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銀的那些事

看板Finance作者 (想交個射手女孩)時間13年前 (2010/12/06 18:51), 編輯推噓7(707)
留言14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彰化商業銀行 淨值:86,139M 資產總額:1,482,100M 存款餘額:1,229,024M(9) 放款餘額:1,033,817M(7) 國內分行家數:179 員工人數:6,482 台新國際商銀 淨值:58,930M 資產總額:885,865M 存款餘額:723,273M(14) 放款餘額:522,786M(14) 國內分行家數:95 員工人數:6,092 臺灣中小企銀 淨值:43,490M 資產總額:1,200,172M 存款餘額:1,029,606M(11) 放款餘額:915,555M(9) 國內分行家數:124 員工人數:5,150 彰銀的不幸從一開始命名的時候就已經註定好了。在所有以城市命名的銀行 中,台北銀行被富邦吃下了,從此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老員工幾乎都走的差不 多了,台中銀行除了欺負自己的行員之外,連在台中的風評都普普通通,而高雄 銀行即使有官股的成分,但資產幾乎是所有銀行中最低的,可以說彰化銀行的確 是替彰化出了一口氣,遠勝其它三個以大城市為名的銀行。 同樣是歷史悠久,同樣是三商銀,彰化銀行永遠排名在一銀與華銀之後,連 在成立金控時,都被迫缺席,也許其中一個很大的理由是叫彰化金控或彰銀金控 實在是太不順口了。而在無法成立金控的時候,或許就已經可以預期政府的立場 大概就是要將彰銀賣掉。台灣的民營金控是財團的天下,也是家族企業的天下, 當初國泰併世華銀、富邦吃台北銀,元大吃復華銀,而台新大概就是彰銀了。 只可惜,元大買復華銀,讓國民黨黨庫進補了不少,也幫國民黨處理掉了一 個不賺錢的負擔,也同時免掉了黨營銀行的罵名。而中信金當初準備插旗兆豐 金,一旦成功了中信金大概天下無敵,而台新金一旦併彰銀成功了,威力也將大 增。只可惜,在台灣姓蔡的最大,不論是姓吳還是姓辜都要往旁邊靠。所以中信 金失敗了,少主逃亡海外,而台新與彰銀卻陷入了一個完全無解的窘境。沒辦法, 這幾年的合併案,只有姓蔡的會成功,不論是銀行、保險還是電信業。 原本,彰銀與台新的合併未嘗不是一件同時救二家銀行的好方法之一。畢 竟,彰銀不是金控,存款量第9名在八大行庫中也只贏台企銀,而台新銀雖然是 金控,但存款量0.72兆排名14名,不只遠遜官股行庫,也輸中信、國泰、富邦、 永豐、玉山等民營銀行,可說相當弱勢。而新光、國泰有保險雙引擎,中信託幾 乎是最強的民營銀行,當然更沒有富邦金的政通人和,所以一旦合併成功,新台 新彰銀金控幾乎是僅次於台銀的新銀行,也會是第三大金控。但是,民營銀行要 併官股行庫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富邦併台北銀是小併大,但彰銀的規模 遠大於台北銀,而某種程度台新又不及富邦銀,所以這個併購案可說是難上加難。 吳東亮是很有魄力的,併彰銀的決定也不完全是錯的,如同孔明北伐一樣, 伐亦亡,不伐亦亡,何如伐之?以台新的規模,別說拼不贏官股行庫,連在民營 大銀行中都算是相對弱勢的,如果不賭點大的,幾乎可以說是慢性自殺。而彰銀 在官股行庫中的地位也幾乎與台新相當,是相對看不到遠景的官股行庫之一。但 無奈,台新沒趁彰銀弱的時候抓住契機,反而是在換股的過程中處處高姿態,最 後讓彰銀反撲成功,社會觀感剛好也反對財團,反併購,所以因小利而失大惠, 雙雙陷彰銀與台新與萬劫不復。 台新為了彰銀投入了數百億銀彈,在金融海嘯時差點倒閉,後來也被迫賣出 了金雞母台新證券,元氣大傷。而彰銀,員工整天活在台北銀行的夢魘之中,就 怕那天突然真的被台新合併了,一群年輕的小伙子突然跑進來接管,然後無所不 用其極的逼退彰銀的員工。因此,在合併案未解決的一天,台新與彰銀都沒有力 量做任何改變,原本,就是因為彼此都弱勢,所以才需要合併,結果合併不成, 反而讓原本就不強的力量變的更弱。 說真的,台新實在很倒霉,阿扁為了減少官股數也好,為了撈錢也罷,吳東 亮用求用借用押的湊了幾百億來買彰銀的股權,結果後來彰銀反對,立委反對, 彰銀變成了燙手山芋,成了一家不能合併銀行。那既然不能合併,那將股權賣回 去總行了吧,偏偏又賣不回去,幾百億資金卡死,與彰銀像沒了感情卻又不能離 婚的夫妻一樣,只能掛名為彰銀的大股東,只能看不能摸,互相綁在一起,卻什 麼事也不能做。這禍都是阿扁惹出來的,阿扁被關,阿亮與彰銀的員工應該都很 高興才是。 有人說台企銀與彰銀的工會很強,所以對員工很有利,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 公司福利不夠好,所以才需要強力的公會。至少,在八大官股行庫中,的確是最 弱的彰銀與台企銀常常有工會的新聞。沒辦法,因為隨時有被賣掉與併購的危 機,所以需要團結一致對抗外敵。因此,比起其它官股行庫,彰銀與台企銀非常 非常低調,深怕一旦被立委諸公或其它政府官員看到,又會急著將他們賣掉。 事實上,現在沒有人敢碰台新與彰銀的問題,如果台新併不成彰銀,如果彰 銀不想被併,那麼換成其它家民營銀行也一樣併不了彰銀。台新當初花那麼多錢 買,現在股價那麼低,政府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拿錢出來的,更何況那是扁政府的 爛攤子,擺在那邊讓大家看看阿扁如何圖利財團,如何禍國殃民不是很好嗎?更 何況彰銀本來就是官股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既然賣出去了就算了, 何必自討苦吃。 因此,台新彰銀問題註定無解,曾經有一度讓彰銀員工覺得台新要來了,所 以有些人想辦法退休或開溜,因此需要招新人,但後來發現沒像沒那麼急迫,又 沒那麼急著離開了。因此之前彰銀招了一堆人,但卻都是後補,望穿秋水後才發 現無法進入彰銀,最後只是一場空。沒辦法,因為彰銀的員工也不知道何去何從, 更遑論要顧及新人了。因此,彰銀招暮行員的不確定性最高,福利也最差,當然 更不用說所謂的MA還是其它人才的培養了。 很明顯的,彰銀的現階段目標是脫離台新,先不論有沒有可能脫離台新,但 就算脫離了台新又如何呢?金控的門票早就滿了,原本就只比台企銀稍強的國 力,也在合併的過程中消耗殆盡。最近幾年的獲利幾乎都是靠著處理不動產與台 新當初幾百億的資金充起來的場面。近年來各家銀行求新求變,但彰銀的黃金時 間卻在與台新的聚散離合中一點一滴的消逝。更慘的是,目前還看不出解套的可 能,連要認賠計算損失的機會都沒有。 總之,彰銀原本稍勝台企銀,但現在幾乎與台企銀成了官不要,民不收的難 兄難弟。就某種程度而言,台企銀傳出來的親家都是好人家,不是兆豐就是台銀, 即使嫁不掉,至少上面沒有一個像陰魂存在一樣的台新。因此,在與台新的問題 解決之前,彰銀不容易招人,考過了也不見得會任用,任用了也不見得能做很久。 沒進去彰銀之前,彰銀與台新的故事可以當做阿扁金改的茶餘飯後話題,一旦成 了彰銀的員工,那這就是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了。 -- my blog: http://lintan512.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89.230

12/06 19:01, , 1F
這篇寫的超有文學氣息 推~XD
12/06 19:01, 1F

12/06 19:11, , 2F
好文推一下
12/06 19:11, 2F

12/06 19:34, , 3F
印象中之前政府好像有打算把台新的股份買回來,但台新不要
12/06 19:34, 3F

12/06 19:35, , 4F
不過這消息我有點忘了~搞不好是我記錯了,推原Po的認真分享
12/06 19:35, 4F

12/07 21:50, , 5F
對上述數字存疑,淨值是幾年的資料了 ....
12/07 21:50, 5F

12/08 18:35, , 6F
以今年的獲利來看,彰銀是在三商銀中排前面的(不算處份土
12/08 18:35, 6F

12/08 18:36, , 7F
地那塊),而且我朋友在彰銀,他老婆在華銀,論福利來講,
12/08 18:36, 7F

12/08 18:37, , 8F
彰銀是贏過一銀的~彰銀哪裡有像原po說的這麼不堪啊?
12/08 18:37, 8F

12/08 18:38, , 9F
更正:贏過華銀^^" 原po描述彰銀比台企銀還差~太誇張了@@
12/08 18:38, 9F

12/09 00:06, , 10F
彰銀沒那麼差+1
12/09 00:06, 10F

12/09 01:39, , 11F
彰銀沒那麼差+1 認為原 po 印象只停留在扁時代
12/09 01:39, 11F

12/12 22:57, , 12F
還不錯 推一個
12/12 22:57, 12F

12/27 23:03, , 13F
我印象中三商銀的經營績效是 彰銀 >= 一銀 > 華南 ...
12/27 23:03, 13F

12/27 23:03, , 14F
但無論如何這篇文章點出事實, 可惜有點太政治的味道...
12/27 23:03, 14F
※ 編輯: lintan 來自: 123.193.4.195 (09/03 20:07)
文章代碼(AID): #1C_C1Cb6 (Finance)
文章代碼(AID): #1C_C1Cb6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