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傳統婦女 vs 歌仔戲

看板Family作者 (望海大而看山小)時間18年前 (2005/11/05 22:22),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昨天看了歌仔戲那個橋段,老實說當下心裡是不太好受的! 我在狐疑, 為什麼阿嬤們一出場都還沒開口,郭家三口就投以鄙夷的眼光? 為什麼歌仔戲的唱腔曲調五花八門,偏要用帶哭調又邊敲缽碗的"雜念仔"? (哭調雖常見於歌仔戲,但以箸擊碗的"雜念仔"通常是乞丐或嘍囉的丑角才會出現) 我又猜想, 如果今天劇情換成是平劇,是不是表演模式就完全不一樣了? ------------------------------- 回憶分隔線 ------------------------------- 歌仔戲在我的童年,是一個佔有很大份量而抹滅不去的溫馨記憶, 小時候寄住外婆家,那個年代沒什麼娛樂, 我最期待的就是附近土地廟三不五時公演的野台歌仔戲或布袋戲, 因為疼愛我的阿嬤總會帶著板凳牽著我的小手,肩並肩享受一整晚的天倫之樂, 後來父母把我接回家住,和郭家情形相似,小家庭但外婆時常會來造訪, 幾個小鬼雖然平時在電視機前總為了看自己的卡通而大打出手, 但只要外婆一來訪,大家卻變成爭奪阿嬤身邊那塊神聖又獨寵的寶座, 而且難得能和平共處,陪外婆一起欣賞那其實看不太懂的歌仔戲節目, 我的童年,幾乎就是在楊麗花、葉青歌仔戲比無敵鐵金剛還多的日子中度過。 如果要我票選心目中的「優良傳統婦女」, 任勞任勞勤儉持家又喜歡看歌仔戲的可愛阿嬤,絕對是無可取代的第一人選!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編劇,一定會大聲喊冤,搏君一笑嘛!何必認真? 我也相信編劇應該是無意的,但正是如此才更令人覺得遺憾! 類似的橋段,淑女穿著大陸民初高校生制服出現的時候, 表演方式卻是:搏得郭媽的稱讚,小郭訝異的表情,最後潤潤和顏悅色開導收場? 意識型態經常以「常識」的面目在運作著! --------------------------- 意識型態分隔線 --------------------------- 意識型態→符號→意義 這大抵是文本的意義產製過程 在學術上意識型態(ideology)的定義紛雜, 此處是中性字眼,指涉的是一個人在「概念化」或「理解事物」的既定方式。 只要經過社會化和文化薰陶的一般人,都免不了對特定事物帶有某種程度的意識型態, 所以,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帶有意識型態, 存在意識型態並不奇怪,比較糟糕的是是否能意識到「它」的存在。 以拍片為例,若想製作一部毛澤東紀錄片,試想台灣和中國各會如何編導? 腳本/運鏡/剪接就是意識型態實踐的工具,透過編導的指揮產生影格和片段(符號), 於是,同一個毛澤東卻可以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意義。 歌仔戲從日據到國府遷台,原來的本土主流藝術一直被貶抑為難登大雅之堂的次文化, 雖然時至今日本土意識抬頭,明華園也登上國家劇院, 但在實質資源上仍是相對弱勢的文化! (君不見平劇叫「國劇」,有專校專科培育人才,公演的場合也較多?) 我們不必將象牙塔的理論無限上綱,只要捫心自問, 為何對於一個事象會有這樣的認知?真是基於客觀認識還是下意識的直覺? 答案就很明顯了! ------------------------------- MTV分隔線 ------------------------------ 同樣是歌仔戲手法,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幾年前MTV音樂台一支紅極一時的廣告, 劇情大綱是一名男子路邊停車買咖啡結果被警察開單拖吊, 於是kuso的男主角和警察互相用歌仔戲一來一往爭辯, 最後男子的車被吊走,此時一直在旁觀的路人甲彈著吉他出面安慰男主角, 畫面順勢打出「音樂與我同在」的slogan做結束。 戲而不謔的幽默手法令人莞爾不已,而且至今記憶猶新, 最難能可貴的是,以一個流行音樂台之姿, 該廣告卻顛覆一般人對歌仔戲不入流、文化斷裂的刻板印象, 將其完美融入市井小民的生活,表達音樂無界線的襟懷, 相較之下,一個外來頻道對本土戲曲的刻劃竟然更引人共鳴?! http://www.mtvchinese.com/Stuff/Multimedia/Video/Taiwanese_oprea.rm ------------------------------- 結語分隔線 ------------------------------- 本來昨晚看過節目之後想說自己發發牢騷就算了並不想破壞大家興致, 但剛好今天在書局翻閱本期天下雜誌,裡頭有篇報導外籍新娘的專欄, 看完之後內心百感交集,感動之餘也覺得慚愧! 據內政部統計,2004年台灣新生兒總數當中, 外籍新娘所生的「新台灣之子」已經高達13%, 相當於每7.5名新生兒當中就有一位「新台灣之子」, 有人戲稱,這些族群再過十幾年就可以選出自己的立法委員了! 然而在號稱多元文化的台灣,並沒有重視這群未來不容忽視的力量, 外籍新娘和「新台灣之子」始終逃不過外界「低等國民」的有色眼光! 其實很多外籍新娘學歷並不低,只是因為文化語言隔閡而產生適應溝通障礙, 加上被仲介業者不實訊息欺騙,嫁入的夫家大多是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 雙重因素導致育兒困難,造成下一代發展遲緩的惡性循環, 也因此造就外界的刻板印象! 寫這篇文章無意筆戰,也絕非指責編劇, (搞不好也的確非編劇本意,而是導演即席的靈光乍現和個人偏好?╮(╯~╰)╭) 只是不希望眼下唯一能讓人心靈寄託的商業台「優質戲劇」, 居然一直有意無意在強化這種時代悲劇的霸權思想遺毒, 台灣自明末以來就一直是個移民社會,如今更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熔爐, 但願節目以後在文化/族群議題的處理謹慎一點,多點包容和尊重。 最後,提供一個有助於瞭解歌仔戲概貌的網站供大家參考 http:// 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05html/vod05_02.htm 順便也祝福兩位編劇能不負眾望一舉奪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11/05 23:30, , 1F
分析的很好,另我也是一個看歌仔戲長大的小孩
11/05 23:30, 1F

11/05 23:39, , 2F
說台語的屏東阿嬤總是尖酸刻薄
11/05 23:39, 2F

11/06 00:14, , 3F
為你的用心鼓鼓掌...
11/06 00:14, 3F

11/06 00:32, , 4F
11/06 00:32, 4F

11/06 08:50, , 5F
推一個...說的真好
11/06 08:50, 5F
※ 編輯: wexde 來自: 211.76.250.22 (11/06 08:57)
文章代碼(AID): #13RC13ku (Family)
文章代碼(AID): #13RC13ku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