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如何與傳統保守的父母親溝通

看板FamilyCircle作者 (忘憂解愁)時間14年前 (2009/10/15 07:28),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tripsheep ( 旅行 羊。)》之銘言: : 不知道該在PH版po,還是在這.. : 我是應屆畢業的大學生,離開了習慣的城市搬回鄉下住 : 四年沒有一起和家人生活,感覺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 本來我很期待搬回家裡住,這樣一來就可以多陪陪爸媽 : 但是現在三個月過了,和爸媽衝突不斷, : 好一點的就是生悶氣壞一點的就是搬出其他大人來解決 : 他們覺我不聽話,不能和別人家的小孩一樣百依百順 : 其實不是我不聽話,而是他們的要求讓我覺得不合理或者是根本沒必要這樣 : 說難聽點,就是一些生活瑣事,我是個一點也不想為這種事在意的人。 你開始找工作了嗎? : 我爸媽,都是傳統又保守的四年級生 : 爸爸懂得比較多,但是....他的脾氣很恐怖,是想生氣就生氣的 : 大家一起看電視,只要說錯一句話,他就會大聲叱喝的那種 : 最近就是常常這樣,我越來越不能容忍他這樣,為什麼其他家人就要容忍他這樣 : 我知道說他,他會開始說我不聽話、書念到哪去之類的話 : 然後就會開始摔東西啊,尤其是他的眼神,是像要把你殺掉一樣的眼神 : (例如姪子很愛"種菜"找我一起玩,爸爸眼神就會殺過來說我趕種菜就試試看) : 剛開始回家會想要努力營造"家的氣氛",所以我都忍著也會好聲好語跟他說 : 可是他無法自覺,我也不想再被這種壞氛圍感染,所以沒事我們都不交談 那就盡量避免衝突吧,如果真的很傳統,父女之間是不存在溝通這件事 只有命令、聽話和孝順,想辦法營造出自己的空間,利用距離、時差、外出等等 : 媽媽就是個傳統的家庭主婦,他只知道菜價、怎樣才能多增加家裡收入、誰家怎樣怎樣 : 好幾次我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跟她吵嘴的紀錄 : 她也被鄰居說過,說她教育失敗(從此這四個字變成她訓我的藉口) : 有的時候想要幫忙她做些家務事、煮菜 : 只要我一個不小心她就會開始念我要我走開(卻又常在外說我都不做家事) : 還有媽媽有一個壞習慣,很喜歡在外頭說些五四三的 : 所以我都會糾正她,告訴她不要這樣什麼什麼的 : 她也會說我好像很在乎她說的話什麼的,幹嘛要管她之類的 : 我只是說出我的想法順便找尋溝通的方式(但她連機會都不給我) : 我知道這些都是生活上的摩擦 如果真的很傳統,母女之間是不存在溝通這件事 如果她沒有礙到你,那就不要去阻止,因為那是她的生活方式 要她改變,反而不知道怎麼過日子了 : 我好想改善跟父母親的親子關係,而不是他們努力賺錢讓我們完成自己的夢想 : 先前以為自己回家是對的(初期家裡氣氛真的很好) : 現在 能不說話就不說話,避免踩到地雷 : 更不用說跟她們分享我的一些生活經驗等等!溫馨 在我家找不到 : 我也要承認自己脾氣不是很好,爸媽有錯我都會直接說出來 : 可是我的目的是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觀念是錯誤的 : 我不奢望他們改掉,所以只能改變自己(但現在想不到方法只好逃避) 如果真的很傳統,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單向關係、不是雙向溝通 如果他們要求的表面功夫,妳做得到就做,記住妳的思想是自由的, 會思考自我反省,這也是妳受教育得來的能力 : 這種家庭也影響了我,我不敢想自己會結婚生子 : 我怕我將來的老公無法忍受我們家的習性(我不要他忍受,他也沒必要忍受) : 更不敢生小孩(媽媽曾說要幫我帶小孩,我根本不想!!!!!!!) : 就算有男友我也會說自己沒有,朋友說要來家裡玩我也都會推掉 : 就是為了減少其他人與我的家人接觸(不想讓人家看見我們家這個樣子) : 到底,還有救嗎? 先別想著把家改造成自己想像的那個樣子,可以觀察他們一天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 想想他們希望妳是什麼樣子?對妳的期望是什麼? : 我可以選擇不回話,然後裝無知....但是問題都不會改善 : 我們家 終究還是這個樣子!一點也不OPEN的家 傳統家庭的感情是內斂的,看得到的、會討論的,只有生活問題(吃不吃得飽、工作賺錢) 不要覺得妳的家很奇怪,很多人的家都這樣,用柔性的方式抗爭吧 也許很表面,但表面做到了,深層的妳還是自由, 只是情感分享這部份,對妳來說可能總會有些缺憾.. 當然有救,第一步就是接受妳的家..不要覺得丟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07.12

10/15 07:30, , 1F
keep in touch.. 加油..
10/15 07:30, 1F

10/15 07:33, , 2F
並不是說同意他們,而是了解他們是怎樣..為何如此..
10/15 07:33, 2F

10/17 15:03, , 3F
10/17 15:03, 3F
文章代碼(AID): #1ArbwaLF (FamilyCirc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rbwaLF (Family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