F

11/07 11:55, , 4F
個人覺得做法可以探討,很多情境設計內科OHCA居多,
11/07 11:55, 4F

11/07 11:55, , 5F
外科很少,可能處置過多,很難在所謂的情境處理完,
11/07 11:55, 5F

11/07 11:55, , 6F
書上很多都是以活著的創傷處理說明,死的探討的好像
11/07 11:55, 6F

11/07 11:55, , 7F
不多,頸圈使用其實也有很多看法,phtls的圖示技術
11/07 11:55, 7F

11/07 11:55, , 8F
操作說真的,看起來也是好像少了我們國內的固定自己
11/07 11:55, 8F

11/07 11:55, , 9F
的那種感覺,不過人多其實建議圓滾木翻身其實也不錯
11/07 11:55, 9F

11/07 11:55, , 10F
,技術跟操作其實覺得可以探討
11/07 11:55, 10F
為何少設計外科OHCA的情境? 要探討的是外傷三波死亡: 第一波:現場死亡。 第二波:急診室死亡。(ETTC這邊找四胸二塞) 第三波:加護病房死亡。 台灣外科OHCA以鈍挫傷機轉居多,多為汽機車車禍。 若是單純以個刀傷斷腿,大量失血OHCA,那麼簡單,處置止血帶、止血、大量輸液 、CPR。這沒什麼大問題。幾乎都可以處置並且有救活希望。 但鈍挫傷機轉不是,根據我的經驗,什麼四胸二塞在外科機轉根本不會單純存在, 也不會一處置就像考試一樣好轉,張力性氣胸一定合併槤枷胸、大量血胸等等其他 可以獨當一面考一題的狀況。 況且,這些現場死亡的病患,絕對不是四胸二塞,多半是更為複雜、嚴重的病人。 加上外科OHCA,處置最高原則叫Load & Go。 當最高處理原則跟台灣EMT可笑的1、2、3、好!的固定術衝突時。 就是急救成功,病人死亡。 舉個例子,一個胸口被刺一刀的病患,所謂訓練精良的台灣EMT到場,絕對是頸椎固定。 問他為什麼,他會回答說,他除了被刺一刀外,倒地可能有撞到頭。所以寧可花時間固定 結果沒人發現他的胸口正在大噴血。 一個adam-stoke病人癲癇後倒地OHCA,可能會被當外科處理。從頭到尾好好好!固定好! 結果沒人發現,他呈現一個V-fib心律是需要立刻電擊的。 一個路跑心因性猝死的病人,倒地頭部有一個擦傷,也會被固定,從頭喊好到尾。 沒人發現,他需要AED立即介入。 以上皆為本人現場實際案例。本人從頭到尾,都沒有上頸圈長背板,但病人都存活了。 回到正題,外科OHCA不考,是因為,考試測驗的情境跟最高處置原則脫節了! 最後,只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 編輯: miin777 (118.171.47.193), 11/07/2016 12:45:45

11/07 12:41, , 11F
同意推~ 外科OHCA還在七大固定主副手好好好的真是瘋了
11/07 12:41, 11F

11/07 13:00, , 12F
可以請學長分享這三件案例的評估處置與到院交接嗎?
11/07 13:00, 12F

11/07 15:19, , 13F
消防不能說真話的
11/07 15:19, 13F

11/07 18:09, , 14F
作到流汗,傷患能ohca走出院,一句檢討流程,就靠杯了,
11/07 18:09, 14F

11/07 18:09, , 15F
不是嗎?我就遇過,也只能隨他去。還好沒被告。為什麼要
11/07 18:09, 15F

11/07 18:09, , 16F
流程,你知道的
11/07 18:09, 16F

11/08 01:31, , 17F
說真的這件事沒那麼大條……
11/08 01:31, 17F

11/08 07:02, , 18F
這篇才真的讓人長見識了!!! 上一篇根本再放冷箭...
11/08 07:02, 18F

11/08 09:36, , 19F
同意推
11/08 09:36, 19F

11/08 20:29, , 20F
高手!只是我怕提出這樣的疑義以後,高層的腦會要求我
11/08 20:29, 20F

11/08 20:29, , 21F
們全部做完那些程序,很恐怖的。
11/08 20:29, 21F

11/10 12:23, , 22F
以前我們創傷ohca除了要一直好好好,上救護車後還要再
11/10 12:23, 22F

11/10 12:23, , 23F
下去抄車牌咧,沒抄?列為缺失。幸好現在改掉這個腦殘
11/10 12:23, 23F

11/10 12:23, , 24F
規定了
11/10 12:23, 24F

11/10 23:48, , 25F
同意推 只是每次開這種檢討會的人 一半以上沒跑過救護
11/10 23:48, 25F
文章代碼(AID): #1O7t6BBo (FiremanLife)
文章代碼(AID): #1O7t6BBo (Fireman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