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b 93 Aero XWD繞錐測試

看板EuropeanCar作者 (或許真是那種狀況來臨)時間17年前 (2007/07/31 11:40), 編輯推噓17(17034)
留言51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120公尺繞錐測試結果 時間 通過末速 Mazda 6 MPS 8.07s 91.7km BMW 330xi 7.66s 93.4km Porsche 911 Turbo 7.17s 110.2km Saab 93 Aero XWD 7.02s 100.1km 大概是降的數字,看來這套新四驅系統調教的不錯 -- http://tw.myblog.yahoo.com/jw!3NNHOXmcFBAKyr60BYnkqw--/article?mid=821 這有來源圖,非幫blog打廣告 XD -- Saab也晉升操控車之流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47.96

07/31 11:45, , 1F
Mazda 6 MPS 這成績也不錯了 C/P值頗高 雖然這是歐洲車板
07/31 11:45, 1F

07/31 11:47, , 2F
不過Porsche通過末速比較快
07/31 11:47, 2F

07/31 12:00, , 3F
價格也是人家的好幾倍
07/31 12:00, 3F

07/31 12:21, , 4F
saab也算性能車了吧 :p
07/31 12:21, 4F

07/31 12:22, , 5F
(拜託不要戰小弟阿~~ 囧rz)
07/31 12:22, 5F

07/31 12:31, , 6F
SAAB真的越來越屌了 有讚到
07/31 12:31, 6F

07/31 12:33, , 7F
ily真的很愛saab
07/31 12:33, 7F

07/31 14:59, , 8F
為什麼台灣不進mps @@ 2.3要升級成渦~~~
07/31 14:59, 8F
※ 編輯: dadabo 來自: 61.64.47.96 (07/31 15:56)

07/31 17:00, , 9F
這樣是否可解讀為...四驅車在山路的操控不輸後驅車?
07/31 17:00, 9F

07/31 19:20, , 10F
saab black turbo謠傳會上320hp+ 在英國推出
07/31 19:20, 10F

07/31 19:21, , 11F
其他車型加錢可升級XWD
07/31 19:21, 11F

07/31 20:04, , 12F
Saab XWD好像是用Haldex??
07/31 20:04, 12F

07/31 20:12, , 13F
是啊 同Volvo VW4motion
07/31 20:12, 13F

07/31 20:12, , 14F
之前新聞稿XWD能主動調整平衡不足或過度,還可選配後輪eLSD
07/31 20:12, 14F

07/31 20:37, , 15F
感覺上類似BMW X-Drive之類整合電子操控系統的四驅
07/31 20:37, 15F

07/31 23:54, , 16F
老實說 以一般人的技術 開四驅車的確操控會比較好
07/31 23:54, 16F

07/31 23:54, , 17F
也比較安全 除非有練過 ...
07/31 23:54, 17F

07/31 23:55, , 18F
當然我是以等級差不多的為準
07/31 23:55, 18F

08/01 02:18, , 19F
Saab愈來愈讚了 XDD
08/01 02:18, 19F

08/01 11:08, , 20F
一般的差速器 當有轉速差發生時他的扭力會轉移到轉速高的一方
08/01 11:08, 20F

08/01 11:11, , 21F
最早期的熱油式限滑差速器就是在有轉速差發生後結合兩軸
08/01 11:11, 21F

08/01 11:12, , 22F
這樣可以越來越趨近50:50分配
08/01 11:12, 22F

08/01 11:13, , 23F
Haldex這種算是上列這種熱油式的變形 是改為電磁離合器做結合
08/01 11:13, 23F

08/01 11:14, , 24F
所以扭力分配最多就是完全結合的時候 50:50
08/01 11:14, 24F

08/01 11:14, , 25F
像Quattro用的Torsen這樣的機械結構扭力是轉向轉速低的一方
08/01 11:14, 25F

08/01 11:15, , 26F
直到轉速一樣才回歸50:50或是原本設定的比例
08/01 11:15, 26F

08/01 11:16, , 27F
在轉速一樣時扭力分配比例取決於Worm Wheel齒輪的斜率
08/01 11:16, 27F

08/01 11:18, , 28F
所以理論可以做到0:100 - 100:0
08/01 11:18, 28F

08/01 11:19, , 29F
另外像是Honda的SH-4WD後軸用的限滑差速器雖然是電子式
08/01 11:19, 29F

08/01 11:23, , 30F
但是多了一個增加轉速的結構
08/01 11:23, 30F

08/01 11:24, , 31F
在外側輪轉速較高的情況下 內側輪也不會損失扭力
08/01 11:24, 31F

08/01 11:59, , 32F
看來D兄對四驅真的頗有研究啊^^要不要考慮寫些文章跟大家分享
08/01 11:59, 32F

08/01 12:03, , 33F
我比較不懂的是限滑差速器應該是避免扭力流失來提升彎中速度꜠
08/01 12:03, 33F

08/01 12:04, , 34F
吧?但是彎中內外側輪胎轉速本來就不一樣,這也是差速器誕生的
08/01 12:04, 34F

08/01 12:04, , 35F
目的,如果鎖定至接近甚至一樣的轉速不會影響過彎順暢性嗎?
08/01 12:04, 35F

08/01 12:11, , 36F
是我把鎖定扭力分配比例跟轉速比例搞混了?@@
08/01 12:11, 36F

08/01 12:15, , 37F
對了我指的是左右輪的差速器
08/01 12:15, 37F

08/01 14:01, , 38F
熊熊找不到SH-4WD的動畫說明圖 以前在Honda.jp有 印象不深了
08/01 14:01, 38F

08/01 14:01, , 39F
在四驅系統里 我覺得中央限滑差速器與後軸用的應該分開討論
08/01 14:01, 39F

08/01 14:02, , 40F
像Haldex這個系統主要還是在中央的 利用電控100:0->50:50
08/01 14:02, 40F

08/01 14:05, , 41F
這樣的結構應該是沒辦法0:100
08/01 14:05, 41F

08/01 14:06, , 42F
至於用在前軸或是後軸 過彎流暢的問題
08/01 14:06, 42F

08/01 14:07, , 43F
有LSD的在彎中比較會滑的 所以有人的甩尾車後軸裝LSD
08/01 14:07, 43F

08/01 14:08, , 44F
前驅的LSD更有1way 1.5way 2way的差別
08/01 14:08, 44F

08/01 14:09, , 45F
就是動力輸出時有限滑的功能 在彎中就沒有或是只有少量
08/01 14:09, 45F

08/01 14:13, , 46F
另外 SH-4WD應該是加強外側驅動輪的動力
08/01 14:13, 46F

08/01 14:58, , 47F

08/01 14:59, , 48F
是在找這個嗎?
08/01 14:59, 48F

08/01 16:52, , 49F
通過末速較慢..且差10km/h.. 但通過時間卻較短? = =
08/01 16:52, 49F

08/01 17:20, , 50F
可能繞錐的速度較快 但是直線加速較慢吧XD
08/01 17:20, 50F

08/02 09:10, , 51F
他40km/h起步,120m只有三個錐...
08/02 09:10, 51F
文章代碼(AID): #16hgyRh2 (EuropeanCar)