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心理學 學習三定律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Oo*柳*o0)時間11年前 (2012/12/23 14:33),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thinkzoo (革離)》之銘言: : 請問 : Q1 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 順序是 : 版本一 : 1.效果率 : 2.準備率 : 3.練習率 : 還是 : 版本二 : 1.練習率 : 2.準備率 : 3.效果率 應該是版本一比較正確,效果律是桑代克學習理論的中心思想。 他首先提出效果律,指的是個體在問題的情境當中,不斷的嘗試錯誤 當試出正確的選項之後,其他錯誤的刺激-反應連結會漸漸消失, 也就是試誤學習(或稱嘗試錯誤學習), 桑代克的"餓貓開迷籠"實驗就是最好的例子, 之後桑代克以效果律作為基本原則 衍伸提出兩個附屬原則 這兩個附屬原則就是練習律(刺激-反應連結根據練習次數增加) 以及準備律(刺激-反應連結隨個體準備狀況不同) 我查了幾本書,並沒有針對練習律跟準備律排名 但是唯一能確定的是,效果律一定是最為優先提出的。 : Q2 另外 皮亞傑 的認知發展論(發生知識論) : 是否就是可以把皮亞傑 歸類為"認知學派(主義)" : 謝謝~ 首先,以科學為論點的心理學派當中,並沒有"認知學派" 這五大學派分別是結構主義學派、功能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學派、完形心理學派 以及精神分析學派 而"認知主義"的思想來源,是行為主義跟完形心理學的混合體 為什麼認知主義不能稱為認知學派? 因為學派需要一個統一的主張,或是一個主要的核心人物,而認知主義卻沒有。 回歸正題, 認知主義認為認知是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而所謂的認知指的是人的記憶、學習、 意識等等內在的歷程,認知主義追求的是如何利用這些內在歷程去解決問題, 也因此發展出了有名的"訊息處理論"。 如果你手上有一本教育心理學或是心理學, 你會發現介紹皮亞傑的章節應該是歸在發展心理學而不是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旨在探討人的一生當中,年齡跟身心變化的關係,以做為預測個體成長之用。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當中提出了個體成長的四大階段,此四大階段分別是: 感覺動作期(0~2歲)、前運思期(2~7歲)、具體運思期(7~11歲)及形式運思期(11歲以後) 皮亞傑認為個體生下來就有所謂的"基模",而個體在成長當中, 會不斷的藉由"同化"及"適應"來調整或是學習新的基模, 這樣子的歷程需要透過不斷的經驗及互動來學習, 所以如果要分類的話, 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應該是屬於"建構主義"而不是"認知主義" 以上,如有未臻完善之處,還請高手修正! -- (_△_)~( ̄▽ ̄)~(_△_)~( ̄▽ ̄)~~( ̄▽ ̄) ( ̄▽ ̄)歡迎加入教育行政線上FB讀書會 (_△_) (_△_)http://tinyurl.com/9eucdtq ( ̄▽ ̄) ( ̄▽ ̄)和我們一起GO!FIGHT!!WIN!!! (_△_) (_△_) ψSukiNuriko ( ̄▽ ̄) ( ̄▽ ̄)~(_△_)~( ̄▽ ̄)~~( ̄▽ ̄)~(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4.39.118

12/24 22:20, , 1F
推~
12/24 22:20, 1F

12/24 23:35, , 2F
大推~~
12/24 23:35, 2F

12/26 18:39, , 3F
高手!
12/26 18:39, 3F
文章代碼(AID): #1GrgMt-k (Examination)
文章代碼(AID): #1GrgMt-k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