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1984如何與烏扥邦做連接?

看板Fiction作者 (keroro)時間18年前 (2005/10/13 15:53), 編輯推噓5(505)
留言1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jjmeaning (Simone de Bx)》之銘言: : 號稱烏托邦三部曲-1984,美麗新世界,我們 : 看完了1984 : 敘述在一個個人的任何自由行動皆備受嚴格偵查的世界中 : 我不知道在之中所位烏托邦的可能??? : 是因為無知所以滿足??? : 因為最後的主人翁似乎已經被徹頭徹尾得改造成為那些無知的某成員 : 那又意味著什麼? : 那就是她們所謂的烏托邦? : 看完這本書我一直為了這個問題非常煩惱... : 希望有什麼人可以替我解惑 烏托邦的雛形概念最早應該來自柏拉圖的理想國,之後摩爾也寫了一本 烏托邦,在二十世紀,烏托邦的概念被用來隱喻極權主義、威權主義政 體,如法斯西、共產主義,而這牽涉到一元論、烏托邦與極權主義的關 係,所謂一元論是指道德、價值之間鮮少衝突,即使會相互衝突,之後 價值間還是會呈現和諧的狀態,有些政治意識型態就會以民族的天命、 光榮為號召,如納粹德國,或無產階級革命、階級解放,如共產主義, 製造出一種未來的美好、和諧的假象,也就是虛假的烏托邦,或有人稱 為烏托邦主義,但實際上卻行極權統治之實。 不過也有烏托邦主義並非極權主義或威權主義,如十九世紀的傳統無政 府主義者(anarchist),從高德文到普特金、巴克寧、克魯普特金,也 會被歸諸於烏托邦主義的範疇,這些無政府主義者拒絕所有的政治權威 ,所以連政府都不需要,因此稱不上是極權主義,而不需要政治權威的 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存在著所有人都會承認以及遵守的,一個單一的 、一致的道德自然法,其一元論以及烏托邦的因素便源由於此,只是現 在極權主義與烏托邦之間的連結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 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一般的詮釋是某種對於共產主義、極權主義的反 諷,因此被稱為反烏托邦,不過也有人做不同的詮釋,羅逖的《偶然、 反諷與團結》的第八章,有一部份就在討論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不 過他的東西不太好懂,但也可以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7.196.142

10/13 22:04, , 1F
1984, Brave New World 應該都是對 Utopia 的反諷。我們??
10/13 22:04, 1F

10/13 23:08, , 2F
俄國作家Yevgeny Zamiatin的作品:We(原譯:我們;現譯:反烏
10/13 23:08, 2F

10/13 23:10, , 3F
托邦與自由)
10/13 23:10, 3F

10/13 23:50, , 4F
多謝,我找到了。原來還是 Brave New World, 1984 以及
10/13 23:50, 4F

10/13 23:52, , 5F
Anthem (by Ayn Rand) 的濫觴。
10/13 23:52, 5F

10/14 21:54, , 6F
順便提一下,剛才在 book 板看到今年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身
10/14 21:54, 6F

10/14 22:01, , 7F
而過的加拿大作家 Margaret Atwood 也有一本小說 The
10/14 22:01, 7F

10/14 22:02, , 8F
Handmaid's Tale (1985) 也是敘述一個類似 1984 反諷當代
10/14 22:02, 8F

10/14 22:06, , 9F
政府的寓言故事。請參考: http://tinyurl.com/bp53z
10/14 22:06, 9F

10/15 21:27, , 10F
謝謝原波的解析:)
10/15 21:27, 10F
文章代碼(AID): #13JX9TyD (Fiction)
文章代碼(AID): #13JX9TyD (F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