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外象的平等/實質的平等

看板Feminism作者 (aloba)時間17年前 (2007/07/17 22:20), 編輯推噓7(7041)
留言4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38 (看更多)
※ 引述《tatame (no war is a just war)》之銘言: : ※ 引述《aloba (aloba)》之銘言: : : 與您說的剛好相反,當初禁小腳的人,根本不是主張啥『男女平等』。 : : 而真正要成功,也不是靠啥『法律修正風俗』, : : 而是社會先改變習俗,而後法律跟進。 : 請問家暴法是社會上男人都不打女人之後才制定的嗎? 家暴是目前社會讚揚的風俗嗎?不是吧? 1976年呂秀蓮等人籌組的拓荒者出版社,倡導女性主義,反家暴。 1998年家暴法制訂。 是社會風氣先轉變,還是制度先轉變? N兄倡導的是:『以修法改變社會風俗』。 誰說『每個人都同意了才能修法?』 N兄沒有,我也沒有,那....是您嗎? : 請問民法親屬篇 裡面 : 關於子女姓氏部分 是有人姓母姓之後才規定可以有條件從母姓嗎? : 關於離婚贍養費部分 是女人賺的錢比男人多 可以支付男人贍養費之後才修訂的嗎? : 並沒有! : 現在還是一堆女人被老公打 所以需要家暴法的援助 : 現在女人薪水還是比男人少 所以即使規定富裕一方贍養弱勢一方 還是男人養女人多 : 您舉那清代禁纏足的例子 除了具有濃厚政治背景導致成效不彰之外 : 還不是先有法律 後來才不纏足的? 先有法律不代表就『以法律引導社會風俗』是對的。 好話一句:『即然不為應然』。 以小腳為例,首先為政者不是為了道德與自由來修法, 修法之後被社會反對而失敗,怎麼拿來支持『以法律引導社會風俗』呢? 妳可以自己去查WIKI或更專業的資料,看看小腳是怎麼消失的, 就算是高壓的日據時代,要立法禁止小腳前, 早在1900年成立許多天足會,直到十五年後才立法禁止。 這都說明社會風俗和修改相關法令的先後次序阿。 : 明明就是法律先制定 只是過了很久人民才守法 : 這跟「社會先改變習俗,而後法律跟進」有什麼關係 : 明明就是相反的嘛 那暴君制訂法律,可不可以說成引導社會風俗? 誰有資格『引導社會』? 還是一句老話,社會風俗可以討論,但不是『用修法來引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47.168

07/17 22:25, , 1F
我想到另一個例子:目前的教改
07/17 22:25, 1F

07/17 22:25, , 2F
教改的原意是要減輕學生的負擔 但是整個社會還是以第一
07/17 22:25, 2F

07/17 22:26, , 3F
志願 贏過別人為目標 所以不管法令怎麼改 都無法真正達到
07/17 22:26, 3F

07/17 22:26, , 4F
教改原本的美意 從這裡可以看出 除非社會風俗改變
07/17 22:26, 4F

07/17 22:27, , 5F
否則光靠法律 是無法成功改變風俗的...
07/17 22:27, 5F

07/17 22:45, , 6F
教改的問題不在風俗,根本是改變後的制度不三不四,開
07/17 22:45, 6F

07/17 22:45, , 7F
放教材多元自由化,但升學方式卻仍以統一的筆試為主,
07/17 22:45, 7F

07/17 22:45, , 8F
這樣的評鑑方式要如何使教材多元化的特色得以發展?
07/17 22:45, 8F

07/17 22:46, , 9F
這跟風俗有何相關?
07/17 22:46, 9F

07/17 23:13, , 10F
對 教改不成功其實有很多因素... 可是完全廢除"一試定終身
07/17 23:13, 10F

07/17 23:14, , 11F
似乎又不是整個社會可以接受的 所以才保留了考試制度
07/17 23:14, 11F

07/17 23:14, , 12F
只是改成多考幾次XD
07/17 23:14, 12F

07/17 23:14, , 13F
我覺得這是制度對社會習慣的一種屈服 所以原本的教改理念
07/17 23:14, 13F

07/17 23:15, , 14F
無法確實落實 反而因為兩種思維拼湊而成的"四不像"新制度
07/17 23:15, 14F

07/17 23:16, , 15F
而讓社會大眾更反感...
07/17 23:16, 15F

07/17 23:16, , 16F
"多考幾次"的概念本身就已經違反了"一試定終身"的社會
07/17 23:16, 16F

07/17 23:16, , 17F
習慣;而同時它也違反了教材多元化的精神,在兩邊不討好
07/17 23:16, 17F

07/17 23:16, , 18F
的情況下這個制度只有失敗一條路。
07/17 23:16, 18F

07/17 23:17, , 19F
而一試定終身本來也就不是台灣唯一的升學管道,許多學校
07/17 23:17, 19F

07/17 23:16, , 20F
老實說 假如驟然廢除考試升學制度 我們也不知道現在的教育
07/17 23:16, 20F

07/17 23:17, , 21F
會是什麼樣子...
07/17 23:17, 21F

07/17 23:17, , 22F
在教改以前就已經有獨立招生制度,雖不普遍,但也完善,完
07/17 23:17, 22F

07/17 23:17, , 23F
全沒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證明獨立招生制在台灣一定會行不
07/17 23:17, 23F

07/17 23:17, , 24F
通,只能說教改完全是個決策失敗的典範。
07/17 23:17, 24F

07/17 23:18, , 25F
可是基本上 台灣多數學生還是擠去拼那個升學考試啊...
07/17 23:18, 25F

07/17 23:19, , 26F
基本上大家還是以"拼讀書"當做擠進名校的不二法門
07/17 23:19, 26F

07/17 23:20, , 27F
對! 終極目標就是"名校"! 我覺得這是很大的迷思
07/17 23:20, 27F

07/17 23:21, , 28F
我想假如真的把聯招(或類似聯招的制度)完全廢除 大家還是
07/17 23:21, 28F

07/17 23:22, , 29F
想進名校.... 不過這是猜測罷了 畢竟還沒發生過....
07/17 23:22, 29F

07/17 23:32, , 30F
這不用猜測啊 高中學區制風聲才出來 建中附近房價就漲了
07/17 23:32, 30F

07/17 23:33, , 31F
還一堆租學籍的空戶
07/17 23:33, 31F

07/17 23:42, , 32F
唉 所以 進名校 以後賺大錢 這種思維也是教改失敗的因素
07/17 23:42, 32F

07/17 23:42, , 33F
因為即使改成看校內成績分發 大家還是會想辦法擠進名校
07/17 23:42, 33F

07/18 00:14, , 34F
名校歸名校,聯招歸聯招,美國沒有聯招制度,但名校依然
07/18 00:14, 34F

07/18 00:15, , 35F
存在,廢除聯招制度,就是讓想擠名校的人去報考名校就是
07/18 00:15, 35F

07/18 00:15, , 36F
了,之前試行的推甄與申請制度也是類似辦法。
07/18 00:15, 36F

07/18 00:35, , 37F
但是...似乎在台灣 想進名校的學生比率更高一點...
07/18 00:35, 37F

07/18 00:36, , 38F
不過我沒有確切數據 所以這可能也是我的想像...
07/18 00:36, 38F

07/18 00:37, , 39F
可是...廢除聯招制度 各名校還是會設定較高入學標準
07/18 00:37, 39F

07/18 00:38, , 40F
以保證收進來的學生有一定水平吧...結果大家為了進名校
07/18 00:38, 40F

07/18 00:38, , 41F
還是要去針對那個標準"補強"自己...
07/18 00:38, 41F

07/18 00:39, , 42F
我覺得換湯不換藥... 標準還是在 只是criteria不一樣...
07/18 00:39, 42F

07/18 00:45, , 43F
反過來說 台灣有多少人"不堅持"進名校 或至少在大家心目中
07/18 00:45, 43F

07/18 00:46, , 44F
排名比較前面的學校... 不過也許現在更多人脫離了名校迷思
07/18 00:46, 44F

07/18 00:47, , 45F
也說不定.... 也許已有更多人開始不認同"非名校不可"思維
07/18 00:47, 45F

07/18 00:49, , 46F
啊 不過這應該是教育版的議題啊(離題太遠)
07/18 00:49, 46F

07/18 20:09, , 47F
在哪裡還不是大家都想進名校?
07/18 20:09, 47F

07/18 21:11, , 48F
Are you sure...
07/18 21:11, 48F
文章代碼(AID): #16dD0J0H (Femi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3 之 38 篇):
文章代碼(AID): #16dD0J0H (Fem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