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HouseKeeping 管家

看板Fiction作者 (4B鉛筆)時間19年前 (2005/08/16 22: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幾天前的下午,打算在離開台北前帶一本書在車上讀,後徠到敦南誠品,其實一開始不打算讀管家,因為美國的小說有一種詳細性,跟法國的意識流或日本的心理分析不太一樣,有一種顧此說彼的感覺吧。 當天讀了完博士熱愛的算式後,本著普立茲獎作家的頭銜,所以有點好奇。一開始讀的時候,毫無感覺,小說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情寫得非常從容而詳細,覺得好像只是瀏覽過去,沒有讀懂,這讓我有點會去想幾年前讀的時時刻刻,好像也這種表現方式。當天還是買了回去,原因是因為書還算有點厚度,大概可以抵抗寂寞的車程吧。 原本讀到第三章的管家,在車上又從頭讀了一遍,這一次讀得好慢,感覺上不是故意放慢的,是因為人在旅行的時候,好像會比較從容,比較平和的看待事物,我想管家的文筆也是順這這樣的心境往下發展的,這應該就是文學裡面談到的介面跟讀者的契合度的問題吧,從茹絲追憶從外婆的辛苦的生活開始,應該就是從外婆喪偶的那一刻吧直到讀到怎麼每一個孩子都不見了這一段,突然有一種非常非常同情和想要落淚的情緒。指骨鎮搖搖欲墜的背景和一個寡婦努力持家的身影突然重疊,然後向繼而來的是空虛。我想不管如何,對管加這本小說而言,實在不適合沒有耐心的讀ꨊ 찊去品味,第一次感覺到那種在長篇小說中那種從容描寫的深情是怎樣的滋味。在近乎單調的敘述具當中,夾雜著難以言喻的深情,這種來自作者本身的呼喚,投入了讀者的心房。我也去讀編織的女孩,一部暗示性的悲劇,沒有驚人的題材,沒有動人的深情,在故事結束後,我只是覺得有點哀傷。 目前還在讀這本小說,我個人認為相對於約翰厄文的心塵往事來說,顯然羅賓遜的筆調是比較抒情的,沒有大型的波折和變化,當然對於海倫的自殺等事情是有衝擊性的,不過再讀者敘述的視野下,其實帶著一部份無常的眼光,當你已經有可能預知結果的時候,很可能當你也知道無法避免的時候,就會陷入這種冷眼當中吧 如果有什麼想討論的地方,很樂意能跟我分享。 ovlt@hotmail.com(e-mail,MSN messenger als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16.166
文章代碼(AID): #130Vzb1X (Fiction)
文章代碼(AID): #130Vzb1X (F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