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康健-暴飲暴食後,即使少吃也瘦不回來

看板FITNESS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4/26 11:04), 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連結: http://ppt.cc/T0b8 (若有侵犯著作權請告知~麻煩了) 一般人應酬吃太飽,總會想著:以後幾頓少吃一點,馬上可以瘦回來。 最近的研究卻顯示,事實恐怕沒那麼簡單! 肥胖海嘯 眾所皆知,「肥胖海嘯」已經席捲全世界。根據估計,全球肥胖總人口超過五億, 每七名女性就有一人肥胖,男生則每十人有一人肥胖。肥胖會帶來許多併發症, 估計每年造成全球300萬人死亡。研究發現已開發國家中,美國人最肥胖,日本人最苗條。即使是在少見 西方速食的地方,人民的衣帶也漸漸變緊,包括拉丁美洲、中東、非洲西部與南部地區。 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問題的發生率, 所以世界衛生組織不斷宣示要積極對抗肥胖。 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以肥胖防治為施政重點, 最近推展的「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減重活動,號稱在參加的70萬人中, 平均每位參加者減重1.5公斤。 持續減重的困難 對抗肥胖海嘯最大的問題是,短期減重還算簡單,維持減重不復胖則極端困難。 美國匹茲堡大學健康、運動與休閒學系教授傑奇契克(J.M. Jakicic) 在2008年的研究報告顯示,經過3~6個月嚴格要求加強運動與減少飲食之後, 雖然會有短期減重之效,但大部份人的體重會慢慢回復原狀,甚至超越原本體重。 (感想)沒有維持適當地運動與飲食習慣,當然會復胖... 康乃爾大學營養科學系教授列汶斯基(D.A. Levitsky)在2005年的研究, 則發現過度進食之後,食慾並不會等比例地減少。 雖然體重大增之後會自然地稍微下降,但最後仍然稍高於先前體重。 這些研究顯示每個人的體重都有個別差異很大的體質因素,後天的飲食與運動等因素, 難以大幅撼動決定胖瘦的體質,除非減重者持之以恆地忍耐飢餓。 放縱大吃的人,則有瘦不回來的風險。 其實運動到一定程度,是不需要忍耐飢餓的... 打造一個強健的體魄才是首要之重 胖瘦的基因體質 學界很早就知道胖瘦受到基因很大的影響,這在雙胞胎的研究中可以很容易得到證實, 而子女的平均體重就是父母體重的平均值。被俗稱為啤酒肚、鮪魚肚的中廣身材, 其控制基因則跟一般肥胖不太一樣,但也受到父母很大的影響。 只不過是遺傳好一點的基因罷了..╮(﹋﹏﹌)╭.. 曾有研究發現,父母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是子女幼年與中年時期BMI的最重要決定因素。跟傳統觀念不同的是, 子女長大成人後的BMI,跟他們後天的生活習慣沒有明顯相關。 這推論是什麼意思,誰可以解釋一下嗎QQ 雖然胖瘦跟基因有關,但無法解釋肥胖者愈來愈多的現象。 於是有人將之歸咎於西方飲食文化、垃圾食物或缺少運動。 常聽到的說法是,肥胖以後,脂肪持續堆積在細胞裡無法釋放,當然會愈來愈胖。 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細胞裡的油滴不會無法釋放。真正的問題是, 胖瘦的控制除了有基因體質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後天體質在控制。 胖瘦的「後天體質」 如前所述,過度飲食一段時間之後,體重似乎很難完全恢復原貌。 相關研究發現,成人即使體內已經有足夠熱量, 卻不會出現食慾減少這種應有的代償本能。所以日積月累的過度飲食, 或許就是導致肥胖後天體質的元兇。 什麼叫做"應有的代償本能"? 為啥這位筆者講的跟我學得不一樣... 一旦確立了後天肥胖體質,再想靠任何方法減肥,都將極為困難。 綜合目前已有的研究結果,後天體質的建立似乎在嬰兒期就開始了, 難怪老來減肥老是沒什麼用。 所謂後天的肥胖體質,是指脂肪細胞數目較多嗎? 一開始有學者發現,成人時期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疾病的患者, 出生時體重平均都較低,為了補償體重過低的現象,體重會快速增加。 我(舉手)←早產兒 體重快速增加,就是肥胖後天體質的創造者,也是成人肥胖與三高的重要誘發因素。 餵哺母乳的嬰兒長大後比較沒有肥胖的問題,也可能源自同樣機制: 餵哺母乳的嬰兒體重增加比較慢,不像吃配方奶的小孩容易發胖。 這種體重增加較慢的現象,反而有助於預防肥胖。 節約進化論 進化論者認為肥胖是一種文明病,也是一個進化的產物。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人類一直必須忍受物質隨時匱乏的窘境。 於是,我們的基因採取節約(thrifty)策略,讓身體可以儲存多餘能量, 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饑荒。這種節約的進化,原本有利於生存, 但最近幾十年人類創造出極度富裕的物質環境,有太多機會暴飲暴食。 原本優勢的肥胖體質,反而淪為容易引起三高的劣勢品種請直接參考這篇:z-13-2-3-1-2.◇[知識] 基因與飲食和肥胖的關係 好基因+好飲食-->最好的體質 好基因+壞飲食-->最差的體質 壞基因+好(壞)飲食-->不上不下 ORZ 節約理論原本用於解釋亙古以來,人類肥胖基因的逐漸演化, 也可以解釋個體後天肥胖體質的建立。 出生體重低與其他快速增重的嬰兒,會改變細胞功能與基因表現, 將多餘熱量「節約」地儲存起來。基因體質與後天體質的交互作用, 遂造成今天的肥胖海嘯。 肥胖啟示錄 科學界逐漸揭開肥胖海嘯的神祕面紗,面紗下的真相則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1.肥胖與基因密切相關,有的基因與一般性肥胖有關, 有的則只影響俗稱啤酒肚的中廣身材。太胖或太瘦固然皆有不宜, 但減肥政策的實施,不應無視個人的體質差異。 現在國際上大多以BMI≧ 30做為肥胖的定義,台灣衛生署則以BMI≧27為定義。 筆者則認為,每個人的理想BMI值應該各自不同。 或許有一天我們對所有相關基因都研究透澈後,才能為每一個人訂出不同的BMI標準。 ???本來只用BMI做肥胖標準就是不對的阿 要BMI與fat%互相參照,才是合理的吧. 2.暴飲暴食後,少吃一點不見得可以馬上瘦回來。 肥胖的後天體質,可能是經年累月多次過飽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因為壞習慣就是經年累月累積出來的 3.過飽效應的累積始於嬰兒期,所以不應要求嬰兒快速變胖。 餵哺母乳讓嬰兒體重緩慢增加,可有效預防肥胖。 4‧預防肥胖應從兒童時期開始,此時是避免肥胖後天體質的關鍵期。 國內政策總以成人減肥為重點,可能事倍功半。 就只是好好養成習慣吧 5‧批評、譏笑肥胖或中廣身材的人運動太少或吃太多,是一種見識短淺的歧視。 瘦者可能只是基因作用,也可能是幼年家貧阻止了肥胖後天體質的出現, 並不代表他們的生活習慣較佳,也不代表他們比較常運動。 乖孩子不要學喔>_* 6‧許多軍方將領被批評有鮪魚肚而需要加強運動,是台灣常見誤解的明顯事例。 決策者必須深入了解肥胖的實證與相關資訊,不可膚淺地將肥胖視為罪惡。 在我看來,他們就是沒有好好操自己(  ̄ c ̄)y▂ξ 肥胖者在進化論中,其實算是優勢品種,只是在物質生活極度發達的現代, 變成劣勢而已。 目前我們無法改變肥胖的基因體質,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改變肥胖的後天體質。 即使後者可行,那也需要持續很久的忍耐飢餓才行。 肥胖專家曾說,不要視肥胖為懶惰或罪惡。那些肥胖者努力減肥, 其實大多持續承受著飢餓的無情煎熬。 永續經營自己的身體-->造就較良好的體態(不過是如此罷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 -- 剛好有人轉貼給我,我就拿來分享一下 其實我覺得這篇寫得太玄了,玄到我一直在想他在寫啥= = 各位看官欣賞一下就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53.154

04/26 11:05, , 1F
小時候代謝好可以這樣搞 過了25就沒這回事了XD
04/26 11:05, 1F

04/26 11:09, , 2F
我記得有一種說法不是一天狂吃,然後一天吃超少?
04/26 11:09, 2F

04/26 11:09, , 3F
那個方式也說有科學根據的樣子
04/26 11:09, 3F
penetrating:轉錄至看板 regimen 04/26 11:14

04/26 11:15, , 4F
z-13-2-3-1-2.◇[知識] 基因與飲食和肥胖的關係
04/26 11:15, 4F
大推板娘這篇~~~

04/26 12:37, , 5F
同意25歲後就沒這回事...哭哭
04/26 12:37, 5F

04/26 12:38, , 6F
你可以寫給副教授 不用在這邊假裝很懂得問鄉民
04/26 12:38, 6F
哈哈哈,只不過是算閒聊性質,何必這麼認真,您說是吧? 我文中沒有完全否定他的想法,我只是把我的理解寫上去, 一件事情有一體多面,有人從基因觀點去看,有人從生活習慣去看,這有什麼問題? 不知道您有沒有寫過任何argument形式的文章,有時候原文章未必是錯的 只是覺得有矛盾點,並且持不同理解方式,如此罷了.

04/26 12:44, , 7F
倒數第三行也說了,只是基於分享與交流的角度出發,
04/26 12:44, 7F

04/26 12:44, , 8F
文中的淺藍字部份也是原PO有疑問想提出來互相研討
04/26 12:44, 8F

04/26 12:44, , 9F
若JackyChan版友有任何想法,歡迎提出來集思廣益討論
04/26 12:44, 9F

04/26 12:45, , 10F
人家副教授也許日理萬機非常忙碌,就算要提問,也該是
04/26 12:45, 10F

04/26 12:46, , 11F
討論之後,針對重點來請教,是吧?
04/26 12:46, 11F

04/26 12:48, , 12F
做學問要於不疑處有疑,待人要於有疑處不疑!共勉之!
04/26 12:48, 12F
板娘才真的是在板上日理萬機,辛苦!

04/26 12:59, , 13F
推版娘!!!
04/26 12:59, 13F

04/26 13:13, , 14F
推版娘! 也謝謝power分享
04/26 13:13, 14F

04/26 13:53, , 15F
壞基因+壞習慣-->不上不下 負負得正嗎? orz
04/26 13:53, 15F
我直接把精華區那篇reference上去了,請參閱那篇^^

04/26 16:39, , 16F
不是負負得正,而是相較於其它對照組而言啦
04/26 16:39, 16F
※ 編輯: power751124 來自: 140.114.53.154 (04/26 16:42)

04/26 21:13, , 17F
這並非論文只是文章而已 用語當然不嚴謹 看看就好
04/26 21:13, 17F
文章代碼(AID): #1FcBirXO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