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劇場

看板FineArt作者 (JiLLSCotT)時間15年前 (2009/01/25 00:31),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ayday88612 (I am 蝦蟆 ^^)》之銘言: : 因為下學期的期末報告 : 必須要自己找主題 : 所以我們這組的想要討論 : "文藝復興時期的劇場" : 而我是以羅馬為主 : 但我需要知道 :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劇場 : 或是 : 羅馬劇場與文藝復興時期有什麼共通點? : 我已經找破頭了 : (我整個很不會搜尋東西) : 所以希望大家給點意見 : 或是討論他們的共通點 : 像是.... : 受到怎樣的影響.... : 謝謝 我之前唸了布羅凱特的世界戲劇藝術欣賞, 我覺得這本很不錯,也是台灣很多戲劇系用的教材, 你可以參考看看。 以下的資料是參考書中一小部分的內容。 先說一下文藝復興運動的形成原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思想的世俗化, 人們不再冀望靈魂的拯救,轉而對現世生活感到興趣, 中世紀的學術多半不切實際,因此人們轉而向古典書籍尋求指引, 在文藝復興時期,羅馬的影響力大於希臘, 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知識份子都通曉拉丁文, 而希臘文在16世紀才開始通行。 文藝復興時期的悲劇,受到一個羅馬作家非常大的影響, 就是西尼卡, 第一個影響就是:劇分五幕。 西尼卡的劇本用歌隊的穿插分為五幕, 我想歌隊的使用及分幕應該是承續希臘戲劇的傳統, 希臘戲劇的歌隊通常跟劇中事件息息相關,他們甚至代表一個群體的角色, 可能是議院的人,可能是群眾,他們的作用很多, 主要是可以代表主角發聲、給主角意見、甚至增加戲劇效果和張力, 在此就不一一敘述, 然而西尼卡的歌隊間插大部分跟劇本本身無關,隨意刪除也不會影響劇情, 歌隊的效用已經大大減低,到了文藝復興時期, 歌隊已經沒有在使用了,但是劇分五幕是受到西尼卡的影響。 第二,西尼卡的劇作中,他的人物喜歡長篇大論,用詞華麗。 第三,他的劇作中充滿了“金言”與憾人聽聞的情形,以此彰明縱情的惡果, 金言就是針對人類道德所說的話,類似諺語, 西尼卡以駭人聽聞的事件和金言來作道德教化的工作, 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便是沿習這種做法。 第四,西尼卡的劇作中常有恐怖血腥的場面, 這在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劇作中都可看到。 第五,他的劇作中常有鬼魂和巫術的場景,也可在文藝復興時期看到這種手法。 第六,他筆下的人物常常因為一個動機而步趨淪亡,例如復仇之類的動機。 第七,他的許多技巧影響後來的作家,獨白、旁白都是, 而大多數劇本都出現了“心腹”這個角色,心腹主要是用來聆聽主角心聲, 並且給予忠告,後來法國的新古典主義,心腹的運用很重要, 例如拉辛的“費德爾”,劇中的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心腹。 其實如果真的要說那就太多了,以上的資料給你參考看看, 不過如果你希望有更完整完備的資料, 建議你去書店找書來看,很多書籍應該都會介紹, 因為羅馬劇場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都是很重要的章節, 有介紹西洋戲劇史的書籍應該不可能沒有提到, 所以請多多使用圖書館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65.113

01/25 11:28, , 1F
真的很謝謝你~那如果我還有疑問可以再問你嗎???
01/25 11:28, 1F

01/25 13:35, , 2F
可以阿 教學相長
01/25 13:35, 2F
文章代碼(AID): #19Uq9FPK (FineArt)
文章代碼(AID): #19Uq9FPK (Fin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