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導演的話] 《海巡尖兵》

看板Film-Club作者 ( overkill)時間18年前 (2006/07/06 12:49),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Indie-Film 看板] 作者: filmwalker (夢想起飛的季節) 看板: Indie-Film 標題: [導演的話] 《海巡尖兵》 時間: Sun Jun 25 01:11:31 2006 http://www.tiff.org.tw/2006TIFF/News/News_B_0623_2.htm 《海巡尖兵》 文∕林書宇   “抗議痛苦的意義為何? 與承認這痛苦有何區別?” ─蘇珊.桑塔格, 「旁觀他人的痛苦」 在台灣,每個健康的年輕男性都必須履行強制性的軍事服務。我也不例外。大學畢業後, 我被送進海巡部隊整整兩年的時間。《海巡尖兵》是我當兵時的一部份經驗,以及我所看 到的台灣軍隊系統。 一開始,只是想把這段當兵夜巡的經驗紀錄下來,深夜海潮的聲音與氣味、日復一日的等 待……,有一種意境之美。然而,考慮到現實的層面,有限的預算與人力、難以得到軍方 的奧援等等,於是我刻意讓故事簡單,將夜裡巡守海岸最基本的元素「海邊、三名海巡兵 、一個晚上、一把槍、兩個彈夾」抽出來,企圖寫出一個具有衝突性的故事,劇情便自然 而然走向了當兵殘酷與現實的部份-學長學弟制所衍申出的不當管教問題。 透過三名主角,三種不同階級,呈現整個部隊制度的荒謬性。以最基層的步兵管理問題, 影射整個軍中的狀況。然而最後卻發現,其實所有的人都是這個扭曲制度下的受害者。 影片中並以三個角色做象徵:二兵代表著純真、希望,一兵代表腐敗的、制度下的?牲品 ,而上兵則是人內在良心的矛盾。三個角色如同當兵的過程,從原本單純的個人,經歷了 團體的再教育,最後知覺自我的改變,主動選擇自己要的價值觀。 上兵的角色一開始便鎖定鄭有傑飾演,除了他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導演與演員之外,另一 項原因是,當我正在寫《海巡尖兵》劇本的時候,他正在軍中服兵役。我們經常一起討論 劇本,他在軍隊裡所體驗到的矛盾與煩惱,正是影片裡上兵所感受的。我認為由他來詮釋 影片中上兵的痛苦,會是深刻的。而有傑的另一個特質在他那獨特的眼神,上兵的角色是 較被動的觀察者,絕對需要一雙思考性的眼睛。 一兵的角色,是極重要的關鍵,黃健瑋的外型具粗曠感,演技好,能展現瞬間的暴發力。 除此之外,由健瑋飾演強勢的一兵與上兵有傑對抗是理想而有趣的組合,健瑋多次演出有 傑編導的影片,他所演出的角色大多是有傑的延伸,而《海巡尖兵》裡上兵與一兵角色的 另一層涵意是:現在的一兵,就如同當年的上兵一般。多了導演與演員的這一層關係,使 他們兩人在大螢幕上產生不同的默契與化學效應。 而飾演二兵的張捷,雖然年紀輕,卻已多次與知名導演合作,曾演出過曹瑞源導演的《孽 子》,擔綱演出男主角范植偉童年時期,隨後演出李康生導演的電影《不見》,入圍金馬 獎最佳新人獎項,以及蔡明亮導演的電視電影【我的臭小孩】,雖然沒有受過正式的表演 訓練,但張捷很聰明,領悟力高,舉手投足流露自然、純真、清新的特質,正好符合原先 劇本對二兵的設定:純真與希望。 兩八的角色,並不是虛構的。在頭城的海巡班哨,流傳著這樣一個謎樣的角色,一個永遠 自稱自己二十八歲的女子,會帶宵夜給阿兵哥們吃,並且與他們做愛。現實中,我並沒有 遇過她,只聽過學長們說笑,所以如何詮釋兩八這個角色的重要責任,我交給劇場界的資 深演員阮文萍。文萍有一種令人猜不透的神祕感,一種特別的氣質美感,透過她的個人特 質及豐富的演出經驗,帶給兩八不同的面貌,而非僅僅是海邊的瘋女人這樣刻板的定義。 在正式拍攝前的一個月,我們便開始密集的排戲,讓彼此更熟悉有默契,在排戲的過程中 ,並會針對演員的個人特質修改角色原本的設定,其中以張捷的部份修改最多,原劇本中 的二兵很懦弱、不敢與一兵正面起衝突,只能以小聰明小心翼翼的迂迴應付一兵,但張捷 是年輕的、直接的、未社會化的,於是調整二兵到後面因一時衝動而與一兵起了爭執,卻 壓不過學長,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處理,只能自己悻悻然走到後方暗自生悶氣。至於其他 的角色,是以信任的態度放手讓他們去詮釋,尤其是健瑋與文萍,以他們長期的演戲經驗 ,都能主動為角色說話,讓戲中人物更立體,更有層次,更人性化。至於有傑,特別請他 閱讀蘇珊.桑塔格的「旁觀他人的痛苦」,更深一層去思考關於基本人權與人性尊嚴的部 份。 《海巡尖兵》一開始的設定是走寫實路線。一部份模擬紀錄片手法「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的感覺,粗獷的風格,強化觀眾的臨場感。但在阿兵哥內心戲的部份,以攝影、燈 光與音效呈現實驗性的虛幻/寫實交錯。攝影風格隨劇情起伏改變,影片開始會比較客觀 ,保持與角色之間的距離,隨著上兵的內心思緒越來越複雜,攝影機也會越來越接近角色 們。穿插運用定鏡與手持鏡頭,增強簡單故事裡的複雜衝突。以不平衡、不完美的構圖暗 喻角色殘缺。在角色試圖尋找內心平衡時,鏡頭會找到一種相對的安穩、對稱。以快速的 節奏推動故事與人物,呈現主角的煩惱、無奈、與一再發生的衝突。 這些部份,攝影師Jake給《海巡尖兵》加了很多分。Jake非常認真且富創新實驗精神,他 不僅一起參與劇本與分鏡的討論,並且在每一次的排戲過程,拿著DV在旁邊拍攝紀錄,讓 演員習慣鏡頭,抓演員的最帥的角度,看每一場戲的重要關鍵等等。排完戲後,我們會再 重看這些DV帶,從中討論分鏡的可能,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充滿戲劇張力的鏡頭,是四 個演員吃宵夜的戲,有傑與健瑋在前方講話,鏡頭慢慢Dolly in到後方,看到張捷正仔細 聆聽他們對話,文萍在照顧張捷。這個鏡頭是排戲時Jake的拍攝方式,我覺得很好,便把 這個鏡頭設計進去。而影片裡大量的手持鏡頭,因為Jake事前參與排戲,在拍攝時更精準 的掌握每一場戲的主要關鍵重點,節奏也更為流暢。 至於在色調的部份,每一個地區的夜晚都有屬於自己的色調,記憶中,當兵的竹安海邊為 藍綠色,我希望能模擬出當時的色調,加上全片為夜戲,陰沉的夜色配合高反差增加故事 張力,加重黑色電影的味道,並希望能嚐試帶入劇場風格,色調亦會隨角色內心做些許變 化。這部份我們利用試拍,除測試新底片加沖一檔的效果與高反差、非寫實的流星追月的 打燈方式,並直接以試拍的影像色調為依據,讓我們很明確的看到及確定是何種藍色調。 美術的部份,李天爵是之前拍公視人生劇展認識的工作夥伴,後來在拍蔡明亮導演的天邊 一朵雲時介紹他去面試設計歌舞的部份。我們的魚寮,是美術組在四月風雨交加的海邊勞 心勞力搭建出來的。一般頭城附近的魚寮比較像我們常看到的工寮,四四方方的,阿天設 計的是錐形的,且中間可以打開、活動式的,專為拍攝時方便取鏡。主結構搭出來後,大 家實地勘察討論,為了配合當時不穩定的天氣,最後決定以安全結實為第一優先,放棄花 俏的鏡頭,讓魚寮回歸固定式的,內部的色調則以綠色為主,與夜外景的藍色調作區隔。 而在海巡制服的部份,阿天以及他做服裝設計師的弟弟李仁爵也做了一些細部的修改,例 如領子的部份,讓演員的身型線條更俐落帥氣。 音樂設計,要謝謝另一位很有才華的導演陳芯宜的幫忙。配樂的設定配合整部電影的基調 -單純簡約,是以低調輔助的角度,營造氛圍,滲透到觀眾的內心。主旋律為單純的三拍 鋼琴獨奏,用在「流星追月」的片段,象徵三名海巡兵之間的關係,及三個人都曾經無法 避免的要經歷這段過程。最後的高潮戲裡,芯宜從女性的角度觀察,透過她的音樂,為視 覺風格冷硬灰暗的《海巡尖兵》,增添更多的人文關懷,緩緩流露陽剛男性角色內心深處 的溫柔悲憫。 以上是拍攝此片的部份記錄。拍電影是一件大工程,各組之間及各細節都環環相扣,互相 影響。很慶幸自己能有很多充滿熱情的朋友來幫忙,有專業的團隊提供專業的意見。如果 觀眾喜歡《海巡尖兵》,這要歸功所有幕前幕後的演員與工作人員,以及所有幫助過我們 的親朋好友,這是眾人一起努力的成果。衷心的感謝大家幫助完成這個故事,呈現我心中 的美麗影像。 海巡尖兵部落格 http://blog.yam.com/thepainofother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90.97

06/25 01:47,
推推推,這部片拍的極好,鄭有傑和黃健煒
06/25 01:47

06/25 01:47,
都演的很棒,戲劇張力很夠,大推
06/25 01:4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38.175

07/06 12:49, , 1F
社員們應該很多人都看過這部或者這篇文章了吧
07/06 12:49, 1F
文章代碼(AID): #14h9PWtj (Film-Club)
文章代碼(AID): #14h9PWtj (Film-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