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雄:解析「正妹現象」

看板Feminism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6/10 11:24),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詹偉雄:解析「正妹現象」【2010/06/09 聯合報】 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台大校長李嗣涔感嘆「台大十三妹」走入演藝圈,沒有承擔更重要的工作,「覺 得有點可惜」,立刻引來許多年輕學子的反擊,其回應之猛烈,想必出乎李校長 想像。 出現於媒體上的意見交鋒,往往並不反映「真理愈辯愈明」,它們更常是社會中 各個權力體系較勁的過程,所謂的「意見」往往不只是意見,這「意見」既代表 著某一特定群體的身分認同,也是支持這一認同的「自我敘事」之延伸。有趣的 是;個人在陳述、捍衛自己的意見時,常常並不覺得是自己是為著利益而戰,而 更像是為那可愈辯愈明的「真理」而辯。 以李校長的例子來說,他覺得每年國家投資每位台大學生所費不貲(依經濟學教 授駱明慶統計,台灣公立大學生一年所獲得的補貼達廿萬元),而台大學生又具 備較優越之學習稟賦,因而畢業生選擇從事更高社會貢獻度的工作———取之於 社會,回饋於社會———應該是不證自明的道理。這是典型的,從集體的福祉逆 推回來規範個體人生選擇的———集體式想法。 從眾多反對李校長的論點觀之,多半主張著一種個體化觀點:英雄不論出身低、 Showgirl對社會一樣有貢獻、學校應尊重學生自由發展,甚至有人喊出「正妹貢 獻不輸教授」的主張。明顯的,這是一種多元主義導向的個體式主張,反對任何 優先於個人自我抉擇的外在權力,特別是常假「集體福祉」為名,行「壓抑個體 」之實的集體主義。在台灣,自從廿一世紀以來,這樣的個體化主張似乎已成了 某種程度的「政治正確」,今日有哪一個人或團體欲以「權威」的姿態行使「指 導性」的發言,立刻就會招致強大反擊(還記得衛生署長楊志良嗎)。 然而,反對集體化,真的就能獲得個人自由嗎? 這幾年風行台灣的「正妹現象」,反映著「身體」作為大眾消費商品的此一事實 。只不過,消費女性身體的,不只是男性,也包括女性自身;甚而連男性(也就 是「型男」)也成為被觀看、窺伺的對象。和過去尤其不同的是:以前靠裸體就 能激起「慾望」(lust),但現在,當生活中的異性裸體不再是稀有經驗,裸體 便必須並陳在可激發想像力的物質商品中,「欲望」(desire)才會發生。舉例 而言:一部渦輪引擎跑車(或一具高性能科技產品)和Showgirl的結合,才能產 生最佳化的快感。「正妹現象」反映的並非正妹的才藝,而是糾結「正妹身體」 、「商品」、「消費者欲望想像」於其一的經濟潛能,而其中的關鍵,是現代消 費者豐富、詭譎、多變的想像力,當某一種身體一再重複,失去欲望鮮度,社會 便得「生產」出另一種身體,這便是正妹大量浮現的社會來歷。 李校長看不出「正妹」的經濟性,而欲以當年打拚台灣經濟奇蹟的「製造業集體 使命感」引為喟嘆,顯然是表錯情了(時代果真荒謬?);而年輕人們神聖地捍 衛著個體的自由和權力,爭先恐後地捲進商品建構的世界中,恐怕要多年以後, 才能真正領略其中的矛盾和苦澀。 也許,這正是「個體化台灣」所要學習的第一門功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94.211

06/10 14:01, , 1F
我實在不明白像這樣簡單地把一方化約成集體,另一方化約
06/10 14:01, 1F

06/10 14:01, , 2F
成個體的目的是什麼? 也是本文所謂的「利益」目的嗎?
06/10 14:01, 2F

06/10 14:02, , 3F
那些被此人視為主張「個體優先性」的論述,其中有多少是
06/10 14:02, 3F

06/10 14:02, , 4F
從結構面出發,談個體能動性對社會結構之影響力? 又,例
06/10 14:02, 4F

06/10 14:03, , 5F
如台大校長的意見又何以只能是「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
06/10 14:03, 5F

06/10 14:03, , 6F
觀點,而沒有「個人效益主義」的衡量?
06/10 14:03, 6F

07/04 11:01, , 7F
我也覺得他歸納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方式很詭異..尤其把
07/04 11:01, 7F

07/04 11:01, , 8F
多元文化跟個人主義直接連結??怪到極點
07/04 11:01, 8F
文章代碼(AID): #1C45hwaH (Fem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